区块链在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2-03-02王海凝
武 澎,冯 冉,王海凝
(河南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河南 开封 475004)
一、引言
2008年,《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一文发表, 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支持技术——区块链日渐被人们所了解[1-2]。 区块链采用一系列非对称加密算法、数字签名以及时间戳等技术,对交易环境和记录进行保护,具有安全性的特点[3]。 在区块链中,每生成一笔交易或更新数据信息时, 交易记录和数据信息都会被印上时间戳, 它使得所有节点都是可被追溯的,具有可追溯性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由于各区块之间都是依据自动化脚本代码生成的智能合约进行交互的,在进行交互时并不需要信任机制, 这就提高了交易效率,具有匿名性的特点。区块链通常是指公有区块链,即世界上每个角落存在的个体或组织都可以利用区块链系统来传输数据信息或进行交易,它是完全公开的,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记账。 为了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又衍生出了几种形态的区块链,即区块联盟链、区块私有链和区块混合链。 联盟链的数据信息只在参与者之间共享,具有半公开、多中心的特点,联盟链非中心节点可以作为参与者只进行交易而不进行对区块的更新维护工作。私有链则是由单独的组织或个体参与,信息不共享,具有完全封闭的特点,它适合一些具有机密性的组织使用。混合链是多链联合的区块链,可以是联盟链和公有链的混合。 人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区块链的表现形态,从而更好地服务大众和社会。 众多行业已展开了区块链应用研究,其中基于区块链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 区块链在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一)基于区块链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研究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日益成熟, 许多学者开始尝试应用区块链技术去解决现在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一些地区尝试在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上试行学分互认,并设立学分银行[4],但在实践中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其一,学分银行的安全性难以保障,易导致信息泄密。 当前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应用流程一般如下: 学习者首先要在学分银行站点提交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开户申请, 然后带着所需证件到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办理相关手续, 手续完成后学习者即可以使用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学分银行。 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学分银行负责存储开户人员的数据并对系统进行维护,由于该系统中心化程度较高,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系统一旦被黑客侵入,开户人的数据信息很容易泄露,其安全性较低。 其二,学分的认可度和可信任度较低。 学分认证流程一般由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和其学分认证点来负责实施。要想将学习成果转换成学分存入银行,需要开户人到相关站点对学习成果进行核验和认证,认证通过后再根据转换标准进行学分转换。 由于各高校的数据库信息之间的对接尚不完善, 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学分银行之间的沟通也有待加强,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转换标准各异, 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证转换标准,以致学分的认可度和可信任度较低。
综上所述,利用区块链的相关技术构建一个基于联盟链的学分银行系统以解决当前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学分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势在必行。
在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学分银行联盟链的整体架构中,其参与成员主要包括内部学习成员、各认证机构组织者、管理委员会、认证中心、外部查询者等。 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学分银行认证中心是整个联盟链的中心,主要对内部学习成员、各认证机构组织者、管理委员会、外部查询者进行身份的认证和管理, 只有通过认证的个人和机构组织才可以参与整个系统的运作。 内部学习成员可以在完成学习后发起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转换请求, 各认证机构组织进行成果认证和合约转换, 管理委员会负责设计学习成果认证的标准和规范,形成各个智能合约链码。外部查询者根据需要向基于超级账本的主链发起成果查询的请求, 然后通过成果查询合约得到学习者的学分证书获得情况。 同传统的由中心化的认证机构完成学习成果的认定不同, 基于区块链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学分银行系统联盟链是去中心化的, 各个链上的参与者依据智能合约和共识机制共同维护主链。 该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的效率, 也为区块链在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上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支持[5]。
(二)基于区块链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监测评估模式研究
当前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评价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 虽然上级主管部门提倡对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要全面评价, 但有时候在制度体系和实际执行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差距的,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制度体系对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评估工作有时会存在流程较多、抓量不抓质的情况,评估工作较难开展。 相较之下,区块链能充分发挥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监测评估的作用, 通过区块链,教师、学习者、管理者、社会团体等都可以参与进来,保证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特点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监测评估模式要求集体遵守评估指标并编写智能合约, 监测评估的合理有效性则要求各节点参与的评估机构必须使用统一的监测评估标准, 因此各联盟机构,如上级主管部门、第三方评估机构、各个相关学校等, 可以集体制定一套共同遵守的监测评估指标和方案。只要各评估组织依据智能合约执行,智能合约就会自动记录数据信息, 同时利用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和预测,从而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由于根据各评估指标和各联盟组织机构所收集来的监测评估数据是很庞大的,因此须先选取和某一评估主题相关联的数据,然后再对数据进行精准分析,最后将分析结果呈现给大众。 此外,还要对监测评估结果进行积极的监督与反馈。例如:可以成立一个由评估专家组成的组织, 主要对区块链中不便考核的指标如学习者的道德、学校氛围等指标进行监测记录,并生成评估结果反馈给区块链上的各联盟组织。 又如:可以让社会大众和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主管部门以联盟链子节点的身份参与评估工作,随时查阅评估记录,对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监测评估进行监督,从而保证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监测评估过程的公开公正[6]。
(三)基于区块链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资源共享理论框架构建研究
此处所提及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资源一般是指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表现形式有微课、数字化图书馆、课件等,这些教育资源存在着知识产权难以维护、资源质量难以保障、资源库共享性差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完全透明、安全等独特的优势构建一个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资源的共享理论框架。
该框架主要是在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资源的存储层、评估层、连接层构建的。其一,在资源的存储层里, 因为只有超过半数的节点同意才可以添加或修改数据信息, 所以要想避开共识机制去修改交易记录就必须计算出所有区块头和区块尾的哈希值,如此一来的成本较高, 而当回报小于成本时很多人就不会去冒险修改交易记录了。因此,为了确保存储层的安全和保护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资源的知识产权,该框架采取将区块和链条相结合的存储方式,具体表现为:资源的提供者上传资源,验证成功后盖上时间戳,同时在其他节点上进行备份存储,这样每一个节点就都包含了该资源的知识产权信息。 在产权发生纠纷时可以根据时间节点追溯到产权的拥有者,提供直接有效的证据去保护资源的知识产权。其二,在资源的评估层里,该框架则结合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性, 采用联盟链建立了一个完善的从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评估部门到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评估组织再到学校的评估体系。 同时为了解决系统因网络不稳和网络攻击而出现的问题, 该框架采用了拜占庭容错共识机制:首先由资源提供者发起验证连接请求,接着由验证中心对资源提供者进行身份和资源的认证,验证通过后由各评估组织根据制定的标准对资源开展评估工作,最后当超过半数的节点认为该区块可以被接纳时,该资源会被上传,否则就会被驳回,至此完成一系列的资源认证流程。其三,在资源的连接层里,该框架采用协议连接各个相关学校的数字资源数据库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使用者要想通过本地的数据库获取外界的数据资源, 具体操作步骤为:首先向资源方发出请求,然后系统计算出二者相隔的距离并通知临近的资源存储点, 接着二者建立连接通道, 查询所需资源, 若查询不到则重复该步骤,直至获取所需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资源。
该理论研究通过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建立了资源共享的理论框架, 有效地解决了资源管理混乱、共享性差、质量不高等问题,具有较强的利用价值。虽然目前该理论框架仅仅适用于部分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资源的共享,但是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这个思路扩展到全体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资源的共享研究[7]。
三、结语
本文首先对区块链及其特点进行了简要叙述,然后着重对基于区块链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学分银行管理模式、教育监测评估模式、教育资源共享理论框架构建等内容进行研究, 以期对区块链在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有所贡献。 最后须强调一下, 当前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区块链应用的安全性仍然存在一定风险。其一,由于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而基于区块链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平台基本都是刚刚建设运营的,难免存在一定的系统风险,加之很多黑客被刺激或者在利益的引诱下不断去攻击区块链, 这也是一种很大的安全威胁。对此,高校可以通过培养一批具有区块链安全意识的开发人员, 不断加强对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相关区块链的保护, 尽量减少漏洞的存在。其二,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育相关区块链也会存在隐私安全的问题。 区块链的基本应用形态是公有链, 从理论上讲所有使用者都可以获取各节点的交易记录和数据信息, 这就可能导致隐私信息的泄露, 而研究人员目前还没办法设计出来一个较好的访问控制机制来限制对一些信息的访问。 另外,区块链匿名技术还不成熟,也无法真正保证身份信息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