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乡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路径探析

2022-03-02郭梅枝

新乡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新乡市新乡十四五

郭梅枝

(中共新乡市委党校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部,河南 新乡 453000)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1]17。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创新处于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地位, 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作为内陆城市,新乡市要推动科技创新就必须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结合当地实际,筑牢创新根基,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激发创新活力。

一、新乡市“十四五”科技创新的基础支撑

“十三五”时期,新乡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新八条”①聚焦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卡脖子”问题,推动科技创新“主体侧改革”,构建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高端发展。 “十三五”时期,国家第一个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河南省第一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科创、 保护平台落户新乡,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挂牌落地,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览会成为新乡市科技创新的新名片,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三位。 这些成就为“十四五”时期新乡市科技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坚强支撑。

(一)创新驱动迸发新活力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一区四园四集群”②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员聘任、绩效考核、薪酬激励机制改革,河南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十三五”时期,新乡市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5家,居全省第二;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94家,居全省第三。

(二)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

新乡市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突出先进、智造、专业发展定位,采取“一台两器一园”③的121模式,推进现代制造业发展。 新航集团、卫华集团等大企业集团培育力度加大,制造业“三大改造”④全面实施。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加速发展, 华为鲲鹏、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氢能等产业异军突起。中国电池工业之都复评通过, 中国铁塔动力电池回收与创新中心在新乡正式成立,河南省MEMS(微机电)中试基地顺利获批,农业“四优四化”⑤进程加快,延津县丰产示范方刷新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式挂牌。

(三)协同创新体系更加完善

新乡市聚集了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中电科第22研究所、 中国农科院新乡实验基地等科研院所, 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协同创新创业联盟。国家863“双创”科技产业园从创业苗圃到孵化器再到加速器,已形成完整的科技孵化链条,70多项重大发明填补了国内空白。 科创生态体系和创新体系完善,建立了“1+X”政策服务机制和高企、研发中心等后备库,实施订单服务。

(四)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更迅猛

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对强化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推动新乡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孵化器作用, 促进了重大科技成果在新乡转化和产业化。“十三五”期间,新乡市科技创新载体平台跃上一个新台阶, 全市各类创新平台数量达到953家,其中,国家级34家,省级331家。 9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双创联盟,搭建校企技术需求对接创新平台,创新活力强。

二、新乡市“十四五”科技创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乡市“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机遇难逢

纵观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十四五”时期,以智能化等为潮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开始迅猛发展, 新科技革命已经加速引发产业变化,新产业持续涌现,新业态不断产生, 网络化、 全球化的创新特征更加明显,创新创业大爆发时期悄然到来。 而在国内,全面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促使新旧动能转换日新月异。两年多来,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科技行业是一次“大考”,更是一次鞭策,它促进通信服务、人工智能、智慧服务等科技行业快速发展,使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项目市场需求扩大,无人零售、无人配送等高科技行业异军突起,居家、远程等“线上”工作、办公应用日益广泛,实现个体协同的多用途办公软件成为新宠。新技术新产业如大数据、5G技术、区块链的兴起,加快了产业技术变革步伐。 从区域来看,新乡“借势航空港、共建大都市、承担大功能、形成大合力”[2],着力建设创新新乡、绿色新乡、富裕新乡,“十四五”时期,新乡市科技创新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新乡市发挥产业体系基础、开放通道优势,融入国内大市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优势产业强链、延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华大地全面实施,作为农业大市的新乡,农业科技全面升级再遇新机。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于2019年9月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在黄河流域加快布局若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统筹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 ”[3]黄河流经新乡170公里,流域面积4100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49.7%[4]。 新乡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黄河流域农作物基因库等创新平台落地新乡,机遇千载难逢。郑新一体化速度日益加快, 省会郑州对新乡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著, 位于新乡的郑州都市圈黄河北岸次中心快速形成。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 新乡集聚整合创新主体载体、 高端人才设备、先进科技成果等各类创新要素的能力大大提高,有利于抢占未来科技产业革命制高点。

(二)新乡市“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挑战严峻

从国际看,西方发达国家科技围剿中国,一些国家在关键领域限制科技人员流动, 限制对中国进行技术转让,高端产业投资技术门槛升高等,对新乡市科技人才引进计划落实落地、创新技术转让、高端产业投资造成较大影响。从国内看,科技创新还存在深层次机制体制障碍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等新挑战。 从区域来看, 新乡市自身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直接制约了“十四五”时期的科技创新。

1.缺乏高水平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

科技创新靠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的层次高低、数量多寡是决定科技创新能力强弱的关键因素。目前,新乡市科技创新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科技创新人才严重不足,尤其是国际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稀缺。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受自身条件限制, 不仅难以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而且现有科技人才流失严重。 同时,在人才政策上,新乡市还存在重引进、轻培养和科技创新人才环境不优等现象。

2.缺乏健全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的主动性、能动性、积极性、可持续性。 “十三五”时期,新乡市科技创新体制不够完备、机制不够健全。科技管理评估科学性不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完善,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备, 对创新成果突出的科技创新人才在职称评定、权益保护等方面制度性安排不力,重发表科学论文的数量、期刊等级及专利申请,轻市场需求和实际效益,科研成果转化率与产业化水平不高。财政、税务、教育、科技等部门缺乏有效顺畅的统筹协调机制,科技创新资源碎片化,科技创新扶持资金不集中, 对于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缺乏高效激励机制。税收优惠政策不够完善,科技创新融资筹资渠道狭窄, 部分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研发投入与回报比例失衡,导致投入能力下降,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降低。 符合创新规律的容错机制不完备, 科研人员面对重大科技挑战顾虑较多。

3.缺乏多元化全覆盖的科研经费投入

研发经费投入直接关系到科技创新能力大小,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 据统计, 国际高质量发展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5%~2.6%,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往往高于这个标准,大都在2.8%以上。2020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的平均水平为2.4%,2019年新乡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16%,2020年为2.25%。2020年新乡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比2019年虽然有所提高, 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低了0.15个百分点,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从科研经费投入来源看,除财政、金融支持外,新乡市规模以上企业投入总量增长态势良好,但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投入不够,高校、科研院所投入量不大,社会资本和基金支持投入不力, 没有形成科研经费投入多元化全覆盖局面。从财政支持看,科技创新缺乏完备科学的财政支持体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体制内科技人才的自主权受限,科研项目立项之后,财政资助经费拨付滞后,规定的使用时效缺乏科学性。

4.高级别的产业研发机构布局不合理

产业研发机构布局对于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创新要素产生集聚效应、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截至“十三五”末,新乡市能够实施重大原始创新、支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开展高水平创新合作的高层次平台数量不多,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质量不高,“政产学研金服用”梗阻现象严重,产研融合程度不高,生产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仅仅停留在个别项目的临时合作上,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创新产业化进程缓慢; 新乡市四个辐射园区主导产业特色不够突出,区城创新合作、产业联系不顺畅,与国内外重要创新高地的联系不紧密, 对突破产业发展“卡脖子”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造成瓶颈,致使开展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或联合攻关困难重重。新乡市的先进膜材料、 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提档升级面临很多障碍,高端产业比重偏低,新兴产业支撑能力与创新体系协同不足,动能转换滞后。 规模以上企业中的一些科创企业,对高新技术增加值、R&D经费占比等相关指标的拉动不强。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 智能制造竞争激烈。 这都对“十四五”时期新乡市科技创新造成严峻挑战。

三、新乡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路径选择

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求, 应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到新乡市“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全过程,遵守科技创新规律,把握新时代战略机遇,围绕主导产业应对风险挑战,扭住重点、培育主体、强化服务,打造科创团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乡市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一)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筑牢创新根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 ”[1]26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引进、使用人才,造就创新团队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

1.加快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瞄准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优势学科,大力开展中原学者工作站、 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等平台建设,根据新乡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柔性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对列入国家、河南省引智项目的外籍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要放宽职称、年龄、学历等限制,不拘一格引进人才。

2.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新乡市政府相关部门要为科技创新人才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提供条件,给予支持,定期选派一批优秀中青年人才赴国(境)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进行中长期培训。 同时,立足当地实际,在科研实践过程中发现、自主培养一大批勇于科技创新、敢于冒险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建立科学有效的容错纠错机制,营造人人崇尚创新、人人勇于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5]这为新乡市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奋斗方向。

1.创新科技创新管理体制

加快政府职能从管理研发向服务创新转变,加速推进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大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实行“揭榜挂帅”“军令状”等管理机制,让专业人干专业事。 建立健全市级科技创新管理平台、创新调查和科技报告制度,以高效的制度机制保障科技创新快速推进。

2.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组织企业与高校进行技术需求对接, 在技术项目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度融合,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 支持鼓励驻新高等院校、驻新省级以上科研机构服务新乡创新创业, 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奖励办法等方面对它们给予倾斜优惠。加快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建立技术转化从业人员评价激励机制, 培养一支长期服务新乡市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人才队伍。

(三)构建财政金融支持体系,实现科研经费投入多元化全覆盖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加大研发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1]26-27这为新乡市“十四五”科技研发投入指明了方向。

1.健全科技创新投入机制

把科技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 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强化财政引领作用,以市、县财政投入为主,提高财政科技支出水平,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税率优惠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协同管理; 加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各类资金和社会资本、基金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构建多方参与的投入机制,形成科技投入多元化、全覆盖的良好局面。 同时,财政资金投入方式要多样化,通过发放创新券、先立项后奖补等多种形式支持科技创新。 企业是技术创新投入的重要主体之一, 政府部门要通过奖补等方式激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 民营企业投入研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创新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

拓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功能,提升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加快推进“科技贷”、创新券等科技金融业务,创新金融产品,拓展金融信贷,强化股权融资,整合建立产业基金、创投基金等;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大力支持科技创新。

(四)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提升现代产业发展质效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1]39,科技 创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1]24。 根据这些创新新要求,“十四五”时期,新乡市要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推动现代产业向中高端行列迈进。

1.推进新乡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升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能力

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放大特色、弥补短板、集聚增量、盘活存量,不断优化完善新乡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布局与功能布局, 把新乡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成引领创新发展、 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集聚高端稀缺创新资源,培育优势高端主导产业,推动高新产业跨界跨行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集群,强化科技政策先行先试。 围绕“四个一批”⑥,大力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新乡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示范、引领作用,优化政策环境,引导创新人才、研发机构、服务平台等创新资源向高新技术开发区集聚, 全面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 全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组织人事及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薪酬激励奖惩制度等方面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全方位建立公平公正、科学完善、合理合法的管理体制以及灵活高效、快速便捷、长期有效的创新机制。促进区域创新资源合作共享,推动各县(市、区)、经济区之间创新要素合理流动,构建跨区域、跨时空的创新网络,推进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和高精尖科研设备联网共享, 鼓励支持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跨区域双向流动, 推动创新成果跨区域高效益转化应用。

2.加快生物技术与新材料产业升级,大力培育发展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疫情防控常态化促使检测试剂、 新冠疫苗及诊疗药物的刚性需求增加,互联网诊疗的兴起,使网上药店等备受青睐。“十四五”时期,新乡市要强化华兰生物公司与新医药产业各种资源的配置优化, 促进河南省生物技术研究院与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联姻联盟,加快华兰生物、茵特赛尔、万华生命等新乡项目建设步伐,跨越发展基因工程产业,建设全球一流的基因工程一站式外包工场, 全力推进华兰基因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药物加快上市,推进华之源生物基因测序设备生产项目和华大基因华中中心平台建设。 创新医药、医疗器械研制机制体制,开展药物控制释放材料、生物活性材料、人造血液等新材料的研发,全力发展低成本、易应用、高性能医用高端产品及材料,打造互联网医院、网上药店等实用性强的新兴诊疗和药物平台。 疫情缓和后,大众对健康管理和保健会有更高需求,要抢抓机遇,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开展生物药品制剂、现代中药等关键技术研发。 要加大新型生物材料、尖端储能材料、高端耐火材料、顶尖复合材料等高精尖领域研发力度, 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关键或共性技术, 加快新材料技术向功能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做强电池及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正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等产业链,加快推动高比能锂电池、超晶格电池、全固态电池等新产品、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建立新能源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管理体系,加速推进锂电产业的迭代升级。 着力氢能源的制造、储存、使用等方面的技术攻关,打造全国一流的氢能重卡应用场景, 引导氢能产业发展,谋划推动氢能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加氢站建设。

注释:

①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 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支持高水平创新人才培育,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激励政策,推进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支持职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以技术入股创办科技型企业,建立健全改革创新容错机制。

②“一区”指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园”指中国电波科技城、新松机器人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新乡创新谷,“四集群”指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大数据、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③创新平台、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

④《新乡市2018年推进工业绿色化改造攻坚行动方案》《新乡市2018年推进工业智能化改造攻坚行动方案》《新乡市2018年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攻坚行动方案》。

⑤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

⑥做优做强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广泛汇聚一批创新引领型人才,培育壮大一批创新引领型平台,加快发展一批创新引领型机构。

猜你喜欢

新乡市新乡十四五
新乡医学院
新乡市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立法为新乡教育事业“保驾护航”
新乡市
新乡市中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研究
新乡:豫北老区明珠
新乡市锂电池专利情报分析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