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白与对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思考

2022-03-02陈嘉铭

新乡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国化话语大众

陈嘉铭

(中共中央党校 哲学教研部,北京 100091;新乡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及理论成就,深刻总结了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及意义。 方法论问题是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因素。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依然存在自上而下的理论灌输、 不接地气的思想内容、脱离现实的道德说教等“独白式”痕迹,这不仅影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质量和时代价值,而且弱化了大众的马克思主义共识, 对推动理论创新和意识形态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此,应当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转型, 由独白式向对话式转变,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张力。

一、独白与对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种范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应当以辩证思维认识事物、进行实践活动。 因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动态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 在一元为主、思想相对封闭的传统社会中,独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效方式。 在多元并存、思想开放的现代社会中, 对话则是更加有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式。

(一)独白是适合传统社会的理论范式

所谓“独白”,就是独自陈述或言说。 在思想理论的传播中, 独白式传播模式带有一定的权威性与强制性,其以灌输理论、权威话语等为理论支撑,试图将主流意识形态变为唯一的、主导的文化秩序,以便获得精神世界的“立法权”。在这种模式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被动接受的思想理论, 受教育者成为被改造或规训的“他者”。在大众受教育程度较低、认知水平不高和信息传播方式单一的传统社会中, 独白式的理论传播能够提高传播效率,降低传播成本,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触及每个受众, 在短时间内提升大众的认同度。不过,独白式的理论传播也有许多负面影响。 比如,这种模式将开放的、充满活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固步自封、抽象化的教条,大众“囫囵吞枣式” 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后果只能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显然,“独白”是适合传统社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范式, 不过这种范式容易导致绝对主义、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等大行其道。

(二)对话是适合现代社会的理论范式

“对话”是对“独白”的回应和取代,其以对话理论、主体间性理论为理论依据,扬弃了独白的专制立场和独断姿态,致力于构建平等、开放、民主、互动的话语场景,能捍卫思想理论“如其所是”的存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所谓“对话”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镶嵌于中国现代社会的知识背景、 价值取向和文化建构中,通过与受众、社会现实建构对话性交往关系,让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相融通, 以此打破单向度的理论宣传体系,克服抽象理论对人的禁锢,使理论与实践、思想与经验互通共生。 在对话模式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接地气又有趣, 不仅超越了作为特殊知识类型的教条观, 而且下沉到现代中国这个富强民主的地面上来,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独立性,更加体现出中国温度、中国风度、中国深度和中国高度[1]。显然,对话式理论范式适应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现代社会,能够加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二、独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困境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 虽然独白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降低传播成本、提高传播效率,能在较短时间内将马克思主义变成大众常识和社会意识, 但是这种模式也有不少弊端,比如单向度的主客体关系、传播内容的抽象化、传播方式的简单化、传播平台的单一化等。这些弊端,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效果,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方法论困境。

(一)单向度的关系

独白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往往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视为凌驾于具体知识形态、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具体国情之上的绝对真理, 使其居于人类生活的“立法者与支配者”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中国国情之间出现单向度的“主体—客体”关系,表现出专制、独断的理论姿态。在这种不平衡关系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容易异化为僵化的意识形态。此外,这种单向度的主客体关系还表现为教育者和受众之间灌输与接受的关系。在现实中,许多理论工作者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进行理论宣教,将自己视为普度众生的“传道者”,将受众视为被动接受思想理论的“他者”。 这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式,降低了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亲近感和接受度,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效果。

(二)内容抽象化

在独白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下, 理论研究者和传播者虽然大多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但是对如何用人民喜欢听、能够听得懂的话语传播马克思主义缺乏经验, 不知道如何以马克思主义话语回应实际问题, 不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具体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比如,许多专家学者经常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大家风范”,由于缺少社会问题意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人民需求、社会问题割裂开来,只是沉醉于自己的学术和话语体系。还有一些专家学者喜欢以晦涩的专业名词、 抽象化的学术话语阐释现实问题,表现出过度学术化、政治化的倾向, 导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缺乏群众基础与价值追求,变为冰冷的、机械的抽象符号。显然,传播内容的抽象化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效果, 降低了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度。

(三)方式简单化

独白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片面重视理论灌输和思想说教,多以自上而下、由外及内的方式开展马克思主义宣教工作。 一些学者和领导干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作用无限放大, 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改变、解决特定问题的“利器”,忽视了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影响。此外,一些专家学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忽视时代的新发展、环境的新变化,以理论灌输的方式机械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启发式、交流式、诱导式的理论传播方式重视不够,从而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效果。还有一些学者忽视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功能, 不重视网络直播、网络短视频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方式,降低了马克思主义对大众生活的渗透度[2]。

(四)平台单一化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及其传播过程看,独白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表现为一种自说自话的理论范式。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看,独白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往往传播者有限, 多以党员干部和学者为主。显然,这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的社会影响有限, 无法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为大众常识和大众意识。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体系看,独白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载体多以机关内部刊物、政治报告、 系统内部资源、 开放性学术资源平台等为主,传播载体面向的人群较为固定单一,与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普通群众接触较少。 此外,在网络化、开放化的时代环境中, 过度依赖传统媒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无法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比如, 在新浪、搜狐、今日头条、抖音、微信等大众获取信息、形成认知的重要网络平台上,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较小,不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三、对话: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重构

新时代是网络化、市场化、开放化的时代。 在这种时代环境中, 独白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已经不合时宜。为此,应当扬弃独白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建构以对话为核心的新模式,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创新。

(一)建构平等化的关系

在价值多元化、媒介融合化的新时代,要解构独白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必须确立“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念。 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其他文化形态以及社会问题等看作马克思主义的对话“伙伴”,另一方面要推动不同文化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对话交流,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文化元素相互融通、 互促共进。同时,要建构兼容并蓄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共同体,确保马克思主义深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展现出中国特色和中华风采。这就是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应当消解独白式的主客体关系, 在理论与实践、 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建立平等对话的主体间关系。 理论工作者应当摈弃“高高在上”的布道者心态,要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理念,以平等对话的态度与受众进行情感交流、思想互动。另外,要尊重大众的参与权、表达权,可以通过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建构双向互动机制,增进教育者和大众之间的对话交流。

(二)建构生活化的内容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 应当确立人性化的理念,舍弃抽象化的表达方式,建构生活化、形象化、通俗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容体系。 首先,要坚持“化中国”的方法原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应现实问题, 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和回应力。也就是说,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改造社会,解决共同富裕、供给侧改革、经济转型、碳中和等时代热点问题,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与具体社会问题的“交流互动”中产生新的理论成果。其次,要坚持“化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原则。 要运用中国话语、时代话语、民间话语和网络话语表达马克思主义,建构与大众文化、网络文化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与此同时,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传播理念, 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生活化的话语特点, 结合当代社会大众的认知水平与媒体话语需求, 形成源自生活的中国风格的话语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大众化表达[3]。

(三)运用对话方式

如果将马克思主义视为永恒自在的绝对真理,在应用中生搬硬套,忽视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创新发展, 就难以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因此,应当树立以对话为中心的理念,运用对话沟通、交流互动等方式,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的大众接受度。 首先,要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活化运用,摆脱批判性、解构性的传播逻辑,推动中国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弱化马克思主义“材料化”和“工具化”的倾向。 要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武装群众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的原则,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良性互动。其次,要摒弃自上而下的灌输式、 独白式传播模式, 建构互相交流、充分对话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模式。 具体而言,可以将马克思主义宣教工作融入乡村文化建设、 主题教育活动、文明创建活动之中,促使马克思主义与大众生活“零距离”对接,同时可以将马克思主义融入网络议题设置、网络舆情引导、网络热点讨论之中,提高马克思主义与网络生活的融合度。

(四)建构多元化平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创新,源于广大党员、学者与基层群众的共同努力。因而,应当与时俱进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平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局面。 首先,要搭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平台, 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多元主体机制, 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理论创新热情, 吸引更多的人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提出更多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中国立场、中国智慧和中国主张。 其次,要顺应媒介融合、多元交流的时代趋势,充分发挥网络平台、思政教育平台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功能。具体地讲,要顺应媒体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用新媒体平台诠释和传播马列经典著作,发挥抖音平台、微信公众号、网上党课、今日头条等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功能,以人工智能、精准推送等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精准化、个性化传播。 最后,要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媒体落地生根,实现与人民群众的双向互动。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方面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坚持、发展、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核心地位, 另一方面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回应和解答我国发展过程产生的实际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人民、中国社会现实、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融合、互促共进。 因此,独白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机械地叠加,看似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与坚守,实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曲解和背叛。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必须摒弃独白式、单向度的理论范式,建构以关系平等化、平台多元化、内容生活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新理论范式, 推动马克思中国化的方法论转型。

猜你喜欢

中国化话语大众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