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医是一生的坚持
——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李用国
2022-03-02东来
本刊记者:东来
人物档案
李用国:教授,主任医师(一级),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传染病学教研室主任,中俄医学联盟感染与免疫所副所长。美国Scripps Research Insititute 和UTMB博士后。曾经和现任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防痨协会结核与肝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兼自然疫源性疾病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委员会常委、黑龙江省医学会、医师协会感染分会主任委员,肝病学会后任主任委员,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省艾滋病协会、防痨协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感染病专科联盟主席等。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评审专家,卫生部应急突发事件国家级专家,科技部成果鉴定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十余项课题,参与国家十一五至十三五重大传染病专项及973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学校研究生第三版《传染病学》、本科生第九版《传染病学》以及成人教育《传染病学》教材副主编,参编18部教材编写工作。跟随导师任红教授获重庆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新技术一等奖2项。
从医数十载,他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一直奋斗在临床一线,牢记医者使命,永远将病人放在首位。除了繁重的医疗工作,做为一名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教授,教学、科研都需要齐头并进。
一、敢啃医学难题,守护人民健康
不管多忙,他始终坚持每周两次的门诊和大查房,每天坚持疑难杂症汇报,即使在外地开会,也要询问疑难重症患者的情况,对临床工作抱有极大的热情,以及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正是这样,2012年哈医大一院发热待查病房成立了,开始收治内科系统最难的疾病——发热待查,每天都面临着身体和心智的挑战。据统计,2017年共计收治“发热待查”患者1074人,位列全国第一位(国家感染病质控中心数据)。患者从全省各地及外省带着期盼而来,我们每天都面临着难以诊断的病例,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然而,李老师总是拿协和华山医院为榜样,经常把翁心华教授、李兰娟院士、任红老师、黄爱龙老师和刘杞老师的敬业精神传递给我们,他还间断参加协和的学习班,当正在授课的李太生教授和刘正印教授看到他时十分惊讶地说:“哈医大感染科大主任亲自参加培训班呀!”李老师就会说:“向协和学习永无止境!”
2004年,哈医大以引进人才担任哈医大一院学科带头人和科主任,也是当时最年轻的临床学科主任。上任伊始,对感染科历史与现状进行深入调研,然后制定出感染科学科文化和短、长期规划,特别是“少花钱看好病”做为感染科永久信条,因此在哈医大所有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病人中,医大一院感染科平均费用最低。为传承学科文化,李老师多次到家请求老主任、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哈医大十大名医于丹萍教授再次出山,2019年组织全省和邀请国内著名专家为于丹萍教授祝寿,杨宝峰院士,张学院士两位校长也亲自来到现场祝于老师健康长寿。2005年、2007年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也是哈医大一院感染科第一个国基金项目。2005年成为人卫社本科教材编委,2008年成为医院最年轻的博导之一,2009年先后获选省医师协会、医学会感染分会主任委员。2013年感染科获得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2019年成为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不仅自己科室在发展,全省感染病行业都在进步,并创造了黑龙江省感染病行业空前团结的局面(满票当选省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
感染病学科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不仅收治各种常见感染病,更承担着传染病的防治任务。自2009年全球甲流流行开始,哈医大一院感染科一直是承担黑龙江省应急突发传染病事件组长单位,他也一直担任组长。
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他说:“作为一名党员,我属于党,作为一名感染科医生,疫情关头,我有责任。”1月21日,接到命令,临时启用隔离感染科一楼为“疑似病例隔离病房”,紧急收治疑似病例。感染科医护人员进入紧急救治状态,医疗管理部门连夜成立隔离病房,成立会诊专家团队,紧急收治疑似病例。大年三十,他主动请缨,承担隔离病房值班及会诊工作。大年初一,医院决定以感染科为基础,组建新冠病毒肺炎门诊和隔离病房,并成立了由他任组长的防控学术组。白天,他要全程协同感染监控科共同对感染科病房进行改造和完善,组织医院专家团队对参与发热门诊和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和线上培训,对疑似和确诊病例进行会诊和救治。夜里,他还要研习国家《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最新内容,结合临床治疗经验,形成相关工作指南。由他主笔的《黑龙江省关于阻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向重型转化的预警和治疗方略》、《定点医院新冠肺炎临床路径》做为全省疫情防控救治指导性文件,得到李兰娟院士的高度认可。他也是国内最早意识到窗口前移重要性的专家之一。疫情期间,始终参与制定新冠肺炎临床路径、各临床分型的治疗方案及入院评估、定期复查、出院复查等工作,并为全省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的指导提供了重要参考意见。因哈尔滨疫情形势严峻,2月9日起开始在“黑龙江省委赴哈尔滨疫情防控指导组”工作,以省纪委王常松书记任组长的7人小组,组员每天深入基层实地考察,包括社区、综合医院发热门诊与隔离病房,定点医院调研与业务指导,睡眠时间每天4-5 个小时。通过10天的调研,他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略进行总结,形成了具有黑龙江特色的《新冠肺炎诊疗路径》、《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三方会诊制度》和《疫情时期指导思想》,其中《新冠肺炎轻转重预警及阻断方略》(2月12日完成手稿)是国内最早提出和实施的科学方案,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并得到李兰娟院士的认可。经一个月奋战(2月9日至3月7日),控制了疫情扭转了局面!另外向纪委书记最后提议:不要问责医疗界!4月10日,黑龙江绥芬河、牡丹江出现输入性病例,每日新增病人数急剧增加,再次前往绥芬河指导工作。几天后,哈尔滨出现医院内感染,李老师在心内CCU住院治疗的第三天,他临危接受省指挥部命令,组建和领导由刑侦专家和医学专家组成的流调专班,经调研后果断提出关键性建议:溯源不是主要问题,尽快筛查两家院感医院和所有可能接触者是目前当务之急,省长采纳李老师的建议,将疫情控制在了可控范围内,防止了进一步的扩散。疫情期间,尽管三次心绞痛发作,他一刻也不敢停歇,每天不到五个小时睡眠的高强度工作已经成为他生活的常态。他不仅将自身所有的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中,还鼓励支持同为感染科医生的爱人兰英华出征湖北,兰英华作为黑龙江省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哈医大一院医疗队长在湖北前线的医疗救治舞台上同样大展身手,上演了抗疫“夫妻档”。2020年8月10日,受重庆医大附一院许平书记邀请,做为领军人才加盟重医附一院感染科担任学科带头人,从那一天开始就全身心投入工作中,除担任院新冠专家组长外,还使学科医教研全面提升,特别是门诊增长率一直保持在全院的前两名,而病人费用却逐渐降低。
二、教学相长,深受学生爱戴
他讲课幽默风趣,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总是能用最贴近生活的语言将晦涩的医学知识讲述清楚,还会畅谈古今时事,从而深受学生的喜爱。最让同学们感动的是,如果有患者家属寻衅闹事,第一个站出来保护同学们的肯定是他,让大家无不尊敬和佩服。
不仅育人不倦,在教材编写方面也是勤奋严谨。自2005年参与编写人卫出版社第七版《传染病学》教材以来,副主编4部教材,分别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学校研究生第三版《传染病学》、本科生第九版《传染病学》、《传染病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以及成人教育《传染病学》,参编其余10部教材。
三、科研与临床相结合,最终实现转化
(一)肝病领域
1、在导师任红教授指导下,国际上第一个率先开展树突状细胞抗乙肝病毒治疗基础与临床研究,证明DC疫苗具有很强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2、从2001年开始至今,一直从事干细胞免疫与乙肝慢性化及表面抗原清除机制研究,20多年来历经坎坷,没有取得惊人的成就,但一直在坚持最初的梦想,抵制住了名利的诱惑,坚持实事求是和学术操守,并部分证实了最初的想法。
3、2005年起就开始用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治疗,2009年提出核苷类似物不规范应用导致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情重,预后差。
4、隐匿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方法。
(二)感染性疾病领域
1、以“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现象变化”为基础的研究:“炎症诱发炎症,感染诱发感染”(2004年直到现在15年),对发热待查和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具有重大意义。
2、布鲁菌病诊断新方法的研发和治疗策略的优化研究:提高了布鲁菌病的诊断率以及治愈率,降低了患者的复发率,使患者切实受益。
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做为一名医者,他用自己高尚的医德以及精湛的医术为患者解除了病痛;做为一名老师,他用自己的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师德,给学生做了最好的榜样;做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始终以科研服务于临床,实现科研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