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产业结构研究态势
——基于文献分析
2022-03-02陈绍友卢晓雨
陈绍友 卢晓雨
(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 401331)
一、旅游业发展与旅游产业结构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一大国内旅游消费市场与出境旅游消费国。旅游服务供给体系如交通、信息、旅行社以及城市公共设施逐步健全,A级景区、星级饭店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旅游产业构成从简单到复杂,旅游产业部门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旅游业的经济贡献率和就业贡献率稳定在10%以上(见表1)。旅游产业功能不断得到拓展,经济、社会、生态多种功能日益凸显,其产业地位不断提升,已经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正朝着更新更大的格局转型升级发展。
表1 中国旅游业的经济贡献率与就业贡献率
但是,中国旅游业依然处在数量、规模扩张层面,因此有效整合与结构优化是中国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一,结构是决定绩效的关键因素。持续的结构改善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常态,产业结构决定资源利用效率,结构转换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和劳动要素在三次产业配置过程中均实现了“结构红利”[1],说明产业结构优化是推动我国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路径。其二,当今世界“旅游业处于一个拐点”,发展过快、过急的旅游业可能对目的地、居民和游客产生负面影响,未来旅游业将更加依赖技术驱动,更加依靠拥有高技术的劳动力[2]。在国内,随着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闲暇时间的增加、观念的更新,休闲度假旅游需求正在快速成长,观光游览与休闲度假并重将成为中国旅游业的新态势[3]。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及未来时期的主题。中国旅游发展由数量规模扩张、资源要素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转变[4],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容之一,“好不好”“优不优”成为旅游发展和旅游活动评价的优先标准。
二、研究方法与样本概况
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知识结晶过程,其结果表现为文献的实质性增长[5]。文献数量变化直接反应科学知识量的发展演变,通过对文献相关信息的分析,可以判断某个主题的研究态势。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是:通过样本文献数量的年度变化,分析旅游产业结构研究的“发展态势”(时间演变);采用Citespace软件,分析“研究了什么”(核心内容与案例地);结合运用赖普斯定律与CiteSpace,分析“谁在研究”(作者、机构及其合作情况);采用布拉德福定律,分析“成果载体”(载文期刊)。
研究样本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来源,使用跨库高级检索中国知网(CNKI),“选择学科领域”设为全选,以“旅游产业结构”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得到1995—2020年间的文献425篇。剔除非学术性文章(含会议通知、书评、新闻报道、政策文件、领导讲话等)和重复、与主题不符的文献后,最终得到385篇文献,以此作为本研究的基础样本(见表2)。
纵观国内学者对“旅游产业结构”研究的发展演变,可以看出国内学者的研究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政策鼓励密切相关,表明旅游学术界对实践发展形成了积极的回应和有益的指导。同时也必须承认,国内学者对旅游产业结构的研究尚不充分,总体上尚未形成关于旅游产业构成的基本共识(表现在20多年来关于旅游产业结构研究的综述性文章较少)。这可能与旅游产业自身发展变化较快有关。
旅游产业结构研究也需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调整,进行理论创新。一方面,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发展,要求优化旅游供给。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内旅游规模快速跨上40亿、50亿、60亿人次台阶(见表2),我国迅速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因此,2016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另一方面,2017年10月,中央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2020年又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与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客观上也推动了我国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践创新与理论研究的创新。
表2 1995—2020年“旅游产业结构”文献、人均GDP、国内游客数据
三、研究的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论文主题的高度概括。一项研究成果的核心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关键词来反映。利用Citespace软件的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可以将科学知识的结构、发展进程和分布情况进行可视化呈现,直观地反映不同研究范畴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为有效预测某一领域研究的发展动向和趋势提供科学依据[6]。
(一)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状况,通过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及半衰期来反映,据此判断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的丰富程度和该热点话题的影响期限。
1.关键词频次
借助Citespace 5.1.R6SE软件,将样本文献导出为Refworks格式,并按照要求严格命名为download(txt文件)。运行时间为2021年7月9日。在参数区中首先将时间切片中的时间范围设置为“1995—2020”,时间间隔(Years Per Slice)为1年。在此基础上,Node Types选择Keyword,每个时间切片参数选择 Top 50,连线强度选择Cosine,使用剪切(Pruning)联系中的寻径(Pathfinder),选择Keyword作为分析对象。通过以上操作步骤,提取出1995—2020年间关于旅游产业结构研究文献的关键词62个,得到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1)和出现频次达6次及以上的16个关键词(见表3)。
图1和表3显示:目前国内旅游产业结构研究的关键词集中在“旅游产业结构”“旅游产业”“产业结构”“结构优化”等,可以认为基本的研究思路是借助“产业结构”“结构优化”的相关理论来研究旅游产业的结构问题;同时,偏离—份额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运用较多。
表3 旅游产业结构研究关键词的出现频次
图1 出现频次在6次以上的关键词网络图谱
2.关键词半衰期
文献半衰期(Half-life)是指某一学科文献从发表到50%的文献因内容老化而失去参考价值所需要的时间[7]。半衰期较长的关键词,通常指示的是一个研究领域受到长期关注的内容。因此,关键词的半衰期越长,其影响越大。
16个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的半衰期数据(见表4)显示:国内旅游产业结构研究中,“旅游业”“结构优化”“旅游产业结构”3个关键词几乎贯穿始终,表明国内学者对旅游产业结构的研究是从“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合理化”等展开探讨的。
表4 旅游产业结构研究关键词的半衰期
3.关键词共现的时间变化
按年份对共现关键词进行数量分布(图2)分析,发现关键词分布与研究阶段划分基本一致。1995—2003年,关于旅游产业结构的关键词有4个,年平均值为0.44个,集中于“旅游产业”“旅游产业结构”“结构优化”和“优化”。2004—2013年词汇量猛增,这10年间关键词共38个,年平均量为3.80个,2009年出现的关键词达到峰值9个。从2004年起,旅游产业结构的研究不再局限于旅游产业和旅游产业结构,灰色关联度分析、偏离-份额分析等分析方法也逐渐被引入;对旅游产业结构的研究范围也从全国缩小至各个省市,甚至旅游景点。关键词的逐步丰富,说明该研究领域充满活力[8]。2014—2020年出现的关键词共20个,年平均值为2.86个;研究内容侧重于旅游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以及旅游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图2 1995-2020年旅游产业结构研究论文关键词类别数量
(二)关键词突现度分析
突现性(Burst)表示一个变量的值在短期内有很大的变化,突现性强(在图谱中往往用红色表示)的关键词的出现,有极大的可能表明某时期学者发现了新的研究领域、研究视角,从而表现出一定时期的学术前沿性。突现度是从量上对突现性的描述,突现度的值越大,变量的突现性越强。
在旅游产业结构关键词共现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突现分析,得到12个突现词(见表5)。其中,突现度排在前6位的关键词依次为“旅游产业结构”“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灰色关联度分析”“经济增长”“偏离-份额分析”“灰色关联度”。从时间序列来看,1995—2003年突现词主要是“旅游产业结构”“优化”;2004—2013年间的突现词为“偏离份额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偏离-份额分析”“入境旅游产业结构”“灰色关联度”;2014年之后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从这些关键词的突现和突现的时间节点来看,旅游产业结构研究有一定的政策导向性,但主要与旅游产业自身的发展相关联。从突现词的影响周期来看,“旅游产业结构”和“结构优化”的影响期限最长(13年),其次为“旅游产业”(10 年)、“优化”(8 年)、“产业结构优化”(7 年),而其他大多数集中在 0~2 年。 2016 年以后,为响应“十三五”期间国家将旅游业培育成经济转型升级重要推动产业的政策要求,旅游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
表5 1995—2020年前12位突现关键词
(三)关键词时区分析
利用关键词的突现性可以判断该领域阶段性的研究热点,结合关键词的时区图能够看出不同阶段研究主题的演变,从而分析预测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发展方向。根据旅游产业结构研究关键词共现分析生成时区(Timezone)图谱(图3),可以对旅游产业结构研究领域的研究主题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通过对旅游产业结构研究文献共现分析生成时区(Timezone)图谱,将相同时间内的节点集合在相同的时区内,时间按从远到近顺序排列,聚类分析得到网络模块化(Modularity)的评价指标Q=0.72,网络同质性平均值MeanSilhouette=0.76(图3左上角)。在生成图谱中,Modularity是网络模块化的评价指标,Q值越大,表示网络得到的聚类越好。Q>0.30,意味着得到的网络社团结构是显著的。MeanSilhouette值是用来衡量网络同质性的指标,其值越接近于1,反映网络的同质性越高;其值在0.50以上,表示聚类结果具有合理性。由此可见,图谱网络聚类较好,同质性较高,聚类结果合理。
图3 1995—2020年旅游产业结构研究关键词TimeZone图谱
由图3可见,最大的节点为“旅游产业结构”“旅游业”,其次为“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国际旅游”“优化对策”“偏离-份额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所链接的网络关系时间跨度大,但研究范围单一,主要涉及旅游产业结构的测度与优化对策、旅游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的中心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结合关键词时区图,将研究主题的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5—2003年),出现的最大的关键词节点为“旅游产业结构”“旅游业”,接下来是“结构优化”。这个阶段关键词的总量较少,对旅游产业结构的研究集中在概念范围的辨析和界定上。
第二阶段(2004—2013年),关键词节点为“旅游产业”“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灰色关联度分”“偏离-份额分析”等。随着国家对“大旅游”概念的提出,这一阶段旅游产业结构的研究逐渐丰富,出现了对具体旅游地旅游产业结构的分析,涉及的分析方法也多种多样,比如灰色关联度分析、偏离-份额分析。
第三阶段(2014—2020年),时区图中关键词的节点小而分散,主要有“经济增长”“旅游经济”和“供给侧改革”。这一阶段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四)简略评价
1995—2020年,国内关于旅游产业结构的研究文献的共现关键词有62个,其中,1995—2003年、2004—2013年、2014—2020年分别出现4个、38个、20个,显示研究的起步、扩张、平稳发展过程。出现频次6次及以上的有16个,“旅游业”“结构优化”“旅游产业结构”3个关键词几乎贯穿始终,“旅游产业结构”和“结构优化”的影响期限最长,表明国内学有些学者一直致力于中国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探索。
四、研究者分析
(一)发文作者分析
大量文献成果、作者及其机构的出现,是科学研究繁荣与学科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其中,核心作者群是学科中的骨干力量,对学科的发展起着引领作用[9]。本研究结合文献计量分析法和知识图谱分析法对发文作者进行分析。在选取的385篇样本文献中,出现了461位作者及319个机构,采用美国科学史学家普赖斯的理论,按照发表的论文数量测算出核心作者。
式中:Nmax为所统计年限中最高产作者的论文数量,M为核心作者至少应发表的论文数。
据统计,旅游产业结构研究领域Nmax=8,将该数值带入式(1)中,求得M=2.12。取M值为2,即发文量在2篇以上的作者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测算和统计结果为:385篇样本文献、461位作者中,核心作者有25位;核心作者发文量为65,占比18.50%,这与普赖斯理论中“核心作者发文量占总发文数50%”的观点不相符[10]。由此可知,国内旅游产业结构的研究力量分布较为分散或者作者群体还不够强。
其原因可能是:(1)国内对“旅游产业结构”研究还很不深入,还处于众多学者初步阐释的研究时期;(2)可能是该研究领域出现时间较短,未来需要加大力度、深入研究。
(二)发文机构分析
对文献发文机构进行分析,得到图谱,再对软件分析结果进行整理统计,结果见表6。关于旅游产业结构的研究,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发文量为14篇;排名第二的是吉首大学商学院,发文量为8篇。其余的发文量均为2篇。
表6 旅游产业结构研究发文量较多的机构
采用Citespace软件对发文作者进行分析时,在前文的基础上将Node Type选择为Author即可生成图4和图5。图中网络节点数量N(图4)在此表示此种参数组合下提取的作者数量;E连线数,表示作者间的合作程度。结合图4的信息可以看出,连线数E小于节点数N,说明目前在旅游产业结构研究中,作者间联系较少,密度较低,没有形成明确的核心作者群,缺乏较强的领军人物和紧密的研究团队。
图4 旅游产业结构研究作者网络图谱
图5 旅游产业结构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和知识图谱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旅游产业结构研究人员学术联系较少,文献互引率较低,互相之间学术认可度较低,尚未形成广泛的学术共识。其主要原因在于旅游学基础理论研究较薄弱,特别是对学科中部分核心内容的共识性不足,学界对旅游业和旅游产业的内涵及其关系的认知存在较大分歧。
图5所示为以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和吉首大学商学院为核心的科研机构合作网络。发文量较多的单位,主要处于东部沿海一带。从机构具体分布来看,有3个在福建,2个在河北,2个在安徽,2个在山东,其余的散布在广西、广东、海南等省(自治区),有较强的地域性,符合西部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度高于东部,但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的现状。从某种程度上看,研究机构的研究水平往往与其所处地域的区域经济、文化等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在设置有国家级旅游特色专业的11所院校中(见表7),云南大学(2篇)、沈阳师范大学(1篇)、桂林理工大学(1篇)、燕山大学(2篇)和重庆师范大学(1篇)5个院校均以学位论文的形式出现,其发文量占45.45%。在发文2篇以上的发文机构中,仅燕山大学开设国家级特色旅游专业。由此可见,旅游产业结构的研究虽然吸引了一批博士生和硕士生,储备了一些该研究领域的后备人才,但数量较少。
表7 旅游类国家级特色专业
(三)合作研究情况
在385篇样本文献中,出现了461位作者和319个机构,其中305位作者存在合作关系,占作者总数的66.16%;82个机构有合作关系,占总数的25.71%。由此可见,作者之间的合作虽较多,但较为松散。究其原因,可能是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没有形成紧密的研究团队。
(四)简略评价
国内旅游产业结构的研究群体,形成了以张广海、王兆峰为代表的研究队伍及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吉首大学商学院为代表的研究机构。总体上研究力量比较分散,作者群体不够大,跨机构合作很少;研究力量与“旅游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配置也并不一致,表明研究力量与学科和专业建设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现象。
五、研究成果发布载体分析
(一)总体情况
统计样本文献的载文期刊,得到如下结果:(1)335篇文献(385篇样本文献中剔除50篇学位论文)分布在245种期刊上,其中有11种期刊载文超过了4篇,它们共发表55篇(见表8),占样本文献量的14.29%;(2)主要期刊为《资源开发与市场》《旅游纵览(下半月)》《经济研究导刊》,所发样本文献均为7篇;其次是《商业研究》《经济地理》《中国集体经济》《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现代商贸工业》《特区经济》《企业经济》《河南科学》,发文数为4~5篇。
表8 刊载旅游产业结构研究论文4篇以上的期刊
(二)核心区期刊
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将期刊刊载某学科领域的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可把该学科领域的期刊分为核心区期刊、相关区期刊和非相关区期刊3种类型[11]。核心区期刊集中刊载的该学科领域的论文,能反映该学科的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其计算公式为:
r0=2 ln(eE×Y)
式中:r0为核心区期刊数量;E为欧拉系数,E=0.5772;Y为当前领域最大载文量期刊的载文量。本次研究的情况,Y=7,通过计算可得r0≈5.01。取r0的值为5,据此判断:目前国内旅游产业结构研究成果发布的核心区期刊有5种:《资源开发与市场》《旅游纵览(下半月)》《经济研究导刊》《商业研究》《经济地理》。
六、结语
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385篇研究旅游产业结构的样本文献进行计量研究及知识图谱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第一,国内学者对旅游产业结构的研究,经过了初步探索(1995—2003)、快速增长(2004—2013)、平稳发展(2014—2020年)3个阶段。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极强的产业,基于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以及国民旅游需求的进一步快速成长的实际情况,关于旅游产业优化发展和旅游产业结构的研究必将引起更多的学者关注与重视,形成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目前,研究内容侧重于旅游产业结构的概念内涵、测度与评价、优化升级对策等。
第二,形成了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与吉首大学商学院为代表的研究机构,其中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的作者有张广海、刘佳、王兆峰,但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各研究团队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在研究方法上,在利用一般产业结构分析方法的同时,学者应结合其他学科领域,创新出更合适的研究方法。
第三,发文载体形成了以《资源开发与市场》《旅游纵览(下半月)》《经济研究导刊》《商业研究》《经济地理》为主的核心期刊群,但尚未引起更多更有影响力期刊的足够重视。
2020年初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处于稳步发展的旅游业造成了剧烈冲击。基于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国民旅游需求的进一步快速成长的实际,需要我们紧跟游客新需求、行业新特点去探索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推动旅游业实现更有韧性、更可持续、更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