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一个荣耀又充满责任感的名字
2022-03-02齐文茹
2018年的夏天,我第一次以班主任的身份走进班级,那种兴奋、紧张还有抑制不住的期待都油然而生。在走进班级前,我幻想了无数个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时的景象,预演了无数次和孩子们第一次打招呼的情境。这是我即将共处五年的孩子们啊,是未来要一起成长、打拼的小小战友们啊!
当我走进班级后,看到了孩子们同样期待的目光,听到了从四面八方传来稚嫩的声音,“这是我们的班主任吗?”“她叫什么名字?”“她是教什么的呢?”我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充满好奇的小眼神,微笑着走到他们的身边,抚摸着孩子们的肩膀和头发,“Hello, everyone! I’m Dolphin! 从今天起是你们的英语老师,同时也是大家的班主任……”没等我说完,孩子们就自发地鼓起了掌。这掌声是多么的动听啊!它不仅是我班主任征程上的第一首赞歌,更是我班主任未来路上的动力。
那么现在,我就可以正式地重新介绍一遍自己了:“大家好,我是2017级1班的班主任,齐文茹。”从迈进教室后,我和这一班的孩子们的快乐生活就此展开了。和我一班孩子间发生的值得记录的故事太多了,有爆笑的,有感动的,有惋惜的,有难忘的……
首先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和我们班头号“头脑大神”——李昂轩之间的故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称呼他乐乐吧。乐乐是一个特别聪明又很有性格的男孩子。他的身上总是散发着一种忧郁的王子气质。他的眼睛很大,眼神中透着纯真和善良。而我和他的故事就是从那个科技节开始的。我们所在的一实验中海小学是一所注重孩子全方面发展的学校,每个学期都会举办不同的文化节、艺术节、科技节等,让学生们在发挥自己特长的同时开拓自己的眼界。而在去年的科技节上,乐乐就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为什么这里我用到了双引号呢?其实首先脱颖而出的并不是他的科技成绩,而是各科的作业屡屡上交不及时,所以我发现了他。但通过和他交流之后才知道,最近他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筹备科技问答竞赛上,并且已经整理了题库。原来这个小伙子是在背地里暗暗地使劲儿呢!在了解了情况后,我还特意为乐乐举办了一次班级科技问答竞赛,现场模拟了一次必答、抢答和积分制的紧张赛制。在整场模拟比赛中,我看到了不太一样的乐乐。对知识的那种渴望,对赛制的那份热情,对比赛选手的那份尊重,让我重新定义了眼前的这个小伙子。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乐乐参加完科技问答竞赛后,他主动把之前落下的作业全部补上,并且找到我承认了没有及时完成作业的错误。结局当然可想而知,我俩握手言和啦!这件事也让我有很大的感触,我想如果我只是一位科任老师,我可能更加关注到的只是学生的成绩,而衡量一个学生是要全面的,正是班主任的身份,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学生们的另一面。
很多时候,人们都会习惯把班主任老师比作妈妈,每天无论是从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去照顾学生们。但是这个“妈妈”也会有生病的时候。有一次当我正在讲台上非常投入地讲课时,突然心跳加速,胸口闷得难受。我强忍着不适挪到讲台,身体依靠在讲桌旁边。不知是我的语言还是动作,让学生们察觉出了异样。孩子们的神情一下子紧张起来,班级的空气也瞬间凝结。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紧闭起小嘴巴,眼睛朝我的方向看过来,眼神中有担心、有疑问、有关爱……接下来有一个孩子起身过来问候我,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孩子走过来,然后是一群孩子围上来,“齐老师,你怎么了?”“齐老师,你喝点水。”“齐老师,你快坐一会儿。”“齐老师……”
我就这样被一群可爱的孩子围绕着,照顾着。这一刻,我很庆幸和骄傲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是一名班主任,真的好幸福,尤其是这样一群可爱的真挚的孩子们的班主任。孩子们的关爱还没结束,傍晚回到家,手机里就传来了孩子们的信息。“齐老师,您好些了吗?”“齐老师,不行明天请假吧,养好身体。”“齐老师,明天有啥活儿都交给我吧!”就这样,一声声的“齐老师”,直暖到我的胸口,被人惦记的感觉真好。
除了老师、妈妈、朋友之外的称号,我想我更享受于做这群孩子们的“老大”。比如游戏时的“老大”。每周五的早上我们会有特定的室外活动时间,这也是我和孩子们畅玩的欢乐派对时间!没有了“老师,这道题怎么做?”有的是“齐老师,快点啊!接住这个!”没有了“起立,老师好!”有的是“齐老师,你跟谁一伙?”我享受和孩子们在一起肆无忌惮地玩闹、呐喊,享受和他们一起游戏的快乐,享受做他们游戏里的“老大”。当然除了游戏里的“老大”,我也是他们在受到委屈时第一个想到的“老大”。有一次,班里的男孩们在操场上打篮球,多多被一个迅速跑过来的黑影撞倒了。一帮男孩扶着受伤的多多,第一时间找到了我。几个孩子七嘴八舌地描述着事情经过,然后不约而同地看向我,好像抓到了救命稻草,等待着我去一探究竟。后来,我们找到了那个“黑影”,其实就是邻班的一个孩子,当时也是在玩,没有顾及到旁边的人。最后两个孩子彼此握手言和,完美收场。最有趣的是事情解决完后,孩子们在回班的路上还在谈论:“我就说嘛,齐老师肯定能找到那个黑影……”“原来是他呀,幸亏齐老师帮咱解决了,还好是场误会……”
所以,我们真的不能单纯用成绩去衡量一个孩子,也许在那不太理想的成绩背后,他,正一点点努力地前行。班级有一个小男孩,我们称呼他为小泰吧。那是一次阶段测试过后,他的成绩是良,但是我却当着班级的面表扬了他,因为我很了解这个孩子平时课上、课下的学习生活。他是一个非常努力的孩子,但我们要承认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小泰可能不像有的孩子学习能力那么强,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么灵活,但却是一个踏踏实实、肯付出、不怕苦的孩子。上课时他总是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黑板、望着老师;我也通过几次家访了解到他平时在家的学习计划和日程安排,这也让我从心里钦佩这个孩子。所以,有时候分数只不过是一个瞬时的总结,而不能完全凭借分数去衡量一个孩子的付出与否,老师真的是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了解每一个孩子,才能作出对这个孩子相对公正、有效的评价和指引。
以上的种种都是在做了班主任后带给我的温暖和责任。还记得在我做班主任之前,心中会有一把量尺,而且是面对所有学生的唯一的一把量尺,有时候就会不自觉地陷入这谜团中:为什么我们同样地去教,却总是有一部分孩子不能达标?同样去讲授,怎么总是有一部分孩子照我预期有不同?我努力地尝试着各种办法,希望让每一个我所教的孩子都能达到我内心的那个“刻度”,但是无论怎么去做,还是会有那样一部分孩子像小蜗牛一样缓缓地、慢慢地爬着……但随着我教学的经历和经验逐渐丰富后,我慢慢地理解了这件事,原来一直在我心里的那唯一一把“量尺”是不公正的——学生不是商品,他们是每一个有思想、有特性的独立个体,无论是受他们不同的成长环境还是各自的家庭教育理念的影响,甚至是遗传基因的影响,都会让每一個孩子就是他自己,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在面对这些独一无二的个体时,如果我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那该是多么的愚昧和无效。所以在我逐渐接触班主任工作后,慢慢和孩子们有了更深入的交流和了解,我认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待绽放的花,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不同的理解和标准,则会对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帮助特别大。
当我敲打键盘诉说着我和孩子们之间的故事时,眼前都是孩子们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一双双明媚的眼睛,一声声质朴的话语。这只是我们之间故事的开始,在这美好的时光里,我会更加认识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每一个孩子的与众不同,每一个孩子背后的故事。所以请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待绽放的花,让我们一起静待花开。
我和孩子们的故事仍在继续……
(130119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实验中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