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全员参与制度下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日常维护

2022-03-02毕赛

智慧少年·故事叮当 2022年2期
关键词:全员心理健康育人

毕赛

一、全员德育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现今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以往都是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之后,才由专职心理教师进行干预与处理。而学校其他学科教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了解不深,相关知识储备不足,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导致很多学生出现问题且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后才开始重视,从而产生了一些不可逆的后果。因此,从学校和年级层面入手,通过教育合力,促使全员关注并参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把预防常态化作为心理健康工作的第一步,显得十分必要。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自我同一性建立的关键期。此时,学生的身心快速发展,但他们并不能很好地判断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正常与否。特别是寄宿制的生活方式,让校园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场所,老师和同学成为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和最为亲密的人。在这一阶段,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除了早期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以外,还有适应新环境、人际关系、学习压力等方面的因素。因此,作为学生接触最多的朋友和老师,全员参与到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与处理,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成长为更好的个体。

全员德育包括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三个方面。所谓“全员”,是指学校里的所有人,既包括校长、德育处教师、年级组长、班主任,也包括其他教师和工作人员,甚至还应该包括所有的学生,因为学生也有一个自我教育的问题;“全程育人”是指学校各种活动的全部过程都应该包含德育因素;“全方位育人”是指学校要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全面落实育人责任。全员是主体概念,全程是时间概念,全方位是空间概念。全员、全程、全方位从人、时、空三位一体的视角,表达了人人做德育、时时做德育、事事有德育的全员德育三个方面的内涵要求。而我们今天想探讨的是全员德育,即学校里的所有人参与的德育。

德育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德育是以学校教育为主,结合个人成长和社会要求,提升学生的德育品质。高中阶段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主要内容,换言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但与其他部分相比,心理健康教育会依据学生现阶段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性格特质、能力等不同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及自身感受与表达,因此,可以更好地走入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更有能力独自面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全员德育的背景下就要求学校的全体教师和职员都应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有一定的敏感性,及时了解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及时应对一些常见的困惑,预防严重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发展,为创建美好和谐的校园环境和氛围添砖加瓦。

二、学校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现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是由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牵头,班主任配合,针对开学初筛查出的具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而展开的。但因为教师少,学生多,教师无法顾及所有的学生,这种形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只是针对少数人的教育,这也是现在社会、家长及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甚至产生偏见的原因。这也使得很多学生在刚出现心理困惑的时候无法得到及时的疏导和建议,进而演变为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实际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开发学生潜能,使其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際关系,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因此,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除了日常的课程以外,还应该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当中,而仅靠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对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是必要的,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这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自我意识等各个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及时的支持与帮助。

三、学校全员参与制度下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日常维护机制

通过半个学期的探究与摸索,我校作为半封闭式的寄宿制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开拓与创新。针对全校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弥补我校心理健康教师少、工作量大、学生在校时间长等方面的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入手,形成了我校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1.教师层面

(1)心理健康教师与班主任

心理教师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人员,应及时做好与班主任的沟通和衔接工作,定期了解班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咨询与访谈,并对较为严重的学生及时进行家校沟通与转介。班主任是对班级情况最为了解的教师,因此,针对班级学生中日常出现的矛盾和不同寻常的状态要及时与心理教师沟通。

(2)全员导师制

目前,我校高一班级每班的学生人数在48人左右,虽有正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共同管理,但仍然无法顾及到所有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此,我校在高一年级开始实行全员导师制,通过双向选择的形式,让学生与熟悉的教师直接结对,形成“以导督学”的形式,给予导师和学生更多交流的时间,让导师除了在学习上帮助学生以外,了解学生更多的生活、心理和人际关系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3)年级德育导师团

高中生的心理并不成熟,但却希望别人把他当作“大人”看待,心理发展上存在着两极性和闭锁性等特点,即希望自己藏着一些小秘密,又希望有人可以理解他,了解他的一切。因此,他们与父母的沟通减少,想找到知心朋友,既可以替他保密,又可以给他一些建议。作为半封闭式的寄宿制学校,找个地方可以倾诉,就成了学生发泄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学校组建了高一年级德育导师团,由心理教师和一些经验丰富、有空余时间的老教师共同组成。德育导师团每周一到周四中午在心理教室值班,并开放所有的心理功能室,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心理和生理上的宣泄空间。

2.学生层面

(1)班级心理委员

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无可替代的,他们也是最熟悉彼此的。班级心理委员分别由两名同学担任,出于高中生对性别的敏感性的考虑,各选拔了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在就职前心理老师也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心理委员的职责以及何种情况下需要及时与心理老师进行沟通,也让同学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2)全体参与

通过心理健康课上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宣传,作为心理老师,要强调对于学生诉说事件的保密机制,让学生知道,当你担心同学或朋友泄密时候,可以来找老师寻求帮助。这样就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的心理波动,并及时给予干预和处理。

四、学校全员参与制度下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维护的反思

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因人而异,且程度都不相同,因此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提升自己在面对各种突发情况时的应对能力。我校在经过这半个学期的探索过程后,对于该模式的可行性也取得了一定的验证。总的来说,有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全员参与制度下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与处理,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时机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更好地预防心理危机突发事件。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中心,教师不再只是做好教学就万事大吉,而是需要真正参与到学生的成长当中,成为其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当然,这一制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可能也会无形中增大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量,因为学生和其他学科教师对于心理问题的辨别能力和对学生的开导能力都缺乏经验,所以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摸索和尝试。

综上所述,该制度对于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利大于弊的,也是一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需要更多细心和耐心的,也需要更多的力量一起来参与。

(311222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

猜你喜欢

全员心理健康育人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全员核酸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河南油田开展全员劳动竞赛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