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防雷的重要性与防护技术
2022-03-02李国强彭瑞燕孔正圆
李国强 彭瑞燕 孔正圆
摘要:本文以高速公路为视角,研究机电程序的防雷工作,阐述了防雷工作的重要性,给出了防雷技术:防控感应雷、防控直击雷等,结合防雷技术的实践应用,以此保障机电程序运行的安全性,提升高速公路的整体设备运行平稳性,以较高的交通服务质量,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关键词:公路;防雷;设备
高速公路中添加的机电程序,含有多种功能,包括自动计费、智能扣费、公路照明、路况监控等。在特殊环境中,各类机电程序会受到雷电作用,造成设备损坏、程序运作失效等问题,无法保障公路智能服务的有序性。在地势、地貌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难以保证避雷针的雷电防护效果。为保障高速公路中各类机电程序的运作平稳性,采取综合防雷方法,以此达到防雷目标。
1 防雷概述
围绕高速公路开展各项防雷工作时,以机电设备为主体,对其内外两个位置,逐一进行防雷处理,以此保障机电程序的防雷效果[1]。在进行内部防雷时,是以岗位人员防雷安全为视角,需保证防雷质量,减少直击雷对岗位人员形成的伤害。在实践内部防雷时,使用避雷器,将其装设在保护设备内部,形成防雷与设备的联动体系,以等电位体形式获取优异的防雷效果。在进行外部防雷时,防雷目标包括接闪器、引下线、防雷区等。外部防雷方法,是利用避雷程序,有效转移雷击作用,将雷击转至地下区,以此减少雷击对程序形成的威胁。防雷设计,是以保护机电程序、岗位人员为主要目标,降低公路机电设备引发火灾的发生可能性,达到防雷保护效果。
2 防雷的主要技术
2.1 防感应雷
感应雷会从多种路径,进入建筑工程,对建筑内装设的机电程序,形成雷电攻击[2]。在机电程序中,电缆表现出能耗小、信号传输长度大等特点,极易受到感应雷的干扰,致使电缆发生损坏。在调查中发现,由感应雷引起的雷击问题,在整体雷击案件中占比不小于70%。因此,对高速公路中装设的各类程序,开展感应雷防控,具有防雷的必要性。感应雷会使用空间感应方法,将雷击作用传输在通信站,致使感应线受损。在屏蔽防护中,能够有效抵消感应雷作用,控制设备受损程度。为保障屏蔽防雷效果,需配置完善的防雷体系,保证电击压力的承受效果,减少雷击威胁。在防雷程序中,防雷器是一种技术较平稳、成本相对经济的防雷方法,或称为“等电位连接设备”。此种防雷技术的建立,会在感应雷信号形成时,在短时间内高效调整设备两端电位,使电位平衡,合理调整电量作用,减少雷击危害。防雷器自身具有较强的阻燃性,在火灾环境中,能够有效发挥自身的电位调整功能,以较高的阻燃性,保证电位平衡的有效性。防雷器运行时,不会自行切断供电程序,对其他程序不会形成不利作用。
2.2 防控直击雷
2.2.1 巧用导体
在土壤结构中,具有分散雷击作用的导体。接地体会结合所在位置的实际情况,各类接地体相互组成地网。在实际地网布设,会依据地理特征的差异性,形成具有差别性的地网结构。一般情况下,使用环形地网,以此保障雷电流的抵消效果,防止机电程序受到雷击威胁。导体与土壤结构处于90度时,导体长度约有2m,土层埋深长度约1m,接地点位相邻间隔长度不小于4m。导体在土层中水平放置时,埋地深度不小于1.2m,在建筑外围伸出长度有45m,保证防雷效果。
2.2.2 引下线
引下线使用时,主要是在雷击形成时,转移雷击作用,使雷击电流在此种线路的作用下,转移至地下,形成防雷保护效果。在引下线设计时,线路至少为2根,确保雷击电流转移质量。一般情况下,在建筑周边,以线路对称方法,有序排布引下线。在设计引下线位置时,两组线路之间的间隔距离不超过20m。在引下线安装时,可使用焊接形式,连接线路,使线路在压环中处于均匀分布状态。如果建筑结构表现出框架形式,在引下线程序中,以钢筋为主要框架的构造材料。
2.2.3 接闪器
避雷针、防雷产品的类型具有多样性,接闪器具有防雷使用的广泛性。接闪器的设备类型包括:针型、带型、网格型。借助各类结构的避雷设备,合理防护雷击作用。如果高速公路中,用于装置机电程序的建筑,建筑项目表层含有天线,可使用针型避雷器,转移雷击电流,以此保障接闪器的使用效果。
2.3 其他防雷措施
(1)在多种防雷技术联合使用时,应以隔绝防护、压力均等的形式,提升防雷效果[3]。在防雷设计程序中,有效分布防雷装置,合理连接防雷设备、导体,形成联合防雷结构,有效转移雷电作用。在高速公路的智能计费程序中,以摄像头为主,合理装设避雷针,完成相应的接地处理,防止摄像程序受到雷击威胁。(2)电缆外围应添加保护设施,确保缆线的隔绝质量。線缆的隔离效果,主要取决于隔缘材料质量。因此,在电缆布设时,尽量选用阻抗不高的线缆,以此减少雷击作用。(3)现阶段,信号传输设备的成本有所下降,在防雷预算范围内,更换光纤设备。在高速公路收费时,借助光纤通信,提升计费、扣费、影像的高效性,降低雷电侵袭可能性。(4)在压力均衡处理时,选用连接材料时,侧重于材料的导电能力,确保连接两端的电位,处于均衡位置,能够在短时间内及时转移雷电。计费区安装的机电程序、缆线,在选用材料时,如果有金属,应添加接地程序,以此达到机电防雷效果。(5)有效控制电压波威胁,在电缆两侧位置添加防雷设备。
3 机电防雷技术的实践应用
3.1 高速公路概况
公路全长约有7km,山体结构以岩石为主,土层中含有较高的电阻比例,雷电流会选择导电便利的路径,增加了机电设施受到雷击的可能性。使用防雷技术,包括直击雷防护、控制电磁脉冲作用等形式,在公路中添加雷电拦截、雷电屏蔽、电位平衡等技术,提升防雷综合性能。
3.2 雷电拦截技术
在高速公路中,含有的机电设备有:道路监控系统、变电站、计费摄像程序、道路信号引导设备、照明系统等。针对各类外场安装使用设备,在设备表层添加各类接闪器,有效转移雷电流,达到外场设备的防雷效果。在防雷安装时,使用钢柱、混凝土体系,采取内焊方式,形成钢筋网,将其作为土层中的导体,确保雷电转移的有效性。
3.3 雷电屏蔽技术
使用金属材料,比如网、管等,完整包围待保护的机电程序。结合集肤效应,合理抵消雷电作用转化的电磁脉冲,旨在保护机电程序、机电传输的各类线路。在高速公路中的各类机电设备,主要受到雷电威胁有:一,雷电信号;二,电磁脉冲;三,机电程序运行中误操作形成的过电压。
雷电波在传输时,会形成电磁、静电两种类型的感应。在高速公路中使用的电源线、信号传输线路,会形成过电压波,在线路的作用下,过电压波冲击着缆线连接的两端设备,致使高速公路中安装的机电程序在雷击作用下受损。在防雷时,应准确锁定高速公路的线路防雷屏蔽点位,减少雷击威胁。在实践中,使用镀锌线槽,集中存放供电线路、信号传输线路,在线槽间隔位置,标准接地,以此有效抵消雷电威胁[4]。
3.4 电位均衡处理
雷电流表现出较高浮动特点,雷电流经过的位置,各处对地电位较高。在高速公路环境中,机电设备整体电位具有均衡性,会形成闪络放电现象。因此,在高速公路中,引入电位均衡处理技术。在电位处于均衡状态时,雷击作用下,金属表层电位级别,在特定范围内电位并无较大差异,有效降低了过电压、接触电压的发生次数,切实达到防雷目标,降低机电设备受到雷击作用的概率。高速公路中使用的机电设备,会在电磁脉冲干扰下,形成设备损坏问题。使用电位均衡处理技术,可有效抵御雷击威胁,保护公路设备。
3.5 分流抵消
在抵消浪涌过电压时,技术方法有:一,电压屏蔽;二,电压均衡处理;三接地系统联合使用。在防雷时,应防控浪涌过电压形成的雷击风险,控制电磁脉冲对机电设备形成的破坏,结合高速公路实况,合理设计多级SPD,提升电源设备信号各系统的雷电防护效果,以保障设备运行有序性,合理控制浪涌电压,增强各类机电设备的耐压能力。(1)供电系统中的SPD设计。在供电总柜、关键机电设施电源等位置,设计多个层级的SPD。(2)通信系统中的SPD设计。在设备通信传输时,传输频率、线路电平表现出差异性。在实际开展SPD设计时,结合高速公路实况,采取多级泄流、电波过滤等技术方法,确保多层次SPD设计质量。在实践中,SPD类型较多,结合防雷需求选择,装设在防雷保护的设备周边。
3.6 接地设计
案例高速公路的周边环境勘测结果:地质结构中,含有断层破裂结构、质量变动的砂岩等,整体地层电阻比例处于较高位置。使用多种防雷技术,进行综合防雷。接地网中融合多种接地形式,比如供电区、防雷、通信设备等,形成综合接地体系。接地时,连接线路的电阻应控制在1Ω以内,以此保证高速公路各类设备运行的平稳性,减少设备受到雷击风险。在案例高速公路中,使用防腐长效接地技术,接地线路共有990根。垂直土层的接地线路各设计100组,共引入200组垂直型接地线路。水平土层的接地线路各设5组,共引入130组水平型接地线路。在各变电站位置,添加20组接地线路,共引入80组接地线路。
4 三级防雷技术的实践应用
4.1 高速公路概述
在高速公路中,积极选用了防雷设备,合理设定防雷设备的安装位置,全面保护机电系统。在防雷技术融合时,以三级防雷技术为视角,顺应各类电压级别程序的防雷需求,确保防雷质量[5]。
4.2 防雷技术的应用
4.2.1 防护收费亭
在智能收费程序中,含有多种引线,在设计防雷设备的安装点时,假设各类机电程序中含有一半雷电流,在导体引导中转至地下,另有一半雷电流,使用金属管线予以抵消。雷电流的消散方式:以通道阻抗为参照,形成了各路段的雷电流浮动区间,雷电流传输路径,会有效传输至各类金属管线,包括供电、通信、用水等。在电阻大小不确定时,认定接地电阻处于等同状态,使用多个金属管线均衡抵消雷击电流。
4.2.2 防护摄像程序
摄像程序所在位置较高,受到雷电作用的可能性较大。在雷击作用下,摄像设备使用的各路导线,会形成较高的雷电流。作用于摄像设备的雷击信号,主要取决于外引线路、防雷设备线路、通信线路的综合阻抗大小。在防雷时,应在供电程序、数据通信、影像传播线路中,逐一安装各类防雷设备。为保障防雷质量,防雷设备可使用的型号为“DTK-DP4P”。此种防雷器,可从多个层次进行防雷保护,仅有一组接地。在接地防雷中,对于摄像程序的供电线路、视频通信线路等,均能给予有效防护。
4.2.3 防护监控程序
在监控系统中,传输线的功能较多,适用的防雷技术具有差异性。比如,视频矩阵转换程序,在进行防雷时,引入专用的视频防雷设备,以此减少防雷形成的视频通讯干扰。针对数据通信程序中各类线路,结合线路电气属性,合理设计电压参数,保证防雷质量。
4.3 防雷技术操作的关键问题
(1)在机电程序中,时常发生多组设备串联情况。比如422/485信息通讯,应采取多级防护措施。结合雷电的各类防护需求,构建多级防雷结构,逐级降低雷电能力,促使限制电压处于均衡分配状态,使电压值处于绝缘区域内。(2)各类情况中,在进行线路防雷时,应至少划分两级,相同级别的防雷设备,应设计多个层次的雷电保护机制。在防雷期间,在各类防雷连接位置,添加功能全面的防雷设备,确保电子程序的防护效果。在具有屏蔽性的防雷线路范围内,导线应从线路、防雷设备等位置,逐一穿过。比如,在监控程序中,在各类中心设备内部,添加的引入线,应带有防雷设备。防雷器使用时,防雷范围具有限定性。一般情况下,防雷设备的有效防护范围为10m。如果线路长度大于10m,未及时补充添加防雷器,10m外线路整体防雷效果欠佳。
4.4 防护不当的技术应对策略
(1)防雷设备间隔距离较长。如果防雷设备间隔距离大于10m,间隔区将会成为防雷薄弱区。因此,间隔位置应保持在7~10m之间,以此保障防雷质量。同时,在使用防雷连接线时,线长不宜过长,需小于25cm。如果連接线大于25cm,可使用至少2根线路,进行分别连接,以此提升磁场的分散效果,合理控制压降。在防雷时,运行DITEK防雷设备,借助其线路多元组合功能,合理控制接线大小。(2)如果接地连接不善,会降低雷击转移的有效性。针对此种防雷问题,采取设备单独接地形式,以此保障防雷效果。假设单组防雷设备,会散出20kA雷电流,接地电阻假设为1Ω,在防护设备与传输线之间会存留至少20kV电压,具有一定危险性。因此,在接地连接时,应规范操作防雷器,回避接地不善问题,保证接地质量,提升设备防雷保护的有效性,发挥防雷器的技术价值。
5 结论
综上所述,以高速公路为主体,对其使用的机电程序,开展防雷规划时,会受到防雷技术的完整性、防护人员的专业性、防雷资源的有效性等各类因素的影响。在实际防雷设计时,对于环境条件、地形分布、防雷设备类型等因素,给出了多重条件。因此,在实际防雷时,需结合机电程序的运作特点、高速公路周边的地质实况等因素,综合开展防雷工作,以此保障防雷技术选用的合理性,达到防雷效果。
参考文献
[1] 陶杰,梁尊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过电压保护与防雷接地设计[J].交通世界,2021(33):137-138.
[2] 丁立言.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防雷的重要性与防护技术[J].交通世界,2021(33):141-142.
[3] 柯婷娴,蔡智敏.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防雷措施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7):92-93.
[4] 欧轶阳.论如何做好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防雷措施[J].居舍,2019(16):181-182.
[5] 王露.关于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防雷问题的探讨[J].西部交通科技,2019(4):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