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分析

2022-03-02陈文兰

新农民 2022年3期
关键词:退耕还林林下经济成果

陈文兰

摘要:伴随着现阶段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保护生态资源,特别是在展开退耕还林活动期间,要基于其中涉及到的问题,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的步伐,加强力度,从而不断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进而优化建设效果。基于此,笔者以云南为例,针对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以此为相关学者以及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林下经济;退耕还林;成果

退耕还林指的是目前频频发生环境问题期间,能够有效利用部分坡地,防止发生水土流失的问题,不再如以往一样,仅在土地上进行农业生产,而是改为植树种草,为的是保护生态自然资源,维持环境平衡。本文将从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制约退耕还林的问题、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分析与评价、对策建议四大方面来进行深入剖析。

1 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针对于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笔者整理了三点,分别是:提升林业综合效益、有助于建设新农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本章将一一进行论述。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可以科学合理的使用当地土地资源,并能够立足于当地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环境条件等方面,通过因地制宜方法,大力发展林业以及相关产业。

主要产业包括多种产业,例如:农业、林业、牧业等,在产业与产业之间互相结合、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期间不断进步和发展,以此推动发展和协调各个行业,并实现资源共享以及互补优势的效果。有效进行退耕还林工程,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林业资源,基于生物多样性与自然充分尊重的形势下,提升利用林业资源的效率,从而拉动林业经济,带动产业发展,进而促进生态资源与林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1]。最后,在林下经济发展中,应积极探索出林下种植技术,并不断调整我国林业、农业机构,增加农民收入。例如,在当下林业发展形势下,对于低产林种植技术的应用,可为当地林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基础,并满足生态效益与林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良好效果。

2  低产林林下实施松岭林种植基本条件

2.1 改善生态环境工程

在低产林林下实施松岭林种植中,可持续改善了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使全市国土绿化进程明显加快,退耕区林草植被面积不断扩大,森林资源持续增加,退化的森林植被得到恢复和重建。同时,退耕还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将日益增强和显现,区域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改善,当地人居环境持续向好发展,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

2.2 有助于建設新农村

目前,林下经济发展是最为现代化、先进化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林业经济能够达到退耕还林与林业经济健康发展的效果,推动形成互利互惠关系。只有深入贯彻落实退耕还林政策,才能够加快林业经济发展的速度,这是现阶段相关部门以及政府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步伐,能够拉动发展其他相关产业,提升其经济收益,在新一轮退耕还林推进过程中,注重生态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以此对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丰富林业生产内容,增加农户就业机会,与此同时,提高农户们的经济收益。推动有机结合现代化产业与林下经济,能够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林下经济,以此建立新型的经济发展体制,拉动建设新农村,进而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2]。以此,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的发展思路,通过退耕还林,既能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此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基础条件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当地应保持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到哪里,道路就修到哪里的建设对策,通过道路硬化、垃圾清理等系列措施,实现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基本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以此接连不断地改善了农村基础条件,方便了农民生产生活,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3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退耕还林能够对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针对于此,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并给予农户一系列的补充,调动农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进行退耕还林工程能够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多种产业相互结合的经营模式,包括:牧、农、林等。在松岭林种植松树时优化提高林下种植生产力,加快林业种植发展,改善松林岭的生态环境,使林业与农林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助发展等优势。农民还可以优化农业结构,通过展开多种方式,包括:香料、中草药等,提高经济收益。不仅如此,通过对当地自然条件的结合,包括:文化、历史等,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当地旅游产业的经济收入,推动发展经济。最后,也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了农民传统的广种薄收耕种习惯,农民群众可以在条件较好的土地资源上集中生产要素投入,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为发展地方经济和农民增收致富增强了后劲。

3 制约退耕还林的问题

在展开退耕还林工程期间,主要是能够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展开后期养护林业的工作,以此大大提升林木的存活率和成活率。与此同时,人们能够清楚关于退耕还林相关政策内容,并对农户的生活进行不断改善和优化。但是,在目前实施退耕还林工作期间,并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体系,补贴退耕还林政策工作并不到位,就不利于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例如,在云南省当地实施退耕还林计划后,应在当年春播前全部停止发包和备耕,对拒不配合,违法阻挠、煽动的,将依法严肃处理,但多名涉及退耕的种植户依然在土地上抢种。由于种植户在退耕土地上抢种偷种,为完成造林指标,当地政府去年6月中旬起在2万多亩将熟庄稼地上开沟毁粮,毁粮造林的事件一时轰动当地。最后,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是退耕还林主要针对的区域,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期间,农民没有建立良好的认知。有效解决其中涉及到的一系列问题,能够更好的展开管理工作的推广,从而对退耕还林成果进行进一步的巩固[3]。因此,在封沙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的实践中,当地应明确认识到不仅要防沙固沙,更要治沙用沙。以此兼顾环境保护与开发利用,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4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分析与评价

针对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分析与评价,笔者整理了四点,分别是:造林树种多,但整体优势显著、造林成效明显,但是区域优势和产业特点不显著、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但是难以处理退耕户的长远收益问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但是综合配套措施有待健全,本章将逐一进行阐述。

4.1 造林树种多,但整体优势显著

选择的造林树种是否适宜是展开造林工作成果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于退耕还林工程,云南省选择造林树种不单单是整个省群众长时间造林经验的累积,也是退耕农户自主选择的成果,与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的要求和目的相符合,并与整个省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例如,应合理利用造林树种,并主要对林木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时使林木在土壤肥沃、降水丰富的自然环境下自然生长。云南省整个省有113各退耕还林工程造林树种,相较于《全国造林技术规程》而言,还多了16个造林树种。在造林树种113个中,全省核实面积中3大造林树种占有比例31%左右,63%为10大造林树种占有全省核实面积中的比例,82%为20大造林树种占有全省核实面积中的比例,由此得知,“二八”定律与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树种选择结果相符合,在整个造林面积中,20%的造林树种占了80%,彰显了云南省造林树种整体具有显著优势的特征。

4.2 造林成效明显,但是区域优势和产业特点不显著

树种选择会严重影响退耕还林工程的造林效果,但是退耕还林工程管理要求和目标也会严重限制树种的选择工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群众造林的经验、造林成本、立地条件等。科学合理的选择造林树种,能够大大提高成活率和存活率,加快生产的速度,提高最终的产量。相反,如若不能够科学合理的选择造林树种,就会降低树种的存活率和成活率,减缓生长的速度,降低最终的产量。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来看,全省有95%左右的退耕还林工程面积核实率,全省达到85%以上的造林面积合格率,各个主要造林树种有90%以上的面积核实率,云南省有68万平方公顷的退耕还林造林合格面积,效果十分显著,为未来发展产业,处理农户问题提供了基础条件,但是目前全省129个县市和16个州市是主要造林树种分布的区域,面广点多,产业优势不突出,区域特点不显著,不利于未来发展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4]。

4.3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但是难以处理退耕户的长远收益问题

云南省的退耕还林工程已经实现了本省最大投资、最长补助期限、最广覆盖面积、最受广大农户、各级党员、政府推崇的生态工程。农户的补贴政策使得退耕还林深入人心,在退耕农户收入中,生活费补助和粮食补助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组成内容。根据相关资料得知,全省达到63亿以上的投入资金,其中有6.6亿元的省级配套、56.8亿元的中央补助,工程惠及541.1万人,其中包括农户128.1万人,从补助中,退耕农户获得了4900元以上,1175元为每个人平均获得的补助[5]。以此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工程建设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进一步拓宽,退耕还林工程种苗造林和现金补助间接或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退耕还林还转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将农民从贫瘠的土地上解放出来,解放了劳动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事多种经营,获得更多收入。劳务输出也使部分农民開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致富技能和信息,返乡创业致富,从而加快了全市致富步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6]。总的来说,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有效改善了退耕农户的生活,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加快的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但是现阶段实施的林业政策中,在生态林主要树种中,按照使用的最少成熟时间来算,采伐杨树、桉树、旱冬瓜为十六年,杉木为二十一年,思茅松、云南松为三十一年,利用的成熟年限,使得全部生态林树种可采伐的时间与相关政策对比而言较长,为八年。为此,在规定的补助时间过去后,不包括经济树种、兼用林树种能够补贴退耕农户,云南省还有生态林造林面积65%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效益愈发明显,但是却存在着时间相对较长的经济收益,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农户的生计问题,不利于退耕还林造林成果的维持,从而对退耕农户的未来生计产生严重影响[7]。

4.4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但是综合配套措施有待健全

通过实施工程,云南省加快了森林植被恢复的速度,减少了陡坡农业耕种范围,有效缓解了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改善了生态环境。近几年来,仅仅是退耕还林造林工作的实施便增加了云南省整个省的森林面积68万平方公顷,提高了森林覆盖率百分点1.7。这些森林的出现能够增加释放氧气的总量、增加蓄水面积、减少水土流失范围。但是伴随着不断发展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在不同地区,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农户生计问题和矛盾问题。怎样建立健全的配套措施,根源上处理这些矛盾和问题,是退耕还林工作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8]。

5 对策建议

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在“十五”期间获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因为林业自身的特征,尤其是部分周期较长的林业生产,使得难以有效解决退耕农户的生计问题、无法巩固退耕还林造林成果。针对于,国务院在2007年便发布了相关通知,通过配套六大措施:一进一步补助退耕还林区域;二优化退耕还林规划;三强化建设基本口粮田力度;四强化建设农村能源;五进一步展开生态移民;六持续安排荒山植树造林政策。根据云南省实践表明,国务院的政策有效且及时。只有认真落实以上配套措施,才能够有效巩固退耕还林效果。以此,在退耕还林工程增强了全民绿化意识和生态意识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深入实施和前一轮退耕还林产生的显著成效,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认识到加强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会到良好生态环境与自身生活的息息相关,自觉关注、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生态意识、环保意识普遍增强,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现象得到根本遏制。

6 结语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尤为重要,不仅能够提升林业综合效益、有助于建设新农村,还能够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分析与评价,得知云南省造林树种多,但整体优势显著、造林成效明显,但是区域优势和产业特点不显著、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但是难以处理退耕户的长远收益问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但是综合配套措施有待健全,为此,要贯穿落实国务院颁布的相关政策法规,切实履行,各种民间和社会资本也逐渐投资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建设,“把林当粮种,向林要效益”。从而有机结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而推动当地生态资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令东.发展林下经济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有效途径[J].农村科学实验,2020(36):72-73.

[2] 孙媛.基于林下经济发展的退耕还林成果分析[J].种子科技,2020,38(10):117-118.

[3] 郑强华.贫困山区九龙县退耕还林成果巩固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20(15):26-27.

[4] 赫金川.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保障措施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15):93-94.

[5] 蔺治瑞,薛飞.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12):116.

[6] 许亮明.黟县柯村镇林下中药材种植现状与发展[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0,32(2):74-75,78.

[7] 王强盛,杨娟,祁明华,等.几种作物种植模式在林下套种的实际产量和效益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4):120-122.

[8] 邓楠,阿布力孜·布力布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疆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7):235-237.

猜你喜欢

退耕还林林下经济成果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劳动成果评比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大姚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威宁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吉林省林地清收背景下林下经济推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