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党建组织育人的“3+2”模式

2022-03-02于海燕张海娟

于海燕 张海娟

摘  要:组织育人是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探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组织育人体系的重要部分。当前,高校学生党建组织育人存在理论学习不深入、不系统,对党史、新中国史的教育学习力度不够,与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存在脱节,育人手段落后、时效性不强等突出问题。因此,结合理论研究以及中山大学等十余所中国高校的学生,高校以党课理论学习为基础,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实践为重点,在实践中形成“3+2”的学生党建组织育人模式:“3”是理论育人、历史育人、创新育人,“2”为“创新育人”中的“社会育人”和“阵地育人”。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理论育人;历史育人;创新育人;社会育人;阵地育人

一、高校组织育人的理论研究基础及现实意义

高校党组织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主体,高校组织育人是指“以高校党组织为统领,以高校党的建设带动高校中其他组织的建设,发挥各级各类组织的育人功能并形成合力,强化政治思想和主流价值的引领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研究高校组织育人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家文件精神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对高校提出“组织育人”的要求,要求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包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和组织育人在内的全程全方位“七个育人”长效机制。[3]2017年12月4日,教育部颁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高校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4]

高校思想工作者和学者们对高校组织育人进行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从目前的文献看,多数人把组织育人理解为整个育人体系的一个方面,提出“要立足新时代新要求,遵循育人逻辑,明确育人主体和育人目标,挖掘各项工作内在的育人元素,统筹各方力量,以“十大育人”为基础,以“三全育人”为机制,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强大育人系统,不断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如图1所示)

在组织育人的功能上,当前研究主要聚焦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也有行为规范、能力培养等。在提升组织育人效能方面[6],针对组织建设不足、主体性发挥不充分、教育技术手段落后、组织运行与思想教育分离等问题,重点考虑了组织力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网络工具利用、育人体系完善等方面。但有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关注和深入研究。一是没有考虑到组织育人的内涵问题。组织本身是作为一类具有行动力的个体存在的。就如一个生命体,在功能上它具有执行其他九大业务的能力,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无一不是由一定组织实施的。对于组织内的成员或培育对象来说,组织又是一个育人环境,因此在讨论组织育人的时候是否需要把问题圈定在组织育人本身的特定效能上,即区别于其他九大育人措施的育人效能上,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二是党建组织育人需要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教育中来研究。党建是育人系统的核心,党组织在育人体系中领导一切。党建组织育人则指党的组织运作方面产生育人效果和提供育人服务。三是党建组织育人的体系建设应依据新时代育人要求、育人环境、组织功能完善来进行。[7]

二、高校学生党建组织育人存在的问题

文献分析及实践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形势下,我国高校学生党建组织育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8]:

第一,理论学习不深入、不系统。部分高校学生党建理论学习浮于表面,由于理论学习的方式多为传教式、填鸭式,部分高校学生党建理论学习浮于表面,缺乏主动性,甚至存在抵触心理。此外,理论学习欠缺计划性和系统性,学生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

第二,对党史、新中国史的教育学习力度不够。部分高校没有认识到党史、新中国史对学生党建组织育人的重要性,存在入党多年的学生对党史、新中国史知之甚少、甚至漠不关心的现象。由于对党史缺少了解,青年学生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价值取向不明确、道德观念模糊不清的问题。

第三,与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脱节。部分高校将学生党建组织育人封闭于高校的围墙之内,没有充分认识到党建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组织育人的内容过时,不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导致部分学生目光短浅、见识不够,对国家需求和社会变化缺乏了解。

第四,育人手段落后,时效性不强。部分高校仍停留在口口相传、书面教育等传统的教育手段,没有利用好新媒体宣传阵地进行网络资源与技术配置,不能适应互联网组织育人的新环境。这使得学生党建组织育人与学生需求存在时间差,育人的时效性较差。

三、高校学生党建组织育人的实践探索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理论研究以及中山大学等十余所中国高校的学生党建实战经验,当前高校学生党建组织育人主要是从理论育人、历史育人和创新育人三方面着手,创新育人路径。

(一)理论育人

理论育人主要通过党团支部集中学习、讲座、报告、各类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进行理论知识的积累。较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育人形式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和“青马工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是以学习、研讨、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为内容、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的学生骨干团体。“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的主要特色包括:一是研习经典,理论为先,构建课程体系。组建导师团队,開展名师授课、课程讲座,组织“读经典、写书评”读书活动和“时事沙龙”等,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经典、学习理论知识的习惯。二是知行合一,开展调查研究和志愿服务。组织学员深入社区、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文明建设成果显著地区,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为校园、社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定期组织各类志愿服务,利用自身特长和专业知识为社会贡献力量。三是以点带面,全面辐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学员面向高校各院系选拔,面向各院系开展理论宣讲,积极传播红色理论和思想。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自1993年创办以来,通过精心构筑学习模式,培养了几千名具有坚定理想信念、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领袖型学生骨干,曾荣获“第九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2016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到中山大学视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活动开展情况,对研修班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积极鼓励。[9]此外,厦门大学也举办了“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在青年学生中培养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政策理论水平较高、综合能力全面、理想信念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10]截至2021年,厦门大学共组织了十一期“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效果显著,对学生影响深远。

2007年,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启动实施“青马工程”,开展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使他们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11]。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28所院校共同入选首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12]实施高校“青马工程”,对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更好地担当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青马工程”启动以来,各高校培养了一批信仰坚定、素质过硬的青年骨干人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创新了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的工作机制,逐步成为共青团担负根本任务、履行政治责任、服务党政大局的重要品牌项目。[13]

(二)历史育人

历史育人主要指通过学习党史、发掘历史资料以及到历史遗迹参观学习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以及党史、新中国史教育。为了更好地发挥历史育人的功能,不少高校通过设立传承红色基因项目,鼓励学生传承好文化血脉中的红色基因,引导其将远大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一是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挖掘学校的光荣革命历史和爱国奋斗传统;二是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建立校史馆、博物馆,让历史文物活起来;三是举行以爱国为主题的文艺活动、党史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历史育人。

例如,中山大学举办“笃行与薪传——马克思主义在中山大学的实践与传承”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专题展,挖掘马克思主义在中山大学的实践和传承[14];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党委每年举办“百歌颂中华”大型文艺汇演活动,结合时代主题,紧扣时代脉搏,挖掘和演绎历史故事。该项目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等奖”。[15]又如,华东师范大学编纂出版《华东师大档案馆藏名人手札》,将学校历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着力开辟校史育人的新方法,通过挖掘校史中的文脉传承和人文积淀,将静态的档案史料转化为动态的育人资源,让思政工作活起来。[16]厦门大学从“开学第一课”起,组织学生学习校史,传承“三段校史”育人佳话,深挖历史文化资源,推进对学生的历史育人工作;[17]重庆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用《芈月传》等热门小说、电视剧做引子讲历史,吸引了众多学生。[18]

(三)创新育人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大学的组织育人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育人方式和手段,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外部助力。

首先,大学应充分发挥社会育人功能,建立党建共建关系、凝聚各方力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并为国家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为此,各高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例如,江南大学积极推进社会实践育人,将社会实践与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相结合、与促进大学生实习见习和就业创业相结合、与学校能力提升计划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有针对性地打造理论普及宣传、国情社情观察、依法治国宣讲、科技支农帮扶、教育关爱服务等数十个大型实践团队,组织开展“喜迎十九大百场宣讲”“南援北疆”“红粉笔支教团”“一带一路,文化领路”实践、“筑梦十三五”“挑战杯科技竞赛”等系列主题活动。[19]又如,华南农业大学将党建与扶贫、乡村振兴相结合,开展志愿服务,实施“党建+: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项目,效果明显,荣获“广东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案例”。[20]

除了社会育人,高校还可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宣传阵地,将触角伸到更基层的地方,宣传党的理论及方针政策,传播先进事迹和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的《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指出,要强化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要努力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建设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平台。[21]为此,各高校利用专业优势,积极进行相关探索与实践。通过建立和运用高校师生喜欢的传播新媒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既保持醇正“党味”,又符合青年“口味”,突出新媒體时代党建工作的亲和性、主动性和覆盖面,使党建工作“接地气”,务实有效。[22]例如,中山大学师生自主研发“党建+人工智能”的党建传播项目:中山大学“移动党校”,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党建工作融合,打造出移动端的“党建讲师”。“移动党校”设备已部署落地深圳市宝安区、清远柯木湾等地,在推动信息技术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中山大学关于“移动党校”的工作汇报。[23]此外,暨南大学也建立了“指尖党建”平台体系,实施“大学生社区党建旗帜工程”和“1+8+X”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微平台建设[24],以此打造精准化思想政治和党建工作信息传播载体。

四、高校学生党建组织育人的经验启示

根据上述理论和实践探索,高校学生党建组织育人可从以下“3+2”模式寻找突破口,其中,“3”是理论育人、历史育人、创新育人,“2”为“创新育人”中的“社会育人”和“阵地育人”。

第一,进一步强化理论育人,创新方式方法,建立更加专业的理论育人体系。进一步推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青马工程”等学生理论骨干团体的先进工作经验,帮助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具有较高政治觉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领袖型学生骨干。开展自主学习、名师授课、时政讨论、调查研究、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构建学习、研讨、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课程体系。通过全程导师制、选聘优秀教师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等措施,专任教师可成为青年学生的引领者,“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真正落实“三全育人”。

第二,继续发挥历史育人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培养理性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文明、民主与富强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历史育人的形式应多样化,各高校可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举办具有时代特色、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文体活动,努力创造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的校园氛围,将党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等知识传播给青年学生。通过历史育人,师生传承好文化血脉中的红色基因,并成为党的知识的传播者和宣传者。

第三,不断探索和推进创新育人。充分利用社会育人手段,让学生在社会的大熔炉中成长成才。鼓励高校面向国家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与红色教育基地、街道、社区、主流媒体等建立共建关系,与扶贫等社会热点相结合开展志愿服务。为学生提供创造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更深刻地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務是党的根本宗旨。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之一,必须进一步加强阵地育人,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阵地,发挥高校的技术优势,提高组织育人适应互联网环境的能力,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强大育人系统,不断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社会发展新形势,准确把握高校组织育人的着力点,不断创新育人方式和方法,提高育人效果,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总之,高校学生党建组织育人体系建设研究,不仅是一个理论研究问题,更是一个实践操作问题。各高校应聚焦短板弱项,结合实际情况,把握时代脉搏,听从党的号召,积极开拓,勇于实践,不断创新,通过“3+2”的育人模式,打通组织育人最后一公里,努力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曹锡康.高校组织育人:现状考察与机制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91-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习近平总书记谈高校思政: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7-10-16)[2021-09-23].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7nztzl/2017_zt11/17zt11_xjpjysx/201710/t20171016_316349.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7)[2021-09-23].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2017-12-05)[2021-09-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5][8]梁丽梅,左海静,杨海涛.浅谈“十大育人”体系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创新[J].新西部,2019(20):133-134.

[6]严帅,任雅才.新时代高校学生组织育人的功能内涵与实施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工作, 2019(09):32-35.

[7]谢守成,文凡.新时代高校组织育人的逻辑定位、现实境遇与实施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9(05):95-100.

[9]中山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关于招募第24期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学员的启事[EB/OL].(2018-10-27)[2021-09-23].http://xsc.sysu.edu.cn/zh-hans/node/2586.

[10]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关于选拔第十一期厦门大学“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学员的通知[EB/OL].(2020-10-19)[2021-09-23].http://coe.xmu.edu.cn/NewsShow.aspx?Id=16138.

[11]中国青年网.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工作推进会举行[EB/OL].(2015-12-24)[2021-09-23].http://qnzz.youth.cn/qckc/201512/t20151224_7455294.htm.

[12]张政英.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推进策略——以洛阳师范学院为例[J].林区教学,2020(04):121-124.

[13]赵静.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6(10):166-167.

[14]中国日报网.“笃行与薪传——马克思主义在中山大学的实践与传承”专题展览开幕[EB/OL].(2018-05-03)[2021-09-2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9412474662467948&wfr=spider&for=pc.2018-05-03.

[15]搜狐网.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第二十六届百歌颂中华大型文艺汇演成功举办[EB/OL].(2019-03-25)[2021-09-23].https://www.sohu.com/a/303821708_694649.

[16]搜狐网.华东师范大学校史育人:思政工作活起来[EB\OL].(2017-06-01)[2021-09-23].https://www.sohu.com/a/145025931_162758.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厦门大学深挖历史文化资源推进资助育人[EB/OL].(2017-10-26)[2021-09-23].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133/s193/201710/t20171026_317535.html.

[18]华龙网.西南大学历史老师拿《芈月传》当“教材”[EB/OL].(2015-12-15)[2021-09-23].http://cq.cqnews.net/shxw/2015-12/15/content_35984447.htm.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江南大学积极推进社会实践育人[EB/OL].(2017-10-25)[2021-09-23].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133/s185/201710/t20171025_317413.html.

[20]搜狐网.“党建+”助力乡村振兴——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活动 [EB/OL].(2018-10-30)[2021-09-23].https://www.sohu.com/a/272272452_99895486.

[21]阳泉市财政局.中共中央办公厅《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EB/OL].(2020-09-22)[2021-09-23].http://czj.yq.gov.cn/zcfg/202009/t20200922_1067478.html.

[22]中国青年网.依托红色教育资源全力打造“微”时代下网络思政新品牌 [EB\OL].(2019-11-19)[2021-09-23].http://edu.youth.cn/zthd/2019wlszgz/altjq/201911/t20191119_12122590.htm

[23]百度百科.移动党校[EB/OL].(2019-06-27)[2021-09-23].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7%BB%E5%8A%A8%E5%85%9A%E6%A0%A1/23502034?fr=aladdin.

[24]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暨南大学:构建“指尖党建”平台体系[EB/OL].(2017-12-08)[2021-09-23].http://dangjian.people.com.cn/xx/n1/2017/1208/c240768-29693296.html.

责任编辑  姜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