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衡与失衡: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就业质量生态系统的优化路径研究

2022-03-02徐骁

中国商论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态平衡就业质量生态系统

摘 要:在高等职业教育就业质量生态系统中,毕业生是首要主体,与其关系密切的是院校、政府和企业,他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其中,就业价值观、就业质量、就业结构和就业制度等因素对保证就业生态系统的稳定甚是关键。为了实现温州地区高职毕业生的“完美”就业,本文提出一系列的优化路径:树立以就业价值观为核心,优化生态圈;建立就业生态预警监测机制,优化就业结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以质量为核心,优化就业制度。通过院校、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就业生态行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生态系统;就业质量;生态平衡;就业制度

本文索引:徐骁.<变量 2>[J].中国商论,2022(04):-161.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2)02(b)--04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温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调的加快,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一方面是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种矛盾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需求在结构上、质量上、技术水平上相互不匹配;产业发展与教学之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的格局,导致供需结构性失调;社会就业价值观对高职毕业生有“歧视”的嫌疑。在就业生态系统形成过程中,毕业生是核心要素,各生态要素之间彼此联系、动态发展,在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关系中不断循环。而关于高职毕业生就业的诸多问题,实际上就是职业教育就业系统处于生态失衡状态,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要素或环节的失效,都会破坏就业生态的稳定。因此,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就业质量生态系统平衡路径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从生态学的视角来解读毕业生就业问题,对区域就业质量提高有理论意义,对本地区产业与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2 就业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

就业生态是一种状态,是影响就业的各种内外部因素之间互相作用、相互影响的表现,是就业主体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形成的综合体(罗慧君等,2005)[1]。学者认为就业生态与就业环境的范畴不一样,就业环境是就业生态的一部分,也有人认为就业环境可以等同于就业生态,本文以第一种观点为依据。以往的研究认为就业环境在一定时期内是静态、不变的,而就业生态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差别,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因此就业主体(毕业生)要适应环境的动态变化。在引入生态圈的概念后,学者认为就业主体(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会形成一种群体观念生态圈。群体观念生态圈被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由高职院校负责培养的行为生态圈,另一种是企业对人才需求程度的社会生态圈,两者共同形成就业生态系统。进一步研究就业生态圈的特征发现,就业主体(毕业生)期望值、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力度和企业用人标准是生态系统失衡和平衡的关键。吴世珍等(2015)研究发现,社会群体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心理(压力)对就业主体(毕业生)的择业、职业角色的转换及岗位认知都起着重要作用[2]。为保障就业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解决生态系统中的问题,建议当地政府根据生态系统的特征进行宏观调控来促进就业,化解失业矛盾。

3 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就业质量生态系统现状

就业质量生态系统是教育生态系统的衍生系统,处于毕业生的外输出阶段。为了更有效地表达这个抽象概念,本文深入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就业质量生态系统。它是一个动态描述就业质量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由就业主体(毕业生)和内外部就业环境组成的系统。高等职业教育就业质量生态系统会受各种生态因子对其外部结构的影响,其中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院校的教育环境及氛围、社会环境的物质条件。以温州地区为例,近几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民营企业涉及众多领域,但是专业技能人才匮乏。高职院校要肩负起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就业质量是评价职业教育水平最好的标准。评价就业质量就是分析评估学生进入学校—就业—职业前景的整个过程与内外部就业环境之间“输入—转换—输出—反馈”的整个过程。通过对温州地区高职毕业生的访谈和实地调研,本文总结了当地就业状况的三层矛盾。温州民营企业有强烈的逐利性,对招聘的人员要求高,讲究“性价比”,要求高职毕业生是一群能为企业即时创造盈利的“工具人”;就业主体却仅认为自己只是拥有大学学历、掌握了一定技术技能的就业者而已,这是第一层矛盾,目前,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心存疑虑”。就业数据显示,与其他就业群体相比,虽然高职毕业生拥有较高的就业率,但是从用人单位的实际反馈情况来看不是很乐观,岗位能力还相对薄弱,这是第二层矛盾。而第三层矛盾是指本地区就业质量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因素太复杂,各要素之间没有起到协调互助。环境因子是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就业质量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因为在生态系统中,它包含了教育机构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教育规范环境、就业主体心理环境。环境中的各种因子会对就业质量产生直接、间接作用或者阶段性的影响,也会出现新的特征,如不可替代性、补偿性和限制性[3]。结合文献研究温州地区的特殊情况,本文把就业质量、就业结构、就业观念、就业制度五个要素纳入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就业质量生态系统平衡的主要维度。其中,企业就业资源系统的再生能力、社会就业环境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高职教学系统质量生成能力、政府部门就业服务系统的补偿能力,以及毕业生主体的创新能力,都是维系本系统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力量[4]。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就业观念的社会背景、产业结构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影响就业结构的变化;院校课程设置和实习环境决定了就业质量系统的承载容量;地方政府就业政策导向和就业服务为就业制度环境提供了保障,为就业质量生态系统提供良性循环的力量,如图1所示。

4 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就业生态系统的失衡表现

高等职业教育就业生态系统的失衡是指以职业教育培养为核心的就业评价机制下产生了就业文化不融洽、就业观念非理性、就业结构不合理及就业制度不完善的情况。具体失衡表现为:高职毕业生就业数量与企业需求量不一致;高职毕业生就业后续发展跟不上岗位晋升要求;高职毕业生(专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没有精准对接;政府及院校的就业制度不利于毕业生成长。根据上述就业生态系统的失衡表现,以显性和隐性两个指标对就业生态系统进行评价。当系统评价未达标时,就会出现生态失衡的状态[5]。(1)显性指标未达标,就业生态失衡表现:人才培养方案滞后、企业缺人才、毕业生对职业厌恶态度等,具体可以归纳为对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就业满意程度、离职率和失业率关系三个方面的综合考量不合格。第一,工作与专业相关度。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的是为产业、行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毕业生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更能发挥所学的专长。对企业而言,就是专业的人员进入专业的岗位,符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如果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就会表现出院校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的不匹配,因此本文认为,想要提高温州地区的就业质量,需以高职学生所学专业与毕业后从事工作的相关度为衡量就业质量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准。第二,高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满意度测评受主观和客观原因的影响,个人主观原因可以通过院校进行沟通和引导,而客观原因,如收入状况和发展空间等,需要通过就业政策的宏观调控来处理。在温州地区适当对就业群体采取激励措施,能有效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能有效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能有效提高企业绩效。第三,在高职毕业生的离职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关系。当离职率和失业率都过高时,会导致毕业生对毕业院校教育行为及离职企业培养行为产生误解,甚至导致对社会的仇视,出现就业质量生态系统严重失调。如果两者之中出现一高一低的现象,即失业率高时,离职率低,或者失业率低时,离职率高,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浪费,且容易使高职毕业生已有文化素质的逐步退化,试错成本较高;也会对下一届高职毕业生造成就业难、就业压力大、毕业就等于失业的错误现象,也容易对毕业生家庭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引发区域性社会问题。(2)查看隐性指标未达标的就业现象,本文发现就业生态的失衡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在目标有所偏离,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的内在兴趣与对自己个性发展或职业期望的潜力挖掘不足,没有被教育真正激活。如何激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个人个性的发展才是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另一个隐性指标就是就业环境的合理设置。就业环境是由国家和地方政策设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当地传统社会观念等要素形成的就业社会氛围。高等职业教育就业质量中的就业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它对高职毕业生产生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和地方政府要为就业群体提供积极正面的就业环境,保证就業环境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保障高职毕业生就业群体合理合法的权利。

5 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就业质量生态系统的优化路径

就业质量生态系统的平衡要求教育者(教师和企业管理者)、受教育者(高职毕业生群体)和教育环境(职业要求和政府政策)之间相互联系,发挥高职教育行为整体运行的新平衡,以环境因素为“桥梁”,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塑造的新思想、新观念、新规范、新目标,以及爱国主义精神为集合而形成的就业质量生态系统状态。想要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平衡发展,就应协调好就业主体(毕业生)与内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鼓励正面、积极的行为,减少负面、消极情绪的影响,使系统中的各要素之间协调发展,发挥就业质量生态系统的最大功效。本文总结了以下4条优化路径。

5.1 路径一:树立以就业价值观为核心,优化生态圈

毕业生是就业质量生态系统中的首要主体。高职教育引导就业主体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做出积极、主动的就业行为,可以帮助其快速适应新的就业环境。第一步,实现毕业生个体认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职业道德的论述,提高自身免疫力(职业技能和文化素养),沉稳应对失业与难就业的困境。第二步,提高民众对区域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目前,和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被定位为“二等阶层教育”,这种观念是学生家长和高职毕业生共同的顾虑,包括高职教师在内,都觉得自己被社会所“歧视”。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对社会民众,特别是就业主体高职毕业生的价值观进行适当引导。高职教育的生态平稳维护离不开当地企业与各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通过宣传职业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改变民众错误的观念,减小社会环境压力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影响。第三步,自我提高,形成新时代的职业价值观。根据择业动机理论,择业者的职业效价取决于自身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职业价值观和对某项具体期望岗位胜任力要求的评估,当这种职业价值观融入生活且对周边群体产生影响时,原有的社会价值观也开始随之影响,这是一种反向影响,因为原本的社会价值观是引导学生和家长选择专业、选择就业方向及岗位。此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是塑造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职业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的人,然后才是服务于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

5.2 路径二:建立就业生态预警监测机制,优化就业结构

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动,就业质量生态系统应该做好预警防范工作。高职院校处于就业生态预警的中心环节,利用其位置的特殊性,“吸收消化”区域经济政策环境变化对毕业生的影响,及时、准确、认真地落实人才需求的预测工作,适当调节“输入量”来保持生态平衡。具体操作分为两步。第一步,建立就业预警生态链,保障主体之间的信息互通。在温州高职院校和企业的供需链条上,企业的实际需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之间,需要建立一条信息反馈生态链,即供需双方互相评估,发出产业未来、就业方向等信号,如果预测出现偏差,人才供需关系就会出现失衡现象,最终导致毕业生从事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或者无法胜任专业相关的工作。就业生态行为的预测途径主要通过就业主体(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行为,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行为及往届学长学姐的经验之谈来实现。院校的责任是结合毕业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表现、企业的信息反馈和相关行业政策来实行预测,调整在校学习期间的课程设置、课堂管理、就业规划指导。地方政府就业机构作为“中间人”,在院校与企业之间传递信息、宏观政策引导,为就业生态系统提供制度保障。第二步,建立就业协作和应急机制。在就业预警生态链中的各个主体都应保持清醒,保证信息真实性、资源互通有效性,实现就业生态系统的预测功能、控制功能和调节功能。企业在区域产业结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提高的新经济常态下,需要及时对自身人力资源布局提出新的要求,用岗位信息的方式快速反馈到人才市场,而高职院校也要提前建立以专业群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来防止人才市场需求的突然转变。

5.3 路径三: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如何促成就业质量生态系统在失衡状态的时间缩短,延长平衡状态的时间,关键在于就业主体(毕业生)的就业教育水平是否达到岗位能力要求的程度。如何营造环境提升毕业生就业教育水平,关键在于高职专业课程的设置(特别是专业群课程设置)。本文认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应以深化能力本位为目标,结合企业职业岗位学习。以产教融合为课程教学内容标准,以校企合作开发教材为辅助,深度推进能力本位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在能力本位课程开发过程中,选择职业能力分析作为重点任务进行。因为职业能力是连接专业课程内容与就业工作任务的关键要素。先要完成职业能力分析,并保证高质量为前提,再把工作任务融入课堂教学中,实现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工作任务与教学混合的全新课程模式。这种全新模式能把企业对就业岗位的要求与国家对育人的要求、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学习规律要求整合统一起来,形成真正具有综合能力属性的体系清单。从专业群课程实施层面看,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要求直接把职业能力清单作为课程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把能力清单的内容作为教学模块进行备课,不仅能实现教学目标,还能达到训练职能能力的要求,形成具备区域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课程与职业教学模式。

5.4 路径四:以质量为核心,优化就业制度

“质”的提高是就业质量生态系统的核心。在区域产业升级的情境下,高职院校要始终保持教育的“独立性”,把毕业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也要防止过度就业导向造成教育被商业炒作。在所有影响因素中,就业制度对就业质量生态系统影响力最大,是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坚实后盾,规范了政府、院校、企业和毕业生的行为方式。地方政府设置就业政策最初的目的是保障毕业生公平就业,为技能型高职人才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院校需要落实学校层面的就业政策,健全反馈机制,只有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才能证明高职教育的效果。企业在用人制度上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改进,不能歧视高职毕业生,要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高职毕业生就业是政府就业保障、企业用人保障、院校育人保障的“共生点”。以就业制度为切入点,毕业生、院校、政府和企业之间逐渐形成紧密的就业结构生态链,共同為就业质量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6 結语

本文对高等职业教育就业质量生态系统的研究结合了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内容,实施四个优化路径,即树立以就业价值观为核心,优化生态圈;建立就业生态预警监测机制,优化就业结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以质量为核心,优化就业制度,为解决区域就业生态危机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对就业质量生态体系失衡的原因进行更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然而,影响就业生态位的因子有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特征,几乎所有的生态因子都有可能成为阻碍就业质量的因素。这种限制就业质量提高的生态因子并不是由其数量多少来决定的,只要累积的数量超过一定的生态界线,就会产生阻碍作用,但是阻碍的“危害”程度与政府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有关。因此,对于今后的研究,应该关注寻找隐藏在就业质量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因素,只有对这些影响就业质量的生态因子加以调控,才能最终实现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就业质量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罗慧君,唐小艳.从就业观念生态圈失衡看大学生择业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05(23):349-350.

吴世珍,米振宏.大学生就业心理生态圈现状调查[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5,51(6):739-741+744.

李援越,吴国蔚.高等职业教育生态失衡的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01-104.

李娜.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高职专业评价及其对择业的影响[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4):15-19.

任文锦.政校企多元主体协同构建社会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困境及路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20(10):110-111.

Balance and Imbalance: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Paths of the Employment Quality Ecosystem of Regional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ejiang Dongfang Polytechnic Wenzhou, Zhejiang 325000

XU Xiao

Abstract: In the ecosystem of employment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raduates are the primary subjects,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universities, governments and enterprises, and there is a complex non-linear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In particular, employment values, employment quality, employment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system and other factors are the key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employment ecosystem.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perfect” employ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 in Wenzhou,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optimization paths, including establishing employment values as the core, optimizing the ecological circle, building employment ecological early warning and monitoring mechanism, and optimizing employment structure. They should be professional ability-oriented, optimize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regard quality as the core, optimize the employment system. Through the active employment ecological behavior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high-skilled talents can be trained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to contribute to the reg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Keywords: ecosystem; employment quality; ecological balance; employment system

猜你喜欢

生态平衡就业质量生态系统
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如何认识新大学生就业中的工作能力问题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网络空间的生态化治理研究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促进新安江水环境生态平衡
浅析我国供电企业服务营销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