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探析

2022-03-02曾全胜刘文娟龚添妙

教育与职业(下) 2022年2期
关键词:发展机制师德师风高职院校

曾全胜 刘文娟 龚添妙

[摘要]在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转型升级的当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工匠人才成为时代的呼唤,“工匠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合格工匠型人才的关键。“工匠型”教師具有技术性、职业性和人文性特征。通过线上问卷调查与线下访谈发现,高职院校在“工匠型”教师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标准为引领,建立培养标准体系;以分层培养为抓手,构建协同培养新模式;以提升内驱力为目标,完善发展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师德师风;培养标准体系;协同培养;发展机制

[作者简介]曾全胜(1973- ),男,湖南娄底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刘文娟(1987- ),女,山西大同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龚添妙(1989- ),女,湖南长沙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湖南  长沙  41012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湖南省社科基金教育学专项课题“职业院校‘工匠型’专业教师培养路径与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8ZDJ07)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04-0096-05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生产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转型升级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技能型人才短缺是我国成为制造业强国路上必须逾越的障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工匠人才成为时代的呼唤。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工匠型人才培养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使命与职责。“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能否成功打造一支“工匠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合格工匠型人才的关键。

一、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的内涵解析

“工匠型”教师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培养优秀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是大国工匠之师,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高层次人才。相较于传统的“双师型”教师,“工匠型”教师除了注重职业技能与教学能力之外,更加关注工匠精神的养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匠型”教师是“双师型”教师的升级,属于高级“双师型”教师的范畴。“工匠型”教师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从匠技看,“工匠型”教师具有技术性特征,专业基础扎实、技术技能过硬、教学技能卓越;从匠心看,“工匠型”教师具有职业性特征,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从匠魂看,“工匠型”教师具有人文性特征,精益求精、敬业乐业、创新超越。

二、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的现状调研

(一)研究设计

1.调查对象。为客观真实地了解我国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现状,项目组采取线上问卷调查与线下访谈结合的方式。其中,对湖南、陕西、浙江、江苏、广东等多个省份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共收到488份有效问卷,调查对象地域分布见图1;对38名不同省份的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和14名企业人力资源主管、高技能人才进行了线下访谈,样本覆盖面广泛,实现了样本的代表性。

从线上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来看,男教师与女教师分别占55.24%、44.76%,男女教师比例基本持平;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占54.28%,学历在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教师占53.82%;职称是讲师及以上的教师占74.76%,取得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占51.21%。可见,半数以上调查对象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及较高的专业水平,熟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基本符合研究要求,对统计结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调查设计。项目组设计了《关于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即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成长规律、培养体系、培养内容、培养途径、培养机制。经过前期的试测及修订,问卷最终包括19道题,其中,13道单选题、4道多选题、2道开放题,题型多样,题量适宜,可以客观反映出调查对象的看法与意见。另外,针对高职院校管理人员、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和高技能人才三类访谈对象,分别设计了3份访谈提纲,共12道开放题。

(二)调查结果

1.高职院校对“工匠型”教师成长规律缺乏清晰认识。在“对倡导高职院校加强‘工匠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意见的个人看法”的问卷调查中,81.90%的受调查者表示“很有必要且符合实际”,10.48%的受调查者表示“不太切合实际”,4.76%的受调查者表示“只是一个噱头”,2.86%的受调查者表示“不了解”,这表明高职院校对加强“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较高认可度。在“对‘工匠型’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素质的认识”的问卷调查中,22.36%的受调查者表示“比较清晰”,6.52%的受调查者表示“清晰”,71.12%的受调查者表示“不清晰”,这表明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认为“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十分必要,但是对“工匠型”教师需要什么样的能力素质缺乏清晰的认识。结合线下访谈发现,截至目前,国家教育管理部门虽在文件中多有提及“工匠之师”“双师型”教师,但尚未明确界定“工匠型”教师的内涵和素质要求,高职院校也对“工匠型”教师的内涵和特征缺乏统一的、透彻的认识,导致对“工匠型”教师专业成长规律把握不够,“工匠型”教师培养缺乏系统规划。

2.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体系不完善。项目组从“‘工匠型’教师培养标准制定、培训课程开发、培养平台建设、考核评价制度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查,以了解“工匠型”教师培养体系建设情况。问卷调查中,高达97.2%的专业教师认同“工匠型”教师应该是出类拔萃的“双师型”教师,属高级“双师型”教师。基于这样的认知,66.55%的受调查者表示“工匠型”教师培养标准制定不规范,58.57%的受调查者表示没有专门的“工匠型”教师培训课程,88.67%的受调查者表示“工匠型”教师培养平台缺失,63.25%的受调查者表示对目前“工匠型”教师考核评价工作不满意。结合线下访谈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关于“工匠型”教师培养标准普遍沿用已有的教育部“双师型”教师认定条件要求,尚未就“工匠型”教师培养所需的培养标准体系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无论是培养标准建设、培训课程开发、培养平台建设、考核与评价标准等方面的规范度,还是专业知识标准、专业能力标准和个人专业素养标准等都处于不完整或缺失状态。

3.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工匠精神培育不足。在“目前你所在学校师资培训的主要内容”的问卷调查中,“技术技能”占48.36%、“教学能力”占43.12%、“职业道德规范”占6.31%,“工匠精神”占比仅有2.21%。在“你认为学校应该关注专业教师哪些能力素质的培养”的问卷调查中,所有受调查者都选择了教学能力与专业技能,92.32%的受调查者选择了教学能力、专业技能和师德师风,2.55%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其他,只有5.13%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大多注重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对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不足。在线下有关“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师资培养内容设计与确定”的访谈中,发现培养内容制定中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存在培养内容难以与时俱进、难以适应最前沿的生产技术需求,培养内容与教师的实际需求不匹配,培养内容整体精准性不够的问题。

4.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途径单一。在“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主要培养途径”的问卷调查中,“工匠型”教师的主要培养途径集中在校本培训(80.48%)、企業顶岗(77.62%)、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47.14%)等,而教师对大师带培、项目历练、技能竞赛其他培养途径了解不多,仅占16.19%。在“结合自身体会你认为哪几种培养途径效果最好?”的问卷调查中,83.57%的受调查者认为参加技能竞赛对专业技能提升比较明显,56.36%的受调查者认为经历实际工程项目建设能明显提升专业能力,32.89%的受调查者认为师带徒的方式有比较好的效果,23.38%的受调查者认为购置设备器材教师自主学习有比较好的效果,其他占10%。结合线下访谈发现:首先,当前企业顶岗、校本培训、政府培训仍是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培养的主要途径,而对“工匠型”教师成长起重要作用的师带徒、联合培养、项目历练、参加竞赛等途径应用不多,“双师型”教师培养形式比较单一。其次,多数高职院校没有认识到教师自身学习的重要性与个体成长的差异性,没有为教师自主学习成长提供好的平台和设备,缺乏对专业教师成长的个性化指导和培训,培养的个体针对性不够。

5.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机制不健全。对“对激励专业教师成长的政策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如图2所示),“不满意”的占比超过一半(58.05%),其次是“一般”占23.56%,“比较满意”占11.21%,“非常满意”占7.18%。对“激励教师专业技能提高的主要措施”进行调查,以进一步侧面了解“工匠型”教师培养机制建设情况(如下页图3所示),“建立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职称评聘制度”占84.15%,“建立让专业技能突出教师优先发展的政策”占6.31%,“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软硬件条件”占8.52%,其他占1.02%。调查表明,真正意义上的“工匠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尚未建立。结合线下访谈发现,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成长的培养机制不健全:第一,缺乏严格的准入制度,未能明确“工匠型”教师准入标准,不利于提升“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起点。第二,缺乏“工匠型”培养的约束措施,不利于“工匠型”教师队伍培养流程的规范化。第三,缺乏激励政策。职称晋升仍然是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成长的主要动力,大多数专业教师把重点放在职称提升所需论文、专著和课题成果的积累上,少有教师潜心于技艺的提升,这不利于“工匠型”教师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培养新时代“工匠型”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也是培育“工匠型”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素养以及工匠精神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德立教,让师德师风成为“工匠型”教师培养的主轴线。第一,加强师德师风载体建设。通过开展道德大讲坛、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师德楷模报告,以及构建师德教育课程体系等,大力倡导“敬业爱生、博学善教”的教风,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全面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进一步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让“工匠型”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二,培育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做好先进典型的挖掘、培养、推介工作。坚持开展评选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活动,广泛宣扬师德师风先进事迹,建立良好的师德舆论宣传导向。第三,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发挥高职院校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将师德师风作为评先评优、绩效考核、职称评聘、岗位聘用的首要条件,坚持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制。

(二)以标准为引领,建立培养标准体系

教师标准是对教师素养的基本要求,在教师培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工匠型”教师培养要发挥标准的引领与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培养标准体系。“工匠型”教师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师德师风、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学术研究、技术服务等多方面。因此,为提升培养的时效性,高职院校可以分类建立“工匠型”教师培养标准。第一,“工匠型”教师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不同能力层次的教师在专业技术、教学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同的需求。高职院校可以依据能力递进原则,制定“工匠型”教师资格初、中、高分级培养标准,提升培养标准的适用性。第二,高职院校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工匠型”教师的职业能力要素,构建职业核心能力模型,界定核心要素的特征权值,并据此开发教学能力标准。第三,高职院校结合“工匠型”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从专业实践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素养等方面对专业技能进行解构,构建“工匠型”教师专业技能通用标准。第四,不同的“工匠型”教师所面对的专业领域不同,其专业发展内容、产业发展动态、行业技艺更新等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在“工匠型”教师专业技能通用标准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专业群进行分类,开发不同专业群“工匠型”教师的专业技能考核与评价标准,让标准更具针对性。

(三)以分层培养为抓手,构建协同培养新模式

高职教育以培养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智能制造的大国工匠为目标,是与行业、企业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离不开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需要行业、企业深层次的参与。高职院校要搭建“工匠型”教师优质协同培养平台,充分发挥行业、企业、政府等多方资源与优势,完善校企合作相关制度,明确企业开展“工匠型”教师培训的职责、权利,规范“工匠型”教师培训的内容、考核方式等。同时,高职院校内部应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所、教学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通过这些平台为“工匠型”教师提供组建优质团队的契机,提供良好的科研与技术攻关条件,提供技术技能历练的项目载体。此外,“工匠型”教师培养的长周期性和教师个体需求的差异性要求高职院校实施分层培养。高职院校可以依据教师能力水平和专业发展规划,按照新进、初级、中级、高级“双师”分层系统设计专业技能培养方案;根据教师知识结构和成长需求的差别,有针对性地设计个性化培养内容;通过企业顶岗、校本培训、政府培训、高校进修、国际交流等多样化的培养途径,解决“工匠型”教师培养形式单一、内容重复、流程固化的问题,形成“工匠型”教师校企协同、分层分类培养模式。

(四)以提升内驱力为目标,完善发展机制

“工匠型”教师培养需要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培育机制,通过完善的培养准入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长效合作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等实现提升教师发展内驱力的目的。第一,高职院校建立岗前培训与能力测评机制,加强专业教师岗前培训力度,引入先进的职业能力测评体系,特别是要建立专业技能测评体系,开展专业技能测评,严格“工匠型”教师培养的准入标准。第二,高职院校建立定期轮回的企业顶岗培训机制,通过完善顶岗实践、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加强“工匠型”教师培养的全过程管理和考评,形成有力的约束机制。第三,高职院校健全“工匠型”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优化教师成长环境,改革职级晋升,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在职称评定和福利待遇等方面向“工匠型”教师适度倾斜,形成良好的“工匠型”教师培育文化氛围。第四,高职院校构建多主体协同培养的长效合作机制,以有效协调各协同培养主体的责任、权力、利益,形成长期良性互动、稳定、持续、有效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各方相对优势和整体效应,促进培养效果最大化。第五,高职院校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经费,保障“工匠型”教师培养所需经费。

[参考文献]

[1]朱厚望,刘阳,杨虹.职业教育系统培育工匠精神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

[2]曾全胜,刘琼.职业院校“工匠型”教師的内涵、特征与能力模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5):92-96.

[3]钟斌.高职“双师型”教师分层分类培训的生成逻辑与实施进路[J].职教论坛,2021(8):95-102.

[4]李梦卿,刑晓.“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的制定与实施[J].教育与职业,2020(4):19-26.

[5]江军,黄小宇.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协同培养的调查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63-67.

猜你喜欢

发展机制师德师风高职院校
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基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机制研究
加强卫生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大数据技术对新闻业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