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地方本位教育对生活化地理教学的发展启示

2022-03-01

地理教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教学

刘 导 陈 实

(1.华中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2.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指出,终身教育建立在 4 个支柱的基础上,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1]1994年美国国家地理协会正式出版的《生活化的地理学:国家地理标准》提出了“地理为了生活”的基本理念。2001年中国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对生活有用”成为中美两国中学地理课程的共同发展目标。

美国地方本位教育(Place-based Education)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一个较新的教育发展模式,它得益于美国近40年的环境教育发展。美国的地方本位教育虽然不仅限于地理学科开展实施,但对照美国的地理课程发展理念,其发展思想和特点恰是美国地理课程理念中“对生活有用”发展取向的现实表达。因此,本文对美国的地方本位教育展开研究,期许借鉴其成功开展的经验,为我国地理教学结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开展生活化地理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思路。

一、生活化教学是我国地理教育时代发展的诉求

继夸美纽斯之后,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立足于实用主义理论具体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重要观点,强调教学不能把儿童与外部世界割裂开来,而要把校内、外的学习有机地联接统一起来,他认为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杜威的这些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作为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我国《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明确的表述: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2]

从学科本质来看,中学阶段地理的学科功能在于引导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以人地协调为中心的人地关系观念。由此,生活化地理教学应体现认识人类和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从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初步生活技能的一门必修课程。

综上,作为教育时代发展的产物,生活化地理教学的发展追求在于:帮助学生领略地理之美,领悟地理之用,提升生活品味;学会在生活探究中正确选择和评价,形成对自然、对生活、对学习的热爱;最终学会如何适应生活、规划生活、欣赏生活。

二、美国地方本位教育的介绍

1.地方本位教育的概念、特点

美国地方本位教育是将当地的环境作为课程的内容和题材而开展的教育形式,这里的课程不仅仅指自然科学类型的课程,而且指利用学校的操场空地和学校所在地教给学生数学、历史、甚至是艺术等类型课程。[3]地方本位教育有多种开展形式,Smith归纳了地方文化学习、地方自然学习、地方实习和创业、问题调查、问题解决和社区决策等形式,并提出五个参与地方本位教育的共同要素:利用当地现象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强调学习经验,鼓励学生成为知识的创造者;由学生的问题和关注点决定的学习重点;教师作为“经验丰富的向导、共同学习者和社区经纪人”的角色;资源和学习的可能性在于增加学校和社区之间的渗透、增加师生参与社区活动的频率。基于地方的教育方法能加强学生、学校与其社区之间的联系,通过提高学习经验的相关性和真实性减少学生的疏离感,提供积极参与民主进程的机会,包括解决问题和提出决策,提高学生对当地环境的认识。

(1)学习目标:强调学生帮助改善当地环境

地方本位教育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直接让学生的学习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发展建立联系,从服务态度、服务能力、学习成果等方面对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估,培养学生热爱和感恩自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地方本位学习是实现长期环境行为的途径之一,学习动力源于对当地的关注。当学习体验不断发生在学生生活的所在地时,学生可能对这些地方产生一种新的依赖,并从不同角度看待他们所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地方认同感增强的表现。

(2)学习环境:学生沉浸到本地环境

与脱离生活或是将学生带到遥远而偏僻的地方相比,地方本位教育让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传统文化经验融合在一起,利用本地经验作为学习地理的基础,将教学和地方现实结合。地理知识被运用于解析生活现象和指导优化生活环境的行动,学生在感受地理知识有用性的同时,承担起作为地方居民应有的保护和建设社区环境的责任。地方本位教育将学校看成是社区的延伸,而不是与地方分离的个体。[4]因此,社区出现问题时,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作为其中一员,自觉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会学以致用的充实和美好。

(3)学习条件:提供各种环境支持条件

地方本位教育是以发生在师生身边真实、多变的生活问题为研究对象。学生在地方真实的学习环境支持下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兴趣,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会投入更深入的研究和关注。地方本位教育为学生提供服务性学习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社区主人翁意识,地方环境的改善和变化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地方本位教育以鲜活的地方生活内容为教育素材,需要教师不断地思考和改进教学方案,做到因时制宜、与时俱进;变化中的教育场所和教育内容也给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教学体验和挑战,为教师的教学注入了活力,激发了教师的教学创造力。

(4)学习过程:彰显多部门、多学科、多方式的融合

地方本位教育是基于地方的研究,倡导学习基于地方,并支持个人对地方的爱,学习涉及与当地组织、企业和政府合作,有助于社区活力和环境质量的提升。地方本位教育倡导的学习是跨学科的学习,整合了科学、数学、历史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环境行为。教学方式因学情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往往融合了探究式、问题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式。

(5)学习效果:让知识内涵在多次运用中达到升华

地方本位教育提倡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形成对知识内涵的真正理解。走出个人封闭的学习圈,学习范围从教室到社区、从课本到现实,学习对象从老师到同学、从个人到群体。学生原来掌握的知识得到了多方面重复调用的机会,每一次调用都是知识重新被检视和理解的过程。结合自己的实践,学生在多次学习过程中经过不断积累自己和吸收他人的学习经验,纠正自己的认知偏差,丰富和完善认知体系,最终形成对知识内涵深刻而全面的自我理解。

由于盆底脏器相对较为封闭和隐匿,仅根据主诉、症状及临床检查的结果、常用的物理检查和生物学试验,不易诊断盆底结构及功能的异常发生在哪里,盆底超声则弥补了这一缺陷,运用经会阴超声检查观察女性盆底结构、对盆膈裂孔进行成像方面的临床价值已得到肯定[5],并能用于产后康复的监测[6]。另外,不少文献也表明了三维超声观察盆底解剖结构的可靠性以及图像重建和测量结果的精准性[7]。超声以其无创、可重复性、经济以及无放射性等优点,更易于被女性尤其孕产妇接受。

总之,地方本位教育突出了基于学生“生活情境”中的学习,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又有利于让学校、社区和其他地方组织建立联系,为提高当地的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充分体现了学习地理的“有用”性。

2.地方本位教育下的中美地理课堂对比与评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方本位教育,下面将相同课题下中、美两国的两则教学案例进行对比,[5]从中体会“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在两国地理课堂中的践行差异(见表1)。其中,我国的教学案例来源于笔者所在教育单位的真实听课记录。

表1 中美地理课堂教学案例对比

对比美国的地方本位教学案例,我国两节教学案例中的做法都比较传统,而且是我国地理教师现实教学中较为普遍的表现。

同样是学习地图知识,我国的教学结果往往是很多学生下课走出教室后在生活中仍然分不清东南西北。而美国地方本位教育通过开展地图定位活动让学生去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注意的地方,对自己居住的地方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方向感。

另一节关于“环境保护”知识的授课,在我国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被要求从全球范围的角度去思考环境问题,却没能发现自己生活场所存在的危机,试问这让全球化思维的意义何在?学习的地理知识对学生自己的生活有用吗?美国的地方本位教育用行动回答了这些教学迷思:学生结合生活环境的变化去发现身边的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思考,判断并选择自己的环境保护方式以表达自己对地方环境的关爱。

从两节教学案例的总体实施情况来看,美国地方本位的教育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关注学生的整体性发展,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使学生既能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能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地方本位教育赋予生活化地理教学的发展启示

结合地方本位教育的发展启示深入理解我国“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发展理念,并从理念中的“学习”“生活”“有用”三个关键方面得到发展我国生活化地理教学的启示。

1.学习:帮助学生建构地理体验学习方式

图1 体验式学习循环圈指引下的地理体验学习方式

整个地理体验学习方式的运用将学习看作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活动的聚焦点放在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过程,教育过程和教育目标达到相互融合转化。体验过程中所有的学习都是再学习。学习是在已有概念中吸收新的经验,并让已有的概念在适应新经历的辩证平衡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概念。真实生活世界给学生带来的认知冲突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调整和适应,个人的学习经验在体验学习方式的生活运用中也得到不断更新、完善。因此建议地理教学要尽可能营造条件让学生多一点真切的生活体验,少一点生硬的理论教条,运用知识大胆尝试、探索和试错,不断在生活实践中完成解决问题的过程。

2.生活:在教学中强调真实、原味的生活内容

地方本位教育让学生的学习充满“真实生活原味”。“真实生活原味”一是体现在学习内容与学生自己生活中真实具体的地方和现象相融合,二是体现在学习内容与充满真实生活味道的原始问题相融合。用本地环境补充书本或陌生地方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在带着地方情感和地方文化的基础上去探索周围的生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更好的学习状态。

学习身边生活中的地理能让学生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的原始问题。原始问题的概念最早见于物理学,是指在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尚未被分解、简化、抽象的物理问题,因此也称作实际问题。而“抽象问题”则是指将原始问题经过合理的分解、简化和抽象后形成的问题。[7]学生接受的信息中原始问题愈多,其主观思维能力愈强,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与独创性愈强,运用理论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愈强;相反,学生接受的信息中抽象问题愈多、模式思维愈多,其思维愈容易拘泥于概念、原理等书本知识,形成惰性思维,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愈弱。[8]因此,教师需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镶嵌在真实现象中的原始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构建解决问题的路径,让学会在没人引路的情况下自己找到出路。

地理作为综合性学科同样可以借鉴以上这两个概念。如上文的“环境保护”案例,教师在课堂上直接问:“什么是生物入侵的概念?”这是典型的抽象问题。但如果教师问:“你认为卡尤加湖发生生物入侵现象了吗?请将你的主张单独列出;针对每个主张请通过媒体查询或实地调研寻找相关证据进行关联,并最后总结告诉大家什么是生物入侵”这则是典型的原始问题。案例中美国学生从黑藻给自己身边的湖泊带来变化的现象出发,经过自己的调查发现水质、生物数量等的具体变化,有了这些具身认知,再进行符号学习,很快就能理解、回答出生物入侵的概念和危害。并且学生从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处理复杂的生活情境,如何与他人团结合作,如何真正关心自己所生存的环境等等。相比课堂上教师直接抛给学生一些生硬的概念,然后要求学生记住这些概念的做法,哪个做法更容易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言而喻。

因此,建议生活化教学的地理课堂应尽可能地把简单的纯理论问题转变为鲜活、丰满、能唤醒学生人生经验的实际问题,重视用学生身边的生活还原问题真相,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大脑像肌肉一样得到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3.有用:提高地理知识的生活循环运用频率

地方本位教育通过提高地理知识的生活循环运用频率强化了学生地理学习的效能感。平时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预习、听课、练习、复习、测试都是地理知识循环的环节,但如果学生对旧知识的循环复习方式仅靠单一的测试形式,而且等待测试的周期较长则容易导致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淡忘。提高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循环运用的频率不仅能丰富知识循环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更能提高地理知识循环后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力,在高效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收获地理学习的快乐,从中也反向促使学生自觉提高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频率。

犹如市场产品的迭代升级,知识在生活中循环运用频率的提高也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知识学习发展的需求不断更新知识循环再现的运用形式。例如,在学习寒潮的过程中,为了加强学生对寒潮的了解,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设计这样的问题:“假设深冬的某个周末寒潮即将侵袭我市,请写一份公共服务通告,提醒你家所在小区的居民注意寒潮的影响。为了吸引居民的注意力,请用一个悬念开头;为了确保解释清楚寒潮会产生哪些危害,请你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并告诉居民们应如何预防和抵御寒潮。”如果发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后对寒潮的概念又有所淡忘,根据学情需要再次进行寒潮知识的循环时,则可以将问题改编成“假设本周将迎来我市入冬以来第一次寒潮降温,寒潮来袭会对市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气象部分准备给全市居民发送一条手机短消息,从寒潮的概念出发提高大家对周末寒潮来袭的预防重视程度。请你尝试编写这条短消息,帮助我市气象部门达到这一目的(字数不限,尽量简洁)”。问题的设计指向知识在生活中的循环运用,因此在何处循环、何时循环、怎么循环,设计问题之前都需要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才能保证知识在生活中循环时有变通、有侧重。

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总是随处可见,学生只要有知识循环运用的意识,学生所在的生活环境就能成为其解决问题的最好练习场。问题的随机性能培养学生灵活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前后知识的综合运用中达到对知识的通透理解和熟练掌握。

基于地方本位教育的启示,乡土地理是我国初中地理开展地方本位教育的重要模块。但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乡土地理的差异明显,同时大部分的地方教育缺乏统一的教学要求和相应的教学指导,所以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地方教育素材的开发较少。教材依然是教学最主要的依据,教材内容的地方化不足,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融合思考不够。因此,如果能将以上地方本位教育发展中得到的启示,结合地方素材开发生活化地理教学资源,“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也将能得到更好的实现。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