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新旧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2022-03-01宋海菱

地理教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课标新课标学科

胡 蓉 郭 锐 宋海菱

(1. 西南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重庆 400715; 2. 西南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重庆 400715)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的研究对及时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各项要求、指导当前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向、确保课程标准在高中教学和考试中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意义重大。[1]地理课程标准作为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引擎,决定着地理课程实施的方向,研究地理课程标准对于把握地理教育发展趋势,推动地理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发布,使地理课程从“双基目标”“三维目标”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迈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新课标的宗旨性概念,统领整个课标,亦是其中最大的亮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虽是个新概念,但其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研究者对地理学科性质、内涵的理解和地理学科核心育人价值问题的思考逐步发展确立的,这一发展也体现在各个版本课标的不同表述方式上。本文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比较分析2003年发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实验版课标”)与新课标文本内容的特征,揭示其异同,以期为进一步理解和落实新课标,推进地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对象

研究比较的对象为实验版课标和新课标的文本内容。

2. 研究问题

第一,两版课标是如何进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表达的?

第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如何支撑新课标修订的?对地理教学有怎样的启示?

3. 研究过程与方法

首先,提取新课标中描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语句中的“关键词”。例如,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秉持正确的价值观。提取关键词为:人类、地理环境、关系、秉持、正确、价值观。通过上述方法共提取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词24个,将只出现在某一维度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描述中的关键词称为“独有关键词”,将出现在两个及两个以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词称为“非独有关键词”。“独有关键词”表示某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所反映的独有特征,而“非独有关键词”则表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所反映的普遍特征。

其次,分析24个关键词的词性,发现其都是名词、动词及形容词,所以在“独有关键词”和“非独有关键词”分类的基础之上,设置一个基于词性的分析框架。“名词”体现高中地理学习的某一内容,“动词”体现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行为及相应的程度,“形容词”则表现地理学习内容的性质、状态、特征或属性。用“独有关键词(名词/动词/形容词)”表示某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所反映的独有的学习内容、程度及特征;用“非独有关键词(名词/动词)”表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所反映的普遍的地理学习内容及程度。

最后,在两个版本课标中对24个关键词进行文本检索,统计所有文本中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和分布,对比分析两版课标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地理学习内容、行为、程度及特征上的差异。关键词频次越高,说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这方面以及需要达到何种程度的关注度越高;关键词的位置分布则说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各维度以何种内容、何种方式得以实现。

三、研究发现

1.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各维度关键词

(1)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2]新课标中“人类”“关系”“价值观”3个独有关键词(名词)的词频均高于实验版课标(见图1a),特别是“关系”一词的词频增长显著高于其它2个独有关键词(名词)。关系即人地关系,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人与地的关系历来就是地理学的核心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地关系变得愈发密切,由此诱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如何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引导中学生正确处理人地关系自然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同时,在新课标中,“人类”的词频高达62次,再次印证了中学地理教学愈发重视人地关系。人类是人地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地理学家布罗克所言,把地球作为人的世界去了解它。

图1 两版课标中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独有关键词

“秉持”一词是新课标中的新词(见图1b)。根据《辞源》的解释,秉持是操持、执守。“秉持”“正确”的提出,强调了地理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使学生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人地协调观教育是地理教育最关键的内容,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也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学生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形成,应在全面理解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基础上,秉持正确的人地协调价值观。

(2)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3]“综合”一词由实验版课标中的10个提升至新课标中的70个(见图1c)。梳理具体内容,发现增长点主要是由实验版课标中地理学科本身的综合性转向地理知识本体和地理学习思维的综合。中学地理教育应在地理学“天地生”综合表征基础上,怀揣地理学一向具有的整体高于局部观念,探求“要素”“时空”以及“地方”综合的真谛。

(3)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是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4]新课标的“空间”和“区域”用词频率与实验版课标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分别是实验版课标的4.15倍和5.37倍,“区域”成为除“地理”以外全文排名第二的高频词(见图1d)。这说明地理知识的基础性和地理学习视角的区域性得到更多的重视。地理学是处理空间变化的学科,也是一门以位置和区域知识为基础的学科,[5]“区域”自然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主题。地理课程应更加注重空间素养的形成,引导学生以“空间—区域”的视角更好地理解人类生活的地球空间。

(4)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6]地理实践力既内化为隐形的意志、态度、品质,又外显为通过实践体现出来的可操作的、能够应对现实问题的行动能力。从实验版课标对“意志”的简单提及,到新课标中新增“品质”“行动能力”关键词(见图1e),显现出中学地理教育从单纯地促进学生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倾向,到强调学生在明确的目的引导下坚定地按照自己的信念、知识和行为方式进行行动的品质养成。这一变化是新课标对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强烈呼应。“行动能力”在新课标中的首次出现,也彰显了我国地理教育改革的时代性和国际性。例如,德国中学地理课程国家标准《中等学校证书地理教育标准》提出了地理实践力包含空间定位、收集信息方法、交流、评价、行动的能力;[7]《生活化地理: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强调“用地理”,即学会用地理思维和信息做出明智的决策,解决个人和社区的问题。这些都与新课标对地理行动能力的指向一致。[8]

新课标中动词关键词“活动”“考察”“实验”“实践”的用词频率与实验版课标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分别是实验版的2倍、4.4倍、9.7倍和11.57倍,新课标中“调查”一词词频虽低于实验版课标,但数量依然较高(见图1f)。这说明我国的地理教学正从“学地理”走向“做地理”。

2.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跨维度关键词

对于跨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各个维度分布的非独有关键词,分名词和动词两类进行分析。虽然新课标与实验版课标共有关键词的词频差异明显,但“地理”一词在两版课标中都明显高于其它关键词的用词频率,反映出地理课程标准明显的学科特色(见图2)。

图2 两版课标中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非独有关键词

在非独有关键词(名词)部分,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新课标中的新词“思维方式”。地理学能够通过让学生对当代和未来全球问题的思考来发展其强有力的思维,地理思维培养理应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结合新课标中描述的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发展学生地理思维,成为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对于非独有关键词(动词)“运用”“认识”两词用词频率均很高。这两个行为动词属于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知识习得、理解和应用的达成目标,符合地理课程的实践性要求,凸显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自然、社会真实情境中学习,充分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学习的地理新课程理念。

3.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词分布位置

为进一步探究新旧课标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差异化阐释,对比词频变化较大的关键词在两版课标相同目录下分布位置的异同(见表1)。独有关键词(名词)统计结果表明,“人类”“关系”“区域”“空间”四个关键词在新课标中分布的范围高于实验版课标,特别是在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教学建议和实施建议模块用词频率大幅增长,反映了“关系”“区域”等地理核心概念在中学地理知识架构中的基石作用和在地理教学方法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区域”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出现了31次,表明本次课程改革新增选择性必修内容与“区域”紧密相关,区域认知素养的培育可重点关注新增的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

表1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词分布位置

独有关键词(动词)的统计结果表明,“活动”“实验”“实践”等体现动手操作的词集中分布在新课标的教学建议、实施建议部分,“实验”一词在教学建议部分从无到有,体现了新课标对于“做中学”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的推进。

独有关键词(形容词)的统计表明,“综合”一词在课程目标、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教学建议及实施建议等模块均有广泛分布。“综合”之意纷繁而复杂,课程目标需要思维的综合,课程内容需要时空、要素、区域的综合,课程教学需要学科、分析、角度的综合。对于非独有关键词(名词),“能力”一词在除课程性质外的模块均有大量分布,这回答了地理教育界关于“核心素养下的地理教学究竟应该是怎样的?”的困惑,即以能力培养为主旨,贯穿各环节、全过程的地理教学,这与当前国际地理教育界开展的“地理可行能力”改革方向一致。

四、研究结论

1.目标演进:从地理知识到地理素养

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新课标的课程目标,亦是新时代地理课程发展的DNA。通过对比两版课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词,新课标出现了17%的新词。新课标既是旧版课标的传承,亦是变革与创新。以三维目标为导向的实验版课标虽在知识、方法、价值中探索了素质教育如何落实于课堂教学,撬动了地理教学的变革,但仍是基于“地理知识内容、地理知识形式和地理知识旨趣”的三维统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课标则是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下,结合地理学发展和国内外地理教育变革,对“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理性应答,更加凸显人的发展。从地理知识到地理素养,体现了我国地理教育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2.价值取向:学生价值观塑造和地理思维养成

“价值观”“思维方式”“正确”“综合”“品质”“行动能力”等关键词词频的变化,突出反应了新课标对于新时代中学地理教育在学生价值观塑造和地理思维养成上的双重价值取向。地理学科的属性和功能决定了地理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有责任的公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能够掌握地理学科基础知识,了解地理演变过程,掌握地理基本规律,理解地理基本原理,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综合的、空间的地理思维。

3.课程内容:地理核心知识的聚合

“人类”“关系”“空间”“区域”作为体现地理事物和现象性质的地理学基本概念,在新课标中的突出呈现体现了地理核心知识对地理课程内容的统整性。核心知识学习的关键影响在于它能够使学生获取更深层次的素养发展[9]。新课标以地理核心知识为骨架,串联必修和选修课程,整合地理学科知识,揭示地理学科本质,以知识的内化和迁移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4.学科特色:地理实践力引领

地理实践力相关的关键词在新课标中的高增长、广分布成为一大亮点。地理实践作为传统教育忽视的环节,在新课标导向下,以“考察”“实验”“调查”为主要内容的地理实践正引领新一轮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地理学研究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四个圈层的交互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复杂关系,其天然特性决定了地理学习必须走向大千世界。实践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多感官体验、感知、互动与合作的虚拟或真实的具身空间中,通过地理实践活动探索和领悟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地理格局等各项内容。

五、建议

1.以“地理核心知识”统整地理课程

地理核心知识作为具有较高统摄力和广泛解释力的关键知识,是构成地理学科知识体系的节点。地理核心知识之于地理课程内容,犹如骨架之于人。教师可在深入研习新课标的基础上,挖掘除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词以外的重要地理核心知识,聚焦地理核心知识,构建以地理核心知识为载体的知识树。通过地理核心知识的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统整地理课程中零散的、线性的、互不相关的内容,统整地理知识相关的社会生活领域。教师可基于地理知识树整体设计各模块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地理专题复习,实现地理知识的结构化。

2.以“地理信息技术”发展地理思维

地理信息技术正深刻影响着地理学科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所构建的空间可以提供一个概念性和分析性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地理数据得以表示和解释,其可视化的特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以新课标中的内容要求为纲,结合时事热点和身边故事,依托地理信息技术,侧重位置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技能;以空间关系构建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的地理知识,将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以更深层次和更紧密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形成观察真实世界的立体思维能力;建构起以空间思维为基地,人地关系思维为灵魂,综合思维为支柱的立体思维,让学生学会像地理学家那样思考、提出问题并发现问题的本质,在解答问题中训练学生的智能,从而更好地领略地理学及所生活世界的魅力。

3.以“地理实践活动”革新地理教学

目前中学地理教学仍以讲授法为主,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了地理教学效果。新课标强调考察、实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在新课标引导下,教师应敢于直面教育现实的种种困境,以实践活动之“方”,革地理教学之“疾”。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内核,教师可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打造全方位的地理学习空间,在讲授法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素养,实现地理学习的知行合一。

猜你喜欢

课标新课标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超学科”来啦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