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2022-03-01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宋 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学习与竞争压力的逐渐增大,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频率也逐渐增高。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仍缺少较为健全的教育教学体系。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开设了心理咨询课程,但其教师素养难以满足教学的要求,导致教学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因此如何科学地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效率,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成为高校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虽然教育部在2011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简称《教学基本要求》)对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以及考核等都进行了规定。但现阶段,很多高校仍然对心理学专业的设置不够重视,多数没有引进专业的心理学教师,甚至有些高校尚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未建设心理咨询室。专业的心理咨询有着特殊的咨询理念与技巧,而非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教师没有充足的知识与经验储备,导致心理咨询的效果不佳,甚至可能会出现负面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职业压力与经济压力越来越多,而缓解这些压力就必须依靠心理学的作用。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刚离开父母开始自己独立的生活,开始自己做决策,并在陌生的环境中与他人相处,同时还要面临新形势新特点下的学习环境,以及怎样学习,怎样生活等多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帮助学生面对当前的诸多困难。

(二)教学内容与体系陈旧

目前市场上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书籍种类较多,但其中符合教育部在2011年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的却很少。大多数书籍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知识,虽然注重理论研究,却缺乏相应的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部分的内容。甚至部分书籍仍沿用20世纪90年代的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比如,有的书籍在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人格理论时,虽列出了12种理论,但对每种理论都只是进行简单的讲解,其内容没有可读性。另外,教材内容中缺乏新的案例,使课程内容枯燥,缺少趣味性,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绪论课是心理教育课程的第一课,对心理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影响。部分心理学教材在内容设置上不注重绪论课的作用,其语言晦涩难懂,带有较为浓厚的哲学色彩,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最终导致后期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失去兴趣。

除此之外,较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完善,其心理学教育课程仍处于教育的模仿阶段,教育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重复内容,而没有突破性的内容。使得心理学教育较为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仅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吸收。现阶段,较多的教师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讲解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照本宣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单一古板,课堂内容讲述平铺直叙,使课堂空洞枯燥,不利于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虽然仍旧需要依靠教师的讲解,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单一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但最终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师积极性差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在高校中作为一门公修课,本是希望让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学校重视程度不高,理论与实践脱离,缺乏针对性等原因,很多学生认为公修课教师不具有专业性,授课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间接导致了部分教师放松了对自身的专业要求,对教学缺乏创新。

(五)教学目标较为缺乏

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健康咨询,在实际教学中强调课程教学的理论性目标,主张通过课程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素养,通过提高他们对各种心理问题的科学认识能力,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还有一部分人强调课程教学的实践技能性目标,主张课程教学应关注大学生应对各种心理问题时实践技能的提高。这种分歧对课程教学的授课方式及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

(六)师资力量不能满足需求

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心理教育教师都是由非专业人员来兼任的,部分教师在心理学理论知识方面有所不足。还有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课程的任课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意识淡薄,对心理学知识理论及发展动态关注不够,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难以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由于知识理论不足和实践经验缺乏,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较好地将教材知识与大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热点以及难点有机结合而进行创新。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对策

(一)院校应当提升重视程度

设置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学校方面应加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资金投入,支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任课教师的研究活动,实际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教师根据教授内容设置互动环节,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自我,将教师教育引导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施行助人自助的理念。课程的内容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有所侧重。

(二)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切入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教材内容的设置需要通俗易懂,从而使学生能较为容易地理解枯燥抽象的心理学原理。此外,高校还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如定期对在校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心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其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设置的期望。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求与教育部的要求来对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进行设计与改进,从而不断提高心理学教育教学的质量。高校还需要增加热点专题讲座,在对热点时事的讲解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分析、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三)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

从教学目标层面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由发展性、预防性两方面目标组成。前者注重挖掘心理潜能和塑造心理品质。后者则是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及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懂得如何去改变和纠正不健康的心理,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和积极健康的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创设出活跃、信任的课堂氛围。

(四)不断提升心理课教师的教学功底

要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对此,可以在本校当中根据一定的师生比来进行搭配,同时从教学中的具体需求出发,适当地对师生比进行调整。要组织心理健康课方面的教师平时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注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学习与心理学有关的知识理论,准确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体系。并鼓励教师把自己平时所学到的收获大胆地在教学当中进行试点和探索,从而力争让教学功效得到提升。

(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积极打破过去那种比较单调的方式,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心理健康课程的实用性,感受到心理健康方面的元素就体现在自己日常的生活当中,从而提升教学功效。如在给学生讲授一些心理学的名词时,不是简单地为学生解释名词的含义,而是通过一定的案例让学生真正地感受该名词的含义。特别在遇到较难以理解的内容时更要如此。

教师还要善于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网络上可以利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越来越多。教师要善于运用丰富的网络视频资源,为学生呈现更为直观的心理健康知识内容。同时,教师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引入具有隐喻性质的故事,能使问题深入浅出,有利于心理教育问题的解决。如教师在讲解“心理防御机制”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可以引入《狐狸与葡萄的故事》,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并能清晰地分析出不同心理防御机制的优缺点,同时还能使枯燥的心理学知识生动起来。

在进行一些具体的心理问题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具有特色的心理剧场,鼓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地学习,让课堂生动有趣起来。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深刻体会到角色的心理变化过程,使学生能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养成从新的角度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除此之外,对内容较为简单的心理健康知识,教师可以采取翻转课堂来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翻转课堂能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翻转课堂,学生可以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并与同学交流讨论,从而在课堂上能更加专注、主动地学习更为具体的知识,与教师共同研究、解决较为困难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六)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来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提出明确的任务,让学生根据学习大纲来进行课前预习,并勾画重难点与不懂的部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带着疑问进行听课,着重学习难以理解的部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七)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强化对师资队伍的打造,构建一支具有专业水准的师资队伍也是很重要的。第一,高校需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选拔体制,加强对教师专业、学历、科研成果、综合素质以及心理辅导经验等多方面的考核。第二,在职教师要定期与其他教师交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经验,并提出意见与建议,在与其他教师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讲课技巧与心理指导实践能力。第三,在职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的个体特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尊重、信任与理解学生。第四,高校可以聘请专家来指导教学,还可以通过开展教学研讨、教学比赛、教学经验交流会的方式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

(八)引导学生根据案例分析体验

教师在教学当中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让他们一边进行分析讨论一边进行体验。这样,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情境当中,对教学内容也会更加具有体会。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正面的案例:大学生在面对择业的困惑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积极提升自己,最终在事业上取得了突破,有了一片打拼自己的舞台。反面的案例:2013年的“复旦投毒案”,复旦大学的高材生在面对与室友的矛盾时,不积极地从正面的角度进行沟通化解,也不积极地寻求辅导员的帮助,而是选择了“投毒”的极端手段。既残害了室友的生命,又使自己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教师可以通过课件的方式,运用声画结合的方式将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具体呈现给学生,然后引发学生的自主讨论、思考。让学生结合自己之前所学的内容,通过开展讨论、思考来设身处地吸取案例当中的经验与教训。同时可以让学生开展一下情境表演,把自己想象成案例当中的主人公,让他们自己感悟和体验一下当自己处于那种情境,处于在择业和人际关系方面的一定的逆境和困境当中,应选择的正确处理方式。这样,学生就可以从中通过充分的情境体验,真正地得到切身的感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是一项具有创新性与开创性的教育教学工作,其教学改革仍然需要各方面的不断努力。学校方面应当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积极引进具有创新性的教育教学观念,建设科学化的教学体系,不断提高心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充分了解学生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心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最终实现大学生心理的健康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