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教育背景下的德育管理

2022-03-01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特殊教育中心王鸿训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德育教师学生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特殊教育中心 王鸿训

在我国的教育综合体系当中,特殊教育始终是比较敏感而重要的一个组成板块。它主要针对在智力、肢体、感官、心理方面存在缺陷或有着比较严重的人格问题的学生,教学内容更倾向于智力恢复、生活自理和情绪疏导,教学方法比较讲求情感同化性和基础塑造性。残障学生由于在生理或心理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缺陷,导致其获取外界信息的途径较普通学生而言受到了更多限制,各种教育手段对这个群体所能产生的引导效力相对有限。此外,残障学生往往出于较强的自卑心理而出现情绪波动较大、感情脆弱、抗拒人际交流、自暴自弃等现象,甚至会因陷入个人极端情绪而导致过激行为的发生。由上述事实不难看出,特殊教育学校在德育管理方面承担着更为艰巨也更加重要的责任,能否将面向残障学生的德育工作开展好,直接关系着我国特殊教育乃至素质教育事业最终的兴衰成败。

一、优化德育管理的意义

(一)更好地引导残障学生融入社会生活

尽管“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思想意识的主流内容,但是很多人对残障学生依旧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见,在和他们的社会交往中也常常戴上有色眼镜。残障学生本来就因自身所存在的缺陷而表现出多疑、敏感的性格,而旁人缺乏足够理解与关怀的态度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性格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得残障学生在接触社会生活时普遍感受到更大的压力和阻碍。

通过在特殊教育学校完善德育管理,残障学生将以更加人性化、常识化和适用化的方式接触到正确价值观念,同时对基本的人际关系、社会情怀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基础性的认知与认同,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运行的常规模式和主流人群的思想逻辑,引导他们从人际交往与社会生活中发现契合自己兴趣爱好、发展诉求的“正能量”,也非常有助于改造他们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模式,使之更加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这些对引导残障学生积极融入社会、获得他人接纳是大有裨益的。

(二)更好地营造特殊教育学校和谐的校园风气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通常也是处于成长发育时期的儿童或青少年,和其他同龄人一样,他们在独立思考意识和行为判断能力上表现得比较薄弱,普遍缺乏成熟的情绪自我管控能力,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尝试欲,处理问题和矛盾时非常容易感情用事,面对当前凭借网络通信而快速蔓延的多种思潮和社会现象容易迷失自我。更为重要的是,残障学生的内心更加复杂、敏感,或者由于缺乏正常的思维和情绪感知而容易忽略他人的主观感受,或者因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的极度匮乏而倾向于将常规矛盾扩大化。这就在无形当中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稳定埋下了较大的隐患。

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高质量的德育管理,残障学生能意识到在待人接物方面自己所应保持的基本原则和礼仪,形成在集体生活中所必需的共情心理,懂得通过换位思考和情感代入的方式理解他人的行为表现,逐步形成较强的纪律意识与合作精神。同时,还有利于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和学习习惯,使残障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更加融洽、和谐,大大减少了校园暴力等问题滋生的机会,对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和谐风气的营造将会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

二、优化德育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任何教育行为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由于某些思想认知的影响,部分特殊教育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方面表现得不到位,套用针对普通学生的理念和方法对待残障学生,忽视了后者在思想认知、情绪表现和自我看待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性,甚至采取粗放的手法处理一些日常问题。要想改变这一状况,特殊教育教师必须首先尊重残障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将他们的生理或心理缺陷视作一种不幸的遭遇,积极发现并肯定学生在各个领域表现出的优势、长处,主动了解并帮助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和情感上遇到的问题,多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习惯的方式和他们交流,多和学生分享彼此生活中的乐趣和温馨时刻,从而在心理上拉近彼此的距离,为后续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比如,下了课,教师不要急着回到办公室,而应走下讲台并态度和蔼地和学生聊一聊天,谈谈这堂课给大家带来的感受,或者说一说大家午饭吃了什么、昨天晚上睡得怎么样之类的日常话题;对听力或语言表达有障碍的学生,则可送给学生一些自己画的简笔画或外观漂亮的鹅卵石等小礼物。如果是寄宿学校,教师还可以走进学生宿舍,和学生一起坐下来聊聊彼此的共同爱好,谈一谈大家感兴趣的见闻或经历,等等。

(二)开展具有德育功效的实践活动

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完美,但残障学生同样有着青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对一些充满趣味和参与感的活动也有很大的兴趣,同时也格外重视这些活动所能带给自己的精神慰藉。过去,很多特殊教育教师往往出于安全方面的顾虑而有意识地限制残障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或者由于担心这些活动会“刺激学生情绪”而一味采取规避态度,其实这都是对德育资源的一种浪费。特殊教育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所存在的缺陷类别、共性趣味和个人特长,然后根据“扬长避短”的原则选择并组织一些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能力,在根本上逐渐形成自信心与自我认同感。同时,借助活动所能带来的趣味和欢乐,学生将越来越多地体会到生活当中的真、善、美;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内容本身的锻炼,学生将在潜移默化间引导自己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美好与合作的意义,并在更深层次上感悟到大千世界的无穷魅力。

例如,对智力残疾学生,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做“丢手绢”的游戏,在体会音乐美感的同时了解游戏规则对行为的规范作用,并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和信息感知能力;对听力障碍学生,教师可组织学生做一些诸如剪窗花、折纸鹤之类的手工活动,一方面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艺术审美;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可以和他们一起参加植树活动,在劳动当中体会团队协作,感受自己的价值,等等。

(三)挖掘文艺作品的德育价值

文艺作品之所以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既是因为其所具有的贴近生活的艺术元素,也是因为其所包含的道德情怀。一部分特殊教育教师对德育的理解过于狭隘,将德育看作是单纯的理论宣讲和行为约束,殊不知这只能在表面上矫正学生的部分不良习惯,却无法从根本上让学生明白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原因。通过向残障学生展示符合其认知水平和审美情趣的文艺作品,学生能在欣赏作品艺术情节、角色形象和元素美感的同时更加自然而细致地体会其中所蕴含的道德与情感,借助由作品所调动的积极性优化对德育内容的吸收速度、理解程度和认同层级,并对其中的角色或艺术形象产生直观而鲜明的模仿诉求,继而自然而然地在精神层面受到正确价值观念和道德理念的有效熏陶。

比如,教师可利用活动课等机会,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等德育动画片,让学生在欣赏一段段小故事中感受前人优秀的精神品质;或者让学生聆听《十送红军》《一个真实的故事》等歌曲并向学生简单讲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带领学生体会红色文化的意义和环保理念带给人的浓郁情怀;还可以组织学生阅读《牛虻》《致加西亚的信》等著作的精彩选段,引导学生感悟书中人物所具有的顽强不屈、信守承诺的优秀品格,等等。

三、结语

特殊教育理应是最为温柔、细腻、耐心的教育,它所面对的是一群虽不完美但却心向完美的学生,也是一颗颗脆弱、敏感、亟待呵护和拯救的心。特殊教育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充分重视德育,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发并利用德育所蕴藏的巨大能量,在尊重学生、关怀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指导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理念和人生追求,帮助学生摆脱自卑的心理和自我质疑的情绪,带领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个人的价值,为特殊教育的人性化、素质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为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德育教师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最美教师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