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绪智力培养的体验式教学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22-03-01董珺
董珺
(桂林市卫生学校 广西桂林 541003)
心理学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直接影响着护理的效果。在临床护理中,一般要求护理人员要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及时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这就需要护士本身要具有过硬的职业心理素质,可以在护理中准确感知自己或者是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强化自身的人文关怀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的效果。
一、教学背景
随着我国临床教学体系不断地完善,各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护理心理中得到了有效应用,但是护生在主要学习的内容还是理论知识,整体的临床实践机会并不多,这会导致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难以融入护理实践中。因此,在具体的护理心理教学中,就是要创新教学方式,重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教学,强化护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还需要采取措施,不断强化护生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笔者在对传统的护理心理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时,发现其一般以灌输理论知识为关键,虽然可以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但是并不能对其进行深入了解,更不能促进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内容的有效结合,存在比较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当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整体的护理质量还会受到影响。然而,体验式教学在护理心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帮助护生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掌握实践操作内容,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掌握更多的护理知识。
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受,与患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让护生身临其境,并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获取到真实的体验以及情感经历。体验式教学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方式,重新构建护生知识体系,强化护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
二、体验式教学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作用价值
1.有助于护生自觉塑造好的形象
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下,可以通过亲身的体验,进行医生、护士和病人之间的角色转换,让护生可以在不同角度体验到病人所能接受以及喜爱的护士形象,强化护生的基本素质,加强对护理心理专业的认识。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对心理护理的工作内涵会有了一个更深的领悟和理解,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强化学生对未来工作的自信心。通过具体的情境体验,还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更好地帮助护生树立良好的专业形象[1]。
2.促进学生对相关病案资料的了解
体验式教学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熟悉以及理解程度,还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此外,通过模拟具体的情景,还能够减轻学生在日后护理工作中的所出现的焦虑情绪,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耐心,帮助学生体验到护理人员的处境,掌握工作中的要领。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护理心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体,学生一般是先听讲,然后对相关的内容进行练习。这种教学方式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并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时间下去会对教学效果带来影响。因此,要想加强对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需要加强体验式教学在护理心理学中的有效应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教学模式下,护理心理学的教师要提前结合教学内容,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搜集和整合教学中的材料,设计情境的台词,在此基础上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查找及教学中的资料,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还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强化他们的合作意识,在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同时,丰富护理心理学的内容。再加上此门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所以要想积极调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有效结合,通过对创设教学情境和举例子等多种方法的应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增加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体验式教学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课前初体验
一般情况下,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结合具体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课堂教授,帮助他们学习更多的护理心理知识。在学期初,教师要提出本课程所学习的具体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且用心体验,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将其分为6到8人一组,并且各组都需要设置1名组长。在课前将学习的体验任务合理分配给各小组,并且还要积极组织护生到临床的一线进行调研工作,征集比较典型的临床护理情境,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谈和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加强对收集资料的整合,进而提出初步的心理护理方案,为日后的教学提供条件。
例如,在讲解完“心理护理的基本技能”后,教师要指导学生绘制思路图,消除患者在治疗中的不良心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解决护理心理中的问题。体验式教学属于一种新教学方式,在护理心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丰富实践内容,在具体的实践中领悟护理内容。
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行为和感情上可以直接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帮助学生“做中学”,在实践中进行体验,实现对不同情境的创新,加深学生对不同知识的学习,规范学生的护理行为。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强化自身的体验感悟,认识到期末考试中的不足。不同个体体验与分享能力存在差异性,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实施因材施教,促进理论内容与临床心理护理实践的有效融合,充分发挥体验式教学的优势,实现对相关内容的完善。
2.创设情境
教师在具体的护理心理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或者是学生的身心特征和知识储备等特点,对教学的情境进行设置。由于体验式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以及灵活性特点,所以其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保证课堂游戏的丰富性,还能够实现对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2]。
例如,在讲解“患者的心理护理”时,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开展“撕纸游戏”等多种课堂活动,加强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学习,强化护生的自我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应用贾鹏芳的《睡莲》体验音乐疗法,帮助患者进行情绪宣泄,了解病人在治疗中的一般心理特点,通过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适当增加对学生病人的心理进行体验。此外,教师还能够通过对“盲人旅行”等多种心理游戏的设计,让学生在多方面感受病人的心理,强化体验与移情能力。
因此,通过对相应护理情景的设置,不仅可以让护生体验到不同的教学活动,还能够采取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强化组内成员的情感体验,帮助护生了解如何面对护理中的问题,认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能力。
其次,互动交流,体验分享。在成立完小组后,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小组成员们进行讨论和分享,更加开放性地表达各自的体验,分享自己在学习和护理中的感受。教师最好将讨论的时间控制在5到10分钟内。在此过程中,学生要根据个人的经历进行书面自我探索和分析,从多方面出发,表达自身的感受,总结对心理现象的了解,进而掌握更加的自我调节方法。
3.注意情境的导入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注重对护理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和讲解,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一些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差。但是,体验式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帮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具体的教学中,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强化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3]。
例如,在对“儿童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这部分进行讲解前,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导入。“如果你在护理中遇到了患有癌症的患儿,需要如何对其进行心理开导呢?”应用此问题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然后慢慢引入教学内容,在此基础又提出问题:“我们在具体的临床心理护理中,要如何正确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然后通过对此问题的讨论,强化学生的综合性思维,丰富他们的护理知识。
此外,教师们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做好基本的教学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指导学生参与到护理心理教学中。同时,护理心理学教师还要设置新颖的内容和标题,在此基础上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完善教学方案,保证情境导入的有效性。
4.面向全体,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由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教师要想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共同体验。教师可结合《护理心理学教程》,促进不同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通过比较分析,强化学生自身的体验,指导学生在护理中要注意倾听患者的感受。在心理学教学中,学生还要识别其中的难点,加强对不同内容的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设置情景,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经历,促进护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
体验式教学可以利用情感强化学生自身的心理护理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对抽象的护理心理学理论进行整合,加强对此部分内容的认知。相关的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发现性学习。因此,教师还应在体验式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发现性的学习模式,加强对不同情境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应用,优化教学情境,提供亲自发现和亲身感悟等多种教学平台。
同时,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感悟个体和病人的心理特点,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指导护生在具体的护理实践中加强对心理学理论与技能的有效运用,从而强化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5.集思广益
教师应在教学中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促进创设情境与护理实践的有效结合,将学生自身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有效融合,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6]。
比如,在开展“撕纸游戏”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没有信息反馈的单向沟通会导致信息理解之间存在偏差,帮助学生认识到双向沟通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从不同角度出发,加深对个体行为惯性的理解,适当拓展学生的思维的深度。
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体验,积极鼓励小组成员们进行分享模拟体验,对自己及他人护理方案进行综合性评价。教师也可结合其中所存在的问题,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班级讨论,及时发现自身在学习和护理中的问题,制定最佳的心理护理方案,从而掌握更多的情绪管理和沟通技巧。
结语
总之,体验式教学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促进护生的自我成长,加强对他们情感智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理论内容和心理护理方式,还要增强自身的感悟,拓展他们的思维,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心理护理学习中的问题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