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2-09-29朱红静

关键词:建筑学章节城市规划

朱红静

(商丘师范学院 河南商丘 476000)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在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中均有开设,根据专业需求和专业特点,开设学时长短不一。该课程涵盖社会、城乡空间、交通、生态、工程、城市遗产保护等多方面内容,从宏观角度研究人居环境问题,追求让人类生活更美好的目标。建筑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城市密不可分,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是建筑学专业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建筑学专业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城市与城市规划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宏观的、全面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建筑学专业的城乡规划原理课程多开设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开设学时多为32学时,较同等院校课程开设学时偏少。经过不断的教学摸索和研究、教学实践与反思,总结了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改革措施和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与问题

1.课程理论体系庞大,实践不足,学习难度较大

因课程内容涉及学科复杂多元,教学内容过多,对于建筑学专业学生来说在有限的学时内很难全面学习,也不需要全部学习,可根据专业的需求和培养目标重新设定教学内容。目前城市规划原理课程采用较多的教材是由吴志强、李德华主编的《城市规划原理》,该教材涉及范围广,信息量大,理论性较强而应用性不足,而建筑学的学生也未系统接触过城市规划的知识体系,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而且,庞大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的缺失,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

2.学生建筑设计局限性思维模式难以转变

建筑学专业学生从大一下学期开始逐步学习建筑设计,到高年级时已经形成固定的微观建筑设计思维模式,而城市规划则需要宏观的思维去学习了解。因此,学生在学习城市规划课程时,习惯于放大局部的问题,而很难从整体的高度分析研究问题,在规划案例分析和设计实践中往往因小失大。这一点,在课程设计中表现尤为突出,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时不能从全局入手,往往在设计最初就开始建筑设计,而不是考虑场地建设条件、场地与周边、建筑与场地、场地内用地划分等问题。

3.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未能发挥先导课程的引领作用

城市规划原理是建筑学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知识的一门重要课程,和后续专业课程“城市规划课程设计”和“城市设计”等共同构成建筑学相关知识课程体系,对打开学生的学习视角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学习兴趣不高,对城市规划不感兴趣,那么就会对整个城市规划相关课程的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措施

经过不断的教学反思和研究,针对以上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就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和思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丰富师生互动的内容和形式,增加团队协作的实践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不限于教室,开发第二课堂现场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教学改革目标。经过不断的教学改革尝试和完善,主要的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重构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

建筑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建筑学专业对城乡规划相关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包括:熟悉与建筑设计和城乡规划相关的法规、方针、政策;了解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相关专业的基本原理及知识;熟悉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的基本设计规划方法。结合本校建筑学专业特点和教学目标,对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进行了调整,删减了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城市规划的行政与法规章节,主要学习城市规划的发展理论、总体规划的编制要求、详细规划的内容和规划方法,选择性学习乡村规划等内容。其中,重点学习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把理论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以设计任务推动学习建设条件分析、场地总平面设计和竖向设计等。增加以小组为单位的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场地设计能力、综合设计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独立思考、深入钻研、积极创新的习惯和能力。

同时,在课程教学中,有主次地安排教学时长,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思想教育,如爱国情怀、民族自信、文化传承、可持续发展理念等等。其中在学习城乡规划的任务时,结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内容,用大数据的手段去感知社会动态、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设施,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城市规划手段与决策,保持“城市,让人类生活更美好”的初衷,增强学生的使命感,树立学习强国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城乡规划法时,强调城市规划是一项法定工作,程序依法、依据合法,引导学生要依法工作,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行为准则,要有使命感和行业责任感;学习详细规划的内容时,以所在城市详细规划项目进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城市生活和行业动态,培养专业素养等等。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开展第二课堂

城市规划原理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化学习难度,是我们教学中重点考虑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考虑学生多数来自本地和周边地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大量的本地城市规划案例讲解,并大力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感兴趣的案例。在学生对相应的规划案例理论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我们把学生带到规划现场,理论结合实际,方案图纸对照建设场地,进一步熟悉不同层次的规划内容,了解规划的建设实施过程,同时见证城市的飞速发展和建设成果,不由得产生一种参与感和自豪感。由于教学场地的不断变换,使得学生一直保持新鲜感和好奇心,使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充满期待,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丰富了教学形式,寓教于乐[2]。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性较强的安排在教室上课,采用理论讲授结合案例分析、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泛雅平台、雨课堂等多种在线平台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如小组讨论、抢答、提问、问卷等,互动形式多样,使学生一直保持学习状态。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可结合商丘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具体案例进行实地教学,课程设计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如用地范围、用地性质以及各项控制指标等。各章节具体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见表1。

表1 第二课堂教学场所及教学方法

3.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为了使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学习中不断安排实践环节融入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化学习难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推动理论,以理论促进实践,边学边练,提高学习主动性。根据不同章节内容,合理安排多种形式的实践任务,详细实践任务安排见表2。

表2 课程实践任务的具体安排

课程中的实践任务根据实践内容的需求和难度,分为个人独立完成和小组任务两种形式,在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同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十分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其中,规划案例分析环节,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收集和实际项目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去了解城市、了解规划,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社会调查环节,可以分小组任务,在实地调研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设计实践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调研能力、个人设计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在设计中要服从上层次规划的意识,强调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不要孤立建筑,要有整体大局意识[3]。

4.丰富教学手段,搭建学习平台

为了解决课时少和课程内容多的问题,教学团队共同搭建完成了线上学习平台,以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课上讲授学习重点难点问题,课下学生利用学习平台学习非重点内容,而且平时课上也可利用学习平台丰富与学生互动的形式,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平台包含为教学章节、课程资料、题库、作业库、试卷库、讨论、考试、分组任务等,可概括为课程内容板块、学习资料板块和师生互动板块[4]。

(1)课程内容板块

课程章节内容包括学习任务发布、章节教学课件和教学微视频、作业发布和批改、随堂测试和章节测试等,承担着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互动和课后复习的职能。课前通过学习平台发布预习内容,课上检测预习效果和讲解重难点理论知识,作业和问题答疑等,课后发布作业和章节测试。课程章节内容包括学习目标、章节知识、微视频、图文等,学生自主学习后完成相应内容的章节测试环节,多次测试取最高成绩,鼓励学生多次作答,反复记忆。学生作业在学习平台提交,老师批改后学生能及时查看作业存在的问题和修改意见,能及时改正问题,加深知识理解。

(2)学习资料板块

学习资料主要包括课程相关资料、题库等,相关资料是课程理论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如国内外的最新规划成果、新的规划理念、行业实时动态和规划案例分享,以及新的法规条文等,不断拓宽学习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关注最新法律法规和规划新动态的良好习惯。

(3)师生互动板块

师生互动主要包括讨论和活动两大部分,是师生进行平等沟通、问题答疑的重要板块。讨论板块里教师和学生均可以发布讨论话题,学生可以就自己的问题发布话题,师生均可分享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对学生课前课后的问题进行答疑。在作业批改时,如果某些同学的作业比较有创新性或独特性,也可分享到讨论板块供大家学习交流。不仅可以同年级讨论沟通,还可查看往届学生的问题和留言以及对该门课程的方法总结等,在学习的同时还能加强各年级的互动沟通。活动包含投票、抢答、主题讨论、随堂练习等,互动形式多样,在课上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效率,也是评价学生课堂参与的重要依据。

5.转变课程考核模式

改变以往以期末成绩为主导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增加过程考核。期末综合成绩=平时成绩占80%(或80分)+期末考核成绩占20%(或20分),其中平时成绩包含学习态度、随堂测验、平时作业、课堂讨论、课程总结、社会调研、课程设计等,学生的平时成绩随时可在学习平台显示查阅,可及时督促学习进度较慢的同学;期末考核形式多样化,不再以试卷为主,可以以小论文、小组任务、快速设计、课题研究等形式进行,多样全面考核,而不仅仅以理论记忆为考核依据,更加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5]。

结语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改革过程中,通过重构教学大纲、增加实践环节等,致力于改变传统专业理论课程枯燥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的主动性。结合第二课程使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元且充满新奇感,把规划成果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亲身实地地去感受规划的力量,比任何言语都更具有冲击力。改革实施以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见证城市飞速发展的同时,感受城市规划的魅力,使得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建筑学章节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讨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