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提升策略研究*

2022-03-01武艳

关键词:商科人文素质教育

武艳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11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正在逐步提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商科院校在培养高质量的商科人才的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变得更加重视。那么,我们要为社会主义培养什么样的商界人才呢?这个课题成为每一个商科院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培养出来具有什么样素质的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目前我国大批商科院校拥有完备的商科专业教育教学体系,但在商科院校培养模式上对于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相对薄弱,全面育人的理念与实践还有待加深。

一、商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现状

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在“教育在培植素养、塑造人性、铸就精神的过程中得出:任何单维的教育都无法创造完美的人生和培养出卓越的人才”[1]。所以商科院校需要融入文化、历史、哲学等其它领域多元人文素质知识结构,需要培育营造更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需要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价值观问题,需要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然而商科院校学生基本情况和人才培养方式是人文素质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

1.人文素质教育环境缺乏

商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在大部分院校目前还是停留在课堂知识的学习上,在经济类专业课程作为主要课程学习熏陶下,人文素质培养环境相对薄弱,从学校层面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商科学生很多是为拿学分而选择素质平台课学习,出现选修课必逃现象,大学人文环境很难在商科院校显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素质课程的轻视,而缺乏人文素质教育的学生现在或将来需要在社会上弥补。比如:会计学专业要求的个人诚信问题及人格修养等需要重视培养。一个没有诚信的商人最终会被社会淘汰,人的道德层面及人文素质教育在专业领域的缺失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那么,在学生走出社会之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每一个商科院校学生的必修课,从高校顶层设计对人文素质教育加以重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体现,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需教育先行。

2.学生心理问题和价值观缺失

商科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将来期望在商业领域有一番作为,越是高情商越懂得融会贯通的商科人才就越容易成功,而人文素质教育在学生情商的塑造上起到了更大的作用,但商科学子又有其自身的特点,现在学生家庭条件普遍优越,不乏一些学生在“思想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2]。进入新时代,家庭条件的优越使很多商科院校学生出现消费偏高、虚荣心更强、道德意识浅薄、抗挫折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学生往往需要教师和学校更多关注和培养,我们不能因为出现问题而选择放弃,尤其是共性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并变成非常现实的问题需要去解决。商科院校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人际交往能力较为突出,思想上更易受他人影响,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亟待加强,甚至可以结合所学专业进行人文素养的专题教育。

3.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学形式单一

商科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属性属于选修课,课程设置还是以讲授为主,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一般素质平台选修课程设置学分数、学时数是专业课程的一半,在短时间对人文素质教育起到的作用不大,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授课时间段基本都是公共课上课时间段集中在晚上,学生学习和老师教授效果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循环下,人文素质教育水平提升比较困难,学生以获取学分为主要目的,以顺利毕业为学习前提,人文素质教育要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外,商科院校学生晚上活动竞赛比较多,学生想要安心学习实践人文知识在教学方式单一的环境下兴趣是会打折扣的。培养学生对人文素质课程的兴趣更有利于人文素质课的教学。那么,人文素质平台课程教学方式就必须进行调整,使之适应商科院校学生的特点才能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4.人文素质教育效果评价体系待完善

商科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覆盖全体学生是不难做到的,但因缺乏合理的评价体制使得人文素质教育没有效果可言,怎样评价、如何构建这是目前很多商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重点缺失所在。学生存在道德意识浅薄,怎样有针对性地去提高学生道德意识能力的培养,如何评价学生对商业道德习得情况?学生存在情感意志薄弱,怎样提升学生抗挫折能力,如何评价学生的逆境适应与能力提升?学生出现人际关系冷漠,怎样提升融入集体与他人和谐共处的能力,如何评价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能力提升?针对不同的问题商科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效果机制构建上需本着培养目标导向来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机制,通过效果倒推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才能构建更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否则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缺失带来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效果问题是无法得到根本解决的。

二、商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提升策略

人文素质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的汗水,我们要从育人的长远处着手培育构建更好的人文素质教育,那么,结合目前商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现状,需要商科院校从多个维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效果提升,提升策略主要从商科院校大型活动添加人文教育因素、商科院校课程思想道德教育人文精神融入专业教学、专兼职师资配置科学合理、人文素质教育需注重实践教学、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来探讨。

1.商科院校大型活动添加人文教育因素

商科院校举办校园活动比较多,但具有人文素养的活动比较少,尤其作为应用型商科院校在注重学生参与大型活动同时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会使学校文化底蕴更加丰富多彩,商科院校更多体现到商业职业素养的提升,人文素养的缺失会对学生适应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没有人文精神的企业人不会发展得更好,鉴于目前诸如某大型电子购物企业频繁出现公司文化人文道德层面的负面影响,可见对于商科类院校对人才进行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学校大型活动可以作为提升人文素养重要的机会和平台,在实践中提升人文素养比课堂效果要好很多,比如:在5月12日心理活动服务日举办重视心理健康和生命健康提高人生价值的校园活动更能激发学生人文情怀。

2.商科院校课程思想道德教育人文精神融入专业教学

目前,高校专业课程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元素的“课程思想道德教育”得到教师们的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在关注的同时我们在思考,课程思想道德教育中人文因素体现是人文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要把专业教育变得更有人文精神,我们期待学生不但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同时可以增强团队合作、沟通协调以及人际交往各项能力,需要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的同时深入挖掘更多体现核心素养的东西,商科院校一般没有人文素质教育必修课,那么,作为选修课体现在培养方案体系中,对学生拥有商业精神、商业道德从专业课角度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在国外人文素质教育分量逐步在增加,“在高校,实施人文教育最主要的途径是课程。美国有学者做过调查,1949年美国工程类本科教学计划中人文教育课程的平均比重为14.5%,1969 年上升到 17.1%,1989年上升到20%左右。20世纪80年代以来麻省理工学院开设 17 类 108 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供理工科本科生选修。该大学规定理工科本科生必须在上述108门课程中至少选修 8 门,共72学分,占本科生全部课程的20%。我们必须改变在本科阶段将所有的专业知识教给学生的传统观念,压缩过于狭隘的专业课程,使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课程成为大学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3]。”

3.专兼职师资配置科学合理

商科人文素质教育还需要一批高素质教师队伍,拥有比较宽广的人文知识储备对于人文素质教育是十分有利的,在人文素质教育专业师资配置不够的情况下,兼职教师作为补充参与到人文素质教育的行列中来,专兼职师资配比相比学校整体学生人数配置要更加合理,人文素质教育有“润物无声”“细水长流”“潜移默化”的特点,作为学生培养周期最长的一项教育,师资的稳定性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人文素养的体现不仅仅局限在教师和学生,在商科学院的每一位工作者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在待人接物、精神面貌上也需要注意提升。人文素质教育始于教师终于学生,教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引导者,学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受益者,而学校的顶层设计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监督者和决策者,使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商科院校三风建设当中,这是使每一位学生受益终身的一项事业。

4.人文素质教育需注重实践教学

目前大部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以课堂为主的模式应转变为从实践教学环节上进一步深入加强培养,比如:大学生生命教育相关课程如果不是因为特殊原因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福利院、医院等实践场所进行生命意义的教育;大学生心理课程可以与心理咨询室合作进行课程建设,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教学的跟进上使人文素质教育变得更有温度,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了解人文知识,升华个人修养,相信对于未来步入社会的他们也是一种入心的教育,一生获益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实践课程根据课程内容不同进行不同的实践方式,区别于课堂的讲授式,教学实践可以采取实地走访、小组活动、家校联谊等形式开展,为校园人文精神培养增添活力,学生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网上人文素养的宣传、跨校举办人文素质活动等参与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活动。

5.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机制

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如何,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进一步从体制机制上逐步过渡完善。首先,在教师层面,良好的教学运行离不开一线教师,商科院校专业教师自身人文素质决定了人文素质课程质量的好坏,商科院校教师引进需在人文背景学科学校教育获得优先录用的机会,这对于整个商科院校的发展无疑是非常受益的,教师考核加入人文因素会更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其次,商科院校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满意度调查也会促进商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完善。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能收获一生有益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真正体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最后,社会回馈评价机制的确立,对在社会出现道德问题的学生反追院校教育教学体系完善的评价效果中去考量,这样人文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建设,这需要更多的人力精力投入到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机制构建当中。

6.做好新文科建设

如要建设更高层次一流的商科高校,文科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英国城市大学早期和现阶段文科发展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即文科也有社会(市场)的需要。不仅如此,文科也是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英国城市大学从地方院校发展成为英国乃至世界名校的成功范例也表明,办好文科有助于大学文、理、工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而学科的交融发展是大学自身发展的重要条件,世界一流院校中绝大多数是综合型院校的现象也充分说明,一流的大学发展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一流学科的发展也要借力其他众多的学科[4]。”我国已经进入建设新文科时代,新文科建设对人才培养在将来会发挥更深层次影响。

总之,商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需要在符合国家对社会主义人才专业培养定位的基础上融入人文特色和思想道德教育元素,提升商科院校育人过程化培养,既要培养学生“做事”能力,更要在学生“做人”培养上下功夫,在选择职业发展道路上能充分认识自己少走弯路,商科人才除了需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商科院校学生在毕业后拥有更有意义的人生,还要积极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设置合理的人文素质课程模块,开展实践教学,增加多样教学模式,积极做好新文科建设,为社会主义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商科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商科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