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探究

2022-03-01高茹

关键词:文本课文语文

高茹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第二实验小学 江苏常州 213000)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调整和优化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教学情境,利用生活化教学、群文阅读、合作阅读、单元导语等方法,同时还需及时进行归纳与总结,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不同单元的主题,更具有目的性地学习语文知识,最终实现其语文素养、阅读能力的同步提高[1]。

一、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相关概述

1.主题单元教学的概念

主题指的就是一个作品的灵魂和主旨,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各种看法、观点以及简洁的提炼。主题阅读指的就是围绕着主题所开展的阅读活动。主题阅读教学指的是围绕着主题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料,并引导学生进行系统阅读和学习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整体式的阅读教学。主题单元教学指的是围绕着教材中每个单元主题所开展的阅读教学活动。

2.主题单元教学的作用

(1)优化传统语文教学布置的弊端

在过去,教师通常都是围绕着课文内容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未能重视相似文章的整合。在面对同一主题时,教师未能进行适当的拓展阅读,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讲解上,这会进一步缩减学生的阅读时间。在阅读活动中,学生常处于被动状态,缺少充足的阅读热情,阅读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在全新的时代和教育背景下,教师可灵活运用主题单元教学,逐步优化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诸多弊端,从根本上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具体的作用体现

第一,阅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学习手段,可增加其阅读量和语感。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积累更多的词汇量、写作素材等,其表达能力、阅读能力、识字能力和创作能力也会得到同步提高。

第二,教师会采用点拨的方式开展主题单元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合作阅读、自主阅读的方法,使其深入理解和消化阅读主题,能根据主题创设任务。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高,还能获取更多的课内外阅读材料,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第三,主题单元阅读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诸多便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围绕着主题搜集更多与之相关的素材,可以合理安排教学目标、教学课时、课堂问题等。在分析和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的解读能力、分析能力也会由此得到有效提高,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因此,主题单元阅读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能锻炼课堂掌控能力。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方法

1.借助多媒体构建情境,加深情感体验

目前,很多教师都开始在日常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小学生尚不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更喜欢学习和接触较为直观的内容。在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的背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较远距离,这会影响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利于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在主题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独特优势,利用欣赏图片、观看视频的方式,带领学生了解文章背景,逐步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和阅读体验,使其明确该单元的主题。此外,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导入新知识,在第一时间集中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导入方式、导入环节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教师所设计的导入环节十分有趣,就能让学生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中,保持充足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最终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时,教师需要准确把握该节课的主题,即“祖国山河”。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感知和了解我国壮丽的山河,激活其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在开展主题单元教学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打造教学情境,带给学生更多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使其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在语言文字中感受美景。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可播放海底生物、美丽珊瑚等相关的纪录片,带领学生了解和欣赏南海风景,使其明确单元主题。之后,教师可提出一些带有引导性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里的风景吗?你们知道为什么作者能将这些美景描写得如此美好吗?你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和想法呢?”借助问题的方式再次明确阅读方向,使学生在自主阅读和探究的过程中研究文章情感、文章结构等。在学生完成分析、积极回答后,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同时还需进行总结和归纳:“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在创作这篇文章时,作者运用到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西沙群岛所具有的美景直观地呈现出来,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利用多媒体技术打造教学情境,不仅可将主题单元直观呈现出来,还能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带来更加新颖的情感体验,实现其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同步提高。

2.运用生活化教学,提高人文素养

任何学科教学的目的都是锻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在主题单元教学中,教师同样需要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发现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这不仅可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加深学生对单元主题的了解和认知,还能实现其人文素养、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情境教学与生活化教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情境教学主要应用在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上,将抽象借助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生活化教学方式就是利用生活中的案例、故事、事物等,将日常生活、文本内容融合起来,使学生能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3]。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就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该单元的主题,巧妙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看待学习。该单元的主题是想象生活,并围绕着这一主题选择了三篇优质文本,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想象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妙。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准确把握日常生活与文本内容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促使学生调动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亲身体验等,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认知生活。如,在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时,教师可先开展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校生活,描述自己的学校。之后,教师就可与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描述的学校是怎样的,与学生当前的学校生活进行对比和分析。

3.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提高理解能力

在开展主题单元教学时,教师不仅需要带给学生多样化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手法、写作素材等。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将同主题的不同文本整合起来,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借助对比分析的方式展开教学。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认真分析不同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文本结构,可实现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深入分析不同文本的契合度和结合度,同时还需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围绕着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展开系统教学。比较阅读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纵向比较,另一种则是横向比较。横向比较指的是对比文本中的同一个角色;纵向比较则是比较文章的叙述手法、写作手法等。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找文本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实现其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该单元的主题是“童话王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主题入手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童话故事,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单元主题。在讲解《去年的树》时,为了让学生能懂得诚信的重要性,教师可灵活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更加深入地探究单元主题。教师可与学生一起精读课文内容,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对话探究文章内涵,明确故事主旨。之后,教师可选择该单元中剩余的课文开展群文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找到二者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更多角度探究和分析故事中蕴藏的知识和道理。最后,教师还可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小巴掌童话》《安徒生童话》等书籍,借助自主阅读活动升华单元主题。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不仅可让学生明确阅读的方向,还能激活其阅读热情,使其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知识。

4.运用合作阅读模式,培养学习热情

近些年,小组合作逐渐被应用到不同学科的日常教学中,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主题单元教学中,教师同样可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开展师生交流、学生交流等活动。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和主旨思想,还能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其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的同步提高。因此,教师可将主题单元教学与合作学习模式融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划分小组,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到主题单元的探究中,顺利消化和积累语文知识[4]。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该单元的主题是神话,课文都是一些神话故事。在带领学生阅读神话故事时,教师可适当进行拓展和延伸,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需求。首先,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引导各小组的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借助教辅材料、互联网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感知文章内容;其次,教师需在上课时开展分享交流活动,引导各小组的学生在组内分享自己收集和整理的素材,再阐述自己的阅读感悟和体会;最后,各小组的学生需要选出一名代表展示此次阅读的成果,也可利用口头讲述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分享自己看过的神话故事。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仅可让学生了解更多古代神话故事人物的性格、形象特点,还能使其了解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教师也可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的神话故事书籍,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和语文知识。

5.归纳单元内容,加深阅读理解

在完成文本的阅读后,教师还应与学生一起进行归纳和总结,进一步夯实其知识基础。在语文教材中,不同的单元拥有不同的主题,同一单元中的课文拥有相同的主题和教学目标,但其中的学习技巧、基础知识存在一定差异。在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后,教师需要及时带领学生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归纳,提炼出该单元中的阅读技巧和主要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其能在脑海中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避免语文知识出现零散、单一的情况。

例如,在教学完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后,教师就需带领学生去梳理和分析该单元的课文,并归纳和整理课文中的诸多方法与技巧,最大程度上提高主题单元教学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从课文内涵、写作手法等角度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因学生刚学习完该单元的课文,因而能在教师的提问后迅速作出回答,从诸多角度进行分析,分享这些课文的写作手法和文本特点。当学生完成回答后,教师需要再次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随意选择一篇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文本,引导学生去分析和归纳该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文章结构。

6.巧用单元导语,激活学习热情

与单篇课文的教学相比,主题单元教学需要以整体为目标,重点关注教学的整体性。在落实和达成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正确处理单篇教学与主题单元教学之间的关系,明确在整个知识体系、教材内容中该单元的位置和作用。教师需要秉承整体思想,积极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情感,顺利理解语文知识。从当前语文教材的情况来看,不同的单元拥有不同的导语,这些导语不仅隐藏了非常多的信息和知识,还具有目标性和预先性,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帮手。在主题单元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单元导语的独特优势,让学生能在阅读和分析单元导语的过程中体会情感、读懂课文,明确该单元的思想主题,使其能更加轻松地学习该单元的语文知识。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时,该单元的主题是童年。在一个人的人生中,童年是纯洁无邪的存在,是令人无限怀念的。为了快速激活学生的回忆和情感,使其进入学习状态中,教师可先带领学生阅读该单元的导语,并鼓励学生去分析和阅读古诗词的题目,猜测这些古诗词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朗读古诗词,并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能在氛围和阅读的影响下感受童年的珍贵、生活的美好。之后,教师可将该单元的主题写在黑板上,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童年时期发生的有趣故事。借助导语的方式引导学生,不仅能明确学生该节课的学习方向,还能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

结语

总而言之,主题单元教学的应用,不仅可帮助教师构建出有趣的高效课堂,还能实现学生各项能力和素养的同步提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单元主题和内容,利用教学情境、生活教学法、单元导语、归纳总结等多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获取更多知识。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