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道德与法治 立德树人新时代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德育教育实施

2022-03-01陈惠娜

关键词:情景生命精神

陈惠娜

(福建省漳州高新区第六中学 福建漳州 363204)

一、在知识探究中塑造精神品质

道德与法治学科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其中生理、心理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关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方面的知识进行探究,塑造学生热爱生命、遵守法律等精神品质。

1.利用知识探究塑造热爱生命的品质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成长过程,联系教材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对与生命有关的知识进行探究,提高对生命的重要性以及生命的特点的认识,从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塑造热爱生命的精神品质[1]。

例如,在学习“探问生命”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塑造精神品质。本课讲解了很多与生命有关的知识与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问题进行探究。首先,学生可以以生命的来源与成长为视角进行探究活动。比如,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能够了解到精细胞与卵细胞结合发育成胚胎,形成生命的过程,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还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科普书籍,对各种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了解,认识植物所需要的阳光、水分和土壤,以及植物在生长发芽中所遭受的自然环境的考验,一方面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另一方面感受生命的坚韧。其次,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日常生活进行探究活动。比如,引导学生探究与饮食和作息相关的科学知识,了解到食用垃圾食品容易造成肥胖、高血压等问题;晚睡晚起等不规律的作息方式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精神萎靡等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进行生活习惯的调整,促进自身身心健康成长。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展开多方面的探究活动,对于生命有关的知识进行充分了解,塑造热爱生命的品质。

2.利用知识探究塑造遵法守法的品质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与日常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要求学生要增强法律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教材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适当的阅读探究,从而对公民个人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义务有进一步了解,提高遵法守法自觉性,达到塑造学生遵法守法的精神品质[2]。

例如,在学习“法律在我们身边”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法律有关的知识进行探究,塑造学生遵法守法的品质。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具体认识。比如,学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搜索法律主题的图片,通过学生在教室中学习、患者在医院中就诊、退休工人领取养老金等图片,具体理解公民所享有的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和财产权;学生也可以借助《全国征兵网》《纳税服务网》等网页,具体认识公民要履行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义务。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法律法规进行具体学习。比如,可以让学生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体了解我国的法律构架,认识宪法根本大法的地位;可以让学生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形成正确的交通出行方式;也可以让学生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形成热爱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由此,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强化遵纪守法的意识。

二、在情景体验中塑造精神品质

真挚美好的情感能够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极大的震撼与鼓舞作用,让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情景体验这种教学方式塑造学生孝亲敬长、团结友爱、追求理想等品质。

1.利用情景体验塑造孝亲敬长的品质

教师和家长是学生在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指引者与关爱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营造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对温馨的画面进行观赏,体会教师与家长的关爱,增强对教师与家长的尊敬与感恩意识。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利用现实生活进行情景营造,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获得深刻的感触[3]。

例如,在学习“亲情之爱”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景体验塑造学生孝亲敬长的品质。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获得深刻的感触。比如,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家人共进晚餐、父亲在工厂中劳作、一家人共同阅读书籍等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自由的联想。使学生能够联想到母亲辛勤准备饭菜,照顾一家人成长的经历,以此增强对母亲的感恩意识;使学生能够联想到父亲辛勤工作,供养一家人生活的经历,体会到父亲对家庭作出的重要贡献,强化对父亲的尊重意识;还能让学生联想到自己与家人所产生的矛盾,以此产生愧疚心理,形成尊重家人、关怀家人的意识。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现实情景引导学生获得深刻的感悟。比如,可以让学生与家人进行交流,了解家人近期的生活和工作状况,关爱家人的健康;还可以与远方的亲人进行电话交流,向亲人送去祝福。学生通过向家人表达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困惑与收获,与家人互动,接受家人的指导,体会家人的关爱,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家庭生活的温馨,强化孝亲敬长的意识。

2.利用情景体验塑造团结友爱的品质

进入七年级后,学生普遍拥有了较强的自主意识,在班级生活中容易与同学产生矛盾。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以班级生活为主题的多种情景,让学生借助情景与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积极的协作,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交流、学习成长的经验,以此塑造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4]。

例如,在学习“友谊与成长同行”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情景体验塑造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比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录制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瞬间,回放观看部分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下课时追逐打闹、大声吵杂等情景。学生通过这些情景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合理行为对班级秩序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能够以集体荣誉感为指引,自觉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与他人形成良好的配合。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充分发挥团结友爱的品质。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回忆班级生活中的美好经历:让学生表述出自己在生病时受到同学关爱的经历,激发对同学的感恩意识;还可以让学生表述出自己和同学一起进行体育活动的经历,感受到班集体活动的轻松与愉快。又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任务情景中体会集体生活的美好;可以让学生组建成学习小组,共同归纳本课的重要知识,交流本课的疑难问题,主动承担学习任务,体会集体学习的美好;可以让学生共同进行班级学习园地的布置,共同发挥绘画与书法能力,创造丰富多彩的班级环境。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借助多种情景激发出团结友爱的精神品质,有效适应集体生活,提高集体荣誉感、责任感。

3.利用情景体验塑造追求理想的品质

新时代要求学生具备远大理想和扎实学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情景体验引导学生向具有远大追求和强烈家国情怀的优秀人物学习,塑造学生追求理想、报效国家的精神品质[5]。

例如,在学习“中学时代”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情景体验塑造学生追求理想的品质。首先,教师可以运用文艺作品设置情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的热情。比如,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四大名著以及《老人与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文学名著中的经典片段,引导学生思考,体会作家创作的艰辛以及作品中相应的人物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坚韧不拔,勇于奋斗的精神。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著名作家何其芳创作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以及《少年中国说》等诗歌进行有感情的诵读,让学生进行理想的抒发。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名人故事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追求理想的热情。比如,可以引导学生观看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生平事迹的纪录片,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具有远大理想和报效国家的精神。

三、在广泛实践中塑造精神品质

学生精神品质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只有不断参与到实践中,才能充分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多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塑造热爱劳动、谦虚向上等精神品质。

1.利用广泛实践塑造热爱劳动的品质

劳动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实施途径之一。在劳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并学习多种劳动技能,充分帮助集体和他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实现个人的价值。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校内外展开多方面的劳动实践,充分塑造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6]。

例如,在学习“绽放生命之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多方面的劳动实践,塑造热爱劳动的品质。对此,教师可以运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劳动热情的激发。比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在于哪里?怎样才能活出生命的精彩呢?”让学生在袁隆平、屠呦呦、时传祥等人物事迹的指引下,体会到参与劳动对于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性。对此,学生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展开相应的劳动实践。比如,在校园内,学生可以共同进行环境卫生的清扫以及校园公物的保护活动,营造干净整洁、健康舒适的学习环境。在校园外,学生可以参与植树造林活动,进行自然环境的美化;学生可以进入到乡村中,与农民共同进行农业劳动,体会农作物的来之不易,培养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意识;学生可以帮助清洁工进行街道等环境场所的美化活动,共同创建文明城市。另外,学生还可以对周边的优秀劳动者的事迹进行调查与弘扬,进一步强化热爱劳动的意识。可以让学生对社区中的志愿者进行采访,了解志愿者在各个时间段所做的贡献,通过板报、校园广播等渠道进行宣传。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各方面展开实践活动,深入体会劳动对于创造美好生活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劳动技能,增强为社会做贡献的能力。

2.利用广泛实践塑造自省自励的品质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需要不断提高自我,获得技能,也需要不断反省自我,解决不足之处。因此,教师还要展开具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学习他人的优点,形成自省自励的优秀品质[7]。

例如,在学习“青春的证明”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广泛的实践活动,塑造学生自省自励的精神品质。教材中“行己有耻”一节中运用了丰富的理论知识,阐述了监督自我、反省自我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这一理论知识为指引开展活动,进行相互评价。比如,在学校中,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园地布置,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学习园地布置的过程中缺乏积极地参与性,不能对学习园地的整体构造提出合理的建议;在学习园地布置的过程中容易与同学产生争吵,不能认真听取他人的建议;自身的绘画能力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不能让学习园地呈现出美观生动等特点。学生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改进;在家庭中,与家长一同购物的过程中接受家长的评价,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盲目消费、虚荣心较强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在社会中,到公共场所参与活动和学习时,认识到自身在维护公共秩序和遵守社会规则方面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进,加强自律与他律,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和遵守社会规则。学生通过参与广泛的实践活动,接受不同群体的指导,不断反省,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的提高,完善相应的精神品质,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获得全方面的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的重要方向。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拓展与创新,广泛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丰富知识的指引下形成热爱生命、遵法守法等优秀品质;在生动情景的感触下形成孝亲敬长、团结友爱、追求理想等精神品质;在广泛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热爱劳动、无私奉献、自省自励等精神品质。从这些方面展开教学,教师能够构建较完善的德育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情景生命精神
情景交际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拿出精神
楼梯间 要小心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