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2-03-01江苏省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向阳校区黄士健

学苑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体育教师核心

江苏省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向阳校区 黄士健

体育课程的开展,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以及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从小学生的运动能力、体育品格以及健康行为等方面对小学生进行引导,从而,不仅能够有效的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帮助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品格,进而,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一、小学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并未建立科学的训练体系。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离不开科学训练体系的建立,科学的训练体系是培养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关键。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注重教学的科学性以及系统性,帮助小学生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注重小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让小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生活中进行灵活的应用,进而,帮助小学生意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此外,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还需要教师能对小学生的素质有全面的了解,立足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从而,在训练的过程中既能够激发小学生对于体育的热爱,又能够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但是,现阶段,大部分的小学体育教学中都缺乏科学的训练体系,也就很难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例如,受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大部分的小学教师在开展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并未对训练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只是让小学生进行单一的训练,殊不知这样的训练方式,很容易让小学生出现疲累感,影响到小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也就直接影响到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如跑步训练,如果只是让小学生单纯的重复的“跑”,小学生就会觉得十分枯燥和乏味,而如果将跑步训练与球类运动相结合,则能充分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训练之中,不仅能够强健小学生的体魄,也能让小学生感受到体育训练的乐趣。

2.并未注重对小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

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体现在小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掌握上,还体现在小学生体育精神以及意志品质上。我国有很多优秀的体育运动员,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多次获得奥运冠军,不仅仅是因为其自身具备超强的体育技能,还与自身的意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比赛的过程中,通过顽强的意志力,不断的突破和挑战自我。但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未注重对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因此,小学生在面对体育训练中的困难时,常常会出现放弃的心理,也就失去了对体育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直接影响了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意志品质不仅是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也是小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例如,经过充分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并未意识到体育学科的各个项目对于小学生的各项品质的培养均有重要的作用。如篮球运动,大部分的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的过程中,通常都是在讲授完相关的知识,做完相应的动作示范后,就让小学生自由活动,自由组队进行篮球运动了,并未注重对小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篮球运动是一种团体活动,球场上瞬间万变,不仅需要小学生具备不服输、敢于拼搏的精神,也需要队员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才有可能取得比赛的胜利,篮球运动更加倡导团队精神。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对小学生团队精神、以及敢于拼搏的精神的培养。

二、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重视理论知识教学。

受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以往大多数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都忽视了对于小学生的理论教学。对于理论教学的内容,教师并未立足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也就很难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的理论知识加上教师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还影响了小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重视科学的理论教学。

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小篮球”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充分激发小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篮球带入教室中,通过实物来吸引小学生的目光,接着教师可以向小学生展示一些篮球的技能,比如单手运球,手指转球,单个手指转球走路等等,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篮球的认知和了解,在打篮球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在篮球比赛时,有哪些规则。通过提出一系列有关于篮球的问题,能够引起小学生的思考,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篮球知识的探究,也能让小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更加关注,和教师一起探索关于篮球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而,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更好地提升了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提高对体育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小学生熟练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2.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品格和精神。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小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对小学生体育品格和体育精神的培养,良好的体育品格和体育精神,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将体育品格和体育精神的培养,有意识地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之中,有意识地融入到每一次实践活动之中,让小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之中,不断的成长和进步,进而,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品格和体育精神。

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长跑”教学的活动中,由于跑步需要耗费一定的体力,因此,有的小学生在跑步的过程中常常还未到终点就放弃了,或者有的小学生在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就赶紧抄近路,减少跑步的路程,还有的小学生还未开始跑步,就找各种理由请假,谎称身体不适。殊不知这样的行为都是对自身发展不利的行为,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也是因为小学生并未具备良好的体育品格和体育精神。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小学生播放关于跑步比赛的视频,让小学生了解跑步对于身体的益处,也能通过比赛视频学习到每一个运动员为了胜利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精神,以培养小学生的优秀的品质。让小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

因此,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小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鼓励小学生坚持到终点,让小学生意识到坚持不懈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体育精神。也要通过实践活动,深化小学生对于体育精神和体育品格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品格。

3.激发和调动小学生的运动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尤其适用于小学生,小学生的心智大多还不成熟,小学生学习行为的产生往往是在兴趣的驱使下,兴趣就是小学生学习的源泉,就是小学生不断成长和进步的动力。

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小足球”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和调动小学生运动的热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组织小学生观看足球的比赛视频。通过观看视频,能够给小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比赛过程中的紧张和激烈的氛围,也会调动小学生的运动细胞,激发小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小学生想要尽快地学习相关的足球运动技能,为教师开展足球教学打开了大门。此外,教师在开展足球教学时,也可以设置情境,使小学生能够体会到足球的兴趣,进而,帮助小学生熟练掌握足球运动的技能,也能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锻炼意识。

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小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使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运动活动中。教师也要对小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小学生能够感受到运动的重要性,感受到运动的乐趣。

4.引导小学生开展自主活动。

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活动中,也要注重对小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行为。以往,大多数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都占据着主体地位,完全由教师决定课堂的进度和形式,小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执行,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小学生的兴趣,甚至还会引起小学生的逆反心理。

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跳高”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身体素养以及运动能力本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了帮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跳高的技巧,更好地培养小学生自主能力,教师可以在讲授基本的运动要领后,让小学生开展自主活动,让小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相关运动技巧的深化。通过自主活动,不仅充分地提高了小学生的积极性,也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了小学生的自主能力,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学会放手,给小学生留出开展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进而,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

三、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内容

1.培养健康卫生行为。

健康卫生行为,作为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的一项内容,更是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一个目标。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关于健康卫生方面的知识,所以体育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一教学时机,深入挖掘其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融入到体育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健康卫生行为与习惯方面的知识,由此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健康卫生行为。比如,在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很容易出现用力不当,或者动作不标准的现象,而造成身体某个部位的损伤,而这便是因为学生缺乏健康意识,不懂自我保护。为此,体育教师便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促使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逐渐形成规范的锻炼习惯,以此来避免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出现损伤等情况,而且利于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养成。

例如,“接力赛”活动中,教师先带领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同时讲解接力赛中的相关注意事项、比赛的一些技巧,包括比赛过程中要用腿部发力,控制好起步与加速的动作,避免学生的身体失衡,以及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刻饮大量的冰水、凉水等等,可以口含温水用于解渴,来减少对胃部、其他器官的刺激,从而强化学生对体育健康卫生知识的了解,有效的预防学生今后体育锻炼、比赛中意外伤害的发生。

2.传授体育运动技能。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的点拨、指导,为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之中,如若教师一味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的体育锻炼,这样的机械性训练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实际锻炼效果。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自身的理解能力较差,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的传授,将体育核心素养的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由此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比如,教师指导学生练习跳双飞时,要为学生详细的讲解相关的动作,并且给予示范,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动作要领、注意事项,同时从理论层面上理解跳双飞这一运动,随后教师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育训练效果。

体育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包括身体素质的不同、运动能力的不同、体育技能水平的不同等等,由此采取分层教学、一对一指导等教学方式,促使每一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都能学有所获,掌握相应的体育动作技术要领,以此来激发起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微课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将相关理论知识以图文并茂的视频、动画方式呈现,更利于学生形成长效的记忆,从而促进学生的体育技能的有效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小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的体育教师,应及时的革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策略,充分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兴趣,帮助小学生熟练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同时,也要注重小学生体育品格和自主能力的培养,进而,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体育教师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真正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