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下的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

2022-03-01福建省厦门市五显中学林彬彬

学苑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图形数学知识函数

福建省厦门市五显中学 林彬彬

伴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的不断前进,人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各个领域中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也为我们高中数学教学打开一扇窗。但是现阶段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仅限于PPT 的使用和资料的查询,那么,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下面将就此问题进行解析。

一、深度学习下信息技术合理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易化高中数学知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优化和改进,而且合理引入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难懂为通俗易懂,让高中数学以一种直观与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融合信息技术能够提升教学的活力、趣味与有效性。科学融合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来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在讲授圆锥曲线的内容时,用多媒体直观的呈现几何图形的变化状况,学生们将可以以直观的方式观察到椭圆轴与焦距变化的规律,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度与提高学习效果,高中数学将变得更加具体与简单。

2.优化教学形式与课堂内容。

在以往的高中传统课堂上,高中数学的教学大多数时候都是就知识讲知识,教师只关注知识内容本身,而忽视了与现实生活实际的关系,然而只需要做出一点改变,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借助信息技术,就可以大大地提升教学模式的丰富性,既能使课堂的形式、内容更加多姿多彩,也可以让学生在更加“真实可见”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出学生更多的亲切感、参与感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模式,还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无形中发挥了优化教学形式和课堂内容的作用。二者的有效结合可以满足学生的认知特征,有效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比如,针对《椭圆及标准方程》课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们呈现行星的运行视频,随后在引入要学习的概念。可以为教学节约时间,还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科的逻辑性,数学教学形式与内容都将得到有效整合与优化,教学效率也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心理学家表示,作为一个个体,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而学生的学习也是具有个性特点的,他们的许多行为意向都是从兴趣出发的,所以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反之,如果在学习中匮乏兴趣,将无法提升学习效率,反倒失去学习的信心。兴趣是驱使学生积极从事学习的内驱力,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内驱力,激发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生动又具有情境的问题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而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一般是以书面冗长文字来进行传授知识,此种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与兴趣,甚至可能会出现厌学的不良现象。那么,借助信息技术,以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代替冗长单调的文字,让课堂教学展现的方式变得更加立体和丰富,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可以有效规避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现象,有效提高学生们对高中数学课堂的积极性,保障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效率。

4.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如果有效结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数学将改变以往抽象难懂的特征,数学知识将以一种直观与形象的全新形态出现在学生眼帘,学生的眼界可以得到扩展,借助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师攻克教学中涉及的难点知识,学生们将更加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理解能力也随之得到有效提升。针对几何图形知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视频的方式来展示立体图形,与书本的插图相比较,立体图形可以让学生们更加容易了解到图形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借助信息技术能够扩展数学课堂容量,为教师教授数学知识、习题与例题提供便利条件。教师可以借助PPT 课件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教会孩子以不同的视角来考虑问题,逐步培养学生们形成数学思维。尤其是变式训练比较适合运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可以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让学生们更加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除此之外,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还能够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如果教师一直采用单一的教学形式,势必会降低学生们学习兴致,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丰富数学教学模式,大大提升学生们对数学课程的兴趣。教学形式将变得既充满趣味性又多彩多姿。

6.信息技术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在这个知识不断迭代升级的年代,时代在进步,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紧跟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然而,我们不难发现许多老师只会在公开课或者其他大型讲座上才会使用信息技术,只有极少数的教师会在教学内容需要或学生学习需要时使用。这表明大部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上数学课缺乏主动性与自觉性。甚至大多数老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都不高,许多老师都是网上直接下载资源,生搬硬套的讲解,这不仅不符合校情学情,还违背了课改的初衷和教学原则。所以,掌握信息技术,并且在日常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于课堂教学之中,对教师的成长是有极大帮助的。

为了适应课程的改革,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在教学中也要与时俱进,紧跟改革的脚步,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不断地学习,具备先进的教学理论、信息技术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各校各级的教研活动、教学培训等等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借助网络,在网络上观摩优质课程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如今的网络四通八达,信息十分丰富,不用出门,在家就能搜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所以每一位教师要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借助信息技术查询所需资源后,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来制作相应的课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取得超出预期的教学成果。

在教育改革的趋势下,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结合,已经势在必行,将两者有效地融合起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如何科学合理地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将课堂中所有的重点难点突破,如何将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的内容转化为“听得见,摸得到”的东西,让学习变得不再困难和遥不可及,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源于生活”,这就是我们一直在探寻的目的所在。

二、高中数学和信息技术的结合途径

1.将信息技术引入高中数学函数图形教学中。

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首先学习的是函数这个知识点,针对函数的学习最佳方式为数形结合,为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入的理解函数知识点与认识函数的性质,教师应利用函数图形来展开教学。那么,学生们在不认识和不了解函数图形的基础上是无法很好地学习函数的,无法正确解答出函数习题。

比如,在解答以下习题的时候,当x大于零的时候,不等式2x·x2≥1 的解集是什么?解决此类问题学生们可以借助画图的方式,大部分同学在画图过程中不难发现以上两个函数的交点为A(-2,4),显而易见,取得这个结果显然是错误的,因学生没有全面而明确地认识指数函数图形,从而没有将指数爆炸这一特征囊入到考虑范围中。高中数学教师应指引学生借助几何画板来进行作图,再引导学生们对图形进行观察。同学们在直观的图形中能够比较容易地观察到函数图形的走势,可以比较深入地了解函数图像,对此类题都将有个全新与清晰的认识,为后续这类题的解答奠定基础。

2.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将信息技术引入平面解析几何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与理解,在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方面都可以得到有效培养与提升。高中数学教师应根据信息技术的亮点,以直观的方式为学生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学生们学会在图形中搜集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再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推断。

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节课程时,教师首先应以动画的形式为学生们呈现“沙漏显示的简谐震动图”,三角函数的图形可以以具体形象与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们不仅可以深入理解三角函数的图形与性质,还认识到三角函数在其他学科的利用,认识到三角函数图像的重要作用,了解到学习三角函数相关知识的必要性。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认知结构,他们一般采用初中阶段学习的描点方法来描绘函数图像,然而继续采用描点方法是不能精确制作出正弦函数图像的,应借助几何画板软件来进行制作,此软件可以以动态化的方式展示正弦曲线的变化过程。所以,针对正弦曲线应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的几何方法来绘制。

3.借助信息技术来解析数学的实质。

信息技术有效融入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水平,学生们经过亲手操作、亲自观察与思考,能够归纳出高中数学知识中存在的规律、性质与定力,且可以总结出自己的结论。假如仍旧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教师直接向学生们阐述答案与结果,因数学知识自身抽象性的特征,学生们将很难理解其中蕴含的本质。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合理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来呈现教学内容,学生们将可以比较容易的理解、掌握与接受知识。加之,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亲自探究、体验与学习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新的知识。

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这节课程时,假如运用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将三角函数图像画在黑板上,然后再用冗长复杂的语言来进行传授与讲述,然后引导学生们就黑板上三角函数图像进行观察,利用传统教学模式来教授数学知识,课堂时间都将浪费在板书和作图上,学生们也没时间去探索,有时图像画的不够精确,也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很难上升到数学理论知识。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几何画板软件,合理利用数学实验法,为学生们呈现图像的变化趋势与规律。首先,可以引导学生们亲自进行实验操作,让同学们了解到不同的值与图像变化的规律。随后,引导学生们取不同的值,将值的顺序进行改变,以此来进行反复实验,让学生发掘其中蕴含的规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将有效提升动手实践能力与分析思考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们逐步形成数学思维。也大大的缩短了作图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去探索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挖掘知识,更能让学生容易接受。

4.借助信息技术来动态展示数学图形。

在以往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一般借助数学模具来进行几何教学,几何图形的展示工作是数学模具,不能动态化地展示图形变化过程是此种教学模式的一大弊端,那么,如果有效融合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将可以弥补上述教学弊端,可以为学生们呈现动态化的图形变化过程以及图形内的结合关系。

例如,在学习《旋转体与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这节课程时,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关于旋转体的知识,为了给学生们呈现一个动态化的图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开展教学,以动态的形式展示直角梯形、直角三角形与矩形围绕一边旋转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且探究将要形成的图形。当学生们看到图形逐步变为圆柱形时,学生们会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此内容。随后,教师再讲解知识,会有效减小数学知识的难度,可以建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合理融合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方式,还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们还可以掌握现代技术的运用方法,一举多得。

结束语

由上可知,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具有重大的教学意义,教学意义主要包括:易化高中数学知识、丰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理解水平与数学思维等等。那么,高中数学和信息技术的结合途径为:借助信息技术来动态展示数学图形、借助信息技术来解析数学的实质、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理解水平、在数学函数图形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等。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从“学数学”到“做数学”和“用数学”,这才是真正的深度学习。

猜你喜欢

图形数学知识函数
二次函数
第3讲 “函数”复习精讲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二次函数
函数备考精讲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