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可视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创新实践

2022-03-01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魏良发

学苑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可视化环节物理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 魏良发

物理学科兼具思维性和实验性等特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引入可视化模式,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直观学习契机,顺利启动学生学习思维。教师利用可视化手段将学科知识做形象、直观、生动处理,能够将复杂的物理思维变得可理解、可观察,为学生顺利进入学科核心创造良好条件。教师设计可视化、教学执行可视化、教学训练可视化,教师从不同教学环节展开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科思维,形成诸多教学成长点。

一、教学设计可视化,激发学生直观思维

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借助媒体、实物、实验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对学生形成感官刺激,让学生顺利启动学科思维,自然进入到学科学习环节。教师推出可视化教学手段,学生接受起来没有认知障碍,其助学效果会更为显著。

1.内容可视整合。

物理教学内容处理时,教师要有整合优化意识,对教材内容深度研究,做出必要的增删处理,如果能够将具体的操作过程以直观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了解内容的关联性,就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物理知识呈现系统性,教师借助一些可视化手段做展示和梳理,让学生经历物理知识的生发过程,学生从可视化操作中建立起来的学科认知会更为深刻。

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执行环节,利用多种可视化手段做设计和辅助,都能够产生丰富激发效果,让学生在更直观学习条件下展开操作和体验。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内容时,教师先推出展示实验,利用身边物品敲打、摩擦,获得一些声音,并组织学生对不同物体声音传播形式做研究,学生都能够积极回应,在实验操作中逐渐进入学科核心。如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在水中的传播。教师推出实验进行探索,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很高,并对实验现象做归结分析,逐渐获得学科认知。教师借助身边物品做实验操作,其可视度很高,学生接受很自然。教师要求学生针对观察做深度思考,给学生提供认知内化机会,其操作效果也更为丰富。教师只是选择一些生活实验做学习内容,便将学生带入声音产生和传播学习环节,其学习体验更为鲜活。教师对学生学习认知基础有比较清晰的把握,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体验机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验展开思考和探索,不仅直观形象,还能够启动其抽象学习思维。

2.程序可视设计。

物理学科教学程序设计时,教师需要引入一些模式程序,在具体处理时,需要有透明化的意识,让学生了解教学程序的优化过程,明确教学重点难点,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情境设置、教学目标投放、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训练设计、教学实践延伸等,都属于教学程序内容,教师在具体处理时,需要给学生做出清晰展示和交代,让学生了解教学程序的安排,这样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可视化设计需要多种辅助手段的介入,教师要做好多重筛选,以提升教学适合性,为教学程序顺利打开创造条件。在教学《汽化和液化》时,教师先组织学生做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这是水的汽化变化。观察之后展开讨论:沸腾和蒸发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学生进入观察环节,对水沸腾生发的蒸气做冷却,可以快速得到一些水滴。蒸发是看不到的汽化现象。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直接展示实验过程,给学生提出观察任务,要求学生在观察中做分析,让学生自然展开深入思考和研究。这个操作过程带有可视性,学生学习思维顺利启动,其互动交流也很顺畅。一个实验观察活动,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在可视化观察学习中完成认知内化。教师没有投放更多教学环节,只是围绕一个实验推开教程,减少了一些过渡环节,形成丰富学习激发动力,让课堂学习呈现高效性。

二、教学执行可视化,提升学生构建思维

教学执行过程中启动可视化方案,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思维构建的契机,教师要做好教程设计和引导优化,为学生提供更多学法支持,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教师进入教学程序后,让学生带上明确的任务展开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1.实验可视组织。

物理实验内容众多,教师需要做可视化设计和操作,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实验环节,在实践体验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实验材料准备、实验程序设计、实验方法应用、实验结论分析、实验延伸训练等内容,都可以用可视化手段加以展示和投放,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实验操作环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建立实验认知。学生参与实验操作活动,其思维顺利启动,教与学达成更多和谐。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实验操作时,要先做实验介绍,如果能够利用直观性手段展开操作,学生接受会更为自然。在教学《光的直线传播》时,教师推出一系列小实验,让学生做实际操作:光在同种且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利用身边的材料做实验验证。学生有激光灯,对清水、玻璃、塑料等介质做实验探索,对光线直线传播做实验验证处理。经过一番操作,学生逐渐形成有形认知。在这个教学设计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做直观操作,对光线传播路径做研究,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借助这些直观性实验展开操作,获得最直接的学习认知。学生对直观性实验操作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做出针对性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探索机会,其可视化特点极为鲜明。

2.对话可视推进。

课堂教学离不开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材对话、教师与教材对话,都可以运用可视化手段展开,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直观而清晰的合作学习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建立学科认知。课堂辩论、案例分析、合作实验、问题解读、信息搜集、实物测量、实地观察、社会调查等,这些学习活动都带有对话属性,教师要精心组织,让学生在广泛对话思考中启动学科思维。

教师组织学生做对话学习时,要创设适合的话题,让学生自然进入对话环境。如《光的反射》,教师拿出一些实验材料,准备做演示实验,并设计了思考问题: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发线是不是在同一平面内?学生开始猜想,教师让学生做出个性分析,说说自己猜想的理由。学生都能够积极思考,并主动进行对话讨论。教师开始实验操作,对学生猜想做验证,将实验过程逐一展示出来。教师借助实验猜想推出讨论话题,成功调动学生讨论学习热情,当学生讨论没有结果时,教师用实验做回答,解开学生疑惑,可视化教学获得良好展示效果。学生对可视化教学手段比较敏感,教师适时做出投放,可以起到揭示谜底的作用。

三、教学训练可视化,巩固学生抽象思维

物理学科教学训练设计时,教师围绕可视化模式展开具体组织,能够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形成诸多教学启迪点,让学生在训练实践中获得更多学习体验。课堂训练内容众多,其呈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教师要做好设计和组织,让学生在直观性学习环境下展开认知内化处理。

1.训练可视展示。

物理训练设计环节,教师推出一些直观性训练任务,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触动。课外信息搜集、实验材料准备、电子作业制作、实地观察学习等,都属于可视化训练范畴,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做出具体设计和组织,让学生自然展开训练和操作,在深入体验中建立学科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学科训练设计带来更多选项,教师要做出合理分析,找到训练设计切点。

物理与学生生活对接点众多,教师要做好创新设计,借助多种直观手段做展示,给学生提供直接参与的机会。在教学《生活中的透镜》时,教师设计的训练任务是:回顾学习过程,说说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有哪些?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产品?将见闻在学习小组内做介绍,可以借助网络搜集到一些电子信息,或者是利用实物进行对应观察和解读。学生接受训练任务后,开始了生活调查,很快就有不少新发现。如望远镜,其远视原理是根据透镜特点设计的。在课堂展示环节,有学生直接将望远镜带到班级,结合实物做介绍,其展示效果显著。教师推出生活性训练任务,给学生提供直观展示和观察的机会,从学生具体表现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设计是比较到位的,学生反响强烈。

2.实践可视延伸。

学生进入生活实践环节后,教师还要做出跟踪指导,借助网络交互平台,对学生做可视化监管,无疑能够带来更多学习助力支持。学生在物理知识应用时,需要对学科知识做梳理和内化处理,教师适时做出辅助和提示,能够对学生形成更多激励和启迪。物理与学生生活有更多对接点,教师利用多种直观媒体手段做演示和介绍,给学生提供可视化学习机会,能够促使学生自然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操作时,要先规划其操作路线,给出具体的操作方法,或者是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实践环节。在教学《测量物质的密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训练设计时推出实验训练任务:寻找生活中的固体物质,借助一些辅助工具展开实际测量,计算出这个物质的密度。如小石块。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模拟实验动画视频,先让学生做实验环节的梳理,然后让学生实践操作,对实践路线做出具体规划。因为有动画展示,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操作要领,确保实验顺利展开。在这个实验训练设计中,教师推出实验内容,利用动画做演示,给学生规划清晰操作路线,学生进入操作环节,训练任务自然完成。

四、教学实践可视化,形塑学生学科思维

物理学科与学生生活有太多融合点,教师结合学科内容,以及学生学习基础做融合性设计,能够推出更多可视化实践任务。生活化操作在物理学科中有太多应用,教师要对相关内容做筛选,以成功激发学生操作主动性。网络交互平台带有信息共享属性,其可视化程度更高,教师要科学利用这个平台推出交互任务,让学生自然进入研读环节,在广泛交流中达成学习共识。

1.生活探索组织。

生活中有太多物理学应用现象,教师在学科对接设计时,要深度研究教学内容,对生活物理应用案例做筛选,组织更多生活对接训练活动,让学生主动做探索思考,促进其学科认知的内化。物理实验操作搜集、物理现象分析、物理制作和操作、物理生活观察、物理社会调查等,都带有生活气息,教师做创新设计,组织学生做生活化的物理学习,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体验会更为深刻。

如教学《噪音的危害和控制》,学生对生活中的噪音比较熟悉,教师针对学生生活经历做任务投放:在我们生活环境有哪些噪音存在呢?深入到生活之中,对带有普遍现象的噪音做搜集整理,形成调查报告,对如何抑制噪音提出一些建议,准备提交班级做评价。学生对这个内容有生活体验,自然能够顺利进入调查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学生都能够将比较客观的调查报告提交出来,教师对这些报告做筛选,挑选一些代表性的报告做重点评价,要求学生参与讨论,对抑制这些噪音的方法做评选和评估,最终归结出方法集锦。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针对学生生活实际做设计,成功激发学生实践思维。

2 网络交互组织。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之中,这是现代学科教学的基本属性要求。借助物理学科实践训练设计时,教师引导学生做网络交互活动,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交互机会,以满足学生的主动学习诉求。初中学生对网络交互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要求做设计和组织,让学生进入网络展示、信息共享环节,能够带来更多学习启动力。

教学《升华和凝华》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状态形式,然后解读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最终推出生活实践任务:固体和液体能够直接变成气体吗?借助生活条件做相关验证实验,并将实验过程做记录,分享到网络交互平台,看谁的实验设计最为合理,操作最为科学,结果最为丰富。学生听说要做生活化物理实验,还要做全程直播展示,自然有浓厚的参与兴趣。教师适时做出指导,甚至鼓励家长做出协助,为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提供必要服务。在这个教学案例设计中,教师从现实出发,针对学生探索能力,设计直播性实验操作任务,对学生形成多点激发,其助学效果显著呈现出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长顺利。

物理学科教学渗透可视化辅助手段,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感官冲击,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顺利启动学生学科思维,积极参与到学科学习互动,在深度学习中建立系统学习认知。可视化教学不只是教辅手段的图形化、视频化、实物性处理和展示,而是一种教学思想的应用,让学科思维可视化呈现,能够培养抽象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到学科核心。

猜你喜欢

可视化环节物理
只因是物理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处处留心皆物理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