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3-01李金盖树鹏孙群英

关键词:院校信息化信息技术

李金 盖树鹏 孙群英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山东潍坊 261061)

在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今天,教育开始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也开始积极应用各种信息化手段,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局限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信息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频率不断提高,开始形成了线上加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打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时间条件以及空间条件限制,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补充作用和辅助作用。高职院校应当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特点,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针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完善和改进,打造符合时代、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的应用类人才。

一、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具有技术属性以及教育属性,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管理活动中,重视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重视对学生实施信息素养教育,让学生能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1]。从技术角度出发,教育信息化具有数字化、智能化以及多媒化等特点;从教育属性出发,具有开放性、交互性以及协作性的特点。教育信息化具备四个主要优势:第一,信息传递速度快。在网络技术的影响下,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信息传递,减少教学活动中的成本投入,不需要在教室内展开教学,优化了传统教学模式。第二,信息质量高。以往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数据和信息均来自教材以及教师的知识储备,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在网上搜集有关于教学活动的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信息资源的挖掘范围,从而以为每个学生提供优质信息。第三,获取信息成本较低。当前我国已经开始重视促进不同地区教育行业的协调发展,保证每个人都能够接受相同的优质教育。利用线上平台,能够让不同群体在网上开展自主学习,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对于社会其他群体而言能够结合自身需求学习相应的 线上课程,为教育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第四,拥有沟通交流优势。在信息平台上,学习者可以针对学习情况进行沟通和分析,能够使教育者以及教育对象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

二、教育信息化时代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引入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化技术,改变了教学方式,但是在具体的信息化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第一,信息化教学手段改革不深入。当前高职院校开始利用PPT、微课、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完成教学,但是从本质上来讲,只是将书本上或者黑板上的知识转移到新的载体上,没有丰富教育内容,这使得信息化手段应用效率较低,学生仍然是在填鸭式的课堂下进行学习。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缺少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改革意识,教学观念落后。高职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但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没有结合信息化技术为学生搭设全新的实践平台,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第二,未重视对学生实施信息素养教育。在信息化时代下,高职院校不仅应当为学生创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同时还需要加强信息素养教育[2]。高职院校通过信息素养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在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中主动利用信息技术的工作模式进行创新,形成良好的信息应用意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将专业课程和信息素养教育进行融合,影响了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以及信息判断的能力提高,不符合现阶段对于新型人才的需求。

第三,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管理也属于重要环节,通过教学管理可以保证教学活动开展的有序性。目前,高职院校重视针对教学模式进行信息化改革,仍然是以人工的方式进行教学管理,没有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渗透信息化理念,无法对校内的各类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影响了教师资源配置。

三、教育信息化时代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策略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下,高职院校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信息技术合理融入教学管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够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

1.打造信息化教学管理体系

教学管理是培养优质人才的重要基础,通过加快信息化改革速度,能够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对校内的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为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3]。首先,利用信息化技术对课程和考试进行安排。在考试以及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教室,需要对其具体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才能够保证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否则容易出现冲突现象,还会耽误教学进度。在使用信息化系统后,可以将不同专业、不同学段、不同班级学生的课程信息输入到系统中,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运算和分析,合理安排教室以及具体的开展时间,可以避免教学空间资源的浪费。同时,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在系统中查询课程和考试的具体地点和时间,为师生提供了重要便利。其次,以信息化手段记录学生考勤情况。学生考勤也是教学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考勤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往是利用教师点名的方式记录考勤信息。通过使用信息化软件后,学生可以在软件上进行打卡签到,在期末时针对考勤数据进行统一分析即可了解学生的考勤情况,能够避免教师将时间浪费在学生点名上。

2.充分挖掘线上学习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资源的质量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重视丰富教学内容,积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4]。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能够为学习资源的开发提供新的平台,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平台搜集全国各地的优质教育资源,将其进行汇总后传递给学生,满足学生对于高质量课堂的需求。高职院校也应当重视建设校内的学习资源库,可以为教学活动以及科研活动开展提供资源支持。第一,重视建设课程资源数据库。专业教师可以将自己的优质课堂案例上传到数据库系统中,能够为后续其他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也可以让学生在线上再次观看课程,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建设课堂资源库时,高职院校应当和当地的其他院校进行合作,构建区域优质课程资源库,能够充分发挥不同院校的专业特色以及教育优势,扩充资源规模。第二,积极推进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能够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是科研活动的重要信息来源。当前人们开始形成了数字化阅读的习惯,图书馆也需要顺应发展趋势,在校内构建数字图书馆,让学生可以登录线上平台即可获取优质图书资源。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专业特色打造图书资源库,有利于发挥高职院校的教育优势,加强特色专业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从而扩大招生规模。微信朋友圈是合理利用微媒界的重要形式,图书馆可以开设企业官方账号,按照班级和专业的特点对师生推送优质数字阅读内容。例如,图书馆可以根据新用户、不同专业以及校友分别构建专门的微信朋友圈,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具体需求推送数字图书资源,有利于发挥数字图书馆的作用,符合人们的习惯。

3.积极应用各种线上平台

当前在教学过程中开始使用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线上平台,能够通过线上平台对学生实施教学,并且还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打破以往教学活动存在的时间以及空间局限性。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教师应当结合本专业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平台,如超星学习通或者慕课均是常用的平台,可以落实现阶段提出的“停课不停学”教学要求。以超星学习通为例,是一款具有交互功能的信息平台,利用这一软件可以对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进行浏览和下载,可以让师生在平台上进行学习互动。教师可以利用超星学习通所具备的小组分配功能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可以按照每6个人为一单位的标准进行划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教学任务或者课题实施研究。小组内需要在课下共同收集资料,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学习报告,并将学习报告展示给其他小组。教师利用线上收集学生上传的电子版报告,对其进行针对性评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4.构建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

在信息化教育过程中,需要重点针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和改进,利用动态化的教学评价模式评估学生综合能力,以此来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首先,丰富线上评价主体。以往只是由专业教师对学生实施评价,为了能够改变评价模式需要纳入更多的评价主体,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主评价及小组互相评价。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已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因此,在线上评价过程中也需要重视企业的功能和作用,让企业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官方网站观察到企业实习评价、教师理论评价以及小组同学的评价。同时,结合自我评价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今后学习活动开展有重要引导作用。其次,提升教学评价及时性。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可以将任务完成报告或者论文上传到系统中,教师可以第一时间给予评价,并和学生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沟通和互动,及时获得评价反馈。教师还可以利用系统的数据统计功能,对教学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处理,观察学生在某一时间段的能力提升情况,以此来调整教学策略。

5.重视培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意识

当前各个岗位均已经开始利用信息技术对原有的工作流程进行调整和改进,如何操作软件以及系统成了必备能力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训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可以认识到现阶段社会发展过程中每个人才都必须要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录制微课视频、制作PPT等方式制作作业,锻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对于促使学生后续信息意识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和影响。在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结合教学任务要求评估自己需要哪些信息,锻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积极开展各类新型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竞赛活动,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以及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创作新的软件、工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加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6.使用虚拟化技术展开实践训练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实践训练是极其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训练,才能够强化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当前校企合作是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能够让学生进入企业内感受生产活动的具体开展情境。但是当前职业院校对于实践训练需求持续提升,为了能够满足学习需求,高等学校可以利用虚拟化技术创建真实的工作场景,使学生更好地开展实践训练。VR技术是一种可以按照真实世界创造虚拟世界的仿真系统,具有交互性和沉浸式的优势。职业院校可以利用这一技术以及仿真训练设备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当学生掌握实践要点后使用真实的生产设备进行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工作效率,减少学生在企业实训时的基础学习实践。VR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进行及时调整和更新,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场景下扮演不同的角色,还可以让学生反复进行训练,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

结语

任何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人力资源的支持,在知识经济体系下人才的作用变得越发重要。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都在不断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是培养优质人才的重要阵地,现阶段开始进入了快速改革的阶段,不断对教学体系进行完善和创新,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高职院校应当打造信息化教学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线上学习资源,积极应用各种线上平台,构建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重视培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意识,使用虚拟化技术展开实践训练,加强教师整体素质水平,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也应积极了解各种新的信息技术,促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的形成。

猜你喜欢

院校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