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09-29董瑛
董瑛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三里店小学 甘肃庆阳 745400)
当前社会,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传统模式难以突破的现状,学习能力不足和学习效率不够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语文课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化,小学语文课程迎来了新的契机,创设情境教法的引入,使得语文课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强化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性,从实际出发,把情境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群体进行科学改善,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述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或者简单的道具来描述或打造一个人为的教学环境。这样的模式可以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课堂体验,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给学生打造了一种神奇的空间,学生可以被里面很多没有见过的东西吸引,进而引发对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相比较,情境教学法有着更为生动的课堂,教学的气氛也更为轻松,学生的学习也更为有动力,有时候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学生学习的效率反而更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的优势
小学语文课堂中要想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非常愉快地参与其中。创设情境教学法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其目的就是给予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空间,让学生先对知识内容产生兴趣,然后根据语文课本的内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创设情景教学法在课堂中增加很多的交流机会,这样的交流不单单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还有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继而增加了学生对事物看待的方法。教师在创设情境中把教学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这个情境里感受到语文的乐趣,并且作为辅助人员,积极地参与到与学生的互动中来,从而提升语文课堂的效率。小学生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或者集中的时间非常短,所以创设情境教学正好契合了学生的身心特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智力、想象力、创新性等方面都有质的提升,尤其是在学习一些具有问答式的课文中,更是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从而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音乐、道具、场景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场景再现,贴近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内心世界里积极地接受,并产生认同感,从而提升了教学水平。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要有一定的创新,这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也是教育转型发展的机会,因此教师要采用创新的眼光看待问题。从长远角度来看,引入情境教学法是大势所趋,更是在传统课堂模式上的一种创新,是符合小学生现阶段身心需要的方式。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身要退到辅助指导的角色中,进而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首先,生活化的情境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有利于学生迅速地融入其中,但是在现实课堂中往往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这个问题,创设的情境没有融入生活化的元素,很多情境并不接地气,这样的情境创设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所以,如何把一些难以理解的课文内容通过情境创设让其变得非常易于理解非常重要的。
其次,教育教学的发展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帮助,这也是新时代下所能产生的全新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传统教师对此并不感冒,甚至认为多媒体技术对于课堂教学并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最终导致整体的课堂设计效果不够理想。教师意识上的欠缺往往是致命的,教师无视师生的交流,无视新技术的帮助,这对于创设情境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的阻力。
最后,很多教师在创设情境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亲身体验,只是让给学生观看一些资料便进行长篇的理论讲解,所以很多学生在课堂中难以感受到情境模式所带来的快乐,进而对于语文学习也会产生厌烦的情绪。教师无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很少有教师会结合学生的阅读文本来分析人物思想以及情感。所以教学的质量便会大打折扣,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会降低。
四、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灵活利用生活化元素融入情境教学中
生活化元素对于语文课程内容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能够让语文课变得更加接地气,尤其是在情境教学模式中加入生活化元素,这样会让教学变得更加的生动自然,也让学生学起来更加有激情。语文课与 学生的生活其实是非常贴近的,在创设情境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引导,关注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认识程度,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认知能力,尤其是在情境实践的过程中结合课本内容,让知识与生活贴近起来,使得生活变得更加生动自然,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思考一下自己家中的植物是什么样的,再结合课本的内容,并联想自己看过的植物,学习介绍它们的形态特征,它们的成长习性,并结合生活实际总结植物的成长智慧。这种循序渐进的教育教学模式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时进行有效的感知。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会实现自主反思,感知不同生活化元素;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能够变得更加自主,高效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语文学习任务。
2.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融入情境教学中来
目前,很多中小学在教学中都添加了多媒体模式,让教学变得非常的智能化,所以在情境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创设情境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年龄,针对性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例如,通过相关的视频资料可以调动学生的眼睛和注意力,让他们目光始终停留在白板上。例如,在《小燕子》这节课中,教师便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的形式让学生先看到小燕子的外貌,让学生懂得小燕子为什么要南飞,提高了学生的感知力。比如,在学习《竹乡之歌》时,播放一些傣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如饮食习惯、居住环境、日常耕种及歌舞表演等。同时,通过视频的播放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傣族孩子的特性以及傣族同胞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3.激发学生表现力的表演式情境体验
小学生好动活拨,是充满了表演的欲望,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课堂设计,把一些简单的表演内容,通过情境体验的方式让其变得更加具体化,也给学生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表演中获得肯定,从而激发积极性。例如,在《动物比美》这节课中,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具有表演天赋的学生来扮演小白兔、大公鸡、孔雀等,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把课本的内容和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在表演中要表达出孔雀的美和公鸡的美,有何相同和不同。教师在课堂里要做好辅助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性。另外,这样的情境模式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能够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拉近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学生的表现力包括了注意力、展现力、想象力、创新力等方面,尤其是学生在深入到情境中来的时候,会把全身心都融入其中,并通过吸收课本上的知识来达到融入场景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像一块海绵一样积极地吸收知识,而这些知识也会快速地被学生转化成为情境体验的元素,进而会主动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得教学变得非常轻松自如,学生学起来也是快乐积极的。
4.通过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围绕着学生进行辅助工作,在教师的设计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小学生对于语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积极地思考内容,以促进对语文内容的理解。情境化教学模式的重点是个给学生创建一个轻松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及思考当中,能够对语文知识点进行有效的理解及掌握。所以,教师要创设一个特别的情境,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梦想的力量》课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想当艺术家,有的学生说想当科学家,有的学生说想当医生等,在这样的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下,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去思考如何才能实现梦想,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来。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就需创新方式方法,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现在教学环境中已经不再适用了。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展示,加强学生的自我代入感与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教学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