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启蒙 用心引路*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工作

2022-03-01赵中娇

关键词:交流班级班主任

赵中娇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甘肃武威 733299)

一、孩子需要信任

信任是建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师生之间的信任是开启心扉的一把钥匙,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信任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如果师生之间的情感疏远,有了很大的缝隙,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回避心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面对学生,如果用信任的语言鼓励他们,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班有一名乔同学,经常不完成作业,偶尔做一些也是出于应付,在平日的课堂中,他大多时候没把学习放在心上。一次课堂学完一首古诗,我要求学生用三分钟背会,三分钟过去了,好多同学都背会了,这时我发现乔同学也犹豫着举起了手,但很快又放下了。我走到他跟前,鼓励说:“大胆试一下,老师相信你。”有的孩子却露出了怀疑的表情,我再次向他点头示意他试背,他红着脸站起来,没想到,他很流畅地背了下来,我带头鼓起掌来。从那以后,他在课堂上的发言多了起来,期末测试的成绩也终于第一次及格了。

由此看来,学生也需要信任,信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足勇气参与日常学习,勇敢面对学习中的困难重拾学习的信心,自主积极地开展深入学习。所以,要做好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就必须树立信任学生的意识,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学生表示高度的信任,使学生能够在自己鼓励下提升对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孩子需要尊重

教育家爱默逊有句名言:“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而人与人的相处就应该以尊重为前提。尊重犹如一束阳光,当它照进一颗柔弱的心灵时,爱的力量就会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学会尊重孩子,使孩子在被尊重中树立起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对于孩子不经意间的一次失误,或是孩子无心的一次过失,我们都应该在充分尊重孩子、关爱孩子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孩子愿意接受的方法对其进行教育,我们不要因为孩子的一些过错而大声斥责、讽刺、挖苦孩子,那样只能伤了孩子的自尊心。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一次不公正的对待,一个冷漠的眼神,一句刻薄的话语,或许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遇到问题,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和高度去批判孩子,不要用成年人的价值观去否定孩子的选择和决定。老师只要做到尊重孩子,细心呵护孩子的自尊心,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批评孩子,相信他们会通过努力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我班有一个特别调皮的王同学,无论上课下课,总是那么好动。一次课间,有孩子过来告诉我,王同学把一个同学推倒了,头碰桌子上了。我赶紧过去,所幸没有大碍,王同学看我严肃的样子,悄悄地站在那儿,几个孩子早已告诉了我事情的原委,原来王同学想跟那个孩子抢故事书看,情急之下推倒了别人。看着不知所措的王同学,我想,他也是知道自己错了,于是对他说:“首先,老师认为,空闲时间你能记着看书,你一定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但推人是不对的,这样很危险,你们都想看这本书,你俩得商量一下谁先看才对。”他看我并没有着急批评他,也放松了下来,红着脸说了声对不起,向大家保证了以后他不会这样做了。

因此,在后期的管理班级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将心比心,用尊重去赢得学生的爱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针对性措施来对待。特别是在体育、智力方面较差的学生,教师不应对其表示轻视,应因材施教,对这些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指正。同时教师也不应随意请家长,要对这些学生表示关爱,让其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一份关怀,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多支持、多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发现自身的价值,从而激发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为我国小学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孩子需要关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最大的精神快乐是从关心别人的精神世界、从善于体察他人的不幸中产生,没有这种感受,就不可能有道德美”。从心理学角度看,每个人都需要被关注,低年级的孩子更是如此。老师的关注犹如一缕春风,会温暖孩子敏感的心;老师的关注犹如一盏明灯,能指引孩子在黑暗中寻找到光明;老师的关注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孩子们的人生之路;老师的关注犹如绵绵春雨,沐浴孩子们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走进学生内心,让学生打开心扉亲近你,会更加有利于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我班有两个孩子平时总是循规蹈矩,上课能认真听讲,课后能按时完成作业,班级有什么活动他们也不主动参与,一直保持默默无闻的状态。一次,学校组织低年级绘画比赛和低年级铅笔字书法比赛,我觉得他俩虽然这方面不是在班级最棒的,但也可以尝试让他们参与,一方面给他们一次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机会让他们懂得自己也是班级的一员,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参加比赛前,我特意嘱咐他们,只要拿出平日的认真劲就可以了。比赛结果出来了,他们都获得了校级奖项,当然也令其他孩子吃惊,他们觉得这两个孩子并不是平日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孩子,却也能获得优异的成绩。可见,老师的关注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这种关注,既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又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小学班主任应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予以观察,想办法满足学生的心理,为学生的学习增添动力。此外,教师还要坚信每个学生都能够循序渐进地步入佳境,改掉自身缺点。因此,教师要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所取得的进步进行肯定和赞美,呵护学生的独特之处,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点滴进步,让每一个学生在班主任的赏识和赞美中快乐成长,如同苏霍姆斯林基所说的:“成功所带来的愉快是一种巨大的能量,每个孩子都想当一个好学生,而要成为好学生,依靠的就是教师赞美和关注的力量,关注孩子的需要,能够让孩子们愉快幸福的成长。”

四、孩子需要理解

高尔基说过:“如果人们不会相互理解,那么他们怎么能学会默默地相互尊重呢?”要想让学生理解老师的用心,那么,老师也得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寻找孩子身上产生问题的缘由。而想要做到理解孩子,就是要认同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行为,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体会他们的独特感受,当孩子身上出现问题时,我们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指责,应该先是静下心来去了解孩子为什么有这样的行为。我们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孩子的本质都是善良的,在他们没有明辨是非能力的时候,有时会出现错误言行,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时也会遭遇一点挫折,我们能做的就是走进他们的内心,理解他们,宽容他们,然后去引导他们,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正确认识到自己,感受到温暖,改正自己的错误言行,在学习生活中逐渐培养出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班有一个孩子,平日班级劳动、活动他总是慢吞吞地,对学习也是缺乏信心,于是我主动跟他交流,想问明原因,虽然他也想表达些什么,但是几次之后他也是吞吞吐吐说不清什么。后来,我找到他的爷爷,才了解到具体情况:原来孩子由于小时生过一场病,导致现在体质较弱的同时语言表达也不流畅。了解到这些后,无论以后的班级卫生还是班级活动中我总会无意识地“特殊”照顾一下他,慢慢地,他的积极性高了,性格也变得开朗了。

因此,小学班主任应热爱学生,理解学生,要接纳学生的感受和内心的所思所想,不把学生仅仅当做是知识的容器,而是把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来进对待,这种理解彰显了两个平等生命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一个个体对另一个体应有的理解和关怀。

五、孩子需要倾听

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倾听是一种教育的言说,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有时,倾听本身就是处理教育事件的艺术和智慧。”伏尔泰也说过:“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以前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令人记忆深刻,一个路人看到一个小孩蹲在路边全神贯注地看蚂蚁,好奇之余,就问孩子:“你在这蹲这么久,干什么呢?”孩子说:“我在听蚂蚁说话呢。”过路人更加奇怪了:“蚂蚁会说话吗?它说什么了?”孩子抬起头,说:“你又没蹲下来,当然不会知道蚂蚁说什么了。”在孩子的心里,蹲下来倾听是多么简单、多么容易的事呀。是的,只有倾听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只有倾听才能让心灵与心灵得到沟通。只有蹲下来倾听,才能和孩子保持在同一视线上,看到孩子看到的一切,悟到孩子悟到的一切。作为班主任,每天都要处理班级内大小事务,只有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平日闲暇之余,我也喜欢走到孩子们中间去,看到孩子们围着我,七嘴八舌地谈论着他们一天的学习生活,他们或诉说着今天的开心事,或诉说着自己遇到的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也会趁机打一些同学的小报告。在他们的倾诉中,我总能听出一些问题来,今天谁的表现令我满意,谁违反了班规班纪,谁需要帮助,谁需要关注……在倾听的同时也随即解决了孩子们的一些小需求,了解了孩子们的一些小动向,拉近了我与他们的距离,让我走进了他们的内心。

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以洗耳恭听的态度,真诚热心地对学生的言语进行倾听,用肯定和期许的眼神、适度的微笑、专注的表情,让学生勇敢大方地说出自己的顾忌。在倾听的过程中,班主任切不可表现出权威或是怀疑的态度,或对学生不成熟想法的鄙视心态,这种不健康的心态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无法发挥倾听的作用,教师应以一颗赤子之心展开灵进行聆听,满怀期待地迎接鲜活的生命之音。

六、孩子需要交流

师生之间需要交流,只有平日多交流,才能让师生关系变得亲近,才能真正“亲其师,信其道”。交流可以让人进行心与心的碰撞,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班主任,为了使班集体变得纪律严明,往往就会不自觉地使用一些不合理的沟通方式—命令、警告、斥责、讽刺等语言,这样就会导致学生表面看上去顺从,但却疏远了师生关系,也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尤其面对低年级小学生,面对他们的天真烂漫,班主任更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变传统的严师出高徒的观念,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去和他们沟通交流。为了和孩子的沟通顺利,平日里我留心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找他们各自感兴趣的话题,“投其所好”和他们交谈。但是也得考虑交流过程中不要无意识地伤害到孩子的内心,面对孩子的失误,要刚柔并济,宽容中不失严厉;面对胆小自卑的孩子,鼓励中慢慢疏导;面对做事拖拉的孩子,要耐心启发,循循善诱。我班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她上进心很强,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很少主动与他人交流。于是,我经常无意识地喊她给我帮个小忙,并无意间问问她:午饭吃什么了?今天的作业写完了吗?爸爸和她一起读了什么书?在这种“拉家常”式的交流中,让她渐渐地开朗了起来。

因此,班主任要怀揣着一颗真心去倾听每位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和举止来影响学生,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并切实地给出解决对策,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激发学习的欲望,自觉自主地投入到后期的学习工作中,融入学校生活中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育高素质人才。

七、孩子需要被鼓励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作为小学期间的孩子也同样如此。我班上有一个学生,叫陈康康。通过上个学期对他的观察发现,陈康康小朋友不喜交际,不主动参与课外活动,不喜欢和其他同学沟通,每个老师跟他聊天也总是有一句没一句的。后来,我们也向陈康康奶奶了解了家里的情况,奶奶说“陈康康在家里很听话,很懂事”因为家里的特殊原因,导致陈康康变的内向。所以,在每一次活动中,我和班上的其他任课老师经常鼓励他积极地参与活动,到后半学期,我们发现陈康康小朋友会自己举手回答问题,这让我们两个老师的付出有了收获。这个学期,我们发现陈康康变化很大,他积极参与各种游戏,也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和老师说话在也不是那么懒洋洋的了。自我从事幼教以来,发现每个内向的孩子,只要我们愿意和他们一样的高度去观察他们,去聆听他们,多与他们交流,多鼓励他们,他们也会变得不再那么内向。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一个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一起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与和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重而又艰巨的任务,相信只要我们倾注爱心,真诚面对孩子内心的需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想,迎接我们的一定会是不断的感动和惊喜。

猜你喜欢

交流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如此交流,太暖!
班级“四小怪”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