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陕南孝歌的语言特点
2022-03-01孟万春
孟万春,周 荣
(延安大学 文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陕南孝歌,或称丧歌、挽歌、夜歌,是在陕西南部广泛流传的一种文化形态。[1]在陕南的丧礼活动中,亡人一般要经过入殓、停棺、封棺、出柩、入土五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一定的讲究,如出柩的前一天晚上称为“夜场”,此时丧家要请歌师来唱孝歌,意在陪伴亡灵,烘托氛围,寄托哀思。
陕南地区的孝歌演唱分成开路歌、劝孝歌、盘歌、翻田埂和还阳歌五大部分。[2]当地孝歌分为仪式性孝歌和教化谐趣类孝歌,内容以彰显孝道为主题,在祭祀亡魂的同时宣孝、劝孝、乐丧,涉及历史故事、礼教文化、天文地理等,兼具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并带有一定程度的神秘色彩。孝歌是丧葬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南孝歌是孝歌文化的原生态典型地区,故而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但他们大多数是从孝歌的文化意义、音乐艺术和仪式方面等进行研究分析,缺乏系统的歌词语言研究。本文通过对陕南孝歌的语言艺术进行探析,发掘陕南孝歌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孝歌民俗文化。
一 陕南孝歌语音特点
陕南孝歌和乐而唱,哀婉缠绵,声悲意切,它的吟唱性特征决定其语言要朗朗上口,节奏感鲜明。
(一)押韵
押韵,又叫作压韵,是指在朗诵或吟唱句子时,通常在句子的末尾位置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同韵字前后呼应,使人产生一种和谐悦耳、回味无穷的感受。讲究合辙押韵是陕南孝歌最显著的特征,其方式多样,灵活自由,类型如下:
通韵,即每句末尾字用同一个韵,句句相押。通韵在陕南孝歌中使用最为普遍。例如:
(1)头又大来嘴又歪,腰躬背驼腿也拐。身上长满牛皮癞,鼻子底下流青苔。一对眼皮翻转来,阿弥陀佛化一斋。(《湘子化斋》)
(2)芦衣难把寒风挡,子骞冻得如筛糠。父让孩儿驾车辆,浑身哆嗦难握缰,父怒皮鞭抽身上,抽的芦花絮分扬,父见芦花好心伤,要休后母闵损挡。(《〈二十四孝〉千秋赞》)
上述例子是押韵中的通韵,例(1)歌词中的“歪”“拐”“癞”“苔”“来”“斋”押“开”韵,体现了湘子样貌丑陋。例(2)歌词中的“挡”“糠”“辆”“缰”“上”“扬”“伤”“挡”押“唐”韵,韵律齐整,朗朗上口。
间韵,即单句不押韵,双句相押韵。陕南孝歌首句通常押韵,它是一种特殊的表达形式。例如:
(3)总兵叫我把你杀,见你年幼手难下,我有一女名玉莲,配给公子成新家。(《七女闹唐》)
(4)杏花店里有美人,美貌端庄赛天神,樱桃花儿樱桃口,这样的花儿爱死人。(《十二月说古经》)
上述两例中第三句均不押韵,例(3)中“杀”“下”“家”同押“麻”韵,“莲”属“寒”韵。例(4)中“人”“神”同押“痕”韵,“口”属“侯”韵,音韵和谐,流畅自然,突出歌中美人倾国倾城的外貌。
换韵,即在押韵的过程中换用不同的韵,没有明显的押韵方式,这种押韵方式在陕南孝歌中也略有使用。例如:
(5)颂曰父母心操碎,恩怜儿女无歇时,起坐相逐心相依,近遥意念与儿随。(《佛说亲恩难报经》)
例(5)中四句歌词末尾分别押“微”韵、“支”韵、“齐”韵、“微”韵,读来富于变化,生动活泼,和谐自然。
(二)叠音
叠音,也叫重言、复叠,指音节的重复叠加。叠音词用于孝歌中,形成特有的节奏,在表达上更具形象性,以增强音乐美感和旋律感。例如:
(6)秦琼敬德把头门,二门见过玉麒麟。三门狮子两边分,四门白象笑吟吟。(《开歌路》)
(7)锣鼓敲得咚咚响,小弟大哥听我唱,听我唱儿探爹娘。(《陪伴妻儿游四方》)
(8)六道关是丰都城,半边阳来半边阴。都城山上黑森森,半坡新亡寻亲人。(《相送亡人过七关》)
使用叠音来摹形或摹声、摹色,直观生动,表现力强。例(6)中“笑吟吟”是摹形的一种表现,体现了阎罗殿门口层层把守,白象讥笑吓人。例(7)中“咚咚响”表示摹声,突出了歌场锣鼓喧嚣的场景,孝歌演唱达到高潮时刻。例(8)中“黑森森”是摹色的体现,烘托了恐怖阴森的气氛,都城山令人胆战心惊,使人如临其境。
(三)音节匀称
陕南孝歌以七言句式为主,继承了古典诗歌七言句式,句型节奏上以“二二三”的顺序整齐排列,易学易懂易记,读起来流畅和谐,节奏感强。例如:
(9)五更金鸡开了口,夫妇二人扯住手,口口声声直叫苦;双眼流泪地尘埃,眼瞎喉哑口难开;哭断肝肠痛心怀,南柯梦里不见来。(《张孝打凤》)
陕南孝歌少数使用三言句式、四言句式、五言句式或十言句式等,它们或单独使用一种句式,或几种句式相结合。句式灵活多变,音节整齐自然,和谐匀称,节奏感强。例如:
(10)一张纸,叹亡者,大限一到。一口气,换不上,你把命抛。(《五根香》)
(11)劝人孝双亲,必有好子孙,你对父母讲孝心,后人必然对你尊。(《人人都是父母生》)
(12)十月里兰草花枯霜打死,孟姜女送寒衣哭断长城。(《十二月花全诗字》)
二 陕南孝歌词汇特点
陕南孝歌指向的对象是当地民众,因而歌师所用唱词较为简单,贴近民众生活,多用当地词汇,富有地域特色,充满生活气息,体现淳朴的风土人情,增强孝歌的表现力。对收集的语料进行分析,总结出陕南孝歌在用词方面有如下四个特点:
(一)重叠词
重叠词,是指用相同的语素重叠组成的词。陕南孝歌中重叠词的恰当使用,增强了孝歌语言美感和艺术感染力。例如:
(13)走一步来哭一声,哭哭啼啼到高庭,手捧血书见父亲,德恩接书看分明。(《张孝打凤》)
(14)年年月月记心上,烧钱化纸理应当。四九回去多拜上,要得相会梦一场。(《山伯访友》)
(15)栀子开花叶叶黄,列位歌师听端详,听我唱个女贤良,不知唱得像不像。(《女贤良》)
(16)来在孝堂拱拱手,三柱宝香插金炉,香烟冲天天赐福。(《劝孝子》)
上述例子都使用了重叠词。例(13)中“哭哭啼啼”是形容词重叠式,这类词在陕南孝歌中使用较多,生动形象,恰到好处。例(14)中“年年月月”是量词重叠式,表示“每一”的意思。例(15)中“叶叶”是名词重叠式。例(16)中“拱拱手”是动词重叠式,使人联想到孝子在孝堂前拱手参拜亡者的画面。
(二)方言词语
陕南孝歌具有很强的地域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多用方言词语展现当地特有物产或用方言口语表达事物来突出当地文化积淀深厚。方言用语传播广泛,恰当使用这些词语,有利于展现当地风貌,富有乡土气息。例如:
(17)揉揉眼,把鼻擦,清清嗓子胡吱哇。(《孝家住的好屋场》)
(18)黑黄豆来黑芝麻,那可不是容易打,精沟子娃谝天话。(《说话做事要实诚》)
(19)一不怕山高出猛虎,二不怕水深出蛟龙,三不怕长虫来拦路,四不怕山林起妖风。(《奉师歌》)
上述例子中都使用了陕南方言词语。例(17)中“胡吱哇”在当地意为“胡乱说话、胡乱叫喊”的意思。例(18)中“精沟子娃”指“不穿裤子、光屁股的孩子”。例(19)中当地人将“蛇”称为“长虫”,它是地方俗称,类似的孝歌中还有“蛤蟆、连枷”等词。
(三)古语词
陕南地处秦岭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当地的部分民俗文化传统得以留存至今并绵延不衰。陕南孝歌中广泛使用古语词汇,可以增强孝歌的语言表现力。深入研究这些古语词,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陕南孝歌的传承以及当地的文化底蕴有重要作用。例如:
(20)乡约说是怕不行。保正说是要丢人,乡约保正齐跪倒,你不松口不起身。(《小姑歪》)
(21)他是德化我认得清,为何今日改了名,或许死而又复生,与人过继当螟蛉。(《五女受封》)
(22)龟兹向西追班超,莎车迅速被灭掉,声东击西计谋妙,龟兹还往那里跑。(《〈三十六计〉唱古经》)
上述例子中都使用了古语词汇。例(20)中“乡约”“保正”是古代对地方小吏的一种称呼。例(21)中“螟蛉”意为“养子”,源自《诗经》中“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例(22)中“龟兹”“莎车”都是古代西域绿洲国家。陕南孝歌至今仍保留着不少的古语词汇,例如“司掌”“南学”等。
(四)逆序词
逆序词指的是词内部语素的语音形式、书写形式、意义完全相同而线性次序相反的一组词。[3]238陕南孝歌中,逆序词使用较多,这可能与歌师在吟唱时便于押韵有关。逆序词颠倒词序,灵活自由,韵律和谐。例如:
(23)十一月里来立了冬,百花凋谢无影踪,孔明筑坛祭东风。(《十二月花名歌》)
(24)天官收了金童星,把他兄弟带进京,奏明圣主就加封,一一遵行莫留停,速速领旨下天庭。(《游十殿》)
(25)夏穿丝绸单又单,冬穿缎子棉又暖,吃喝穿戴样样全,亡者永没加熬煎。(《孝顺儿媳孝心愿》)
上述例子都使用了逆序词,例(23)中的“影踪”指“踪影”,“综”与“冬”“风”同押“东”韵。例(24)中“留停”指“停留”,“停”与“星”“京”“封”同押“庚”韵。例(25)中“熬煎”指“煎熬”,“煎”与“单”“暖”“全”同押“寒”韵。类似的词,在陕南孝歌中还有“强勉”“牢监”“假真”等。
三 陕南孝歌修辞特点
陕南孝歌用通俗的语言将“孝”的哲理传递给人们并“歌”之,抒发对亡人的情感,寄托幽思;常常在表达时借助于修辞格的使用,使唱词简单易懂,语言生动流畅,趣味横生。
(一)对偶
对偶是指由相等的字数、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句法结构对称组合起来的语句所构成的修辞方式,其语言凝练,表现力强。例如:
(26)穿的是道袍,唱的是道吟,声声不住念阿弥,口口不住叫佛尊。(《湘子渡林英》)
(27)左边修有读书斋,右边建有宰相堂,读书斋里出贵子,宰相堂里出宰相。(《进门调》)
例(26)中,“穿”与“唱”、“声声”与“口口”、“阿弥”与“佛尊”相对,形式齐整,前后映照。例(27)中构思巧妙,营造出一种整齐和谐、对称平衡的视听形式的美感。
(二)夸张
夸张即故意夸大、缩小或提前所描述的客观事实,恰当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能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达到形象鲜明的表达效果。例如:
(28)吃第一口香无比,吃第二口变身体;吃了三口头清醒,吃了四口身有力;五口六口来吃光,婆婆言讲要下床。(《朱氏割肝》)
例(28)中婆婆食用儿媳肝脏后,效果显著,即刻生龙活虎,精神百倍。这一扩大式夸张的表现手法既奇妙又有趣,突出强调了朱氏对婆婆的一片孝心。
(三)用典
用典即指借用有出处的词语或历史故事来传达意思、表达情感。陕南孝歌叙事性强,用典较多,歌师根据民间故事结合自身想象和生活经验整合而成相关内容。叙事丰富饱满,细密曲折。例如:
(29)西天取经是唐僧,三位弟子一路行。只有八戒不正经,高老庄上把亲成。(《十字古人歌》)
(30)关公一生多英豪,大意荆州丢失了,败走麦城遭凶死,自古谁能把命逃。(《十二月劝孝子》)
上述例子使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陕南孝歌用简洁的语句生动形象地描述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体现了歌师对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了解,也侧面反映出歌师的文化素养。例(29)讲述了猪八戒在取经过程中的故事,情节生动。例(30)借关羽丢失荆州、败走麦城的悲惨故事来劝慰孝子,人终有一死,莫要太过伤心。
(四)比喻
比喻,又叫“譬喻”,就是打比方,它是修辞手法中最常见的一种,比喻分明喻、借喻和暗喻。陕南孝歌中明喻使用较多,如常出现的语词有“像、好比、好似、如同、犹如”等,达到和谐灵动的效果。例如:
(31)为人在世什么好,好比南山一蔸草,大风吹来歪歪倒。(《游十殿》)
(32)万里江山如滚瓜,世事好比浪推沙,穷了东家有西家。(《南柯梦》)
上述例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且都为明喻。例(31)将“人”比作“草”,风吹就倒,告诫亡人莫恋尘世。例(32)将“万里江山”比作“滚瓜”、“世事”比作“浪淘沙”,变化更迭,劝慰亡人世事变化无常。
(五)顶真
顶真是用前一句的结尾来做后一句的起头,使邻接的句子头尾蝉联而有上递下接趣味的一种措辞法。[4]173例如:
(33)孝家有一个金大嫂,金大嫂怀抱金娃娃;孝家有一个金灶背,金灶背有金锅刷;孝家有一个金水桶,金水桶里金瓢把;孝家有一个金扁担,金扁担上金勾搭;孝家有一个金水井,金水井里金蛤蟆;孝家有一个金茶罐,金茶罐里烧金茶。(《奉孝家》)
陕南地区有在亡魂归天之前对孝家唱奉承、吉利话的风俗,祈盼孝家能兴旺发达。上述例子使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整体感,结构严密,环环相扣,语气贯通,使人读来朗朗上口。
(六)设问
为了增强表达效果,故意提出问题并加以回答的修辞方式称为设问,它是陕南孝歌中的常用修辞方法,通常在歌师之间相互较量、比赛考询时使用,尤其盘歌中使用较多。例如:
(34)问:什么白白白上天?什么白白水中间?什么白白长街卖?什么白白姐跟前?我的盘头不为难,请你回答莫迟延。答:彩云白白白上天,水雾白白在江边,石灰白白长街卖,水粉白白姐跟前,你的盘头差得远,今后别再丢脸面。(《盘歌》)
例(34)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有一定的知识性和启发性,可增强孝歌的趣味性,并调节丧场悲哀沉重的气氛。情境设置有问有答,耐人寻味。
(七)反复
反复,就是同一词、句、段不断地重复出现,目的是强调语意重点,加强语气和感情,加深对方的印象,造成一种特别的情调。[5]346例如:
(35)天也空来地也空,亡者进入南柯梦,不知在西还在东。……
天也空来地也空,亡者进入南柯梦,梦见唱戏锣鼓声。……
天也空来地也空,亡者进入南柯梦,梦见自己又重生。……(《天也空来地也空》)
例(35)中,“天也空来地也空,亡者进入南柯梦”在孝歌唱词中连续间隔反复十四次,传达了“天空地空”的思想,世事好似南柯一梦。在陕南孝歌中,使用反复修辞格的孝歌较多,例如《辞亡表》《还阳》《送神王》《过仙山》等,均在不同程度上使用间隔反复或连续反复的形式。
(八)排比
排比指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的词、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如:
(36)白天不唱不得过,夜晚不唱睡不着,走路不唱走不动,吃饭不唱吃不多。(《扯歌郎》)
(37)铁匠连的锤和钳,蜜蜂连的后花园。走司连的走司庙,老君连的天堂山,观音连的莲花凳。(《十二连》)
上述例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例(36)通过歌郎“白天、夜晚、走路、吃饭”都要唱歌,表明了歌郎对唱歌的喜爱之情,直白简练,充满谐趣。例(37)中借相关事物的巧妙联系,使句子结构整齐匀称,语言贯通酣畅。
(九)层递
层递是将语言排成从浅到深,从低到高,从小到大,从轻到重,层层递进的顺序的一种辞格。[4]165例如:
(38)一字写来一条枪,韩信追赶楚霸王,只有韩信本事能,逼死霸王在乌江。
二字写来两条龙,仁贵跨海去征东,二圣老爷显神通,四路白马闹哄哄。
……
十字写来安十方,大闹花灯是薛刚,踏死黄玉惊老王,圣驾惊烈罪难当。(《写字歌》)
例(38)使用了层递的修辞方式,用数字一至十作为排列顺序,层次分明,构思巧妙。这种修辞方式在陕南孝歌中使用较多。例如《十二月花名》《辞亡表》《十二月行兵》《孟姜女十二月》《客套歌》等,通常以数字、月份、年份的递升或递降为逐层递进的逻辑依据。
陕南孝歌因依托于丧葬民俗活动而为当地人所喜闻乐见,其文化价值影响深远。这支孕育生长于陕南大地上的艺术,折射出当地人崇尚孝道、三教合一、万物有灵的思想认识。孝歌艺术魅力的关键在于出色的语言艺术:通俗易懂,叙事性强,妙趣横生,给人印象深刻。陕南孝歌在语音上和谐悦耳,词汇上简单淳朴,修辞格的使用上丰富多彩,既能展现陕南的地域语言特色,又能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孝道思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