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贵有文,文贵有识
——谈初中作文教学中的两点思考和探索

2022-03-01江苏省新沂市高流初级中学彭增莉

学苑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文采古诗文家乡

江苏省新沂市高流初级中学 彭增莉

文贵有“文”,文贵有“识”。也就是说,学生的作文既贵有“文”,也贵有“识”。有“文”有“识”的作文,才是理想的作文;有“文”有“识”的作文,才是我们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指导所要达到的目标。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下面结合作文教学指导实践来谈一谈。

一、什么是文章的“文”和“识”

1.什么是文章的“文”。

“文贵有文”中的“文”,指的是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的“文”原来是记载的意思,整句话意思是只说不记载,说的话就不会流传久远;现在我们一般把这里的“文”理解为文采,意思是文章虽然写了,但是如果没有文采,那么文章就不会流传久远。用在学生作文方面,就是指学生在作文时,要让文章有文采。“文采”是指文章的语言文字要准确、俏丽、鲜活等,读后能给读者一种养眼、悦心、脍炙人口的感觉。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寒冷初春的街头,一个盲乞丐胸前挂个牌子乞讨,但没有人施舍。一个行人在他牌子反面写道:“春天来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见。”之后,行人纷纷向他的罐子里投来钱币。

为什么一句话就能打动那么多人的心,就能产生那么大的“经济效益”呢?是因为这句话里有“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能让人在一瞬间爆发出强烈的情感共鸣。这就是“文贵有文”的原因。

2.什么是文章的“识”。

“文贵有识”中的“识”,指的是作者的见识、胆识、真知灼见。这种“识”要与众不同,要能够“标新立异”,人云亦云的观点不是“识”。因此,“文贵有识”中的“识”,是指在面对不同的现实问题,要有新的见识;“识”就是作者在对社会、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刻的观察、深切的体会之后,继而对其本质作出的正确反应。

使文章有“识”的方法很多,如使用典故。典故是在人们心中扎了根的历史故事。使用典故,可以让文章的内涵扩展、文采出色。如九年级下册第18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就运用了典故,让文章说理很有力。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了五个典故,既给词作增添了语言美,更恰当地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再如《史记》有这样一段:“文王拘而演《周易》……”这里用典可谓是登峰造极了。其实,学生在作文时可用的典故俯拾皆得,如“鸿门宴”“空城计”“走麦城”“卧薪尝胆”“孟母三迁”等等,把这些典故收入文中,不仅能让文章添彩不少,而且使文章增加了知识的含量。

但就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分析问题不够深刻,理解问题重感性轻理性。所以,初中学生的作文能做到文路开阔、涉及生活素材多、信息量广,做到言之有物,就算有“识”了。

由此可见,“文”是就文章的形式而言的,“识”是就文章的内容而言的。一篇文章若能做到有“文”有“识”,那也就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写作效果了。

二、美文佳作有“文”有“识”的一些具体体现

“文”虽然是指文章的形式,“识”是指文章的内容,但“文”离不开“识”,“识”离不开“文”,二者彼此交融,不可分割。有“文”无“识”谈不上是美文佳作;同样,有“识”无“文”也谈不上是美文佳作。那么美文佳作是如何体现有“文”有“识”的呢?

1.引用古诗文,让文章出彩。

我国古诗文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引用古诗文,就等于让古人、先哲们替你说话,他们有绝对的话语权,省却了你多少口舌。而且古诗文就如古董,有的甚至价值连城。用上它们,就如同你在一挂项链中配上了一个亮闪闪的“钻石坠”,文章想不出彩都不行。如写记叙文《我的梦想》时,你可以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表达你实现梦想的决心,你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来表达你实现梦想时将要付出的艰辛及乐观态度。引用古诗文名句,绝对能让你的文章出彩。可以说,古诗文名句是能够让我们作文出彩的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2.妙用修辞,使文章鲜活。

写文章不用修辞,就如同演戏不上妆一样,那写出来的东西根本就不能登大雅之堂,更拿不到桌面上来。文章的修辞手法就如同我们生活中的“化妆品”一样,让文字充满生命活力,让文章光彩照人。如比喻、夸张可以让文字形象入神,排比可以让文字气势如洪,拟人可以让文字表情达意,对比可以让内容正反鲜明。以写《家乡的桥》为例,用比喻:“家乡的桥像一道虹,雨后流光溢彩;家乡的桥像一条神龙,保佑着家乡人民富裕安康;家乡的桥像父亲的脊梁,承载着儿女们向幸福出发;家乡的桥像一双眼睛,观察着家乡的变迁。”用拟人:“家乡的桥,你的脸上虽写满了沧桑,但更洋溢着幸福,就像妈妈晚年含泪的微笑。”用排比:“家乡的桥,你的臂膀依然有力,你的脚步依然坚强,你的信念依然执着,你的子民也将在你的指引下大踏步地向文明、向富裕、向世界进发。”用对比、拟人:“家乡的桥,你以前喝的是轻轻的河水,看着鱼儿在你的脚下嬉戏,嗅着水草的清气和微腥味,如今有毒的河水熏黑了你的肠道,鱼儿和水草也早已去了离你很远的地方,只留下你孤零零地守着、守着……”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文章怎能不生色呢?文章怎能不鲜活呢?妙用修辞手法,是使文章充满生命活力,让文章光彩照人的最有效手段。

3.写景状物,“美”化文章。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大自然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有形有相,高山流水,纤云飞星……只要经过艺术化的提炼、升华,就能成为文章的表达对象,哪一样不能抒发我们无尽的情思、优美的情愫?写景状物要注意观察,要突出细节和特色,要发挥联想和想象,才能把文章写得漂亮。

在《绿》中,主体景物是梅雨潭。作者先从远近不同的角度,写瀑的概貌、瀑声清亮悦耳、瀑流边的苍壁、梅雨亭的奇观、岩石的陡峭雄奇、秋日天际的微云、润湿草丛的绿意和瀑花的奇趣,形成一幅幽峭壮美的山水画。作者这样写景状物,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收到了更妙的艺术效果。

大凡名家笔下的散文,没有不写景状物的。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如此,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是如此,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也是如此。当然,写景状物只是手段,通过客观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才是目的。

4.拓宽领域,做到言之有“识”。

在写作时,文章要力求反应多维度的生活。以命题作文《我家的喜事》为例,文中可以写爸爸的书画作品获大奖、妈妈买了电脑写个人博客引关注、姐姐哥哥成了奥运会志愿者、我学会了网上淘宝等等,这样就把一个立体的生活镜像全撂在了我们面前。有的同学把书法绘画写一通,有见识;有的同学把电脑、网络知识搬出来,有高见;有的同学走入社会活动,写所思所感,挺新鲜;还有的同学写音乐达人、爱心天使,不更让人“见多识广”吗?

美文佳作都是有“胆”有“识”的,但如果我们只是模仿、借鉴,而不去创新,那我们写出来的文章就不能够脱俗,就不能永葆“文”“识”的青春。我们赞赏第一个把美人比作花的人,我们惊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是因为他们敢为人先、超凡脱俗。没有创新意识,“文采”就会褪色;没有创新举措,就容易孤芳自赏、孤陋寡闻。老说“美人似花”就俗了,老写“孩子脸上有酒窝”就呆了,老把“雪花比鹅毛”就无味了。没有创新,最终结果造成肖像描写“千人一面”,心理描写“万众一心”,毫无特色可言。只有创新意识的作者,才有可能让笔下的文字散发出无穷的魅力。要让学生明白:创新永远都是写作的灵魂。

三、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有“文”有“识”的路径

学生的阅历很浅,生活面很窄,知识积累不多,他们虽然知道让文章有“文”有“识”的路径,但仍然很难达到目的,主要是这些路径走起来很不平坦、通畅,换句话说,他们知道怎样煮米,但就是找不到米,“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作文有“文”有“识”呢?

1.书中淘“宝”——觅佳句。

语文课本是我们必学、必读的,像朱自清散文、鲁迅作品、毛泽东诗词都是我们学习的宝典,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都成了文化符号;还有教材中的古诗文都给学生提供了千古佳句,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等,都应该是我们写作引用的上好“品材”。这些语言的精华,教师要指导学生背诵、使用,让它们为学生作文增色添彩。

2.他山取“石”——采丽词。

为了写好作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并做好读书笔记。如多走进图书馆、阅览室,按教师列出的有价值、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找到图书、杂志、报纸时文,进行阅读、品味、摘抄。为了某一个命题作文,让学生互相交流写作心得、传阅手头资料、讨论精美语言的使用等等。

如写《成长的烦恼》,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思考在成长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如课业负担重、痴迷网络游戏、与父母沟通有“代沟”、与同学交流出障碍、如何面临早恋、如何处理课内与课外之间的矛盾等等,发动学生从书中、网上搜集整理有关这些话题的精美的语句、辞藻。像“笑对人生”“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会对你笑”“成长中没有烦恼,就如同大自然没有风雨”“早恋是严霜,会把青春肃杀”等等。

3.坊间求“识”——寻亮点。

要让学生明白,写好作文只向书本求学、向老师求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向生活求援,因为文章是生活的反映,而且生活中的语言会更加原汁原味,鲜活有力。如听老爷爷讲故事,获取朴素语言;跟老农讲话得到了歇后语或者谚语;听法制报告、学术演讲汲取了某个专业领域的学识素养等等。为了写好作文,我们还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进行写生,搞社会调查等。

记得我们在写说明文《餐厅》时,我们是这样做的:先布置了写作任务及说明文的常用的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然后和学生一起在餐厅吃了两顿“大锅饭”。饭间,指导学生观察餐厅环境结构、墙上语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然后描述学生就餐气氛、饭菜色味,最后和厨管、厨师交流,探索餐厅管理程序、饭菜烹调方法等等。这一次作文虽是说明文体裁,但学生们在说明中穿插的描写和叙述,让人印象很深,如“排队打饭的队伍很齐整,如同沙场点兵”“餐厅里的时光很美好,同学们有说有笑,好像在过美食节”“餐厅里飘着醉人的香味,如同美妙的歌声似的”(此句用了通感修辞,妙极了)。

4.博“趣”约取——做达人。

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也可以让作文写起来得心应手。指导学生从“兴趣”中吸取知识营养是作文教学的又一重要思路。如有的同学热爱歌曲,那就让他把好的歌词作为作文中的美味添加剂,像《爱拼才会赢》《团结就是力量》;有的同学热爱网上聊天,那就让他把网络语言作为“研究对象”,像“给力”“富二代”“草根”“月光族”等都很有味道,也很有生命力;有的同学爱好相声小品,你就让他多多回顾一些经典相声小品中的语言,像“你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浓缩铀电源手机”等等,既幽默又有文采。我们要想让学生的作文“博趣约取”,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悟生活,积累素材和情感。否则,“博趣约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师要指导学生“炼”笔凝“思”而写作文。锻炼写作,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把自己脑子思考的,把自己眼睛看到的,把自己耳朵听到的,把自己亲手操作的,把自己的心灵亲自感悟的……都寄情于笔端。这样,日积月累,厚积薄发,何愁笔锋不洗练,状物不惟妙惟肖,言辞不清新奇丽?

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格物致知精神,让他们能够明辨是非,学会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作文的主旨富有“真知灼见”和“远见卓识”,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人云亦云的文章是没有人愿意看的。

写作是激情的喷薄,作文要伴随着学生整个求学阶段。许多文字是站在名家的肩膀上形成的,其中包含着作者自己的取舍、提炼、精神砥砺和理想追求。也许愈是闪光的可能愈是“拿来”的,愈是经典的可能愈是“借鉴”的。只要我们本着让学生人文我用、古为今用的为文思想,再加上有素的训练,学生的作文一定会因“文”而贵、因“识”而贵的。

猜你喜欢

文采古诗文家乡
第二十二回 盘丝岭遇蜘蛛侠 苦学古文文采佳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