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性

2022-03-01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梅山中心小学吴同栋

学苑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数学知识内容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梅山中心小学 吴同栋

小学时期的数学课程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内容,建模思想是帮助学生在个人思想认知中建立起数学知识模型,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容,进而让学生将空洞、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形象的模型方式呈现出来,有效的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所以,小学时期是学生在数学领域发展的初期,同时也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培育的关键阶段。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进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提高,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当下阶段小学时期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潜在的问题

1.教学思想过于老化。

新课程的提出明确指明了要以学生作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个人能力、思维、学科素养的培育与发展。但是通过对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活动情况的调查和剖析发现,在当前小学时期的数学课堂中老师们的教学采用的仍旧是“讲学式”,教学中以对知识内容的讲解为主,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机会极少,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极度缺乏思考,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技能发展。新时代中所提出的教学要求是需要在学生的参与中才能完成的,而且,数学模型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有力助手。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明确现代教学所提出的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以引导为主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探索,进而发展学生的个人思维。

2.教学方式枯燥无趣。

小学时期的教学虽然没有高考的压迫感,但是同样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过于注重学生分数的提高,教学始终围绕片面的知识开展,却忽视了学生个人思维和学习技能的培育。小学时期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其个人思维刚刚开始发展,还不成熟,很多数学知识相对抽象,为学生的学习增大了难度。另外加上老师的讲学教学模式,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仅限于文字概念,缺少形象化的认知,长时间枯燥烦闷的教学环境使学生逐渐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厌倦心理,对数学学科的喜爱程度也极速下降,这样的情况不仅阻碍了小学数学课程的开展,而且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人思维与能力发展。

3.教学活动与生活脱轨。

数学这门课程是一门“工具性”的课程。小学时期数学知识较为简单,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也相对较强,通过学习小学时期的数学知识,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更多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但是当前的教学中老师只是按课本内容照读照讲,忽视了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性,致使数学知识与生活脱离,这与新课程中所提出的核心素养不符。因此,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应该以生活为背景,设计教学活动,带动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建立起生活数学模型,进而发展学生的个人思维,提升小学时期数学教学的成效。

二、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的价值

1.运用动态模型,促进学生深入理解。

数学的学习需要较强的逻辑和思维支持才能够得到高效的发展,但是小学时期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还不完善,加上数学知识本身就较为复杂、空洞,在当前小学时期的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理解的难题。以往课堂中老师单方面的讲解的教育方式难以使学生对知识形成形象、准确的认识,所以在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中常常会感到吃力、困难。这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特点有着直接的关系。长期的讲解式教学活动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逐渐丧失探索的信心,进而降低中学时期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效。新课程变革过程中提出的模型思想恰好能够解决数学教学中的这一问题,面对学生难理解的问题,老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把知识进行数形转化,进而将繁琐的知识简单化,让学生对知识建立起形象的认识,发展学生的个人思维,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探索技巧,提高学生的个人探索能力,进而促进教学活动成效的提升。

比如,老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中的《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对于复杂的组合图形,想要计算出其面积,需要先对其进行分析,将不规则的图形分解成规则的图形。但是很多学生在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不会分解图形,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用动态的视频向学生展示组合图形的分解过程,进而帮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解答方法。学生获取了学习和解题的方法,也能够帮助其在后期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效。再例如老师在教学《位置》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3d的位置模型,模拟本班的学生座位情况表,然后随机选中一个学生,将其位置标红。然后运用3d图开展本节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态、形象的还原展示了解每个位置的概念,这样的模式下能够让学生通过感受理解“位置”概念,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自身的立体空间感,让学生的个人数学思维和能力得到切实的锻炼与提升。从而让学生能够准确的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小学时期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待提升,老师应该剖析教学的内容,结合图形与现代技术进行融合,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的模型,进而攻克学习中遇到的重点与难点问题。通过多样的展示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让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容,进而提升小学时期数学教学的成效。

2.设计图形模型,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灵活的思维是学生在数学领域发展的重要工具与保障,同时也是学生核心素养中一项重要的元素,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注重学生思维的转化能力培育。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找到学习的突破点,避免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由于思维转换不灵活造成学习困苦的情况。模型思想能够为学生拓展更多的数学解题思路,让学生将相对较难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图形问题,进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比如,在小学时期的学习中方程部分始终都是教学的难点部分,很多学生都会在方程学习中逐渐对数学失去探索的信心。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就可以应用模型思想进行教学,简化公式的逻辑性,增强知识的形象感。让学生重拾对小学数学知识的探索的自信,使其思维更加灵活,为后期在数学领域的发展形成有利保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的《简易方程》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开展案例讲解,将复杂的知识用图形进行展示,帮助学生准确的理解问题的含义与内容。老师可以用天秤原理让学生将题目中的条件分别放在天秤两边,找到题目中的平衡条件,对应条件找出需要解答的问题。通过天秤展示,学生能够清楚、准确的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进而找到解答的方法。再例如老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图形为学生进行讲解。老师可以通过平均分蛋糕的故事引进分数概念,首先用圆形模拟生日蛋糕,然后进行分蛋糕演示,取出其中的一块或者几块,然后引出“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准确理解分数概念的具体内容和含义。提升学生对于分数概念和性质相关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效的提高数学教学的成效。

通过这种将问题转化为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也称之为数学知识模型构建,由此能够准确的帮助学生了解问题的含义,找到解答的方法,建立起形象的数学知识模型,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

3.建立生活模型,发展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和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其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当中,所以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建立生活模型。通过生活对学生开展数学知识的教育,一方面发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技能,另一方面让学生建立起生活数学模型思想,拉近学生对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认知与理解。想要建立生活模型,老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或者找寻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存在现象,将其引入到教学课堂当中,作为教学的素材,通过生活平台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加深学生的感悟,使学生的个人思维得到发展。

例如,老师在开展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中的《负数》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借助生活中的案例开展教学活动。比如老师可以引入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将各地温度用数字进行表示,借助零下的温度引入负数这一概念,让学生准确感悟负数在生活活动中的使用,以及负数的含义。通过生活案例的引入,学生能够对“负数”形成生活化的认识,进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再例如老师在教学五年级中的《植树问题》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提出生活中的事例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思考。例如:A教学楼和B教学楼之间有27米的距离,学校想在两栋教学楼相通的路上种上树苗,计划3米一棵,一共要种多少棵树苗?或者,学校计划在教学楼前的小鱼塘周边摆上花盆,一共有20盆花怎样摆比较均衡?(已知:小鱼塘的周长为10米)将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问题中,拉近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让其能够在生活环境下思考问题,准确地分析出植树问题的类别,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成效。

设置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入的理解,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能够促进学生自身的生活数学模型思想的形成,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技能,有效地提高小学时期数学教学的效益,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与形成保障。

4.借助数学模型,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计算是小学时期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内容,也是整个数学生涯发展的关键支撑。利用“模型”能够直观、简便的带学生理解计算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知识的内容。但是现阶段还有大部分的学生不能理解计算的本质与过程。对此,老师就可以借模型思想辅助学生进行理解,培育小学时期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个人思维能够协调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提升与发展。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的《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在课前准备一张圆形的纸,将其均等的折出需要的份数痕迹,然后在进行分数加减法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将圆形纸张进行涂抹。学生通过对图形的划分和涂抹能够准确地理解分数加法和分数减法的计算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其内容的理解程度,进而提升本节分数加减法的教学成效。再例如老师在教学六年级中的《比例》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如果老师知识按照课本上的概念照宣照读,学生很难理解知识的具体内容和含义。对此,老师就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对知识进行展示。学生在学习了分数之后,对于部分和整体二者的概念会有一定的认知感,在进行比例教学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展示一些简单的比例案例辅助学生理解。例如老师可以这样举例:XX同学有5个苹果,老师有20个苹果,那么怎么表示XX同学和老师的苹果比例呢?问题提出后学生会出来各样的回答,老师可以将前比项、比号、后比项三个通过板书展示出来,然后将问题梳理在板书上,让老师和学生的代表图案分别放置在比例内容的下面,通过这样的数字化模型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掌握比例各个部分与其意义的对应点,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图形辅助学生学习能够有效的削弱数学知识的难度,让学生快速的掌握数学知识的具体内容和含义。有助于老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所以,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将“数”与“形”进行结合,通过图形展示帮助学生简单的理解知识内容,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建立起数学模型思想,进而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

总而言之,在小学时期的数学课堂中,模型思想的推出有效地解决了数学难、不理解的问题。小学时期的数学知识一直都是学生们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新时代教学中摒弃了“分数至上”的教育观念,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和重点。所以,老师应该借助模型思想的优势开展教学活动,教学依循学生为主的思想,结合学生的真实情况制定教学的内容,不断尝试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模型思想,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容,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促进小学时期学生核心的形成与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数学知识内容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主要内容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