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英语写作教学,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2022-03-01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中学南校区陶叶红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中学南校区 陶叶红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并指出“要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然而受课堂模式和教学任务的影响,目前,不少教师过于注重听、说、读等训练,写作教学相对弱化,制约了学生写作能力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品质。教师应基于学生英语学科素养发展的需要,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优化,将学生思维品质作为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通过不同的写作训练方式,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一、立足教材文本,培养发散性思维
教材是初中英语教学实施的载体,也是根本的抓手。教师在设计写作教学时,应强化教材资源开发意识,深入解读教材编制特点,坚持以本为本,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发展。初中英语教材编制时,按照主题为统摄,兼顾不同的主题,涉及面比较广泛,具备培养学生反思性思维品质的可能性。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教学,有机地穿插随文练笔,通过仿写、续写和创写等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品质。
1.仿写,让思维有所凭借。
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学习活动之一。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应强化读写结合意识,引导学生梳理阅读文本的写作思维,再根据学生阅读文本的写作思维进行仿写活动,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有所凭借,获得生长的支架,在读写结合中渗透思维训练。
如七上“Reading”部分阅读主题是“School lif e”,阅读教学设计时,先引导学生根据文题,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猜测,再带着猜测进入文本,梳理文本写作思路,探究文本从哪些方面介绍学校生活。在梳理文本写作思路基础上,再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在校一日生活,并布置学生开展仿写活动,运用本节课训练的主要词汇、句型进行仿写。
仿写活动设计时,从文章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猜测,较好地调动了学生思维,让学生带着强烈的阅读期待进入文本,强化学生的阅读目的性。仿写活动又建立在文本深度感知基础上,并强化学生语用意识,实现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协同发展。
2.续写,让思维有所生长。
续写建立在文本基础上,它立足于文本,按照文本行文思路对文本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让文本内容得到合理的扩展,对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应深度解读文本,挖掘文本续写点,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借助续写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获得生长的机会。
如七下“Reading”部分,阅读主题是“Home around the world”,该部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Neil”“Anna”和“Stephen”的三段介绍。教材的三段内容介绍无形中给学生搭建了写作支架,在引导学生分析三段文本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续写活动,根据前三段内容以中国学生的身份续写一段。
续写活动充分利用教材文本搭建的支架,引导学生从提供的三段材料中进行自主建构,探究写作的一般思路。续写活动不仅实现读写的深度融合,也深化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让阅读走向深入。最后,续写活动又给学生创造思维生长的机遇,让学生思维得到有效的扩散。
3.改写,让思维得以扩展。
改写是基于英语阅读文本、按照写作要求对文本内容进行改动的一种写作形式。改写需要学生忠实于原文本,又需要根据写作训练要求对原文本进行改动。改写活动对于培养学生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写作创作力发展,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围绕“Neil”“Anna”和“Stephen”的三段介绍,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改写活动,围绕写作主题“Home around the world”,引 导 学 生 将“Neil”“Anna”“Stephen”三段对话介绍进行改写,使三段对话以语篇的形式出现,不能改变对话中涉及到的句型和主要信息。
通过改写活动,学生深入了解了三段对话的主要内容。再根据写作主题,将三段对话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改动,寻求三段对话之间的逻辑性,使对话形成一个有机的阅读文本。通过改写活动,学生语言转换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文本的结构化设计,也给学生创造开动脑筋的机会,让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对于学生谋篇布局能力的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写作要求又对学生改写进行了规定,确保写作训练的语用属性,在改写活动中给学生创造句型训练的机会。
4.创写,让发散思维生根。
创写是一项创造性写作活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阅读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写作活动。通过创造性写作活动,促进学生主题阅读学习的内化,提高单元主题教学质效。创写活动设计时,教师应精心选择写作主题,在主题写作活动中实现学生发散思维的落地生根。
如七下“Unit 1 Dream homes”,这一单元教学主题具有无限创造的空间。在完成单元教学基础上,组织学生围绕“Dream homes”为主题,结合单元主题学习和自己个性化见解,以“Dream homes”为题目,撰写一篇小文章,和同学们分享。写作过程中,需要运用本单元学习的重点词汇、句式和句型。
通过创造性写作活动,单元教学主题得到有效的延展。不仅如此,创写活动也较好地实现了单元阅读教学整合,让单元学习在写作活动中走向高潮,在丰富的想象中实现学生发散思维的落地生根。
二、开发头脑风暴,培养创造性思维
初中写作教学过程中进行头脑风暴训练是提高课堂活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进阶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根据头脑风暴训练的特点,进行头脑R暴法和反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思维训练中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1.头脑R暴法,让创造思维自然生长。
头脑R暴法是直接头脑风暴法的简称。它立足于学生主体性,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写作设计,激发学生创造潜能,最大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写作设想,让写作成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过程。头脑R暴法训练形式不拘一格,可以配合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根据写作主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如围绕“f un”主题词汇,让学生充分调动生活中的趣事,在此基础上,再给学生提供一些单词,让学生围绕“趣事”这一主题情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将这些单词组合成一篇短文,表达一件有趣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写成的短文开展情景剧表演活动。
头脑R暴法训练时注重收放结合,训练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个大致的主题词汇,对学生写作方向进行规定。然后,给学生留足自由发挥的时间,再给学生提供几个单词,让学生根据主题情境和提供的单词进行自由创作,给学生留足创造性写作的机会。同时,头脑R暴法训练又注重与英语学习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根据写作内容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读、写、听、说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同时,实现学生英语素养的协同发展。
2.反头脑风暴法,让创造思维动态生长。
反头脑风暴法是基于常规思维,对常态化设想、方案等提出质疑,并提出符合现实、可行的设想与方案等。反头脑风暴法是对常规思维的突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然途径。教师在实施反头脑风暴法训练时,应基于学生思维的可生长性,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尝试突破常规思维束缚,提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化观点,赋予作文以独到的创意。
如围绕当前的疫情,教师可以结合这一话题运用反头脑风暴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先让学生围绕疫情谈论自己的感受,通过学生的交流,学生表达出不同的观点,如有的同学提出疫情是全球的灾难。抓住这一观点,抛出一个驱动性问题:疫情仅仅只是灾难?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思维得到有效的扩展,有的学生反向思考,提出疫情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反头脑风暴法较好地引导学生打破常态思维,思维得到有效的解放,学会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并从新的角度分析问题。如此,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较好的发展,从单一化的思维走向多元化,从常态化思维向创造性思维转变。
三、实施问题驱动,培养逻辑性思维
问题对学生思维发展具有显著的驱动效应,教师应基于问题在学生思维发展中的重要性,重视在写作教学中提炼有价值的问题,发挥问题驱动效应。目前,初中英语写作过程中,不少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注重问题的数量,问题质量却不高。教师应基于学生逻辑性思维发展的需要,设计结构化的问题,并将问题贯穿于写作教学的各个流程,将写作教学不断地推向深入。
1.作前问题,让思维动起来。
目前,初中英语写作指导主要局限在课堂写作教学环节,作前环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作前指导,根据写作教学内容或者话题,设计前置性问题,让学生思维积极开动起来,为写作活动进行思维“热身”。
仍以“Home around the world”续写活动为例,在写作指导之前,提出一个问题:比较“Neil”“Anna”和“Stephen”三段材料写作上的异同点,比较时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很快,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自主地选择合适的比较方法,有效地把握三段材料的写作内容。
作前问题既深化了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也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给学生写作提供思维支架。比较学习活动又重视思维工具的运用,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表格等形式,使学生的写作思维逐步地清晰起来。
2.作中问题,让思维活起来。
课堂是写作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在进行作中指导时,可以根据作中引导的需要,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作中交流与互动,帮助学生突破个体思维的局限性,在问题驱动下积极地思考,交换互相的想法,互相借鉴,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Home around the world”课堂教学环节,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Neil”“Anna”和“Stephen”三段内容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提出新的问题:三段材料中,你认为哪些内容写得很有价值,值得借鉴,如何借鉴?哪些可以略去不写,为什么?你自己有哪些好的想法?
这个环节承继作前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材料进行批判性思考,发现文本的可借鉴点,发挥文本导写价值。同时,强化学生取舍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可写可不写,让学生改变盲从思维,确立自己的写作主张和观点。最后,综合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让学生摆脱导写文本的局限性,写出自己的特点,实现对借鉴文本的自我超越。
3.作后问题,让思维立起来。
作后环节是教师容易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应基于写作教学的连贯性,重视作后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借助问题驱动效应,对写作进行思考,总结写作的可取之处和存在的不足,从而引导学生不断地总结写作经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进阶。
“Home around the world”一课,作后问题设计与作品展示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作品进行比较展示,结合展示作品提出问题:你认为哪篇作文更加出彩,理由是什么?对于另一篇文章,你的修改意见是什么?
作后问题结合作文展示活动自然地生成,让学生在比较中对不同水平的文章进行思考,从出彩的作文中吸取有益的经验,从不足的作文中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通过作后提问,给学生比较学习提供机会,也实现从写作实践到写作理论的高度抽象,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理论,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实践。
4.自主提问,让思维获得生长。
写作过程中,教师还应基于学生主体性,改变教师提问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提问过程中学会思考,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做法。写作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需要教师加以引导,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支架,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且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如围绕“Home around the world”写作主题,给学生提供一篇作品案例,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根据作前、作中和作后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提出一到两个问题,同桌之间进行交流与评比。然后,在小组范围内进行问题评比。评比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对学生写作是否产生有益的启发。
通过学生自主提问,引导学生对写作学习进行总结与反思,在自主设计问题过程中,学生将改变角色,从学习促进者的角度,借助问题给对方以启发,也在提问中调动写作积累,提高自身写作能力。
总之,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写作教学又离不开思维参与。教师应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需要,优化写作教学指导,通过读写结合、头脑风暴和问题驱动等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品质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