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教学心理学的研讨与实践
2022-03-01江苏省新沂市行知学校姚绍娟
江苏省新沂市行知学校 姚绍娟
体育是中小学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品质、运动技能、操作技能、审美心理、创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掌握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体育教学的心理学规律对于广大体育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体育教学心理学研究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问题,目的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如下一些特点:
1.操作性。
操作性强是体育学科比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都要有操作,教师示范是操作,学生训练也是操作。所以体育教学除了少量的体育理论学习外,其他项目都比较适宜在操场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有知识学习和教学的心理学规律;操作和运动技能的练习和训练也有其自身的心理学规律。我们必须掌握中小学生操作和运动技能训练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搞好体育教学。
2.活动性。
同其他学科知识的教学相比,体育教学的活动范围大、教学场地面积大、学生的活动量大、教学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大。另外,体育教学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大。活动性强的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它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大,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多,教学组织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必须掌握活动性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尤其是中小学生在活动性教学环境中学习和训练的规律,才能胜任教学工作。体育教学既要保证质量,同时也要注意尽量减少对班级学生上课和校外居民生活的影响。
3.审美欣赏性。
体育教学对于促进中小学生审美心理的健康发展,培养他们的审美欣赏能力和发展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审美心理学的知识,并根据中小学生审美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教学,从而促进中小学生审美心理的发展。体育教学的审美欣赏性体现在许多方面,如体育运动中体现出的健壮美、运动美、协调美和造型美。这些美的形式会导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和与他人之间的审美欣赏活动。这些审美欣赏活动会促进学生审美心理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利用体育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4.趣味性和娱乐性。
中小学生大都喜欢上体育课,并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轻松愉快的情绪。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是由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结构决定的。中小学生有活泼好动的天性,而体育课能够满足他们的欲望。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天性,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和娱乐性,使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和训练,既能够增强体质,又能够得到身心上的愉悦。
二、体育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体育教学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有:
1.体育的学科性质及教学目标。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性质和特点,都有自己的教育和培养功能,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在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审美心理、形成良好个性等方面有其独特的功能。研究某一学科的教学必须首先明确其性质和功能,明确该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体育教学心理学首先要研究的问题就是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标是什么。
2.体育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任何教学活动都要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起点情况,依据一定的原则,选择一定的教学方法,统筹设计教学活动的结构,实施教学过程,考核或评价教学效果。所以,完成一项完整的教学工作任务,需要教师做一系列具体的工作,而做好这些工作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分析,明确教学设计原则;其次,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结构;第三,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介。因此,掌握教学原则、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就成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所必备的教育学理论基础。
3.体育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通过一定的内容和形式促使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和身体活动,并使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向着既定的目标发生变化。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使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一定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心理和行为的变化机制和促进变化的条件和手段。学生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行为特征是我们教学的起点。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心理水平和行为特征的基础上合理地安排教学任务,设计和实施一定的教学过程,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所以,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体育教学的心理学基础之一。体育教学涉及到操作技能的训练问题。操作和运动技能的训练有一定的规律和条件,掌握这些规律和条件是从事技能训练的理论基础。因此,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及训练条件也是体育教学的心理学基础之一。体育教学除了技能训练之外,还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在操作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如何传授相应的知识,学生怎样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这些问题都要用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来回答。因此,体育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心理学知识也是体育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4.体育教学的心理学问题。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方面教学心理学问题有:体育运动技能的结构与测量;中小学生运动技能的训练;中小学生意志品质等心理品质的培养等。我们知道,体育运动的形式,除了平时的训练之外,主要就是竞赛(平时训练有时也采取竞赛的形式),体育竞赛心理学问题有:体育竞赛心理的分析、体育竞赛指导中的心理学问题、体育团队心理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问题等。
5.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
中小学体育教学心理学要研究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因为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如果所处的社会条件、教育条件不同,他们身心发展水平还是有差异的。我们从2020 年全国九大城市7 至12岁三项发育(身高、体重、胸围) 均值与2015 年徐州市7 至12 岁三项发育均值调查对比中发现,2015 年徐州市7 至12岁儿童的身高、体重、胸围均值基本上高于2015 年全国九大城市三项均值的水平。这一事实也表明了徐州市进入新时代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决定了中小学生身体发育水平的提高。
但是,由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极其复杂,因此人的身心发展就客观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身体方面表现为:体质的强弱、外貌的差异、生理发育的迟早等。心理差异:认识能力不同、兴趣爱好各异、情感表现、意志品质也不完全一致,因此在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上就不可能千篇一律。
当我们认识到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时候,将有助于我们预见学生成长发育的趋势,这种规律和趋势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施教的依据,也是促使学生积极发展的保证。
要进一步地加深对统战工作的建设,让统战工作的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要求各级党委严格贯彻各市、县、区街道及社区等层次的统战社团建设,要让市级统战工作带动街道级和社区级的统战组织,让各层组织发展成为一个完善的统战网络体系。与此同时,还须加强市区、街道及社区等三个阶层对人民群众的引导和领导,从而让各级统战工作的活动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下去。
三、体育教学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研究表明,本体性知识的多少并不与教学效果成正比。影响教学效果好坏的更主要的是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所以,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最有作用的知识是条件性知识。特别是对于新手教师来说,条件性知识的丰富可弥补实践性知识的不足,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师更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条件性知识,提高自身教学理论素养,力争成为体育的教学专家。
1.理论意义。
体育教学心理学研究,能促进体育教学和理论研究。它的理论意义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促进操作技能训练研究。体育教学涉及到运动技能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与训练问题,这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以往的研究只停留在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和训练的条件等方面。体育运动技能属于专业性很强的精细操作技能。如何在中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操作技能的发展基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将推进体育技能训练的教学改革,使中小学生体育操作技能的训练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
(2)促进体育知识学习和教学理论研究。关于课堂知识的教学,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研究已经不少。然而,体育知识的教学多是伴随着操作技能的训练进行的。这些知识内容如下:指导技能训练的有关知识,如动作要领、训练要求等;规范动作和操作的有关知识,如运动规则、比赛规则等;指导欣赏和评判标准方面的知识,如体育比赛的评判标准等;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如体育的历史知识等;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如体育中的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力学的知识等。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传授这些知识是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要研究的问题。
(3)促进审美心理学研究。体育运动具有审美欣赏价值,尤其是体操、跳水等运动项目。因此,体育教学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欣赏水平的过程。体育欣赏教学也会促进相关审美心理学的研究,这些审美心理学问题的研究成果还将被迁移过来指导体育的教学实践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防止学生审美走向偏差。
(4)促进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跟其他学科相比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规律。作为体育教师,要掌握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并要进行深入地研讨。广大体育教师和理论工作者根据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要不断地探究体育教学的新理论、新模式和新方法。
2.实践意义。
(1)掌握心理学知识指导体育教学。体育教学心理学知识将有助于体育教师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实施教学活动。体育教师还将了解到与体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学习理论,这些学习理论有助于广大体育教师掌握中小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和特点,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体育教学心理学介绍了操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以及有效技能训练的条件。这可作为体育技能训练的一般理论指导。体育教学心理学还帮助教师了解到审美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如体育能力结构、体育欣赏的心理机制等。这对于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中小学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欣赏水平,无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掌握有关教学理论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体育教学心理学中结合各学科教学的实际,介绍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集体主义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原则和方法,这对广大体育教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体育教学心理学中讨论了许多教学中遇到的心理学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这对教师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是有帮助的。体育教学心理学是针对中小学生体育教学设计的心理学知识,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师们看得懂、用得上。
如,眼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初中学生的眼球生长还没有完全定型,若不注意用眼卫生,常常会造成近视、斜视或弱视等视觉异常,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因此父母及教师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眼睛。在学校里,每天上、下午至少要各做一次眼保健操。体育教师要对学生做眼保健操加强指导,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做眼保健操,把做眼保健操看作是体育学习和训练的一部分。其次是要让学生掌握做眼保健操的方法,要力争做眼保健操准确、到位,能够达到应有的目的。
(3)有益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学然后知不足”这是中国古代教学理论名篇《学记》中的一段至理名言,今天仍然是广大教师的座右铭。广大体育教师要想做好教学工作就要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不断地探求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从师素质。学习和掌握体育教学心理学知识对于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十分有益。教师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三种知识:一种是专业知识,又可称为本体性知识。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就是体育知识,是专业知识。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应具备教学理论知识,这是体育教师的条件性知识。第三是教师的实践知识,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所获得的宝贵教学经验。
(4)促进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学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曾一度受到忽视。在条件较差的地区或学校里,体育课程成为可有可无的课程。这不仅影响了对中小学生的全面培养,也影响了体育教学研究的开展。现在国家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这必然会推进体育教学的改革。研讨体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和办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中小学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教学心理学的知识,更要积极从事教学心理学问题的研究。中小学体育教师积极从事体育的教学研究工作,不仅能够较快地提高自身素质,而且有助于推进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