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认知视角下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2022-03-01福建省惠安县莲峰小学刘文婷

学苑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元认知美术评价

福建省惠安县莲峰小学 刘文婷

美术欣赏带有专业属性,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传授一些欣赏方法,还要注意调动学生元认知,以辅助其欣赏学习。所谓元认知,这是上个世纪由心理学家弗拉威尔(J.H.Flavell)提出的新概念。国内学者对元认知内容做出了相应解读,元认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技能:一个是个体理解完成任务需要掌握什么样的技术、策略和资源;一个是个体实践过程中理解何时使用这些技术、策略和资源。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引入元认知概念,教师要围绕美术学习操作技能、应对策略、学习素材资源等做文章,组织更多适合的美术训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建立美术学科认知能力。

一、筛选欣赏目标,建立元认知教学机制

美术欣赏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为学生准备更多适合的作品,让学生顺利启动欣赏思维,在元认知支配下展开欣赏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欣赏能力的成长。美术欣赏未必是名作名画,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多同学的美术作品,特别是一些手工制作方面的美术作品,学生会有更高心理期待。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实地参观,如一些美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性欣赏学习中掌握美术欣赏能力。

如教学湘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家乡的古建筑》,教师先展示一些古建筑图片,让学生做观察,说说这些古建筑的图案特点,要从美术角度展开解读。学生开始介绍这些古建筑的特点,教师继续传授一些美术欣赏知识,辅助学生做欣赏介绍。如建筑图案的色彩、造型、构建、文化色彩等,都需要做涉及。学生解读这些建筑形式图案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认知做欣赏展示。教师对学生欣赏介绍做专业评价。为激发学生欣赏思维,教师要求学生展开生活观察,寻找生活中的古建筑信息,或者直接与身边同学做互动交流。学生开始观察古建筑图片的特点,然后做深入分析,从美术角度进行解读。教师组织学生做互动,让学生集体做古建筑图片观察评价,对各种不同见解做讨论,课堂互动气氛热烈起来。教师深潜课堂,与学生一起互动交流,对学生欣赏存在的问题做指导,让学生运用美术专业知识做欣赏思维,特别是生活元认知的应用。学生对生活化美术欣赏有特殊心理诉求,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设计,无疑能够带来丰富调度力量。如:“很多古建筑都选择起翘、出翘的形状,这是典型的美学需要,因为从实用性方面来分析,其防雨防风等功能都不突出,所以是审美成分更多一些。古人对建筑的美学追求很在乎,我们在欣赏时,要多从形状和色彩等角度做深度思考,这样才能获得更广泛的学习认知。”“古建筑的门窗大多采用镂空雕花的设计,这不仅有美学需要,也增加了采光性,具有更多实用性。”

教师先利用图片做引导,给学生提供欣赏机会,学生逐渐进入到欣赏环节。特别是对生活中熟悉的古建筑做点评,将美术欣赏生活化处理,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体验。美术欣赏有多种呈现形式,结合生活现实做欣赏设计和组织,能够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让学生有元认知应用的机会。教师适时做互动交流,给学生带来更多提示和支持。

二、组织欣赏活动,培养元认知思维能力

教师组织学生做美术欣赏活动时,要对美术欣赏活动形式做创新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多适合的学习指导,让学生在实践性欣赏活动中建立学科认知。美展参观是最直接的欣赏学习,学生对这样的活动最有感觉,但美展活动机会不多,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现实,给学生提供丰富学习欣赏体验,让学生做生活观察、互动评价、手工制作、自由创作等美术实践,并在具体活动中建立欣赏认知。

学生美术元认知基础存在较大差距,这是教师欣赏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的制约因素,提升美术学习任务覆盖性,让更多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到欣赏环节。在教学《布艺温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布艺小制作图片,让学生对这些布艺作品做观察,然后自行组成合作学习小组,运用身边的材料做布艺制作。学生有观看图片的经历,平时也有布艺制作的经验,教师任务下达后,学生都能够积极给予回应,开始研究制作方案。教师对学生操作情况做观察,及时作出技术指导,引导学生做创意设计和操作。在成品展示环节,学生自发展开互动评价活动,美术欣赏自然发生。教师鼓励学生做评选活动,找出最佳制作,拍成照片发送到网络交互平台,让更多人观赏其美术制作。学生对布艺制作没有更多经验积累,特别是一些男生,对布艺制作更是陌生,教师推出更多成品做展示,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布艺作品大多属于玩具,教师要从这个角度做观察引导,让学生对制作材料、制作程序、制作工具等做对应分析,这样可以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到操作环节,在实践体验中建立美学认知。

教师先让学生做多媒体观察,为后面制作做好铺垫,这也是元认知积累的过程。学生对手工制作比较感兴趣,而且是集体行动,教师跟进指导,都能够确保学生制作顺利推进。特别是评选活动,将学生欣赏呈现到网络上,给更多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美术欣赏没有固定形式,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实际做出灵活设计,其组织效果会更为丰富。

三、传授欣赏方法,提升元认知运作水平

美术作品欣赏需要方法支持,教师针对性做出方法传授,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欣赏支持,让学生在欣赏学习过程中成长美术学科基础能力。学生有自己的元认知基础,对美术欣赏形成个性支持,教师在欣赏方法传授时,要对学生元认知基础有一定了解,以提升学生欣赏品质,促进学生美术学科能力的成长。小学生美术欣赏方法应用更为直观,教师不妨从色彩、形状、体态、气质等角度展开思考,并从欣赏感悟、体验、比较等方面做探究,形成专业鉴赏能力。

美术课堂教学需要更多素材,教师有意识让学生参与材料的搜集活动,能够创造更多欣赏机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欣赏认知成长。在教学《飞行梦工厂》这节内容时,教师课前给学生设计一个信息搜集任务:每人都有飞天梦,特别是和家人一起放风筝,这是最有感觉的活动。在我们的家里,肯定有飞机模型玩具,还有画过的飞机绘画,展开信息搜集,将这些东西做梳理,挑选最得意的作品或者玩具,参与班级展示交流活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都能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玩具或者画作,教师要求学生分组展开欣赏,并做方法传授:这些东西都是童年的记忆,从美术角度展开思考,对其色彩、形状等美术元素做分析,挑选最有特点的玩具或者是画作,做重点推介。学生听说要对这些东西做美术鉴赏处理,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经过一番思考和操作,学生大多能够完成美术作品,不管是制作还是画作,都表现出美学元素。教师组织学生做展示和评价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互动机会。学生进入评价环节后,教师跟进指导,让学生找准评价切点,对相关美术作品做具体的分析,传授一些评价方法。学生对美术制作和美术欣赏都比较有感觉,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心理做设计,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到美学审美环节,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建立学科认知。

教师让学生自行搜集童年飞机玩具和绘画作品,给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学生家里有丰富资源,教师以此设计美术欣赏任务,给学生提供直观学习体验。学生对这些东西有主动观察的兴趣,教师及时传授鉴赏方法,给学生带来观赏启迪。美术欣赏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让学生搜集、欣赏,这些设计很有创意性,其组织效果良好。

四、创新欣赏训练,促进元认知内化进程

美术训练设计时,教师要做创新处理,让学生在不断探索和体验中成长美术学科认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美术欣赏训练提供更多选择,网络搜集美术作品信息,展开交互活动,都能够带来欣赏训练机会,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学习需要,在欣赏实践中完成学科认知构建。美术创作时应以一些电脑软件展开助学操作后,为学生美术学习提供更多技术支持,教师在组织学生做美术欣赏时,要科学看到软件助力作用。

学生对手工制作活动情有独钟,教师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做具体布设,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激发动力,教学互动气氛逐渐形成。在教学《快乐陶吧》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一个小组分发一个立体造型的自制储钱罐,要求学生做集体研究:这个储钱罐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如果完全打开,会呈现什么样的图形?制作这样的储钱罐需要哪些步骤?学生开始研究眼前这个储钱罐,对相关问题做逐一解读。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讨论情况做观察。为调度学生学习思维,教师打开多媒体,利用动画做演示,对陶泥储钱罐的制作过程做分步骤展示,学生逐渐理清了操作过程,开始利用陶泥制作储钱罐。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互动,对制作过程做对应分析,集体制作活动顺利推进。学生制作成品不断诞生,教师对学生操作表现做具体评价,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在互动性评价时,教师要求学生选择喜欢的作品,对其制作工艺和特点做分析评价,学生都能够积极响应,开始对这些陶器做专业性点评。教师对学生制作情况和评价情况做归结和梳理,从方法方面做出一些探索,确保学习活动圆满完成。

教师借助动画视频做引导,让学生直观观看储钱罐制作过程,给学生提供元认知启动机会。学生平时喜欢做一些制作,教师利用储钱罐推出集体观察讨论活动,给学生提供制作和欣赏的机会。集体研究、团队操作、互动评价,让合作学习对欣赏形成有力支持。美术欣赏没有固定格式,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引导,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激励。

五、延伸欣赏实践,完善元认知体系构建

美术欣赏训练没有固定格式,教师做延伸设计和组织,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性美术欣赏学习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美术欣赏机会,还能开阔学生学习视野,培养良好美术学习习惯。社会上有不少美术展览活动,这无疑是重要美术欣赏机会。教师鼓励学生在家长带领下参与美展活动,不管是投放美术作品,还是单纯欣赏学习,都能够对学生美术素质成长带来帮助。学生对这些社会性美术欣赏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要做好组织和指导,让更多学生能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中借助元认知展开欣赏体验。

学生对制作类美术作品最为敏感,教师组织学生做实物性欣赏活动,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其元认知应用也会更为顺畅。在教学《青花瓷》时,教师拿出一个陶瓷茶杯:这是一个陶瓷作品,现在我们先对其展开观察,然后再做具体鉴赏,注意观察其形状、色彩、质地等方面,对陶瓷制作材料、制作程序、装饰方式做探索,准备现场制作陶瓷图案。学生进入观察环节,教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将整个操作过程介绍更为清晰。学生经过观察之后,基本掌握了陶瓷绘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做对应操作,学生绘画陶瓷活动顺利启动。在展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做欣赏互评。学生都有实践体验,自然能够给出更为客观的评价。在欣赏过程中,教师不时做出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启动元认知展开欣赏思考,确保学生欣赏学习顺利推进。教师选定一些陶瓷绘画作品做重点推介,给学生提出更多评价要求,学生开始做审美性评价。如:“青花瓷是瓷器中的精品,其色彩要求更高,在绘画时,要突出其色彩的特点,作者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其色彩设计是比较鲜亮的。”“我认为这幅作品是比较不错的,将青花瓷的形状展示得比较到位,色彩的搭配也很合理,给人以典雅的感觉。”教师对学生评价语言做分析和归结,对学生具体表现进行针对性反馈。

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推出绘画任务,给学生提供实践体验的机会。在欣赏环节,学生元认知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陶瓷绘画技术、陶瓷绘画设计方案、陶瓷美术效果等不同方面做专业解读,自然建立起美术欣赏认知基础。美术欣赏与实践体验相结合,促进学生元认知的介入,让美术欣赏体验更为丰富。

美术欣赏教学与学生元认知能力对接设计,体现教师教学专业研究意识,小学生美术欣赏水平普遍不高,教师针对学生元认知基础展开教学指导,让学生借助更多欣赏机会,借助元认知进行欣赏学习,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在具体操作实践中完成学科能力构建。元认知是指学习者掌握的技术、策略和资源,教师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创造更多实践体验机会,让学生运用元认知展开学科学习探究,对全面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元认知美术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元认知:领域一般还是领域特殊?
网络环境下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策略相关性探析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数学科目中元认知研究现状分析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