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2022-03-01福建省莆田南门学校陈群平

学苑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道德法治传统

福建省莆田南门学校 陈群平

众所周知,中国是文化古国,其历史悠久,并包含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而新时代的学生受年龄、能力的限制,对于历史的发展了解不够深刻,对于文化知识的认知比较浅薄,如果教师没有利用好课堂,将传统文化知识传输给学生,那么学生的了解途径将会变得更加狭窄,其认知也会停滞于此。其实,在当前的教育中,很多学科中的知识都蕴含了传统文化,尤其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体现得比较突出。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立与开展,主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深刻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法治意识,使学生将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发扬下去。所以,本文从传统文化渗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角度出发,探索培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方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新课改的不断落实与推进,使我国的整体教育水平不断上升。摒弃传统授课方式,学习先进思想,通过教师深入钻研和探索,提升教学成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应满足现状,而是要不断学习,学习先进教学技术,完善教学中的不足。受应试思想的侵蚀,大部分教师依旧没有更新思想,无法优化传统教学方式,促使教学效果停滞不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授课方式存在明显缺陷。

在我国教育界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就是传统的一刀切、满堂灌等。教师在课堂中不留余力地讲,学生在课桌前呆滞地听,表面看似整体课堂效果较好,但是很多学生都心不在焉,身体在课堂中,心早已经飞向远处,进而使教学效果无法提升。这种单纯的灌输式教学,应该被摒弃、优化,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导致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学习知识,解答问题,学生无法自主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无法达到预想的学习成效。

2.课堂知识脱离现实。

多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将教材作为主要核心内容,将其中的知识复述给学生听,或者带领学生翻阅教材,无法将教材中的知识与现实连接,导致学生只能硬性背诵,无法正确运用。这是一种错误的教学方式,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不仅需要教师传输知识,还需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学会通过知识思考现实问题,并有效解决各种难题。

3.存在错误的“重分轻德”思想。

大部分教师都会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过度重视学生考试分数,忽视了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这种思想,这种模式,最终会在课堂中出现“高分低能”的问题,学生将无法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规范能力,并不具备正确思想观念。甚至在教师的影响下,很多学生也认为成绩才是最重要的。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学生的好坏不能依靠成绩判断,每个学生优点和能力不同,只依靠成绩判断过于片面化。

二、将传统文化素养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

近几年,我国的教育部门、社会等,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并且多次尝试着将传统文化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结合,大力倡导教师渗透传统文化,优化课堂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所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非常重要的。

如: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素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里包含了我国大量优秀中华文化。而要想真正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就要将教学的积极性体现出来,教师也应合理地进行利用,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文化中的内涵和哲理,以此培养学生更加优质的人格、品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同时,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小学相比,其内涵、文化更为深刻,涵盖了我国大量的传统文化素材,如果教师能够将有效措施与其相融合,不仅能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甚至还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无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中,那么学生的发展、成长必定会有所缺失。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将先进的教学思想融入脑海中,努力走在教育的前沿,重视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和培养,从多个方位提升学生思想、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道路打下坚定的基石。

三、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1.借助案例,引入传统文化知识。

新课改的落实与深入,将初中政治的“思想品德”改名为“道德与法治”。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思想、法治意识,凸显出政治学科的“育人”价值、精神。道德与法治课程与语文课程虽然其目标相似,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道德与法治课程更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基于此,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案例开展道德与法治,渗透传统文化,指引学生主动思考,促使学生有目的性的进行挖掘、探究,掌握传统文化知识中的哲理。

以“诚实守信”的相关知识点教学为例,在此次课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郁离子》中的失信故事作为反面素材,当富翁落水后,渔夫义无反顾地救人,这就充分体现出了渔夫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的精神。富翁落水期间,曾答应渔夫,愿意给100 金的报酬,当获救后却反悔,只想给渔夫10 金作为答谢,由此能够看出富翁是一个说话不算数,不讲诚信的人。后来,富翁又再次落水,并说出了相同的答谢酬金,但由于渔夫告诉了大家富翁的失信行为,所以富翁没有得救。这个故事深刻地体现出了“诚信”的重要性,也让学生明白了,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诚信,相继失去的东西会更多,如他人的帮助、良好的机会、宝贵的生命等。这样的课堂,不仅能让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得到满足,还能让学生学会“诚信”文化,促使学生主动传承、发扬文化内容和精髓。

2.优化环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清晰、详细地讲述理论知识,还要重视情境的创设、环境的优化,将学生的眼睛、精神留在课堂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会让学生感觉课堂是枯燥的、无聊的,所以无法集中注意力。

授课“遵守公共规则”的相关知识点时,其中具有大量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如以礼待人、谦让、谦虚等。为了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就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借助知名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班级一共有50 名学生,但是班级在校园比赛中只获取了25 分奖励,这就代表着,需要两个学生共同分享一份荣誉和奖励。这时,教师就可以将奖品发放到学生手中,然后观察,看看学生之间在分配奖励时会发生什么情况。针对懂礼貌、主动谦让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发放奖励。这个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意识到礼貌、谦让的价值,能够明白这是传统美德中的重要部分之一,继而在班级集体生活中、家庭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中,主动去包容、理解他人,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生活习惯。

3.多元教学,引导学生传承美德。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意义深刻、内涵丰富,更是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洗礼,其中包含了引人深思的哲理、令人赞叹的文化形式、文明世界的科学技术等。所以,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可以从多个角度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愉快。

例如:在授课“师生之间”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名人警句渗透到课堂中,如:“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和同志”“在教师与学生两人之间,不需要第三者参加,常常在一起成为伟大而精选的伴侣”等,让整个课堂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授课“我们的情感世界”相关内容时,可以将诗句渗透到课堂中,如:“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让整体课堂充满深刻情感;在授课“国家利益至上”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英雄战士的事迹渗透到课堂,如:“黄继光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为革命战斗的胜利打通了一条道路”“刘胡兰拒绝投降,拒绝讲出国家机密,誓死保守国家秘密,最后死在敌人的铡刀之下”“王朴为了捍卫祖国的秘密和尊严,誓死不从,面对死亡毫无畏惧”等,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这些材料的引入,能让学生学习到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的邀请一些著名文化艺术家,到学校中进行演讲和分享,拓展传统文化的宣扬路径,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去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逐渐形成优秀的道德思想。

4.加强互动,提高文化渗透效果。

全新编制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价值,同时教材中也添加了对话环节,为学生提供了表达的机会,让师生之间能够通过对话,进行热烈的讨论。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利用新教材的优点、特点,组织师生互动活动,发挥自身引导者、设计者的作用,以平等的地位与学生交流、相处,有目标的对学生传输传统文化知识。

以“人人遵守规则”相关知识点教学为例,在这节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具有教育性质的法律法规视频内容。随后,将古代一些与法律相关的知识引入到课堂中,将故事内容作为师生互动、交流的基础。如:“张汤在西汉武帝时曾任廷尉、御史大夫,一生主持审判许多重大案件,用法严酷。他小时候就已显露出作法官的潜质。一次他父亲外出,他一人在家,老鼠将肉偷走。他父亲回来,很生气,动手打了他。张汤遂挖掘鼠洞,将老鼠捉拿归案,老鼠偷的肉还没有享用完,‘鼠’赃俱获。张汤按正式审判程序,审讯老鼠,记录供词,写成文书,最后定罪判决,处老鼠以磔刑。其父回家看到他写的供词文书如同出自一个老练的狱吏之手,大为惊讶。以后遂让张汤书写判案文书。”当故事讲解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其中所蕴含的法律知识、传统文化。如:“不论罪有多小,都不能做出犯罪的行为,也不能有犯罪的思想。”“规则不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法律都是评判行为、明理断案的重要标准。”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在视频观看中、故事倾听中,明白传统文化、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以此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

5.利用节日,体现传统文化魅力。

传统节日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是经历史的沉淀,文化的理解所形成的。中华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记录了我国千年的历史文化,具有精彩绝伦的文化内涵,以及追求正义、和谐、完美的思想理念。所以,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为学生讲述节日背后的故事,以此丰富课堂内容,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中秋节即将到来之际,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前任务,如“收集中秋节相关的资料”、“了解中秋节的地方习俗”等,然后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将资料制作成PPT,以此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又或者,在春节过去后,教师可以与学生针对春节进行交流,如:“同学们,在春节期间,你们都做什么了?”“春节过后,你们都知道了哪些习俗背后的含义?”通过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渲染下,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掌握了文化的精髓。

总而言之,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不论教师是从教材出发,还是从学生生活出发,都要积极的渗透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形成正确思想和认识,促使学生的人格更加健全,能力得到增强。而且,新时代的初中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比较浅显,如果教师强制讲解、灌输,只会适得其反,但是,只要教师掌握好方式,进行渗透、讲解,学生必然会在传统文化的熏陶、渲染下,掌握文化的内涵、本质、意义。所以,在课堂中,教师重视渗透方式的选择,找准时机,有效教育,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好的宣扬下去。

猜你喜欢

道德法治传统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老传统当传承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