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仁地区“西五县”方言与普通话对比研究

2022-03-01向明星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儿化沿河铜仁

向明星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铜仁 564300)

引言

方言就是指除当代汉族人的共同语(即普通话水平)外,各少数名族的语言表达。《现代汉语(2015)》对方言的界定是“中文方言,别名地区方言,只在一定地域应用,是地区语言表达”。“方言是我国通用语言的地区支系,是地区地域信息内容的主要媒介。”方言其实就是通行于某一个地域的语言,是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分支,根据其性质差异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为地域方面的差异变化而来的;社会方言是由社会群体的不同性质而形成的语言变体。由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同语言的相互融合,方言受到了社会、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具有地域特点和文化特点,逐渐形成了一种方言文化。方言在不同地域的使用也成为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能发挥增进亲情、乡情的作用,在一定的艺术领域内能够繁荣名俗文化[1]。

一、铜仁方言的地方特色

铜仁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武陵山腹地,东接湖南,北连重庆,西与遵义地区交界,南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邻,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汉、苗、土家、侗、仡佬、瑶等2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大。辖2个市辖区(碧江区、万山区),4个县(德江、思南、石阡、江口),4个自治县(印江、沿河、松桃、玉屏),下设169个乡镇(含办事处),175个居委会,2699个村委会。可分为“东两区三县(碧江区、万山区、松桃、玉屏、江口)”和“西五县(德江、思南、石阡、印江、沿河)”两大片区。

铜仁地区汉语方言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南官话,“东两区三县(碧江区、万山区、松桃、玉屏、江口)”的方言以铜仁话为代表,西五县(德江、思南、石阡、印江、沿河)的方言以沿河话为代表。语言表达复杂,方言特色比较突出,一个县不同乡镇常说的方言也不尽相同。铜仁地区汉语方言具有西南官话的一般特点。

声母方面,平翘不分,无翘舌音。例如:zh、ch、sh与z、c、s不分,一般把翘舌音统一读为平舌音;鼻音边音n、l不分,只有边音,没有鼻音,发鼻音比较困难;韵母方面,无后鼻韵母ing、eng、ueng。西五县大多in、ian合流,vn、yan无别,如脸(lin),钱(qin),元(yun)等。

声调方面,平声分为阴平、阳平两类,西五县古入声字自成一调。铜仁方言也有许多不同于一般西南官话的特点,在词汇语法方面,词汇系统多与西南官话相同,但构词法、形容词程度表示法却很有特点。铜仁地区的西五县大部属西南官话黔渝片的黔北方言[2]。在发声腔调上,西五县带有浓重的四川腔,呈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弱态势;声调数目方面,西五县多数有五个声调,中古入声自成一调;在儿话方面,西五县大多有儿化的,连人名都带儿化;在形容词构形与层级方面,西五县形容同的构形与层级同一般西南官相同[3]。

二、铜仁地区“西五县”方言的语言特色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由语音、词汇、语法三大要素组成,下面就语言三大要素来分析铜仁地区“西五县”的语言特色。

铜仁地区“西五县”中最具方言代表的是沿河县方言,沿河县方言在语音方面表现的特点是,沿河话的声母,共有19个,包括零声母;n与l无区别意义的作用,多数人只有1,有n的人,实际上也分不清鼻音与边音;沿河话的韵母,沿河话共有34个韵母,沿河话单韵母u不与[x]相拼合,普通话的[xu]西五县一律读成[fu],当u韵字为零声母及与f相拼时,u的实际音值为[v]。沿河话in、ian、yn、yan不分,1、ie合流。沿河话的声调,沿河话共有5个声调,古入声字自成一调,中古入声在沿河话里总体上是自成调的,但有例外:有的读阳平,如“提辍”;有的读上声,如“撒抹灰”等外;有的读去声,如“饰执诺空忆臆幕翌”等。

儿化韵是西五县方言的共同特点。使用非常普遍,大凡普通话使用儿化的,沿河话都用,普通话不用儿化的,沿河话也用儿化,甚至有不少词只有儿化音,不带儿化就不成词或别人听不懂。例如:石子儿;票子儿;瓜子儿;纸纸儿;粉粉儿。

西五县方言在词汇方面和普通话的词汇大同小异,但也有许多与普通话表意不同的一般词汇,如太阳坝(太阳照到的地方)、稿卷(稻草编织的床垫)、交割(把经手的事移交给接替的人);特色词汇,如不对头(不对劲)、利般(故意、特意),以及民间谚语,如老把把(老太婆)坐拖拉机—找抖,强行搭车—估巴(古巴),茅厕头铺铺—离屎(死)不远了。

西五县方言在语法方面与普通话差异不大,具有一般西南官话的共有特点,但也有一些其他西南官话所没有的特点。我们这里所说的词法包括构词和用词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指重叠和附加,后者主要指特色语词[4]。

普通话中的重叠式词数量不多,但在铜仁地区汉语方言里,重叠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手段,许多词都由重叠方式构成[5]。而且主要是亲属称谓方面,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铜仁西五县方言重叠式词形式多种多样。如AA式,刀刀、疤疤、沙沙、筐筐、棚棚、爪爪、钵钵;AAB式,马马肩、板板车;如ABB式,大崽崽、犟拐拐;如AABB式,冷冷清清。后加“子”尾”,如瓶子;后加“儿”尾,如碗儿;后加“头”尾,如手头;后加“巴”尾,如锅巴。

铜仁西五县人为了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总是会使用一些语气词来帮助自己表情达意,例如,体态语气词:嘛、哈、喽。疑问语气词:哇、咹、唍、哈、噶。情态语气词:嘞、叁、哈、嘛、咹、哦。铜仁方言的代词与普通话一样,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意义与用法绝大部分与普通话相同。但人称代词中没有表尊称的“您”。一般不用“咱们”。疑问代词极少用“谁”“啥子”“哪儿”“多少”。特殊的代词有kuan、各人、别个、人家、仲凯等。

三、铜仁地区西五县方言与普通话方面的差异

1.铜仁西五县方言和普通话在语音方面的差异

普通话中比铜仁西五县语音多出的声母就是人们熟知的翘舌音:zh、ch、sh。因此,铜仁西五县中的居民,在学说普通话时,都要下相当大的功夫,才能从z、c、s中,准确剥离出zh、ch、sh来。鼻音边音n、l不分,只有边音,没有鼻音,在学习普通话时,只有采用记少不记多的方法来,一般边音的多,鼻音的少。例如,在“nen”这个拼音中,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有包括“嫩”在内三个子是这个拼音,而“neng”这个拼音中,只有“能”是这个拼音。韵母方面,无后鼻韵母ing、eng、ueng。例如,“因、银、音(yin)”与“应、赢、英(ying)”是不区分的。西五县大多in、ian合流,vn、yan无别。例如:情(qing),钱(qin);面(mian)、命(ming);县(xian)、姓(xing)等不分。最爱作为取笑例子的一句话,就是“老板,来碗面(mian)被说成来碗命(ming)”,发工资时“发钱”说成是“发情”“县长”被说成是“姓长”。

2.铜仁西五县方言和普通话词汇方面的差异

铜仁西五县方言中的名词在结构形式、视频语音特点、词义作用和实际意义等领域与普通话有较大的不一样,尤其是在日常语言表达中。例如,普通话里的“绳”字,铜仁西五县方言里便是“索索”;普通话中的“西红柿”一词,是铜仁西五县方言的“海阙”;普通话中的“土豆”是铜仁西五县方言里的“马铃薯”。铜仁西五县方言是常在名词后加“子”“巴”等词尾构成方言,如“胖子”“凳子”“麻雀子”“嘴巴”“下巴”“脚丫吧”。

铜仁西五县方言里有不少名词没“儿”词缀,普通话则有,如:半截儿、笑话儿、门口儿等。铜仁西五县方言里还有一些名词带词缀“巴”,普通话不带“巴”,如泥巴、牙巴、肋巴骨等,普通话说“泥、牙、肋骨”等。

铜仁西五县方言里有很多由叠音形式构成的名词,其中有部分词的第二个音节是儿化韵,普通话里除对亲属的称谓(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等)常用这种形式外,名词中的叠音词很少。铜仁西五县方言的一个叠音词,表示一个或多个意义,普通话是用一个或多个非叠音形式的词语来表示,如粑粑,普通话用粑糕、饼子表示。

铜仁西五县方言里名词后面表示方位和时间,空间范围的“头,后头”普通话用“里,里面,里边表示。例如,铜仁西五县“屋头、学校头、城头、瓶瓶后头”普通话说“屋里、学校里、城里。铜仁西五县方言里的叠音词,普通话是相同的单音节词,如“草草、锅锅、坑坑、毛毛等对应的普通话是草、锅、坑、毛等。铜仁西五县里名词后面加“些”表示人或事物的多数;普通话在表示人的名词后加“们”表示人的大多数;表事物的名词不加任何成分,也可以表示事物的大多数。例如,铜仁西五县方言说“学生些、东西些、桌子椅子、锅碗瓢瓢些等,普通话说“学生们、东西们、桌子椅子们、锅碗瓢勺儿等。

铜仁西五县方言中的形容词不但在表述上有别于普通话,如普通话中的“无缘无故”字,在铜仁西五县方言中记作“平白无故”。普通话里的“不值钱”是铜仁方言里的“不管钱”。普通话中的“可怜”在贵州方言中的意思是“造孽”。铜仁西五县方言在形容词方面,有的用特有的方言字来表示,如款(意:夸海口、碰等)。还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形容词,黑,不说黑,说“黢黑”“黑湫了”;白,不说白,说“白咪了”;快,不说快,说“快登了”;重,不说重,说“重帮了、帮几巴重”;轻,不说轻,说“轻蒿了”;酸,不说酸,说“酸纠了”;甜,不说甜,说“抿甜、甜咪了”。

与普通话对比,铜仁西五县方言修饰词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普通话里的“鬼鬼祟祟”一词,铜仁方言里便是“鬼眉日眼”;普通话里的“空话”便是铜仁方言里的“空话(kong入声)”。铜仁西五县方言在措辞和类型上与普通话也有较大不一样。以“苗”字为例子,“苗”字在普通话和方言中有“新生的绿色植物、样子像苗的物品或一些新生的饲养动物”的含意,但在铜仁西五县方言中,“苗”字也有修饰词的词法作用,如“这个人苗得很”的表述,它叙述了一个人性子的凶悍、毒辣。在词汇组成方面,方言也与普通话有很大差别。非凡”在普通话中常会被解释为“非凡、不一般”,是褒词,而在方言中,可以表明女生太时尚,社交媒体范畴太广,贬义词显著,如“那女孩子不非凡耶,哪里都跑去了!”。

普通话中的代词“那”,是铜仁西五县方言中的“阿凯”,普通话中的“我”在铜仁西五县方言中是“guan(读第二声)”的含意;普通话中的“哪里”一词,在铜仁西五县方言中是“哪布”的含意。

铜仁西五县方言在短暂动作后面加“一下”来表示,如“走一下”“看一下”,不像普通话用“走走”“瞧瞧”。铜仁西五县方言的物量词,如匹:一匹马、几匹排骨。踏:一踏钱。动量词,如道(遍、次):他来了一道又一道;铜仁西五县方言的代词主要有哪个(谁)、咋个、啷个(怎么),啥子(什么)、哪阵(什么时候)。铜仁西五县方言表示程度的副词较多,如:多,你对她多好呀。在语法方面,除了有一些特有的方言词汇外,语法跟普通话基本一致。被动句中的“被”字一般说为“遭”,但此时带有不情愿、不高兴的感情色彩,所以平时被动句使用较少,如“他遭老板骂了。”普通话中说为“他被老板骂了。”

铜仁西五县方言口语词语在语法结构上与成语类似。他们和普通话里的词含意一样。例如,普通话里的“单薄瘦弱”在铜仁西五县方言里便是“单精瘦弱”的含意;普通话中的“皮肉松散”在铜仁西五县方言中是“皱皮拉垮”的含意;普通话里的“脏兮兮”字,在铜仁方言里便是“花眉闭眼”。

3.铜仁西五县方言通话语法的差异

普通话中许多双音节词是铜仁西五县方言中的单音节词。例如,普通话里的“很大”,在铜仁西五县里便是“biang(阴平)”;普通话中的“奶奶”是铜仁西五县方言中的“把”。普通话中的“毛”字,在铜仁方言中是“激怒(双音节)”的含意;普通话里的“背”字,在西五县方言里便是“避开”。普通话中许多双音节词也是铜仁西五县方言中的双音节词例如普通话里的“能干”,在铜仁西五县方言里便是“得行”;普通话中的“连累”一词,在铜仁西五县方言中称之为“带袭”。有一些字由于不一样地区发音不一样,因此书写不一样,但意思是一样的。例如,被用于形容一个人迟钝和愚昧,沿河表示“木脑壳”。

结语

本文对于铜仁西五县方言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并且就铜仁西五县方言和普通话水平开展了比较,汇总了二者的异同,缩小了铜仁西五县方言与普通话水平的差别,为铜仁人以及居住在铜仁的外乡人学普通话给予参照,并且在保护地方方言的基础上,加速普通话的推广。

猜你喜欢

儿化沿河铜仁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
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完成首次核燃料组件装载
有趣的“儿化”
南方人,求求你们说话不要加儿化音
九九歌
寻味贵州——铜仁
北京话(36)
天地大美——铜仁梵净山
看雪——铜仁梵净山
轮杨树达义近旁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