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维审视

2022-03-01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四史政治素养

张 炜

(三江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2)

引言

高校的思想政治学科属于整个学习阶段学生重要的文化课程之一,更是高考考试学科。基于这样的课程特点,教师传授的课程内容与教育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提升政治水平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样,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上下五千年的国人智慧精髓,其教育意义也是其他资源所无法代替的。但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概念与时间线记忆部分较为困难,也过于乏味。因此,教师在实际思想政治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并对教学方式进行探究和创新。因此,本文此次研究的内容和提出的策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具有理论性意义,对指导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方式具有现实意义[1]。

一、“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维审视工作的动因

1.提升当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依赖于道德法律意识的完善,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强弱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真正实现,因此,提高当代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视刻不容缓。另外,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我国法治化进程有重要推动作用,对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维审视工作的动因,是当代学生完善正确思想政治观念的需要[2]。

2.提升当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需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工作开展与深入,整个教育界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也越来越重视。基于这样的特点,以“四史”教育理念文化教育意义为着手点的思政教学方式便应运而生,快速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整体提高的重要教学手段。实际上,基于“四史”教育理念文化开展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教育理念的产物,直接面向的是师生群体,其先进性更为正视教学目标与教育问题,能够更为有效解决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观能动性,与培养当代高校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与核心素养综合提升的教育目标不谋而合。由此可以看出,“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维审视工作的动因,是培养当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需要[3]。

二、“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维审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意义缺乏正确认知的问题

根据对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观察可以发现,教师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意义以及教育效果实际并不了解,因此多半均采用“重点式”教学模式,仅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和考试的必考点进行讲解,完全忽略以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以及高尚思想道德品质。事实上,中华传统化是中国人民民族自豪感、民族使命感、民族文化力量以及民族文化素养的根基,同样也是培养新一代高核心素养、高思想道德品质、高爱国主义精神的高校学生的重要力量源泉。这样的特点使得教师需尽快提高对传统文化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效果,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感受传统文化对自身素质教育、价值教育以及行为教育,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内发扬光大

2.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合程度低

根据实际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大学生对“四史”教育理念文化的认知都停留在初高中阶段,对“四史”教育理念文化并没有足够的了解,而"四史"教育理念文化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四史"教育理念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便十分重要。

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过程当中融入“四史”教育理念文化便是其重要的教学任务,但在高校阶段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并没有过多涉及“四史”教育理念文化,课程教学大多是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展开的,且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也缺乏主动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当中融入“四史”教育理念文化的意识,导致“四史”教育理念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合程度低的情况[4]。

3.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衔接度低

在现阶段当中,多数高校都能够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四史”教育理念文化的课程,但在这部分高校当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衔接浮于表面的情况,而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主要分为两方面:第一个方面,便是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存在观念上的错误,仅仅是将“四史”教育理念文化的教学内容当做是思想政治课程的延展教学内容,无法有效发挥“四史”教育理念文化在思想政治教学当中的作用;第二个方面,多数高校相较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更加注重学生的就业情况,以至于忽视“四史”教育理念文化课程的设置。

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维审视工作中问题的解决对策及几点建议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需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加以了解和深化,明确自身担负着德育的重任,切实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来向学生传播中华传统美德、弘扬高尚民族精神,为培养核心素养高尚的新时代青年打下坚实基础;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需主动挖掘可利用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并将其使用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在我国教育理念持续改革的进程中,形式丰富、趣味性强、吸引学生注意力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模式重要性也体现出来。例如,在学习高二思想政治上册“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这个单元中《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一课时,教师可对当前的我国人均收入状况以及分配的内容进行讲解,在学生有了初步的概念以后,再通过中国传统古诗词《悯农二首》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育,通过这两首诗的内容理解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在中国封建时代中,农民的耕作状态、生存状态、心理状态、环境状态以及社会状态,突出了农民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粮食大丰收,最终却颗粒无收、无处倾诉并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反映当时对于贫苦生活无奈表达的辞藻,使学生理解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尊敬农业劳动者、尊重粮食,减少食物浪费。第三,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耳熟能详或者蕴含大智慧的名言警句,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等具有教育内涵的名言警句,都可作为政治教师在教育课堂中可延伸的导向,例如,在学习《公民的道德生活》单元中“健康成长中的个人品德”一课时,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后,可利用传统文化名言“从小偷针 长大偷金”来教育学生,优秀的个人品质是从小养成的,需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引导其成长为道德品质高尚的当代高校生[5-6]。

1.提高整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和根本,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要求从事此学科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以下素质与能力: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完善的核心素养,只有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把握课程质量;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确地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各种复杂的现象和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把好第一道关卡,并教育学生提高对思政信息的辨别能力,保障学生学习信息的可靠性;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以及思想政治教学能力,增强对实际思政教育教学的把控。

2.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政教学以及传统文化渗透

想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首先需要从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着手,提高其主动参与和探索高校的思政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者自觉并妥善运用互联网技术教学,使用更为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且需深刻认识到信息化、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学校方面也应提升对于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要求学校所有相关部门提供大力支持,将其视为学校的最重要工作之一,以此提升教育教学的时效性。其次,还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网络政治教育工作机制,需要做好组织领导实现引领、后勤保障、监控管理等方面,成立由学校层面领导牵头,成立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专案小组,负责学校范围内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指导;其次,要将健全监控管理制度与校内管理措施有效结合起来,深化并加强校内教育信息资料的监管与审查,建立信息监控制度与应急处理方案;最后,需要有一支专业化、信息化、科技化、年轻化的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监管与研究队伍,专门对于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监管与研究,保障并丰富在校师生的思想政治学习资料。

3.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反思性评价

教师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先驱,应快速捕捉新课改的指导方向,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反思性评价提起重视,并找出相应办法使“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课堂教学。教师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学生进行反思性评价的作用进行了解,还可实际组织一些关于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课堂活动,对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积极性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在发现思想政治学习中有不合格的地方时,教师就需要与学生共同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引导并协助其提升学习技巧,正确地引导学生的价值观的树立,帮助学生真正地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点,使学生在被尊重、被关爱的学习环境中自由学习。另外,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教师需提供更多的空间与机会给学生,使其想要自我反省的时候能够有人倾听、有人帮助。例如,组织交流小组,在同桌、同伴、小组之间进行体育练习观摩和评价,通过互相交流自我评价的内容,由同学提出评价中缺点的改进方法,教师负责总结,促进人人参与,从而提高“课程思政”学习理念的效能。最后,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进行文化更新,不仅要将重点放置于对于学生的教育中,更要将重点放在自身核心素养提升与教学能力优化的任务上。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反思与总结,以培育出拥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全面发展的学生为教育目标。在重视对学生群体人文关怀的基础之上,尊重学生的意见,将教育主体的地位交还给学生,使学生在高校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被关注、被呵护,使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教师的核心素养成正比的共同提升[7-8]。

结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和研究得知,“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维审视工作的开展,既是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有效性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本文提出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尽可能多地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教学,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教育作用,还需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与改变,主要围绕素质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这对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意义与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进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使其成为政治思想高尚的爱国主义青年。

猜你喜欢

四史政治素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