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效能与工作创新研究

2022-03-01冯小邱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效能辅导员

冯小邱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人文系 贵州惠水 550600)

辅导员是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基础力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覆盖了全部的学生工作,对民办高校学生的成长会产生直接的、重要的影响。找准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提升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管理效能,做好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是新时期民办高校管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民办高校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一、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根据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实际,可以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导师角色。民办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管理的一线工作者,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新时期的民办高校辅导员应当深入学习和领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且根据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宣传及教育工作,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以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来引导、教育学生,确保民办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学习导师的角色。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与专职任课教师不同,民办高校辅导员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教育侧重于终身学习理念形成与良好学习习惯、正确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既要引导民办高校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专业结合起来,又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为学生未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三是生活导师的角色。民办高校辅导员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生活指导应当着眼于帮助学生更加和谐地适应集体生活,并学会和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引导,引导学生建立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健康、自律的生活习惯[1]。

二、关于管理效能的理解

“效能”一词最早是班图拉在社会学习论中提出的,指的是每个人对成功的期望决定了在面对困难时能否坚持原来的信念来完成的行为。在管理学中,效能成为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根据现代管理理论,管理效能主要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管理方法和手段在管理系统内部能够引起的或者是发挥的实际功能。对于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来说,管理效能则主要是指辅导员在民办高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工作方面取得的实际成效。随着我国民办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内容实际,可将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管理效能理解为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管理方式对民办高校学生思想与行为所产生的正向强化作用,以及对辅导员自身建设和民办高校发展的促进作用[2]。

目前,民办高校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在不断变化,高等教育事业在持续快速发展,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内容、任务和对象都在发生变化,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困难。因此,民办高校必须要不断改进管理方式以此来帮助辅导员适应环境的变化,加强辅导员的管理效能,切实提升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和培养的质量。

三、影响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效能的主要因素

影响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效能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从整体上来说,制约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效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因素

组织结构、制度和工作流程等因素对组织的运行效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民办高校辅导员作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基层力量,既要负责民办高校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又要承担传达学校组织有关要求和管理事务的工作任务,组织因素是影响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效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立足当下,很多民办高校以及有关部门对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并且一些民办高校的管理体系缺乏规范性、统一性和科学性。对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管理机制及整体要求还不够系统,而且不同的学校、院系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难度[3]。另外,有些民办高校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自身职责认识不清,难以在工作中投入百分百的精力和热情,工作安排不合理、不细致,这也对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效能提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个体因素

上文提到,民办高校辅导员是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一线人员、基层组织、具有直接影响力,因此,民办高校辅导员个体的相关因素也会对管理效能产生影响。例如,随着年龄的增加,大部分民办高校辅导员接触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逐渐下降,与学生之间的“代沟”也越来越明显,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会出现力不从心、脱离学生实际特点的问题。加之过去长期的粗犷管理方式的影响,有些民办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着处理问题武断、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尊重等问题,既不利于与学生之间良好和谐管理的形成,也无法真正发挥引导和教育作用,不仅不利于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效能的提升,而且还影响了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有效开展。

3.环境因素

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开展要依附于一定的环境因素,若是脱离了必要的环境,很容易出现脱离实际、封闭的管理教育方式,不利于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校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等是影响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效能的主要环境因素,如果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不够扎实,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或者是不和谐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民办高校学生的管理和培养很容易受到负面影响,这会增加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难度,也会增加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压力。

4.职业因素

由于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内容特点,客观上就要求民办高校辅导员要具备坚定的专业理想与工作认同,要充分掌握辅导员工作所具备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够在辅导员工作中充分扮演好思想导师、生活导师、职业导师等角色。从职业性质上来说,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具有服务性的特点,如果在工作中“板着脸居高临下”,不仅与辅导员的身份、角色不符,而且也不符合职业特性。另外,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负荷也是影响管理效能的一个关键要素,如果辅导员与学生配备比例不合理,不仅会导致辅导员工作质量的下降,而且还会削弱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工作效率。

四、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效能提升和工作创新的对策与措施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效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和发展,也是民办高校管理水平和质量的直接体现,随着民办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要持续不断地进行优化,才能更好适应各种挑战和应对各种问题。根据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从影响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效能的因素出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提升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管理效能,创新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

1.树立正确的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理念

理念更新,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提升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效能的目标取向是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效能提升和工作创新的重要措施之一。具体地说,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理念。

一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是为民办高校教育管理服务的,教育强调的是对教育对象个体的差异和客观实际的尊重,因此,民办高校辅导员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应当在坚守为学生服务的基础上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在辅导员管理工作中、实践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深入、全面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科学性的教育管理措施,是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换句话说,民办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实际时,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

二是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平等相处的管理理念。民办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关系,而是保持真诚交流、平等沟通的和谐关系。与学生保持良好关系,以平等相处的理念开展辅导员工作,既能够增加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解,又能够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在沟通交流中构建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亦师亦友关系,这不仅能够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管理效能,而且还能够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民办高校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刻板、严肃、简单粗暴的管理者形象,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提升辅导员管理工作效能。

三是善于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树立为学生服务的工作理念。民办高校辅导员长期工作在学生管理一线,是民办高校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群体,应当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及时发现学生在生活、学习、社交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及时给出合理的解决意见和建议,同时注重学生心理的疏导和引导。同时,民办高校辅导员要对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异常表现保持高度敏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给予及时的指导意见,帮助学生走出异常,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2.提升民办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和能力

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影响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效率、管理效能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辅导员工作创新的重要动力。一方面,民办高校辅导员自身要加强自我素养的训练和提升。优秀的民办高校辅导员既要具备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也要具备有效化解学生心理危机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能。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是十分繁杂的,管理工作的周期较长,如果缺乏必要的自我调控能力,就会在复杂、烦琐、长期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中迷失方向,相应的管理效能也会降低,也难以开展有效的工作创新。尤其是在学生问题处理工作方面,民办高校辅导员要具备多谋、善断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学生工作中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并且在工作中杜绝感情用事、拖沓、犹豫不绝的处理方式,在面对问题时要理智、理性、及时地解决。同时,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保持高度的敏感,一旦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要立刻采取行动,持续开展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等服务工作。

另外,民办高校也要注重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辅导和业务培训。一方面,民办高校要为辅导员创造多种形式的培训机会,通过专题讨论、专家讲座和研究性课题等方式对民办高校辅导员进行全面的工作引导和提升。比如,开展不同院校之间的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或者是座谈会,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中开拓思路、提升工作质量;定期开展辅导员工作业务培训,进一步强化辅导员业务工作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工作经验分享,同时还要开展相关管理工作技术和方法的培训;提高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能力,对辅导员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手段的能力进行强化,增强辅导员以网络为阵地开展工作的能力,通过微博、微信、钉钉、QQ等手段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际情况,促进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更加有效、有序地开展。

3.夯实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开展的制度保障

为了更好地提升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效能,民办高校应当对组织管理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健全和优化,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推动作用。一方面,要对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岗位职责进行进一步的明确,明确辅导员日常管理的工作内容和岗位工作目标,减少因职责模糊导致的管理效能低下问题。一方面,要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式引入到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体制中,对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内容和评价方式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要出台明确的辅导员工作章程,对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开展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民办高校内部环境下对辅导员工作形成良好的支持性氛围,为辅导员管理效能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还要对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考评机制进行全面的优化和细化,按照定量评价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际进行客观、真实地反映,并且将考评的结果与职位晋升、薪酬工资等进行挂钩管理,促使民办高校辅导员结合考评结果反思工作效能的同时,不断自主创新发展。

结语

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是十分复杂的,应当充分认识到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从管理理念、综合素质、制度保障和管理方法等方面采取措施,对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和提升,促使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效能的持续提升和科学创新,切实提升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成效,为民办高校学生发展和民办高校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效能辅导员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