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2022-03-01刘天娇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美术图像

刘天娇

(大连南金实验学校 辽宁大连 116000)

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增强对学生审美意识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美术课堂教学的主人;丰富教育教学方式,提升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乐趣;从实践出发,让学生通过美术实践来学习和了解美术教学中的基础,进而增强学生在图像感受方面的能力[1]。

一、图像感受能力

图像,是由三个部分结合而成,即主题、表达内容以及表达方式,是能够形成一种视觉效果的画面,主要体现在动态图像、静态图像。图像感受能力是指主体通过观看图像之后,而从自身的感受器官形成对图像内容的感悟,以及由图像内容所产生的自身在主体或者情感层面的体验能力。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对于学生图像感受能力的要求

小学美术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对图像做到理性分析。学生在小学美术课上对教材中的艺术作品进行鉴赏时,不但要体会作者创作过程中的思想情感,还要学会站在理性的角度去对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特征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深刻地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才能抓住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进而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在进行分析时,学生还要捋顺作品中的艺术形式与作者创作内容之间的联系,然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而增强小学美术水平,提升理性思考能力[2]。

三、培养图像感受能力的重要性

学生在图像感受层面的能力通过小学美术课程的学习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就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目标中重要的一部分。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美术课上教师通过开展美术课程的学习意在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为的是学生提升自身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美术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美术实践教学活动去发现以及感悟美,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日后对美能有一个追求。教师通过开展小学美术的实践活动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使其全方位发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一些美术作品中作者在创作思路、绘画手法以及作品中对于光影、颜色、线条的运用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年纪较小,还不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进而还是给学生普及一些与美术相关的基础知识作为了解,让学生通过对小学美术课程的学习能够形成一定的艺术素养即可,便于在未来提升艺术气质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培养的实践

1.让学生会学通过生活联系实际

常言道,艺术源于生活,对此,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观察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仔细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在进行美术作品的图像观察时让学生将美术作品中的内容与当下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然后让学生进行比对,去发现其中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并进行总结。在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下,不但让学生能够对教材中的美术作品能有一个细致了解,与此同时,还能将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自身的生活感知,在此之后,教师在对教材中的美术作品进行深入的剖析,进而和学生共同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此外,教师要由浅入深地开展美术鉴赏活动[3]。例如,中国传统的国画与西方的油画在表现形式上有哪些不同,作者创造的这些艺术作品想要表达怎样的主题。但是毕竟由于每节课的时间受限,在美术作品的分析之中,不能同时对多幅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对此,还是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鉴赏的技巧,进而使自身的图像感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以人美版小学美术中的《春天的色彩》为例,在开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前,让学生先思考。一说到春天,学生会马上想到什么颜色以及春天有哪些特点。在学生回答过后,教师向学生展示关于春天的图片,让学生先进行观察,然后再向学生进行提问:春天来了,它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春天给大自然又带来了什么颜色?同学们认为在春天最应该突出什么样的情感呢?这样一系列的提问会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以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课堂参与度。然后,教师在对教材示例中的作品给学生展示、分析在这幅教材作品中作者用到了哪些颜色,体现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这样的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对图像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使学生的图像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2.培养学生基本的感受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进行分析,去分析评价一幅美术作品的标准,这样做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图像有着最为基础性的感受能力,但是要想彻底地了解每一幅美术作品背后所蕴含的作者情感与色彩的运用,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艺术审美观,这其中对于图像的解读就是艺术审美观的一种。对此,在进行艺术作品的鉴赏时,就要对每个人的感官进行观察与判断,每一幅美术作品都能够体现出作者在创作时想要表达的情感,这些情感会通过作者在色彩上的运用彰显出来。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在鉴赏与学习的过程中先要观察整个图像之中在色彩以及事物的形象上的习惯[4]。以人美版小学美术《会动的线条》为例,在美术课上,教师先展示图片,然后让学生去观看每幅图中的线条,并观察每幅线条对于色彩的运用,进而通过这些动感的线条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3.在课上开展手工实践活动

通过在美术课堂中开展手工实践活动,这样能够增强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上通过手工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图像感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课上所学到的内容与其他相关的美术图像连接起来,然后开展构思与创作。美术的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师在和学生一起在课上进行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这样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除此之外,手工实践活动还能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5]。以人美版小学美术《泥玩具》为例,在课上,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玩橡皮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自己的爱好进行创作。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所想创作出自己喜欢的橡皮泥形状,这样的方式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

4.多角度提升图像感受能力

从以往的小学美术教育课堂的教学模式上来看,可以很明显看到注重学生的绘画能力、而不注重学生的绘画理念对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来说,他们对绘画的整体观念还尚未成型,所以在对图形的感知能力上比较薄弱,当然对学生绘画能力的培养也不能不注重,但对于学生的绘画理念却又要必须开展教学,这种重视绘画能力不注重绘画理念的教学,使得从前的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上往往只是局限于教师单独讲解美术作品,而学生们所可以探究的内容也非常少,所以很难提高图像感知能力。在小学美术课堂,通过开展多角度教学能够打破这一瓶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作品,了解作者,从多角度透过作品来提升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

例如,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先要讲解艺术家梵高的作品,首先应该让学生对了解梵高,以熟悉他的作画技巧和绘画风格,同时也对作者的观念和思想加以探究,并以此丰富自己的美学思想,因为艺术家能够成为文学巨匠并非在于创作著名,而更多的是理论上的创造性、结构上的精巧性以及作图的创意,这对于激发学生图像感知能力都具有非常好的意义。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和学生多进行一些课外美术活动,这样为学生提供创作灵感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6]。以人美版小学美术《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为例,教师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共同去当地的海洋馆去参观各种种类的虾,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有关虾的相关知识,并注重欣赏过程中的细节以及学生在欣赏过后的感悟,这样在鉴赏这幅作品时,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家在创作这幅作品时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图像中每只虾在细节上的处理。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美术,增强学生图像感受能力,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不能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而要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其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艺术热情,才能根本上达到培养学生图像感受能力的目的。小学美术教学要做到在课堂上要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参与度是培养图像感受能力的关键,教师对于图像的过多解读、讲解都会影响学生在分析作品时的感受,不利于学生图像感受能力的提升。对此,教师在向学生展示出作品、图像之后,要先让学生静静地分析几分钟,然后再让学生简单谈一谈自己在欣赏完作品之后的初步印象以及有怎样的感受,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颜色、线条、绘画手法上进行分析,必要时还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和当时的历史背景,以人美版小学美术《清明上河图》为例,就要先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作者出生北宋,在这幅画中作者将北宋时期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把以及当时商业都市一派繁华景象绘色绘形地展现于人们的眼前。因此通过这幅作品中的人流、服饰、建筑、文化习俗以及当时的交通都对后人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通过创作时代背景,还能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

5.开展分组讨论探究美术图像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拿出一副作品,但是这幅作品是一个黑白的图像,然后要针对图像中的各个部分该怎样进行涂色让学生进行举手回答,鼓励学生勇敢地说出自身的想法,学生可以在色彩的创作上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畅所欲言。之后,将学生所提出的色彩布局进行记录。学生们在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时,一定会出现意见不同的情况。对此,教师可以将意见相同的学生分成一组,意见不同的学生分成一组,之后引导学生将自己所想的色彩的搭配填涂到黑白的图像之中,再由教师将学生完成后的作品进行全班展示,在展示之后,要根据实际填涂的效果进行举手投票,票多者证明色彩的搭配符合主流的思想,但是对于票少的学生也要给予鼓励。教师通过这样分组开展美术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提升了学生小学美术课堂的参与度,通过开展分组讨论还能够提升自身的图像感受能力,让小学美术在一个积极、愉悦的氛围中高效开展。以人美版小学美术“装饰色彩”为例,在课上教师要向学生展示一副牛的黑白画,让学生来给图像中的牛填色,学生们最开始想到的就是生活中常见到的黄牛、奶牛,这时会有学生提到将牛画成五彩斑斓的颜色,并表示这样夸张地填涂是为了与传统的牛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质朴与真挚的情感,学生纷纷表示赞同这一想法。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需要时间,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要养成善于观察身边发生的人或事,去感受平凡生活中存在的美感。在美术课上进行教材学习以及美术作品的鉴赏时,教师要让学生与自身的生活进行紧密连接,或者从实际出发开展手工实践活动,再或者从多角度进行小学美术的学习,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印象。总而言之,教师要根据这个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美术教育教学活动,进而加强对学生图像感受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去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美术图像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有趣的图像诗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
趣味数独等4则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