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主题教学路径分析

2022-03-01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德育初中语文文章

杨 婷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实验中学 山东 烟台 265100)

正所谓“百年教育,德育为先”,道出了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语文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培养初中生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其本身的人文性特点是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是落实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初中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是很关键的时期,语文教师应接触学科独有的特点,将德育理念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扩充语文主题教学的内容,从而达到德育理念渗透和语文主题教学质量双提升的效果。

一、德育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主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其一,德育渗透的方式比较单一。初中语文教师由于对德育的认知程度较低,导致开展德育方式较为单一,也没能充分与学科知识深度融合,通常采用说教师讲解和品德评价的方式,很少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此外,德育活动没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导致教与学相脱节,造成知性割裂的情况,难以达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其二,主题教育理念薄弱。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依旧会根据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递文章内容,但是仅限于文章范围,既不会从单元教学的角度进行拓展教学、重点教学,也不会在课堂中引入更多的学习资源。究其原因,初中语文教师的主题教学理念薄弱,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主题教学,因此导致初中语文主题教学始终无法发挥出有效的水平。

二、德育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主题教学路径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语文德育方式也在进行创新。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课堂,语文教学应注重信息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生动、灵动的课堂氛围下获得道德教育的熏陶,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语文教材中囊括很多情感丰富的文章,这些作品蕴含浓厚的艺术气息和德育价值,教师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主题分析,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化、形象化的主题教学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也让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得以拓宽和扩充,从而建立学生与文本内容之间的情感,产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使其情感需求得到满足。

例如,在学习《孔乙己》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化、极具体验感的学习情境,采用影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去了解被人打断腿后用手爬行的这样一个人物。电影情节充满凄凉和悲伤,不免引起学生的同情心,此时他们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之后,教师为学生介绍孔乙己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特征,这样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加顺畅。同情心也是思想道德的体现,是德育的表现形式,教师通过营造信息化教学情境的方式引发学生对人物的同情心,能够对文章的创作背景和人物的整体特征有一个全面且客观的认识,有效达到德育的效果。初中语文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从情感需求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文章产生独特的思考,品味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和艺术内涵,有效提升他们思想境界。

(二)进行课程统整,建构主题课程群

“真正的教育是能够建立各个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课程统整的方式,构建主题课程群,建立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真正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效果。具体来说,教师要从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出发,注意挖掘其他学科教育资源,实现交融与互补。跨学科时的课程统整有助于转化学生的学习思维,促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知识,有助于建立他们系统化的学习观,同时也拓宽了德育教育的渠道。如借助美术的画笔和音乐的音符来展现语文课本中所描绘的图画和意境,能够增强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和形象性,以艺术元素为文字插上绘画和声音的翅膀,让他们穿上华丽的外衣。

例如,在讲《苏州园林》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素描的方式来细读课文。首先,概括苏州园林的整体面貌,让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形成线条;其次,在阅读中品味苏州园林对称的特点,并按照文中的描写进行细致描绘;最后,苏州园林最大的特点是门窗,绘画应表现出门窗的图案之美,让学生仔细阅读文中关于花墙、廊子等的描写。通过将美术素描与阅读教学相融合,能够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通过精读课文进行揣摩文章,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通过这样一种将艺术类学科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能够为学生营造艺术化的语文课堂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的语言鉴赏力具有积极意义。

(三)开展作文教学,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重要比例,通过写作训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认知,也是他们思想情感和道德素养的表达。写作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是学生个人看法的直接表达。借助主题作文教学渗透德育,需要教师关注到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内涵,在主题写作教学中渗透文化素养教育,促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以提升。作文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透需要从文章创作的中心思想出发,挖掘其中的思想教育价值,促成其道德素养的形成。

例如,在写作教师时,教师可以用冰心的《谈生命》和勃兰克斯的《人生》作为主题写作的素材,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之后,布置一个半命题的主题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有对生命这一主题产生深入思考,并融入自己的三观和价值观念,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这样一种结合情感主题开展写作训练的方式,有助于学生体会写作的真谛,在提升写作水平的同时,掌握情感表达的方法。此外,教师可以选取环保这一主题锻炼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渗透环保价值观念,这是主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借主题写作教学延伸德育教育,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大语文学习观,建立对写作的系统化认知,也是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四)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德育教育内涵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用词规范,且饱含丰富的思想情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教学素材,有助于丰富德育教育的内涵。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切入,调动学生以有生活认知,促使他们深刻感悟文章的情感内涵,并建立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关系。借助生活实际开展德育教育,是增加德育深度和广度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达到德育实效性提升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背影》这节课时,文章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自然表达了父子之间浓厚的感情,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激发他们对自己父母的关爱,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理念。如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来创设问题:(1)文章一共描写了几处作者流泪的场景?原因分别是什么?(2)整个文章以父亲的背影作为主题贯穿全文,请问这样做有什么作用?(3)文章描写了“父亲”艰难地爬过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场景,其中运用了“攀”、“缩”、“倾”等字眼,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感悟?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精读文章,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深刻体会父亲对儿子的万般关爱以及儿子的感激之情。通过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的角度来创设问题情境,让他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达到深度阅读的效果,同时从情感激发的角度培养学生热爱父母至亲的情感,对于他们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具有积极作用。

(五)组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的机会,让他们却学习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在社会大环境下感受德育思想,从而获得良好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熏陶。核心素养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技能,在语文学科中具体表现为“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个维度。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定期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和大自然中,营造开放性的语文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社会第二课堂上获得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融合,强化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敬畏自然》这节课时,本节课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并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辩论活动,分为正反两面,正方持“人类是自然之子”的观点,将自然视为母亲,在人类进步和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呵护我们的“大自然母亲”,要与自然和谐共生;反方持“人类是自然之主”的观点,同样承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但倡导人类通过强大的力量来保护“大自然母亲”。在辩论赛开始之前,教师让双方在课下时间搜集足够的信息和资料,或是进行实地采访,搜集当地的工厂生产相关的信息,用足够的素材来作证自己的观点。通过辩论赛这一形式,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并在快速地反应中实现语文思维的提升。此外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强化其对环境保护观念的理解,有助于树立学生敬畏姿态、爱护自然的正确意识,潜移默化中贯彻了德育思想。

总之,德育理念的初中语文主题教学是现如今的主流思想,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创新性地设计教学步骤和流程,不断挖掘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提升德育渗透的实效性。本文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需求;进行课程统整,建构主题课程群;开展作文教学,提升学生道德品质;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德育教育内涵;组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等角度进行论述,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渗透方法,来丰富语文主题教学的内容,同时达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目的,推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

猜你喜欢

德育初中语文文章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放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