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边境乡村地区虚空化问题及治理机制

2022-03-01王志辉

关键词:虚空边境云南

王志辉

(云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昆明 650500)

在国家治理中,边疆治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边疆治理关乎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也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边疆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13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首度明确提出“治国必治边”的重要论述[1]。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突显。边境是国家疆域的边缘,边境地区不仅是国家形象的展示门户,还是捍卫国家利益的前沿阵地[2]。边境乡村是边民生活、畜牧、耕作、繁衍的场域,也是守土固疆、维护和捍卫国家主权的前沿阵地。边境乡村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具有“守卫边疆、稳定边疆、建设边疆、振兴边疆”的重要作用。边境乡村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村民长期在该区域生产生活,证明我国实际和有效控制该区域,同时,村民非常熟悉边境情况,村民参与巡边、护边、守边,不仅充实了边防力量,也降低了边境乡村的社会治理成本,提升社会治理效果。此外,边境乡村各族群众与邻国边民经济文化等交流和交往较频繁,有助于增进彼此的了解、信任和感情,也有助于我国制度和文化自信等的输出,从而增强我国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度,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因此,边境乡村虚空化不是简单的人口外流问题,而是关乎国家边境安全甚至国家领土主权安全的重大问题。边境乡村虚空化是我国边疆安全的重大隐患,须高度警惕,加强防范治理。

云南边境地区主要指在中缅边界、中老边界和中越边界云南段共计约4061公里的边境线,我国一侧分布的25个沿边县(市)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云南边境乡村地区在人居环境改善、社会面总体管控、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取得巨大成效,经济社会飞速发展,边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由于地处偏远,且具有山地面积多、海拔跨度大、耕地面积少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使得云南边境乡村地区面临着可选择发展的种植业、养殖业种类少,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耗时长、成本高,边民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等多重困境,和内地相比,云南边境乡村地区的发展依然较为滞后。在全球化和城镇化的双重影响下,云南边境乡村地区人口外流现象较普遍,进而导致虚空化问题。

云南毗邻老挝、缅甸、越南等国家,受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云南边境乡村地区的社会治理环境复杂、社会治理任务艰巨,跨境非法婚姻、毒品、“三非”、艾滋病、难民、跨境赌博、跨境走私等各种社会问题较突出。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云南边境地区疫情“外防输入”的防控任务艰巨复杂、防控难度较大。因此,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及早防范和治理边境乡村地区的虚空化问题,是云南边疆治理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也是云南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议题。

一、云南边境乡村地区虚空化的主要表现

边境虚空化作为边疆治理研究中的新问题,近年来受到学界的关注。白利友、谭立力分析和测评我国西南边境沿线夜间灯光遥感影像的变化,描述1992—2013年不同边境空间带虚空化的现状,并指出我国陆地边境虚空化,其诱因通常包括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地缘或政治因素、全球化等方面[3]9-14。王江成分析云南边境地区沿边村落虚空化问题的现状及其生成逻辑,指出边境虚空化问题的解决需要形成合力,党和国家、政府、社会及其边民等多种力量必须持续关注该问题,并共同谋划解决[4]59-66。尤伟琼聚焦中国西南陆地边境地区的虚空态势,提出具体的治理路径[5]。侯路瑶、汪德荣聚焦广西陆地边境,探究广西边境地区虚空化的现状和成因,并提出调控对策[6]。

国内学者认为边境虚空化也称为“过疏化”或“空心化”,是指边境特定区域的人口外流、虚少的态势及过程[4]60。边境乡村虚空化主要表现为边民外迁,村寨传统文化流失,土地荒芜,村落缺乏向心力、凝聚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公共服务虚空化等方面。学者方天建指出,边境“空心化”指的是边境地区抵边村寨长居人口基数下降以及抵边耕地抛荒化等问题[7]。李航指出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民族地区村落过疏化,表现为人口异地长时流动、经济“原始化”回归、民族文化特色消解、社会组织能力弱化等方面[8]。从本质上说,陆地边境虚空化是指边境常住人口(以边民为主体)对其传统生存生活空间的疏离[3]9。边境乡村虚空化不仅影响边境乡村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增长、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传承和交融,还会影响甚至危害国家安全。

云南边境乡村地区虚空化是人口、村镇、产业实体的虚空化,同时又是边地文化景观、边民社会心理及其社会组织等的虚空化,其实质是基于云南边境乡村民众外流导致的边地人口、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乏力的虚空化。

(一)人口虚空化

人口虚空化是指由于常住人口外流而造成的云南边境乡村地区常住人口减少的状态。近年来,云南边境乡村地区发展迅速,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云南边境乡村地区面临产业发展难度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为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云南边境乡村地区与内地在生活环境、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水平、就业机会、收入水平等方面依然差距较大。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些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谋生或迁离边境乡村地区,随着一部分外出务工村民经济条件、生活条件的改善,随迁子女日渐增多。这造成云南边境乡村地区常住人口减少,出现人口虚空化现象。以我国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龙营村为例,截至2019年底,全村总人数4078人,2018—2019年共外出务工1700余人次,占比高达41.7%(1)资料来源于云南省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龙营村脱贫攻坚村情册。。

(二)人际关系虚空化

云南边境乡村地区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谋生或迁离边境地区,造成大量儿童和老人留守。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因父母缺位,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非常不利于他们对亲情的心理认知。对于留守老人来说,子女长期不在身边,大病小痛没有人照料,且生活杂事没有人帮扶,这些老人的身体包括心理都备受煎熬。这会造成家庭成员关系一定程度的疏离,亲情淡漠,家庭责任弱化。此外,由于云南边境乡村地区人口虚空化,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原有的“熟人社会”关系网络。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减少,集体生产活动和乡村文化体育活动等大幅减少,村民们相互交往的机会大大减少。村民、邻里间关系的疏离冲淡原住人口对村庄的归属感和留恋感等,进一步加重云南边境乡村的虚空化。

(三)文化虚空化

受人口虚空化的影响,云南边境乡村地区出现一定程度的文化虚空化。一方面,大量村民外出务工或迁离边境乡村地区,每年春节时返乡过年,年后又启程外出务工,边境乡村地区民族文化活动长时间处于主体缺失的状态,使得乡村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传承断代的挑战和危机。云南边境地区许多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因缺乏文化传承人而濒临消失。另一方面,在现代化、信息化冲击下,多元文化逐渐向边境乡村渗透和强化,且在外务工的村民长期受城市生活文化和观念的影响,原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云南边境特色乡土文化正逐渐被边缘化。此外,云南边境乡村地区很多少数民族尤其是“直过民族”,受传统民族观念和落后思想的限制与影响,再加上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不够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极大地制约了边境乡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后继无人,云南边境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云南边境是多元文化思潮交融和碰撞的敏感地区,是境外宗教文化渗透的重灾区。云南边境乡村地区的文化安全意义十分重大,对村民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云南边境乡村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安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维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文化的虚空化给云南边境乡村地区的文化安全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威胁。

(四)经济虚空化

青壮年劳动力不仅身强力壮,而且思想活跃,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能力比较快。云南边境乡村地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造成人口虚空化,使得国家很多关于惠农的新项目、新政策、新技能较难在边境乡村开创和推广。同时,由于人口虚空化,云南边境乡村地区很多农户因缺乏劳动力而把土地承租出去,承种者为图短期利益,采用的耕作方式比较粗放,过分依赖化肥、农药,造成土地肥力下降、污染严重,对云南边境乡村地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影响。随着人口虚空化,云南边境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基础遭到一定程度破坏,这不仅不利于边境乡村地区的整体发展,还会进一步扩大边境乡村地区人口、文化等方面的虚空化态势,甚至给云南边境乡村地区的社会稳定及国家安全埋下隐患。

(五)人才虚空化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受人口外流的影响,云南边境乡村地区人才虚空化现象较严重。人才虚空化极大削弱云南边境地区基层干部队伍的力量,导致基层干部队伍老龄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云南边境乡村地区的村务日益趋向电子化,而老年村干部不熟悉信息技术,对村务的处理、通知和文件的下传上达依然沿用传统的方式,导致办事效率较低。此外,云南边境乡村地区乡镇干部和村干部、村民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由于云南边境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滞后、地理位置较偏远、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一些干部缺乏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的工作作风,缺乏对边境民族地区的情结,仅仅把乡镇干部之职当作跳板、镀金所需的经历。另外,一些年轻的乡镇干部对基层了解不够深入,且受工作作风及语言等影响,各族群众和乡镇干部之间的沟通不够顺畅,严重影响干群关系。

(六)公共服务虚空化

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云南边境乡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云南边境乡村地区公共服务虚空化现象依然一定程度存在。首先,表现在教育方面。近年来,随着教育均等化建设不断推进,云南边境县域乡村地区的教育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边境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教育投入不足仍是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首要困难。另外,云南边境地区城乡学校师资力量、管理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依然存在明显差距,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同时,云南边境乡村地区普遍存在教师年龄偏大、缺乏系统培训、音体美教师及学前教育的教师资源匮乏等问题。加之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落后、教学能力不足等,严重制约边境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次,表现在医疗方面。近年来,虽然云南边境乡村地区医疗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各行政村都设有村卫生室,但边境地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管理水平依然较低。设施简陋、医疗卫生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偏低,服务水平难以提升,云南边境村寨尤其是部分偏远村寨群众看病难、缺医少药现象依然存在。最后,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云南边境地区各族人民凝心聚力,以实际行动书写乡村振兴发展新篇章,谱写兴边富民繁荣新画卷,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云南边境乡村地区的通路、通电、通水率达到 100%。但云南边境乡村地区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基础设施建设不仅难度大,成本也非常高,一些地方存在道路等级不高、路面狭窄、损毁严重等现象。因此,云南边境乡村地区公共服务虚空化现象依然一定程度存在。

二、云南边境乡村地区虚空化的影响与危害

边境乡村虚空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边疆治理问题,关乎守边、固边、稳边、兴边、强边。虚空化不但给云南边境乡村地区带来人口年龄分布失调、发展滞后等问题,也给云南边境乡村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甚至国家安全等带来巨大影响和危害。

(一)国家安全

边境地区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是国家安全屏障的第一道防线,是国家的固边前沿。边境乡村在守边固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云南边境线漫长,且地形复杂、通道和便道太多,有限的边防力量难以做到对边境地区全天候的有效管控。边民们非常熟悉边境情况,是边防官兵的情报员和信息员。边境乡村不仅是村民们生活的家园,也是一个个固定的边防哨所。但由于云南边境乡村虚空化,很多青壮年外迁,村落大多只留下老人、小孩、妇女等群体,难以形成规模性的民兵组织,无法发挥边民在边境乡村中保卫边疆、充实边防力量、稳定边境场域的作用,削弱了戍边、守边的整体实力。此外,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使得云南边境乡村地区一些耕地无人、无力种植,耕地的闲置或抛荒极易诱发邻国边民到我国境内过耕过牧等现象。长此以往,会导致我国领土主权安全存在隐患。

(二)社会稳定

当边境乡村地区虚空化问题和跨境赌博、跨境走私、毒品、艾滋病、跨境拐卖妇女儿童、“三非”等问题相互交织纠缠时,稳边固边的压力倍增,会给云南边境乡村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危害。一方面,由于人口外流,尤其是云南边境乡村大量女青年选择外出工作、择偶,导致很多乡村适婚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男青年的择偶空间被挤压,于是一些男青年选择与缅甸、越南、老挝等邻国女性结婚组建家庭,且非法婚姻居多。跨境非法婚姻一般发生于贫穷家庭,由于外籍配偶受教育水平低,没有我国的居民身份,不能享受我国的养老保险、医保等,不仅家庭易破裂,还会影响云南边境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随跨境非法婚姻相伴生的是毒品走私、跨境赌博、传染性疾病蔓延、跨境拐卖妇女儿童、非法传教等情况增多。另一方面,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前往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经商,长期背井离乡,子女由年迈的老人看管、监护,云南边境乡村地区辍学率居高不下。由于家庭教育长期缺失,一些青少年受教育程度低,青少年打架、斗殴、吸毒等犯罪案件较多。此外,云南边境乡村地区青壮年人口外流严重,空巢老人成为乡村的主居人群。由于社会养老机构不健全,空巢老人的赡养成为云南边境乡村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同时,由于边境乡村虚空化,一些境外组织以各种名目在云南边境地区开展边地考察,加强宗教文化渗透和分裂活动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扰乱云南边境乡村地区正常的生产生活与社会秩序,影响边境乡村的和谐稳定。

(三)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常住人口参与,而且这些常住人口必须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云南边境乡村地区虚空化主要体现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大量外流,剩余劳动力多为儿童和老人。而老年劳动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对农业现代化、机械化较抵触,再加上受地理因素等影响,云南边境乡村地区很多村落的经济发展模式依然较传统落后,农作物产量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此外,云南边境乡村虚空化导致耕地、林地等资源看管乏人,造成生产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土地、水等生产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大大降低。同时,由于技术性、知识性人才缺乏,云南边境贸易、边境旅游等产业发展受到限制。云南边境乡村虚空化导致土地抛荒或承包现象较普遍,影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总之,云南边境乡村地区人口虚空化的根源在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虚空化又导致边境乡村地区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匮乏,形成“越落后—人越少—越落后”的恶性循环。

(四)基层组织建设

由于青壮年人口外流,云南边境乡村地区缺乏大批有文化、有活力、敢闯敢干的青壮年,乡村基层组织后备干部队伍人员严重不足,一些乡村基层组织建设甚至出现无人可用的窘况,两委班子成员年龄普遍老龄化。这对云南边境乡村地区的社会建设和发展、村务的开展等带来巨大挑战。因此,亟须加强云南边境乡村地区基层组织建设。

此外,虚空化给云南边境乡村地区民族文化传承带来一定影响。云南边境乡村地区人口外流,导致本地民族传统文化缺乏参与者、发扬者、继承者。在一些边境乡村,民族语言用得越来越少,穿民族服饰的人越来越少,民族礼仪、礼节等不断淡化,民族风俗习惯无法有效传承。

综上所述,以人口流动为前提,云南边境乡村地区在人口、经济、文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虚空化现象,这对云南边境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民族文化传承等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危害,同时,给云南边境乡村地区的社会稳定甚至国家安全带来挑战和威胁。

三、云南边境乡村地区虚空化形成的原因

云南边境乡村地区虚空化问题的产生和形成有着深层而复杂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自然条件较恶劣。云南边境地区地理上河流纵横、高山峡谷密布,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难度大。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云南边境乡村地区很多地方生产力水平依然比较低,农业生产增收难度较大,饮水难、增收难、上学难、看病难、娶妻难等诸多生产生活困难依然存在,边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较艰苦。面对较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艰苦的生产生活环境,想方设法离开边境乡村谋生或迁离边境乡村生活,成了不少云南边境乡村地区民众的生计策略。

其二,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乡村振兴等政策举措以来,边境地区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云南边境乡村地区的发展日新月异,成就显著,边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云南边境乡村地区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邻国,但与内地尤其是沿海地区相比依然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以及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对外开放的层次、水平亟待提升,一些偏远边境乡村人口居住分散、生态环境脆弱、生产方式较落后。在自然环境较恶劣、就业机会较少、收入水平较低等形成的推力,与我国发达地区生活环境较好、基础设施完备、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等形成的拉力共同作用下,云南边境乡村地区的青壮年产生外出务工的动机强烈。离开故土进城务工甚至融入城镇,往往成为云南边境乡村地区村民的主动选择。可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滞后是云南边境乡村地区虚空化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相较乡村来说,城镇经济社会发展较发达、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善,这种情况在云南边境地区尤为突出。城镇基础设施健全、业余文化生活丰富、生活环境便利、发展机会较多、教育医疗等资源丰富,形成巨大的拉力,一些村民尤其是地处偏远的抵边村民向内地大中城市或自然条件比较好的乡镇、边民互市小镇迁移和居住。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云南边境乡村地区的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加剧土地抛荒化、村落虚空化。

云南边境乡村地区虚空化的形成演变是一个长期渐变的过程,必须警惕和重视这一问题,否则,隐患必然会加剧。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云南边境乡村地区虚空化治理机制,是当前推进云南社会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

四、建立健全云南边境乡村地区虚空化治理机制

云南边境乡村地区虚空化是一个影响极大的治理问题,必须高度关注和重视,并不断建立健全治理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广大乡村地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国家及政府层面要进一步强化对云南边境乡村地区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医疗卫生教育经费投入,培养实干人才,加强文化建设,推进边境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精细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云南边境亮丽的风景线,构建美丽宜居边境乡村,让边境乡村地区留得住人、也留得住心。

(一)大力发展经济

云南边境乡村地区解决虚空化问题,最关键的是要根据云南边境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深挖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升云南边境乡村各族群众的收入水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以提升民众的成就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云南边境乡村要结合各地实际,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口岸加工、边境贸易、跨境合作、边境旅游等。此外,由于森林覆盖率较好,民族成分众多,文化多元,云南边境各乡村地区要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边境和生态旅游业、绿色农林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尤其要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民族村寨、传统村落、边境风光优势,支持优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等的传承、发展,进而综合推动云南边境乡村地区经济产业链良性运转。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实现云南边境乡村地区产业兴旺、边民生活富裕,才能让边境各族群众安心扎根边疆,更好地履行守边固边的神圣使命。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对边境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带动、支撑作用。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边境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大力改善边境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完善沿边城镇体系,支持边境口岸建设,加快抵边村镇和抵边通道建设。推动边境贸易创新发展。加大对重点边境地区发展精准支持力度。”[9]近年来,云南边境乡村地区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但和内地相比依然较落后。解决云南边境乡村地区虚空化问题,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继续推进云南边境乡村地区口岸、路桥、教育、医疗、通信、饮水以及公共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云南边境地区的医疗卫生教育体系等建设,鼓励并引导内地优秀教师、大学生等到边境广大乡村地区工作。加强对云南边境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力度,大力引进医疗卫生业务骨干。要加快对云南边境乡村地区广播电视、通信网络、农田水利设施等民生工程的升级改造,并加强环境整治,在云南边境乡村地区广泛开展村庄绿化美化、住房及院落风貌整治。此外,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云南边境乡村综合文化中心建设和民族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云南边境广大乡村地区各族群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弱有所扶、老有所养、幼有所育,让各族群众安居乐业,使云南边境乡村地区留得住人、引得来人。

(三)培养实干人才

云南边境乡村虚空化的源头在于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因此,解决云南边境乡村虚空化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引进和培养各类专门人才,培育有能力、有意愿立足乡村经济发展的人才。首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才的基础在教育。要继续加强对云南边境乡村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推进边境乡村地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边境乡村教师住房难等问题,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提升教师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减少云南边境乡村教师的流失。同时,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不断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此外,要注重引导和培训边境乡村地区各族群众的市场竞争意识、科学发展意识、终身学习意识、对外开放意识等。其次,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制定更加完善、富有弹性、具有针对性和倾斜性的政策措施,鼓励大学毕业生回云南边境乡村工作,带领村民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要保障大学生村官生活待遇,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此外,要加强在资金、用地、待遇、技术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和倾斜力度,吸引有能力的人才投资或加入乡村建设。还要建立健全云南边境乡村地区精英回流机制,动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退休人员和退役军人担任乡村发展顾问或回乡定居,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人能力、社会关系等,共同参与社会主义边境新农村建设。总之,只有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大力培养实干人才,加强边境地区的人才工作,实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的有机统一,才能破解云南边境乡村虚空化问题。

(四)加强文化建设,以文化为纽带稳边固疆

解决云南边境乡村虚空化问题,还必须加强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对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形成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筑牢,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和价值。文化建设对增强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及边境乡村社会稳定有重大意义。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边境乡村各族群众的基本文化素养,从而助力边境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繁荣。一方面,要大力保护边境地区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对本土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边境乡村地区的自然和人文优势,开展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饮食文化节等活动,投入专项资金,大力支持村民组建民族器乐队、舞蹈队等,并结合各地实际举行民族歌舞比赛和少数民族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极大丰富云南边境各族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从而增进各族群众的团结力、凝聚力、向心力。同时,还要加大对云南边境乡村地区文化建设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村书吧等建设。

总之,云南边境乡村地区的虚空化对我国边境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领土主权安全等都具有重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警惕,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范治理。

猜你喜欢

虚空边境云南
边境扬威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虚空通道大迷宫
你在黑暗中看我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关于它,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