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拟剧理论的警务观察真人秀传播研究
——以《守护解放西》节目为例
2022-03-01杨凯乔
杨凯乔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38)
一、守护解放西的传播实践
(一)舞台之上:警务观察真人秀的呈现内容
将公安机关视为个体,警务观察真人秀的传播过程就是自我呈现的过程。戈夫曼认为个体在进行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互动时通过呈现装扮后的“角色自我”隐藏了“表演者本我”,以实现观众期望形象的塑造和传播。[1]
其一,《守护解放西》的内容呈现采取主题化叙事的方式。即每期明确一个传播主题,配以简洁明了的小标题,将多个案件依据不同主题进行内容串联,服务于节目整体连贯的叙事线。此外,节目开头设置悬念,倒叙单个案件,插叙多个案件,巧妙运用悬疑铺垫和反转情节,安排案情警情的多种叙事方式,通过紧密衔接的信息传递、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让观众感受“沉浸式”的心灵体验。每期节目着重对一至两名基层民警进行跟随式拍摄,通过警务纪实片的镜头表达,真实细腻地展现出基层民警身上有血有肉的鲜明个性。节目叙事趋向主题化表达,使得创作者在内容制作时筛选出恰当的案例素材,从多个维度呈现出民警繁忙琐碎的日常警务工作。
其二,《守护解放西》运用“纪实片+观察真人秀”的摄制方式,做到记录之“真”和综艺之“秀”的辩证统一。[2]记录之“真”体现在摄制团队运用纪实片的拍摄手法,多机位、多场景布点,全方位且多角度地记录了基层民警的接处警和案件侦破的全过程;综艺之“秀”体现在节目运用真人秀的表达手段,以亲民化视角来塑造警察形象,细腻刻画派出所警察的所想所为,真实还原警务工作和专业技能,拍出人民警察的可敬之处,更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多角度刻画,凸显出人民警察的可爱之处。
(二)幕布之后:真人秀节目后台的表演框架
“后台”是表演者进行表演前期准备和表演后期回顾的地方,是与“前台”相对应的概念。戈夫曼主张以框架思维建构社会现象[3],因此节目制作组在开展后台制作过程中,应按照新闻框架分析的研究方法,注重创作框架的解构和运用,对警务观察真人秀的表演预设工作加以梳理,思考如何通过观察类节目传递正能量的警民价值观。
其一,节目组在制作警务观察真人秀之前,对95后典型年轻人群体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虽然大部分年轻人尚未深入了解基层民警的真实工作状态,但仍非常期待充满趣味性的警务纪实类题材作品[4]。节目组在明确知悉目标观众的群体诉求后,通过纪实片与观察类真人秀的组合表达方式,使呈现内容与当代年轻人的视觉偏好相契合。因此,节目在B站首播后即好评如潮,登顶当周B站纪录片频道排行榜单之首。
其二,《守护解放西》节目的后台筹备中,中广天择传媒在长沙市公安局的鼎立支持下,在坡子街派出所设立工作室,制片人和总导演的人事经过严格遴选,由具备深厚政法新闻栏目制作功底的专家骨干担任,40余人组成专业摄制团队入驻派出所,全天候不间断地跟随拍摄和记录[5],多维度地讲述基层一线的派出所民警故事,全方位地还原以最本色的人民警察形象。项目策划前,团队早已开展制作前的田野调查研究,亲赴派出所随警吃住、现场观察和记录基层民警的工作日常和办案流程,并对坡子街派出所经常发生的案件类型进行整合归纳,共有20种,并根据案件类型做了10期节目的大纲。
(三)前台表演与后台制作的协调配合
戈夫曼认为,表演者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一旦确定,其前台形象要同其社会预期和角色身份一致,为确保表演者在预设框架内表演,需在后台管理和设计前台将呈现的主题、标志和符号[6]。
其一,《守护解放西》在B站播出时,创作人员在后台润色时灵活应用真人秀节目的视觉表达技巧,通过诙谐幽默的字幕、可爱卡通的图文、外卖接单播报的音效、漫画人物的出场方式,实现了前台播出内容的二次包装,丰富了本次警务观察类节目的娱乐元素。一部警务观察真人秀节目,使坡子街派出所成为群众眼里的“网红派出所”,进而成为恪尽职守的“实红”民警。
其二,本次警务观察真人秀节目通过四级传播分层级火到“出圈”[7]。《守护解放西》于2019年9月14日在B站首轮上映,实现站内一级传播;二级传播“破圈”到了社交舆论场,网民自行转发推广,刊登了多篇社会反响较大的热评推文;三级传播使得本节目的影响力反输出网络平台,在优酷与芒果TV等视频APP第二轮上线,在微博、抖音、快手等视频网站上涌现;四级传播使得本节目的影响力反输出电视平台,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购买了播放版权。
二、警务观察真人秀的传播困境
(一)前台呈现效果:表演风格的严肃刻板化
在前台作品呈现中,警务观察纪实类作品严肃刻板化的表演风格亟待转型。以《巡逻现场实录2018》为例,该作品是上海市公安局和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一档警务纪实片[7],它和《守护解放西》的主题设置颇为相近,并由节目组跟随拍摄基层民警的接处警和案件侦破等公安工作,叙述城市新警察故事。但该节目的摄影方法和叙事结构是记录片的传统风格,长篇幅的旁白发挥主要的叙事功能,呈现方式较为严肃和刻板,其纪实的占比更重,忽视了接地气的生活气息。
《巡逻现场实录2018》虽然首播后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但在年轻群体中的热度仍十分有限。究其原因,该观察类纪实片一味追求实战化的呈现模式,致使本节目的趣味性和观赏性不足,难以满足95后、00后等年轻人群体的视听偏好,导致播放量、弹幕数和评论数仍低于《守护解放西》。因此,公安机关创作真人秀观察类作品时应以严肃题材的“贴地飞行、生活化、接地气”为创作标杆,切勿过分追求专业化和实战化而忽视节目受众的观感体验。
(二)幕后预设筹备:节目制作的过度娱乐化和商业化
其一,《守护解放西》真人秀部分情节的摆拍痕迹过于明显,节目整体制作风格过度娱乐化。虽然节目采用跟随记录式拍摄手法,但有些表演成分仍过度夸张。如在节目开头的坡子街派出所民警介绍长镜头中,民警张鹏拿到案情线索后,迅速询问情报组人员是否在场,而观众可以明显发现在室内办公的情报组工作人员,节目的造型感过重,显得剧情不够真实。另外,警务观察真人秀的泛娱乐化表达,衰减了客观真实本身所蕴含的春风化雨的温情和直抵内心的坦诚,被网友评论太过花哨,观察类真人秀误被观众认为是综艺娱乐类节目,使节目本身的纪实属性大打折扣。
其二,虽然在疫情期间或者存在其他限制的情况下,引入商业化的打赏机制和直播带货,可以做到警务观察真人秀作品的零距离传播和现场感体验。但是本次《守护解放西》节目在B站平台的广告泛滥,商业化气息过于浓厚。首先,在平台播放过程中,商业植入手段较为生硬,会在较短间隔跳出节目的赞助商广告;此外,在弹幕中也会多次弹进广告,甚至连续弹出十余次,即便部分广告伴随彩色花字呈现,但仍会极大分散观众的注意力,造成观感不便。因此,无厘头地对广告商业品牌进行频繁曝光,易使观众下意识地产生审美疲劳,影响警务观察真人秀节目的视听质量和观众赞誉度。
(三)前后台统一性:表演和传播工作的单向平行
目前警务观察类真人秀作品的设计工作和传播工作结合不足,尚未形成双向嵌入的良性循环。以《警察特训营》为例,在该节目中各警种挑战丰富的极限任务,旨在凸显人民警察的过硬技能。制作方从全国公安机关的基层一线队伍中遴选,挑出不同警种的专业精英参与录制,具有超强的刺激性和竞技性[8],但节目播出后的收视率和网络热度却未能进一步增长。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节目收看渠道单一,只在传统的央视网站和电视频道播出,致使许多本可成为收看观众的年轻群体并不知悉节目的存在。在我国互联网崛起、向自媒体时代迈进的传播背景下,传统电视收看渠道的传播效果江河日下,不仅目标受众的基数减少,更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与此相比,线上新媒体立足PC端、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以个性化的特质摆脱社媒内容传播的时空局限。《守护解放西》由中广天择股份有限公司与哔哩哔哩影业联合出品,立足以95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群体,以B站文化社区作为播出平台,将目标受众定位于青年群体,这正是该节目赢得广泛社会回响的必然原因。
三、警务观察真人秀的传播建议
(一)舞台之上:警务观察真人秀的叙事表达艺术
其一,警务观察真人秀应蕴含特色化的叙事元素。从传播学的视角看,所有警务观察真人秀都是注重叙事的纪实类作品,都是对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的叙述化表达,而叙事元素包括着时空、人物、情节等基本要素[9]。以本次观察真人秀节目为例,《守护解放西》节目的时间与空间选取“解放西”这一长沙标志性区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且,以坡子街派出所为叙事空间的中心点,延伸至星城快警、交警监控中心,再到派出所辖区内的商场、餐馆、旅馆、KTV、网吧、酒吧、医院以及周围街道等多种场所。创作人员选取坡子街派出所的基层民警为叙事对象的中心人物,通过民警、交警、特警等多警种联动侦破案件和新警老警合力现场处置警情等叙事情节,将民警接触的社会各色人物联系起来,立体化呈现出丰富的警务工作内容与执法办案场景。
其二,警务观察真人秀应采用多样化的叙事结构。创作人员在内容编排上可采取常规线性叙事、倒叙线性叙事、多线性叙事等多样化的叙事结构,以期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以《守护解放西》为例,通过内容分析法,我们可以归纳出模型化的叙事结构:从叙事源起的警情发生,再到民警调查案情的叙事发展阶段,再以警方调查遇到困难进行叙事转折,通过案件调查取得突破性进展达到叙事高潮,最后将民警执法处置、警方宣告结案步入叙事尾声,并以旁白形式引导观众透过案件的镜像呈现,对家暴、性骚扰、青少年吸毒等社会重大议题进行深刻思考,起到令人警醒的传播效果。
(二)幕布之后:专业化和特色化的表演框架预设
其一,新时代警察故事的讲述应注重真实性与趣味性并重、科学性与艺术性并存。真实性是警务观察节目的基本标尺,媒体不得恶意欺蒙、误导节目观众;客观性是警务真人秀节目创作者的基本立足点,不得过度夸张、贬损基层民警,要中立公正地记录警察故事,呈现案件真相。警务观察类真人秀应承袭纪录片的纪实精神,顺应社会新闻的逻辑,并以平民化视角切入,将触角延展到民警日常生活的细微状态。兼顾真实和客观的同时,以春风化雨的亲民姿态迎合观众情绪,自然表达出博君一笑背后的艰辛守候,潜移默化地引发观众理性思考,向观众传播正确的警民价值观。
其二,警务观察真人秀节目基调的预设以传递正能量的娱乐化为主,在“年轻化网感”与“小大正”之中寻求温和融洽的辩证统一。“年轻化网感”意味着塑造一种年轻化的警察形象,采用亲和力强的“可爱传播”方式[10];“小大正”的“小”特指小成本,但小成本并非压缩制作,而是驱动创新,以小人物、小场景、小任务、小温暖,制造一系列颠覆、新颖的反转情节,契合“小大正”模式的年轻化网感之根源。
(三)前台表演与后台制作的双向嵌入:多措并举优化传播效果
其一,前后台工作应由单向的平行关系转型为双向的嵌入关系。以《守护解放西》为例,首先是后台筹备工作提升前台呈现观感,制作组历经百余日随警拍摄海量的节目素材,经过层层遴选,挑出最契合每期节目预设主题的典型资料,采用“可爱传播”的方式,合理搭配音效、字幕、图文,在表演前台呈现出高能反转的案件和俯拾即是的小幽默和小温暖,生动地还原基层民警繁杂琐碎的日常警务工作;其次是前台良性互动推进后台传播工作,95后、00后的年轻群体是B站节目的最主要受众,同时也作为豆瓣、天涯、三微平台等各大社交媒体的最活跃用户,是生活于当代互联网潮流的“数字原住民”。一方面,他们在《守护解放西》的弹幕区、评论区积极互动和转发;另一方面,在首播取得广泛好评后,年轻群体在各种新媒体场域对真人秀节目进行二次曝光,升起基层警务工作的话题热度。
其二,警务观察真人秀作为表达公安机关文化内涵的视听演说家,应注重其公安传播工作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借鉴警务纪实创新和公安传播实践的优秀经验。长沙市公安局与中广天择传媒、长沙电视政法频道合力推出的《守护解放西》节目,破除了以往公安宣传在公安文化传播工作的单打一局面,给警务观察类作品提供了崭新的创作标杆;其次,警务观察真人秀应注重推行部分后台前台化,联合制作《守护解放西》的周边产品、视频、音乐等,增加其在影视剧、户外广告、社会媒体中的曝光率。本节目不仅在B站播放,而且被全国逾百家社媒网媒转载转发,海量短视频内容涌现在火山、快手、抖音等视频APP上,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共青团中央、腾讯新闻、人民公安报等主流媒体、党政机构官微、行业微信大V都进行强烈推荐并火热评论。此外,长沙市公安局还将本次真人秀节目在《守望如歌》《一线坚守》《啄木鸟》等公安文化系列丛书上刊登,填补了国内公安视觉作品传播领域的空白。
四、结 语
古人云:“文以明道”。公安文化作为民警群体在长期警务活动中形成的意识形态,是塑造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的“整容镜”。警务观察真人秀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公众了解民警的工作内容及人物形象的传播渠道,以便在群众心中树立可爱、可亲、可敬的人民警察形象。本研究运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通过对警务观察真人秀塑造民警形象的前后台工作进行探讨,将公安文化传播工作转化为具体的警务行为与规范,旨在让社会公众能更好地理解与尊重公安整体形象;同时以《守护解放西》节目在民警形象塑造上的成功之处反向验证公安文化养成的功效,进而推动公安传播工作可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