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承+院校”对中药人才培养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2-03-01万全邓亚羚叶先文刘敏敏刘颖黄敏张涛谢亚婷张金莲
万全 邓亚羚 叶先文 刘敏敏 刘颖 黄敏 张涛 谢亚婷 张金莲
摘 要: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起源比较早,中医药传承至今,在医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就中医药的传承来看,能够发展至今,重要还是通过师承的模式传承下来,这种传承模式和西医的教育模式有很大不同,但是和现代医学教育也逐渐实现融合共存。随着现代中医药的教育逐渐走向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市场对于中医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要求在中医药方面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而一味地师承模式很难实现大规模的人才培养,所以,需要探索师承模式和现代教育模式的融合,促进重要人才规模化、高效化培养。对此,文章介绍“师承+院校”教育模式的基本内涵,分析中药人才培养现状和问题,探究“师承+院校”的中药人才培养对策。
关键词:师承+院校;中药人才;培养;影响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4-0152-04
Abstract: The origi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 is relatively early, and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 As far as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concern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still passed down through the mode of teacher inheritance, which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education mode of western medicine, but it has gradually realized the integration and coexistence with modern medical education. With the education of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adually moving towards standardization and large-scale development, the market demand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lents is increasing, which requires the training of more professional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ut the blindly follow-up mode is very difficult to achieve large-scale personnel training.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er-following mode and modern education mode to promote the large-scale and efficient training of important talents.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education mode of teachers +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explore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lents training in teachers +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teachers +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l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aining; influence
现阶段,中药人才培养目标达不到要求,拔尖人才稀缺,人才梯队断裂等情况开始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统的中药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和不足[1]。需要积极做好育人模式创新,注重规模化、质量化中药人才培养,不断强化内涵建设,促进名医名师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薪火相传,促进中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为中医药行业输入更多的优质专业人才[2]。对此,将师承和院校教育模式相结合,是弥补现阶段中药人才培养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于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一、“师承+院校”中药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师承育人模式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技艺传承模式,在我国,中医的师承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也是中医传承的重要基础。
在汉代以前,我国就已经有师承育人的记载,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3],记载扁鹊和仓公都有弟子数人,向他们传授医术。在现代,也有一些中医名师通过师承的方式成为医学名家,其師承的中医学子在医学界也都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传统的师承育人过程中,师傅对徒弟耳提面命,手把手进行指导和示范,是培养优秀中药人才的有效路径。很多中医学名家在此前都得到过上一代名家的指点和教育,在对我国部分地区的优秀中医名家的调查中发现,相关中医学名家中,接受过名医点化的比例超过80%,可见师承对优秀中药人才培养的影响力之大。
中医传统的师承模式就是带学徒,在临床实践跟踪和学习中,由师傅对于相关学术思想和理论进行讲解,对于相关开方用药经验进行传授,在实践中强化学徒的中药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4]。就中药医学来看,这一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通过师承的方式来对中药医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传授,可以发挥更好的传承效果。这种师承模式中,师傅所带的学徒一般只有一个或者是几个,数量不多,但是可以实现因材施教,师傅可以对学徒进行一一指导,让他们可以通过临床实践的观察和学习,掌握一些中药医学知识和技能[5]。
此外,在师承过程中,师傅对学徒传递的不仅是专业方面的技能和知识,传授经验和做法,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医德医风,师傅在临床中对患者的态度,对疑难杂症的不懈钻研等,都会是学徒们学习的榜样。一般老中药名医在选徒的时候也比较慎重,因为其本身也想要让自己的医术得到有效传承,所以师傅对于弟子的品德、悟性以及专业能力等方面都会有严格的要求,甄选德才兼备的人才,这样他们培养优秀接班人的成功率也会更高。
二、“师承+院校”育人模式在重要人才培养中应用的重要价值
(一)实现因材施教,满足双向互补
传统的中药人才培养以师徒帮带的模式进行,师傅挑选徒弟,对他们传授自己在中药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徒弟承袭师傅的专业技术和经验[6],可以获得比较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这种育人模式相对于院校的大班制统一教学而言,更能够满足因材施教的要求,真正为人才培养提供比较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而这种育人模式也有其不足,那就是在专业重要理论和方法论方面,相关的知识内容教学缺乏系统性、规范性,这样的育人模式下,学生的内部理论性基础不扎实,这对于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学习也是不利的[7]。所以,构建“师承+院校”的中药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通过积极完善中药育人模式,让两种育人模式的优势互补,弥补各自育人模式的不足,真正为中药行业培养更多的对口人才。
(二)弥补院校师资不足问题,提升育人实效
单一的院校中药专业教育,虽然系统性和规范性比较强,也具有很强的统一性[8],但是,在中药专业人才培养中,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中,师资力量也是重要一环。目前很多医学院校中药专业课程教学中,很多专业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和经验不足,教师在理论教学中有比较扎实的功底,但是缺乏实践经验积累,大部分专业课程教师都没有在实际中药领域工作的实践经验,所以他们在开展中药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也就没有有效的专业素养,无法保证实践教学的成效,这对于专业教学发展而言也是不利的。而“师承+院校”的育人模式中,将中药的优秀专家、师傅等作为师资力量引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有效弥补中药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这些师承师资具备比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对中药有很强的实践应用能力[9],将这些师资和院校师资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增强中药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三)有利于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促进中药专业教学改革
目前,相关医学院校中药专业正在深化课程改革和创新工作,其中,中药专业教学中,解决理论和实践教学比重不协调的问题是改革的重中之重[10]。传统的中药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因为自身的实践经验不足,所以在教学上,更侧重于理论教学,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相对不足,而中药行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科研究中需要开展大量的实践和实验,所以对于人才的实踐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传统院校的教育模式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对此,借助“师承+院校”的育人模式,可以真正促进学校在中药专业课程教学中[11],将理论和实践相联系,促进中药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重更加协调和完善,推动中药教学改革工作取得进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重要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改革工作,对于中药专业教学创新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中药人才培养现状和问题
现阶段,国民对于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中医在医学治疗领域的作用在很多方面是西医无法替代的[12],加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应用大放光彩,让中医学发展不断增速。与此同时,市场对于优质中医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需要相关高校不断完善中药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人才培养队伍的壮大,做好中医药事业的奠基工作。就目前中药人才培养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短缺
目前,中药人才培养面临“杂而不精、杂而不全”的发展情况,中药人才中,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治病看病能力不够,能治病看病的中医与时俱进思想缺乏,这些都不利于中医事业的发展进步。专业人才培养中,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多而杂,学生需要学习很多不必要的知识,且很多知识都是零散的,缺乏实用性,相关知识内容之间的融合性不足,导致中药人才培养虽然数量较多,但是整体质量不高,尤其是在创新性、综合型中药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大的不足。目前,中药研究的未知领域还有很多,这些领域的开发和研究少不了创新性、综合型中药人才的支持,而目前相关医学院校中药专业人才培养还不能满足这一育人目标,这是目前中药专业育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侧重理论,实践教学相对不足
在目前的高校中药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过度侧重理论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过多的讲解课程内容,要求学生记忆掌握,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一节课下来,几乎都是教师在不停地讲解,学生大量接收教师传递的信息,学习相对被动。这导致一部分学生认为中药课程比较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对于高校中药专业课程教学而言,实践教学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过度侧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不足,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很难得到提升。而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目前高校在实践教学资源上的不足,无论是教学实验室还是相关的实训平台,高校都缺乏完善的资源支撑,严重限制了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高,教师实践经验缺乏
就目前相关高校的中药专业课程教师来看,整体师资队伍的专业性不足。中药专业课程实践性比较强,没有实践经验作为支撑,很难有效地开展课程教学。而目前高校中,中药专业教师很少有临床医疗诊治的实践经验,很多教师在专业毕业后,直接步入教学岗位,他们没有在中医院相关工作岗位的实践经验,所以在开展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存在一定的欠缺。而目前高校对于中药专业课程教师开展的实践指导和培训工作有限,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创新不足,师资队伍中优质的名医加入屈指可数,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药专业育人质量的提升。
(四)培养周期长、成本高
目前,在我国中药人才培养中,相关专业课程规范化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有很多都是首次接触的学科,学生的专业学习时间最长的也就五年,他们在这几年的学习生涯中,对于中医的重要性认识可能达到不较高的水平,他们整体的学习时间不够长,且教育学习成本都比较高,学习周期长,而这其中要是缺乏重点把握,就会导致学生能力受限,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培养出比较全面和过硬的专业中医技能,整体的育人效果并不理想。
四、“师承+院校”对中药人才培养影响
就中医的师承育人模式和院校育人模式来看,两种模式在实践应用中都有一定的不足。师承模式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确保人才培养精准和质量,但是很难实现规模化的中药人才有效培养目标;而院校育人模式下,相关教学硬软件设施、师资队伍等不足,教学方法等缺乏创新,都会影响中药人才的培育成效,不利于中药人才培养效益的提升。
近年来,中药教育改革中正在积极探索“师承+院校”的育人模式应用,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的实践尝试。实践结果证明,“师承+院校”的育人模式应用,可以有效缓解中药人才培养的问题,解决两种育人模式的不足,促进中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此外,在中药人才培养中应用“师承+院校”的育人模式,还有助于推动中药专业课程改革和创新步伐,促进中药教学发展。通过“师承+院校”的培育,中药人才的培育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可以接受专业医学名师的指点,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也可以在学校开展系统的学习,完善自身的中药知识系统,有利于实践型、创新型和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
五、“师承+院校”的中药人才培养对策
(一)引入“师承+院校”育人模式,推动育人模式创新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我们留下了众多具有特色的神奇的传统技能。高校在新时期,开展中药人才培养,要积极创新育人模式,引入先进的育人理念,将“师承+院校”的育人模式应用到专业教学实践中来,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在“师承+院校”的育人模式应用中,相关高校可以强化中医药传统技能工作室建设,整合中药大家的传统技能,将其传统技能传承下去,培养更多掌握中药传统技能的人才。院校可以积极开展省级名中医工作室项目建设,要在保证强基层的前提下,给优秀的、具有丰富学术思想的名中医药专家创造学术传承条件。吸引全国各地的名中医药专家来工作室开展学术经验传承指导,在传承带教和名中医工作室建设方面积累更多的经验。
同时,高校也要进一步探索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模式,在有效传承老中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丰富经验的同时,推动现代中药教育的发展,为培养高质量的中药人才开展探索与研究,也为中药学专业硕士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践条件。在教学之余,可以强化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开展,探讨中药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师承教育培养细则。通过“师承+院校”的育人模式构建,吸引更多优秀的名医名师,传承中医药的传统技能,开展传承工作,更好地梳理传承人才的培养层次与培养模式,把中医传承工作做得更好,同时也为中药行业培养更多的优质专项人才。
(二)做好合理配置,优化理论和实践教学
在“师承+院校”的中药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开展的教育理论性更强,师承教育则更强调实践性。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够将理论教学和实践育人相结合,提升中药人才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就具体“师承+院校”育人实践来看,中药专业在课程教学中,要做好“师承+院校”课程的教学设计,确保相关的课时分配合理,促进“师承和院校”育人相结合。在对学生开展中药理论院校育人教学后,及时安排学生和相关名医名师进行实践学习,让学生能够及时建立起相关中药知识之间的关系,构建起完善的知识框架,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此外,相关高校要将人才培养放在学校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深化教育改革,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加大力度推进具有中医特色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人才培养目標,探索在中医药相关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综合能力、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有效对策。
(三)关注师承师资引入,提升整体师资水平
当前,要深化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加强医学人才培养,这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相关学校面对医学教育改革新任务,推进“师承+院校”的中药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必须高度重视临床实践教育,特别是临床教学师资培养。学校要充分利用继续教育形式,强化临床教师全员继续教育,健全终身教育学习体系。以基层为重点,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围绕临床教学发展需要,以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形式积极开展分层分类继续教育培训活动。要求专业师资要把握医学的属性、国际医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医学的知识体系、医学的教育结构、医学教育的临床环境和医学教育完整性的延伸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真正为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构建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
随着目前社会对于优秀中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必须强化中药人才培养,为市场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中药人才,提升中药专业学生未来岗位竞争力。就目前中药人才的培养情况来看,高校培养的中药人才数量多,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中药人才培养中的不足。而“师承+院校”的中药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中药专业教学发展和改革也具有积极作用。对此,要做好中药人才培养工作,必须转变育人理念和模式,引入“师承+院校”的育人模式,推动课程教学创新,提升专业育人成效,为推动中药行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鹏,彭代银,王键,等.以传承创新新安医学为目标,构建基于自主招生的院校+师承教育中医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12):1125-1128.
[2]张奎,程曦,郭昆鹰,等.基于广东药科大学中医班探讨“院校+师承”教育的培养模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8):170-174.
[3]黄海鹏,徐晓红.医教协同视域下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融合新模式探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2):34-37.
[4]邹立君.职业院校中医药师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旴江医学流派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4):97-98.
[5]陈晓辉,孙鸿昌,尚立芝,等.构建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以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学专业(仲景学术传承班)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21):8-9.
[6]张瑞,郑玉玲,詹向红,等.张仲景学术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杂志,2013,54(12):1076-1078.
[7]杨承芝,车轶文,孔令博,等.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结合实践的认识与思考——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J].中医教育,2018,37(6):76-79.
[8]林扎西卓玛.论藏传佛教寺院曼巴扎仓传统师承关系对培养现代藏医药学人才的积极作用[J].青藏高原论坛,2018,6(3):64-71.
[9]任剑峡,周继刚,王安桥,等.医校协同育人深化中医师承教育的实践与体会——以三峡大学中医医院为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5):14-16.
[10]何殷,舒彤,黄亮,等.师承教育的创新及其与现代规范教育的结合——基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的探索[J].高教探索,2014(3):96-99.
[11]王娟,林燕,闫永红,等.院校与师承相融合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7,39(8):740-742.
[12]王栋梁.从学术继承角度探索我校中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