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国呈:打响雄安新区管廊建设中交品牌

2022-03-01张惠清

中华儿女 2022年1期
关键词:管廊新区施工

张惠清

近期,由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公司”)承建的雄安新区燕赵大街项目管廊主体建设完工。

燕赵大街项目位于雄安新区起步区,建设内容包括市政干线道路及相关综合管廊、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该项目是一公司在雄安区域五个在建项目之一,也是雄安新区开启起步区建设首批重点工程之一。建成后,将为雄安新区起步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大规模开发建设提供交通、市政配套服务。

“燕赵大街项目自2021年5月动工,100天完成基坑开挖,100天完成管廊主体建设,再次展示中交加速度。”一公司雄安启动区128项目、起步区燕赵大街项目经理张国呈说。

自2010年加入中交一公局以来,张国呈先后参与了兰渝铁路、万利高速、蒙华铁路、新疆G575、西安外环、雄安新区各项目施工,从一名基层技术员一步步成长为项目经理。2019年,他主动请缨,来到雄安。从容东破冰到启动区开航,再到燕赵大街延伸,三年来,他与团队肩承使命,锐意进取,致力于把雄安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打造为一个经济实用、可复制、具有创新示范作用,对世界综合管廊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的综合管廊体系。

他与团队的目标是,以“筑梦雄安”的拼搏精神,擦亮中交管廊建设品牌。

风雨无阻,日夜兼程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投资雄安就是投资未来,建设雄安就是建设未来,服务雄安就是服务未来。”一时间,雄安地域吊塔林立,机器轰鸣,各建筑工队夜以继日地为这座未来之城挥汗如雨。前身是流淌着红色基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公路一师,中交一公局第一时间响应党和國家号召,为新城建设不遗余力。

2019年,张国呈主动请缨,奔赴雄安、建设雄安、服务雄安,参与中交一公局管廊建设项目。

城市综合管廊,指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通过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建成后,地下,各种管线互不干扰、洁净有序;地上,没了蜘蛛网式线缆,让城市从此告别“马路拉链”。

“雄安无小事,事事连政治。”雄安施工项目,工期短、要求高、节奏快,同时要与诸多央企同台竞技、“华山论剑”,压力可想而知。张国呈以身作则,带领团队奋战在施工一线,以“用心式”管理成功打造中交管廊最强音。

从开工序幕那一刻开始,张国呈便与项目全员“拧起一股绳”,在雄安建设快节奏中,不放松、不懈怠,始终保持高昂工作状态,风雨无阻、日夜兼程。

“每一周生产调度例会雷打不动,每一天早班会,中午空档期巡视,领导班子带班夜间巡查,没有一天停滞过,已经形成项目管理特色模式。”张国呈说。

启动区128项目地处雄安新区未来最核心的金融商业区,具有承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重要意义。128项目合同总额12.45亿,工期16个月,除去天气原因等造成无法施工的情况,实际可用施工天数300天不到。平均下来,每天需要达到400万产值以上,才能够保障按时完工。怎么干?成了项目班子一个棘手难题。

要把工期缩短到一定程度,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张国呈说,128项目秉承早计划、早部署、早统筹、早安排方针,对目标任务细化分解。通过每周进行实地踩点,结合当前施工进度,部署接下来一周的工作量,再细化到每天。而每天的工作规划,又会结合施工种类和整体施工标段进行细化、量化、标化。

除了按时完工之外,张国呈带领团队保质量、抢进度、重安全、抓环保。“为保证质量,我们通过原材见证取样、搅拌站定期巡查的手段,把控住原材料合格关。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迅速召开现场质量问题警示会,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预控方案,加强后续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将问题消化在现场、消灭在萌芽状态,有力保证工程实体质量。”

据介绍,雄安启动区128项目组织协作队伍1200余人,平均日生产值达到500万左右,创造了一个月1.5亿的生产值。

张国呈认为,市政道路和综合管廊是雄安新区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和施工进度直接关系新区其他工程项目如期实施。启动区管廊坚持高质量建设,努力打造业内标杆。“在基础设施特别是管廊建设及综合业务领域,我们利用自身优势,强化科技创新,将启动区基础设施和管廊项目打造成样板工程。”

“工程建设,创新是永远的主题”

作为国内建筑的创新“试验田”和未来城市“样板示范区”,工期紧、压力大、要求多、标准高成为雄安工程项目四大特点。

施工期间,从项目团队成员,到施工工人,都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白天在工地摸爬滚打,晚上回到办公室继续做工程施工组织管理方案。严苛的施工要求虽然让项目团队不免一番鏖战,但披荆斩棘后,往往迎来宽阔坦途。

“对于工程建设,创新是永远的主题。”张国呈举例,预制管廊是128项目针对管廊建设提出的创新思路。预制管廊依托铁路、桥梁制、运、架技术,将综合管廊的施工成本和时间大大降低,在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环保把控上,也将发挥积极作用。试验成功之后,将成为雄安新区综合管廊建设主导力量。

雄安新区首个预制管廊“试验田”位于中交一公局雄安新区启动区128项目NA8段,实际施工长度约1公里。相较于现浇管廊,预制管廊不仅极大缩短了施工周期,更是在人力、物力上做到了最大限度压缩。预制管廊的试验成功是中交一公局集团在新区创新创优、节能环保的重要实际举措,将会对新区更好更快建设产生重要推进作用。

2021年8月,“大尺度、长节段”装配式管廊中试工程在128项目成功落地,该试验引进世界首台架廊机,填补了大吨位预制管廊施工技术的空白,形成系列成果,引领综合管廊领域发展。

128项目自2020年8月14日进场施工以来,为更好完成建设任务,张国呈带领团队在施工建设、人员管控、安全举措、智慧建造等方面下苦工、做细节。“我们在坚持常态化管理、常态化考核的同时,还不断创新管理方法与施工工艺,以数字化、信息化和可视化方式提升项目建设水平,做到精细化管理。”

2020年,一公司雄安区域“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在中交一公局发展战略引领下,积极探索“互联网+智慧工地”发展新思路,将BIM技术在施工管理中集成化应用,工作室广泛开展创新创效活动,推动优秀成果转化应用。结合管廊工地特殊性,自主研发改良塔吊喷淋技术,成为雄安容东片区首家使用塔吊喷淋循环系统解决基坑扬尘问题的工程单位。工作室不断学习进取,积极开拓新型业务,首次参加雄安新区造园工艺工法大赛,荣获团体二等奖。成立仅半年,“创新工作室”就获得“优路杯”全国BIM技术大赛金奖、“燕赵杯”全國BIM技术大赛二等奖等。

工程建设期间,128项目一时成为标杆品牌的“网红”打卡地。中交一公局成为首个在雄安集团获得项目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的建筑企业,并获得雄安集团投资进度流动红旗和安全文明工地等荣誉称号,连续3个季度被授予雄安新区最高等级的信用评价单位。

“安全第一,一刻不能懈怠”

“一刻不能松懈,一刻不能懈怠。当来到雄安,真正进入角色,担起这份属于我们作为国企的责任时,你没有选择,一个个节点、一份份成绩单,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担当。”张国呈坦言。

他回忆,“比如容东的节点,投入千人大军,塔吊林立的场面真的让人很震撼,也很担心。盲目追求节点的完成,安全质量怎么把控?我们需要一份超过任何时候的责任担当”。

项目施工,安全第一。面对高峰期1800余工人的施工现场,张国呈推行多项特色安全文化进基层。人人佩戴安全红袖标、带头讲安全、安全无空档巡视、每日早中晚带班巡视、安全24小时全覆盖等;“三实三优”:运用实用、实际、实效的管理手段,打造环境优、措施优、团队优的建设项目,并荣获雄安新区第一批“三实三优”示范工地。同时,在日常安全检查基础上,开展一月一主题和周周查活动,普专结合,做到全覆盖。

在张国呈推动下,“安全袖标文化”活动从2021年安全生产月开始实行,通过班子带头、全员参与,压实责任、划分职责,规范生产、夯实基础,齐抓共管、多措并举等形式,为项目施工保驾护航。

“自进场施工以来,项目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这一基本原则不放松,狠抓安全管理,压实安全生产责任。通过定期召开风险源交底培训会,梳理安全隐患,实时动态更新;每日举办班前安全生产会,摸底隐患,明确责任;划分片区、责任到人,每位‘红袖标’负责一个施工区域,做到每日梳理、每日排查、每日解决。”他介绍,项目部还在广大青年中开展争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活动,以行践知、以行促效,连续两年荣获中交一公局“青安岗”称号。

为了让产业工人在忙碌一天之后,能够有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2021年7月,在雄安新区起步区燕赵大街项目建设过程中,产业工人匠创中心拔地而起。匠创中心不仅包含专业的物业服务,更有安心的居住环境、贴心的生活保障、暖心的物资配置,为产业工人提供一个安全、温暖的家。张国呈认为,“想群众所想,做群众所做,是项目践行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举措,更是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建设雄安新区的必须步骤”。

打响雄安新区管廊建设中交品牌

一个个品质工程背后,书写了张国呈对项目的坚守、付出和担当,也彰显了他作为一名路桥人的初心和情怀。

张国呈1982年出生,是甘肃白银人。2010年,他从甘肃交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毕业,加入中交一公局大家庭,先后在一公局五公司、中交哈密交通建设有限公司、一公司工作,担任技术员、试验员、工区主任、副经理、支部书记、项目经理、公司工程管理部经理、办公室主任等职。

2009年8月,尚未毕业,张国呈便以实习生身份踏上兰渝铁路建设的征程。六年半时间,他见证并参与工程项目从“第一次打桩到铁路通车”全过程。是坚守和奋斗,让他收获成长和历练,完成一名技术员到项目副经理角色转变。

无论铁路工程,还是公路市政项目管理工作,张国呈通过一线测量、试验和现场管理,已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集管理综合和技术全面的复合型人才,现场施工管理、安全技术管理、综合管理,都游刃有余。

回想近三年雄安工作经历,张国呈感到,“每一步都是从挫折中迸发,不断寻找办法,寻找突破”。他与团队苦战工程节点期,一路闯关,不断把工程技术质量推向新高度。

他参与的项目获得雄安集团管理先进项目,多次获得雄安集团“投资进度流动红旗”、“安全文明工地”等荣誉称号,个人获得雄安集团冬期施工优秀项目经理擂台赛一等奖、优秀项目经理等称号。特别是管理启动区128项目,月均观摩60余次,打响在雄安新区的中交管廊品牌。

张国呈说:“如今,雄安新区正在向新台阶大步迈进,我们作为首批入场的先行者和冲锋者,需要一往无前,继续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的施工项目,为雄安建设贡献力量,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每当一个项目完成,张国呈总会在施工场地待上一会儿,为了再出发的思考和总结。转身,他继续以十足干劲带领团队奔赴下一个目标和任务,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续写一个又一个属于中交人的奋斗故事。

责任编辑 赵汉琪

猜你喜欢

管廊新区施工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在市政管廊中的应用
团队介绍
综合管廊排水系统设计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小议综合管廊的建设
扶贫村里施工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