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兰泽芸:华丽转身的台前幕后

2022-03-01余玮

中华儿女 2022年1期
关键词:纳兰

余玮

眼前的她,眉清目秀,气质优雅,亭亭玉立。一般人难以相信,她曾长时间被人背后喊“小光头”。

台上的她,时而逻辑严密,时而率性坦言,时而自我调侃,思绪滔滔,妙语如珠,不时引发笑声和掌声。现场听众难以相信,这位讲台上舌灿莲花、优雅绽放的演说家,曾是连一句完整话都说不出来的严重语疾患者。

更令人惊讶的是,她还是一位当红作家,出版过近10部专著,系《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国内一线期刊签约作家,获过“小说选刊最受读者欢迎作品奖”等诸多奖项。

她就是纳兰泽芸。

语疾困扰,期期艾艾的讲课被学生嘲笑

纳兰泽芸,人常称纳兰,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母亲在家种地。纳兰5岁时,一场突然变故降临到她身上——不知何故,在那一年,她的头发一下子掉光了。

只要纳兰一出门,村子里不懂事的小孩子就嘲笑她,喊她“小光头”“小尼姑”。此时的小纳兰已懂得了羞愧和屈辱。她躲在家里泪眼汪汪,再也不愿出门,也不愿意说话。久而久之,她变得沉默少言,郁郁不欢。在小纳兰不得不出门,去帮母亲打猪草、拾棉花、拾豬粪、放牛的时候,几个不懂事的小孩子会跟在她后面嘲笑:“光头光头,晚上点灯不用油。”

小纳兰对语文特别喜爱,每次语文考试都是全班第一,作文也是全班写得最好的。小学四年级时,她的第一篇小作文变成铅字,在《全国小学生作文选》发表。

她渐渐长大,经过多年痛苦辗转的治疗过程,初二时,她的头发才算基本治好。头发是长出来了,可因长期自闭而导致的语言疾病却越来越严重。她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只要超过5个字,她就说得断断续续,不连贯。

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境贫寒,原本中考成绩高出重点高中许多分的纳兰,决定选择去上安徽省池州师范学校,因为那时师范学校学费低,还有适当补助,而且可以尽快出来挣工资。

报名关是过了,但纸终归包不住火,纳兰在师范学校就读第一个月,班主任老师就发现了她有语言疾病。

于是,班主任请她到办公室。在办公室里,班主任才知道这位女孩平日格外沉默寡语真正的原因。显然,有语言障碍不适合当老师,但班主任非常同情纳兰,他非常清楚一个农村女孩子要经过多少努力才能考进师范。他和蔼地提醒纳兰:要想办法赶快治好病。此后,纳兰想尽办法,甚至偷偷卖血,用换来的钱买语言矫正器,纠正语言疾病。

纳兰照着使用说明,坚持不懈、一丝不苟地使用了5个多月,拿掉机器,仍然说不成一句连贯的话。她这才悲哀地发现,她被忽悠了。

1997年秋,纳兰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尽管她爱岗敬业,但由于语疾困扰,期期艾艾的讲课常被不懂事的小学生嘲笑。时间长了,连学校也觉得她不适合教师这个职业。半年后,她终于下定决心,无奈辞职。

她回到村子里,握起了锄头镰刀,这让村里人都很诧异。跟着母亲去地里锄草时,有人叹息,这么多年的书白念了,有人说,吃了商品粮还回家握锄头杆子,念书的钱都白花了……

2001年,纳兰下定决心要逃离村庄。想来想去,她选择了上海。纳兰带上一个简陋的行李包,乘上空气污浊的长途大巴车,经过10多个小时颠簸,终于到达上海汽车站。她找了一个汽车站旁的简陋地下小旅馆安顿下来,开始了艰难的找工作之路。

她边在小餐馆打工,边每周花5角钱买一张人才市场报。

人才交流会开始那天,她直奔上海展览中心。一进人才交流会,她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数千平方米的展览大厅,人头攒动,她也挤了进去。她看到旁边求职者简历封面上写着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第一天,她什么收获也没有,看到稍微靠点边的职位,把简历递上去,对方看了看说,“你是学师范的?不对口啊”。

她不甘心,第二天又跑去人才交流会,终于在中午看到一家中新合资的动画公司招聘脚本文创人员,要求具备较强文字创作功底,有童趣,并且想象力丰富。最让她开心的是,没有“本科以上文凭”的硬指标。工作人员大概都吃饭去了,她就把公司地址抄下来,决定主攻这家公司。当天晚上,她拿出从前在学校发表的二十来篇文章样报,以及师范和中学时发表的,甚至小学时的几篇小作文。她把文章复印下来,然后有针对性地修改了简历。她跑到邮局,用挂号信寄了出去。

回音比她料想的还快,一星期后,她接到了通知。首先是笔试,笔试的时候除了她,还有9个人。笔试后,又进行了面试。面试时,她说话挺困难,过程中,总经理示意中断一下,拿着她的材料到另一间办公室。过了大约10分钟,总经理出来了,和蔼地说:“您被录取了,看什么时候上班比较方便?”那一刻,纳兰欣喜若狂。

后来纳兰才知道,她那天竟然打败了好几个复旦、交大等名牌大学的高材生。而且她还知道了那天总经理是去请示董事长。董事长看过纳兰的一摞材料后,认为文创人员最看重的是书面创作能力,口头表达有点欠缺,可以包容。

就这样,纳兰开始了在上海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她没有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一边工作,一边参加自考。在简陋的小屋里,她几乎天天复习到凌晨。最终,纳兰考上华东师范大学。

战胜自己,获得一次次难得的掌声

2002年国庆假期,一次同事组织的聚会上,一位欣赏纳兰才华与善良的小伙子向她伸出爱的橄榄枝。她坦诚地通过信件告诉小伙子她的语言疾病,但小伙子非常坚定地说,不要紧,他会与她一起面对,一起战胜疾病。她很感动。经过两年相处,2004年底,他们携手走进婚姻殿堂。2005年12月,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转眼间,女儿到了学说话的年龄,每次教女儿说话,纳兰心里都满是焦虑和无奈。

那段时间,纳兰参加了社会上办的好几个语言康复矫正班,但每次都是怀着巨大的希望而去,失望而回。

平时单位经常开选题讨论会,文创组各位成员要进行脑力大激荡,大家献计献策,共同策划文创选题。她因为语疾无法参与,所以每一次文创讨论会,她都不参加,只以书面形式呈报相关意见。每次组里所有人都在会议室碰撞选题的时候,她一个人待在空荡荡的办公室,内心很不是滋味。

不久,纳兰因为说不出来话,在公司经受了挫折,开始整夜睡不着觉,一顿接一顿吃不下饭。慢慢地,她患上焦虑症,后來又变成了抑郁症。

多少个夜晚,她无法入睡。一个晚上,纳兰辗转反侧到半夜,一分钟都睡不着,就爬起来看书。她从书架里随手拿出一本书,是《林肯传》。

她翻开手里的书,在第100页折了一下,她想,今天晚上反正睡不着,干脆读书100页,用她能做到的最快速度读!

10分钟、20分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她一刻不停地读着。

她的眼里燃烧着一种“复仇”的火焰,不知疲倦地出声努力读。读着读着,她有了惊喜的感觉——发现好像口齿越来越流畅,阻住的字越来越少,嘴巴就好像被麻绳捆了很久的腿脚,解开后,觉得轻松很多。那天晚上,她就这样快速读完了100页。

纳兰用了两天快速读完《林肯传》,她感觉口语不仅流畅了许多,心里也豁然开朗。望着满满一书架一直没有时间读的书,她告诉自己:“这一书架的书,我一定要读完。”她坚持每天早晨5点起床,用最快语速朗读,这样一举两得,一读了书,二练了口语。

2009年秋,为了加快语言康复速度,纳兰报名参加了上海一家口才训练机构。此后,每周六18点到21点,三个小时口才训练,成了纳兰雷打不动的康复行动。

每周六晚上,培训机构会以沙龙形式让大家训练。通常是主持人开场,出一个主题,接着让大家就这个主题举手上台进行3分钟演讲。3分钟,对于别的学员来说不算什么,但对纳兰来说,需要强大的心理承受力。

第一节课,主持人让大家在3分钟内以演讲方式介绍自己,并讲讲自己的梦想。她艰难地向大家简要介绍了自己,以及自己与语言疾病对抗的经历……别人用3分钟演讲的内容,她用了整整8分钟,才断断续续讲完。这并不能称之为“演讲”,但她的真诚感动了大家,大家都非常耐心地听她讲完最后一个字。

当她完成人生首次“演讲”,主持人带头鼓起掌来。其他学员也跟着鼓起掌来,长这么大,还从未有人为她的讲话鼓掌呢。尽管纳兰知道这些掌声不代表真的欣赏,只是一种敬意和鼓励,但让她感到平等接纳、共同提高的温情。

当时,那家培训机构位于上海徐汇区一角,离纳兰家比较远,需要转三趟地铁,下地铁后还要走近半个小时,才能到,但一年四季、风霜雨雪,都阻挡不了纳兰要打败语言疾病的决心。

就这样,每天坚持快速朗读100页书籍,再加上每周六风雨无阻地参加口才训练,尽管进步仍是艰难而缓慢,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纳兰总算能够站在演讲台上,完整地完成一次20分钟的演讲。

从2008年10月开始快速朗读,两年后,快速朗读这个“笨”办法为纳兰的人生打开了语言流利这一扇豁然开朗的大门,她也感觉自己的内在素质和境界有了大幅提升,有很多感受与思考几欲喷薄而出。她原本就有一些文字功底,因为疾病被折磨得疲于奔命,多年来已很少提笔抒发自己的内心了。于是,她决定要提起笔,写些文章。

2010年底,纳兰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文学作品。她把战胜语言疾病的坚韧与刻苦精神,同样用在写作上。短短几年,她的业余创作成果丰硕,“纳兰泽芸”这个名字高频率地出现在各大报刊上。她出版《爱君笔底有烟霞》《蓝风信子的春天》《在命运转角处幸福》《从日薪五元到亿万身家》等数部专著。她先后加入上海市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还是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2017年又成为鲁迅文学院学员。

“地铁女孩”变身青年演讲家

2011年春,纳兰已经基本摆脱语疾心魔,与人沟通基本畅通无阻,甚至在小规模演讲赛事上,也有较为理想的表现。不过,遇到人多的场合,特别是在大型演讲赛事中,她仍会因紧张而出现说话不够连贯、中间需要停顿的情况。

纳兰明白,这已不是发音器官的问题,而是胆略问题。

为了锻炼胆量,纳兰开始在路边、广场对着路人演讲。很多路人一开始很诧异,但最终明白这位眉清目秀、衣着齐整的姑娘是在练习演讲。无奈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工作节奏实在太快,很多人驻足片刻,又很快行色匆匆离去。

她每天上下班乘地铁,有一次她在乘地铁的时候突然想到:地铁车厢里这么多乘客不就是相对固定的听众吗?对,就这么办!

2011年5月9日,纳兰一辈子都会记住这一天。

这一天,她将自己打扮得体,优雅的套装,绾起的发髻,淡淡地化了点妆,就直奔地铁站。

去地铁站不到10分钟的路程,她平时上班已走过无数遍。然而今天这一遍,是她走得最艰难的一次。不到10分钟的路程,她走了差不多半个小时。路上她感觉自己的腿软绵绵的,好几次,她都想,这个任务太艰难了,还是回家吧。

终于到了地铁站台,她把便携式扩音器戴好,这是她一个多星期前特地去超市买的。她想,地铁上人多,可能会很嘈杂,没有扩音,人们会听不清她讲的内容,演说效果会大打折扣。表面上,她还像以往一样平静地候车,其实她的心在剧烈地跳着,天并不是太热,可她手心里全都是汗。

一列地铁开来,她犹豫着没敢上。又一列开来,她还是没敢上。她的心跳动得更加剧烈,感觉到自己的血液直往头顶涌,脸红红的,太阳穴在嘭嘭嘭直跳。她嗓子发干、头发晕,想打退堂鼓。

正在这进退维谷之际,她看到又一列地铁远远地来了,心底立刻跳出一个命令的声音:“你不能退缩,你千万不能退缩,你不是想突破心理极限吗?你不是想当演说家吗?想当演说家有那么容易吗?这世界上没有语言障碍的人,也没有几个能成为演说家,何况你是个曾经连话都讲不出来的人,更加不容易!”

又一列地铁再开过来的时候,在地铁门打开的一刹那,伴随着脑袋中“轰”的一声,她眼睛一闭,就跨上去了。

当时是上午9点多钟,上班早高峰已过,地铁上人并不是特别多,座位都坐满了,还站着一些人,不拥挤,这样的情况最合她的心意。她先安静地扶着一个栏杆站着,悄悄地打开便携扩音器开关。

地铁上的人们都在各干各的事情,她先试声一样地噗噗吹了两口扩音器,然后“喂喂”了兩声。果然,原本安静车厢里的乘客们,都好奇地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她。

好,演说的时机成熟了!她抓住这个时机,开始了演说:“亲爱的朋友们,在这一班地铁上一路同行的朋友们,你们好!一个人乘地铁,旅途是有些寂寞和无聊的,在这里,请允许我为朋友们进行一段简短的演说,一来可以让朋友们得到一些启发,二来可以填补旅途的寂寞时光……”

原本纳兰非常担心在那样极度紧张、恐惧的情况下,开场白会不会不流畅,然而当她讲完演说开场白,就大大松了一口气。她发现自己的口齿很清晰,很流畅,很轻松,并没有出现字词阻住的情况。

纳兰为这个意外发现感动和激动得差点热泪盈眶!她的演说大约持续了将近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里,地铁走过10多个站点,乘客也是上上下下。时间都是事先基本计算好的,因为地铁每一站的时间基本固定,所以演说半小时左右,正好是地铁走完约一半的路程。当她演说完毕,说完最后“谢谢大家,祝您一生平安!”这几个字时,地铁到了人民广场站,她向乘客们告别,出了地铁。

在站台上,纳兰等到又一列地铁,她又乘上去,开始第二轮演说。

万事开头难。第一天头一开,纳兰的信心上来了。她当晚果断地向公司请了20天事假,决定连续演讲20天,借此来彻底突破自己的心理!

就这样坚持了整整20天,当她完成地铁上最后一次演说的时候,她蓦然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用演讲和写作让年轻人感受正能量

人们常说,越努力,越幸运。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努力是一辈子的“护身符”,而幸运,就是努力所生发出的耀眼光芒。2015年,因为多年努力,幸运降临到纳兰头上。这年8月,纳兰报名参加在安徽合肥举行的一场全国范围演讲大赛。那一次,中国演讲界泰斗级人物李燕杰作为顾问也到场了。

参加比赛的选手很多,要被李燕杰注意到,概率很小。但纳兰就是那么幸运,那一天比赛的时候,李教授竟然很巧地听到她声情并茂的演讲。纳兰从演讲台上下来之后,李燕杰主动找到她,并给她指点。

2016年5月,纳兰正式拜李燕杰为师,李燕杰欣然收下这位最年轻的弟子。

李燕杰严中有慈、心怀大爱,没有名人的所谓架子。纳兰对李燕杰崇敬,除了他帮助过她之外,更多的是他那乐观坚强、勤奋拼搏、永不言败、激励青年、为国分忧的精神。李燕杰曾不幸患上癌症,可他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之苦,以极其乐观与坚强的精神,与癌魔做斗争。

李燕杰给了纳兰很多教诲,告诉纳兰,演讲一定要有魂,要铸魂,尤其为青年人铸魂,位卑未敢忘忧国。纳兰牢记恩师教诲,在演讲方面,她要求自己:成为具有正能量的人,让接触过她的人,听过她演讲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都能感受到乐观、奋发、蓬勃、好学、坚韧、向上的正能量。在写作方面,她在出版的每本书扉页都有这样一句话:“不要写无用之文,不要写令读者思想堕落之文,每一篇文章或多或少都要给社会和人们带去一些启迪和益处。”

为了心中的演讲梦想,纳兰不畏艰险,勇敢攀登。2015年10月,纳兰被中国演讲协会联盟吸收为会员。

2016年起,纳兰开始自己的高校演讲之旅,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发表演讲,为青年学子带去力量。同时,她应邀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以及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等国际名校发表演讲,将中国梦与中国青年的正能量带至大洋彼岸。2017年5月,她又站上“一带一路”东盟五国演讲台……

如今,她多次担任全国演讲大赛评委,是《演讲与口才》杂志特聘“全国巡回演讲团演讲家”。她立于讲台,在千束目光注视下,不慌不忙,娓娓而谈。

这位曾被语疾纠缠20多年、痛苦不堪、几欲轻生的青年作家,曾经无数次抱怨过命运对她的不公、对她的无情。而今,她回过头来想,忽然明白,这也许是命运特意强加在她身上的苦痛,逼使她在这苦痛之中锻造毅力,锻造坚韧与人格,逼使她像浴火凤凰一样,在烈火中涅槃。

责任编辑 王碧清

猜你喜欢

纳兰
设计师
《纳兰的雪》
悄悄过去的夏天
投宿
爱恨两难说纳兰
那一日艳阳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