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脱贫时代职教集团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价值聚焦与路径分析

2022-03-01蔡军

教育与职业(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职教集团产教融合

[摘要]随着后脱贫时代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战略进一步的优化升级,职教集团在巩固深化扶贫成果、构建减贫防贫长效机制等方面的作用优势日益凸显。反思当下职教集团接续扶贫工作在研究深度、頂层设计及实践路径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把握职教公益性内涵,明确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方向要义;做好扶贫整体性规划,聚合多元巩固深化扶贫成果;回归教育扶贫语境,深化内涵式接续帮扶”等行动路径,实现集团发展与减贫防贫的有机融合,促进提升减贫防贫效能,为后脱贫时代教育减贫防贫持续发力贡献职教力量。

[关键词]后脱贫时代;职教集团;扶贫成果;产教融合

[作者简介]蔡军(1967- ),男,江苏无锡人,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硕士。(江苏  无锡  21402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无锡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专项研究重点课题“职教集团精准扶贫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9202012,项目主持人:蔡军)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03-0065-06

巩固深化精准扶贫成果是后脱贫时代职业教育减贫防贫的重要议题,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教育提质增效的题中之意。依托职教集团这一聚合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及行政部门等多元力量的教育共同体,有机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①,能够有效提升职业教育减贫防贫的效能,巩固深化职业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被帮扶地区脱贫之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职教集团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价值聚焦

(一)彰显职教公益属性,聚焦减贫防贫新要求

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公益属性,能够有效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助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前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作为一种联合办学模式,其健康积极、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尊重职业教育规律,坚持弘扬职业教育公益性,不断提升集团的反哺社会能力与辐射能力。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公益性的有效实现形式是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时代使命。

自2012年中央启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战略以来,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片区,通过统筹东部地区职教集团等力量,使滇西脱贫攻坚工作获得了重要进展。《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年)》《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滇西实施方案(2017—2020年)》等文件的先后出台,也为职业学校依托职教集团开展扶贫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2020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我国贫困模式渐渐转向发展性贫困、能力性贫困和精神性贫困,我国扶贫工作也开始向常态化工作转向。后脱贫时代,减贫防贫并重成为我国贫困治理的新态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巩固脱贫成效,防止和减少返贫”。2021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出台,要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后脱贫时代职教集团巩固深化扶贫成果,是职教集团、职业学校深化落实国家、省、市职业教育扶贫新要求的具体体现,是职教集团与精准扶贫间共生耦合关系的有效展现,更是新时代彰显职业教育公益属性的重要作为。

(二)融合产教多元主体,加快培育产业、行业、企业发展所需人才

产教融合推进人力资源的协同发展,能够有效地解决人才培养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后脱贫时代职教集团接续扶贫作为一个动态推进的系统工程,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充分发挥产业、行业、企业等多元力量的作用。紧密对接区域产业、行业、企业的人才发展需求,才能确保职教集团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长久成效。职业学校和产业、行业、企业协同联动式的参与将有效提升职教集团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效能。集团化办学以专业为纽带,通过政府主导,集合区域产业、行业、企业与职业学校等多元办学主体,是职业院校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抓手。职教集团巩固深化扶贫成果是在汲取集团化办学的职业学校精准扶贫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产教多元主体,形成较为稳定的校企互动互惠的联结机制,能够促进产教协同统筹精准扶贫,加快培育区域经济所需人才,巩固提升减贫防贫的实效。

(三)集聚优质办学资源,着力助推职业教育提质增效

集团化办学作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为有效解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与优质教育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思路和抓手。做好职教集团服务巩固深化扶贫成果工作的顶层设计,通过职教集团内部各种资源的协同整合,运用系统性思维推进扶贫工作,能够持续激发职教扶贫带来的正效应,消弭扶贫工作“走过场”带来的负效应,提升教育扶贫的整体效能。职教集团巩固深化扶贫成果,集聚集团优质的办学资源,办学力量更强、专业建设更全面、师资队伍更壮大、办学资源更丰富,既能有效支撑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职教扶贫全面深入的展开,也能进一步助推职业学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促进职业教育扶贫成果的巩固深化。

二、职教集团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现实思考

(一)关联性研究不够深入,集团化办学价值尚待挖掘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持续发力,需要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的价值和作用。集团化办学和精准扶贫都是职业教育研究的关键词,两者存在重要的内在关联,但集团化办学在职业教育减贫防贫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从理论探索层面看,通过中国知网(CNKI)检索发现,截至2021年12月,同时包含“精准扶贫”和“集团化办学”或“职教集团”主题词的论文仅12篇,可见两者的关联性研究还不够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集团化办学助力精准扶贫战略进一步深化的制度设计和实践走向。而从实践层面看,两者融合推进的力度也不够。深入挖掘并发挥集团化办学价值是提升精准扶贫绩效、优化扶贫长效保障机制的重要路径。“职教集团与精准扶贫之间存在互生关系,可以依托职教集团社会服务功能及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以政府主导、校企参与、政产学研协同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模式。”②职教集团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实践虽然正在积极有序推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托集团化办学开展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实践案例尚不丰富。

(二)顶层设计有待优化,联合发展与精准扶贫的有机融合不够

从规划层面看,职教集团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实践模式虽然存在,但运用系统性思维进行整体设计,真正将集团发展、学校发展与扶贫工作有机融合的成功案例不多。具体来说,一是职教集团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核心理念与目标模糊,集团联合扶贫尚处于“浅层应付式”,联合帮扶计划流于形式,真正执行时仍以牵头单位“单打独斗”居多,往往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甚至出现联合扶贫“始于签约,终于签约”的“走过场”。二是职教集团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实践要素整体关联性不强,未形成与之关联、匹配的集团制度。职教集团内部的很多优势要素如专业师资、教学模式、科研积淀、产教融合等并没有得到合理运用。而减贫防贫效果在短期内难以给出明晰的全面评价,也导致集团内部成员工作动力缺失。三是工作思路实际可操作性偏弱。集团联合扶贫缺乏对集团自身及扶贫对象发展方式和扶贫区域经济发展的正确判断,扶贫工作整体思路设计呈现出与地方实际需求不适配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教扶贫的持续发力。

(三)忽视教育语境,内涵式接续帮扶有待深入

“志智”双扶是教育扶贫的旨归,更是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重要基础。因此,减贫防贫工作需要在教育语境下开展,着力关注教育教学对口帮扶的内涵式发展,关注教育一线、关注育人命题。反思实践层面,目前联合精准扶贫尚侧重于教育设备资助等外在的显性帮扶,而忽略精神文化层面的内涵式教育提升帮扶,呈现为粗浅式短期帮扶,脱离了教育语境,无法发挥职教集团在扶贫工作中的优势。后脱贫时代职教集团巩固深化扶贫成果只有落实到专业建设、师资提升、课程优化等具体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才能真正有成效,实现因地制宜、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精准帮扶。在减贫防贫中,职教集团融合、集约等优势发挥还不够充分,这既有意识和规划的原因,也有职教集团自身的原因。作为教科研共同体,职教集团自身建设的效度也影响着职教集团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效能。因此,后脱贫时代职教集团巩固深化扶贫成果,需要进一步认识教育扶贫的内涵,把握教育语境主线,回归育人本质,推进内涵式接续帮扶。

三、职教集团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路径分析

(一)把握职教公益性内涵,明确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方向要义

1.提高思想站位,坚持职教公益属性。职教集团要提高对于减贫防贫工作认识的站位,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中集团化办学的独特价值,看到扶贫帮扶工作对于职业教育发展和职教集团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职教集团巩固深化扶贫成果是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的重要体现。工作中,要培育职教集团的核心价值追求与愿景理念,并充分认识职教集团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实现集团和学校公益性的重要抓手。利用集团优势着力提高精准扶贫工作的长效性和连续性,注重采用协同联动的工作理念,通过职教集团内部的设计协调,合理配置各方资源,实现多方共赢。

2.转变扶贫理念,准确分析帮扶对象。减贫防贫要充分利用职教集团融合及专业优势,颠覆单纯输入结构,迈向激发内生动力的造血式扶贫样态。要积极转变扶贫理念,根据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和集团的优势对帮扶对象进行分析评估,找到减贫防贫最适宜的路径。一是从硬件投入转向“软硬”双扶。对于帮扶对象不仅要给予物质的帮助,更要激发其内生动力。不仅要注意资金、师资等有形投入,更要注意交流、品牌、特色等无形职业教育资产的帮扶。要超越以往单向的技能扶贫,走向整合性的整体拉升,如根据帮扶学校实际情况,与集团成员单位进行专项结对,利用师资培训、跟岗培训等方式为帮扶学校提供精准明晰的提升路径。二是从单纯帮扶转向多元赋能。要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多维帮扶,如联合行业企业深入展开精准招生、精准资助、精准培养、精准就业等。通过职教集团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实践有效发挥产业与专业的双向助力,切实提升被帮扶地区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深化制度建设,涵育集团公益文化。与规划实践层面的推进不同,意识层面的推进尤其要注意虚功实做。一是深化职教集团内部管理,在集团内部形成公益共识。在尊重集团成员多样化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有意识地启发引领,通过长期互动式的协商讨论,引导集团上下充分认识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要充分发掘职教集团的文化软实力,通过制度建设等举措全面培育集团公益文化。在集团内部形成与扶贫工作关联、匹配的集团规范与程序,出台适应帮扶地区特点和职教集团情况的集团规章制度,如制定帮扶评价标准,集团作为评价主体对集团内参与帮扶工作的成员进行评估,给予适当的奖惩,促进形成积极帮扶的氛围。三是借助利益协调、媒体宣传等对扶贫工作予以倾斜。建立职教集团和学校扶贫工作台账,通过留迹总结帮扶经验教训,检测帮扶工作的进展与成效。围绕职教集团巩固深化扶贫成果进行经验总结和科研跟进,提炼具有推广意义的帮扶案例,并定期开展交流分享活动,提升认识、达成共识、积淀文化。

(二)优化扶贫整体性规划,聚合多元巩固深化扶贫成果

1.科学规划,目标互嵌,增强职教集团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针对性。准确定位,基于价值提升和方法优化两个维度,运用系统思维整体推进。一是构建帮扶愿景。围绕职教集团发展、学校发展与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推进展开融合思考,对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实践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探求被帮扶学校的发展增长点,统筹集团资源进行精准帮扶,通过以“优”带“潜”、统一模式等因地制宜的帮扶策略促进共同发展。二是把扶贫工作纳入职教集团发展规划,将集团发展和扶贫工作的目标互嵌,并分年度分层次落实。三是通过职教集团帮扶制度建設和帮扶线上线下平台建设等操作性强的组合施策,密切集团成员间的联系,开辟畅通、稳定的合作渠道,从量、质、效多维度帮助帮扶地区人员满足市场需要,进一步提升帮扶地区受教育者的就业速度与就业质量。

2.项目引领,协同联动,增强职教集团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有效性。职教集团以专业为纽带遴选有价值、可操作的项目展开帮扶。以项目为抓手建立集团工作小组,并将责任压实到人。通过共建项目,进一步融合集团内部产教力量、专业力量与管理力量,推进被帮扶地区及学校专业建设的硬件设施,提升被帮扶地区及学校包括教学与管理在内的师资力量。同时,加强分类引导,协同联动。根据不同类别集团成员的现状与发展的差异性,深入了解、掌握集团成员与被帮扶地区及学校关心的重要问题和发展症结,进一步增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完善机制,动态管理,增强职教集团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规范性。建立健全职教集团协同联动扶贫工作制度,建立集团成员间关于扶贫工作的长效合作机制,通过信息沟通、重大问题协商和监督检查等机制的建立,形成职教集团扶贫工作合力,共同推进职教集团巩固深化扶贫成果任务的完成。一是拓展工作载体,加强过程管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职教集团内部以及职教集团与被帮扶学校间的联系。通过视频例会,推进职教集团巩固深化扶贫成果工作常态化。建设“互联网+职教集团”工作平台,加强集团内部成员单位和被帮扶学校的全面深度的联系,如共享教育教学资料、分享专业建设信息等,实现集团成员单位与被帮扶学校的同频共振与成果共享。二是工作中职教集团要根据帮扶学校发展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动态调整,如通过师资、教学、实训建设等专项展开帮扶,或将帮扶学校进行分级,建立长期帮扶的阶梯型结构。同时,积极寻求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社会力量的多维帮助,全面增强职教集团帮扶的能力,巩固深化扶贫成果。

(三)回归教育扶贫语境,深化内涵式接续扶贫

1.突破资源分散“瓶颈”,协同优化“双师”队伍。被帮扶地区职教师资的专业实践能力薄弱是典型问题。根据组织边界理论,职教集团具有明显的跨边界组织的属性,可以通过发挥集团聚集人脉的优势,合理协调集团内部人力资源,突破普通职业学校由于体制分割带来资源分散这一师资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以较小的成本优化现有职教师资队伍,提升师资整体水平。一是集团内设立专门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构。职教师资具有自身特点,要培育一支优秀适切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必须依据集团特点,在集团内部设立专门的师资培训机构。根据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要求、集团现实的情况及帮扶地区学校的具体状况,组建专业帮扶队伍,精准开展师资培训。二是创建集团内优质师资到被帮扶地区学校任职任教帮扶机制。集团要根据帮扶要求建立形成長效帮扶机制,组织集团成员单位专业骨干到被帮扶地区任职任教,开展专业建设、示范教学等指导工作,为被帮扶地区职业学校教师的实践教学提供量身定制的实地指点,促进被帮扶地区“双师型”教师水平的提高。三是多元主体提高被帮扶地区教师待遇,增强其工作积极性。即通过协调集团内部行业企业及学校等办学力量,兼顾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共同提升被帮扶地区的教师待遇。

2.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助推精准开发专业。职业教育“区域性”与“职业性”的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态势和职业岗位的变化及时开发设置市场需要、适销对路的专业。职教集团是职业学校学习企业集团组织形式而形成的,旨在服务职业教育的开发与管理,为职业教育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集约便捷的路径。职教集团作为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政发展共同体,根据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对集团内部的专业结构、物资结构和师资结构进行优化重构,通过集团的有序运作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优势,促进提升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匹配度,提高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支撑产业结构发展的能力,助推巩固深化扶贫成果效度的提升。一是利用职教集团优势资源,协同研究被帮扶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与趋势,确定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具体方向与内容,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发挥集团集群专业优势,提炼专业建设有效经验,根据被帮扶地区现实情况,尊重当地行业企业的要求,对符合其发展要求的现有专业进行二次开发和整合。二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结合被扶贫地区学生实际情况,指导被帮扶地区按最大效能发挥要素配置特色专业。引导被帮扶学校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出发,打造特色品牌专业。专业设置应针对适宜当地区域经济的某一行业或职业岗位群,具有较高的集团专业聚集度。

3.直面课程建设痛点,产教融合优化课程。课程建设是被帮扶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痛点,部分地区教师工程实践等能力不强,导致学校课程建设举步维艰;部分地区经费有限、设备落后,课程建设的物质条件制约了课程建设的深入。集团化办学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基础设施、教学设备等资源在成员学校之间的整合、优化和共享。职教集团通过整合课程目标帮助被帮扶学校明确人才培养指向,通过协作课程实施优化被帮扶学校的课程设置,通过规范课程管理提升被帮扶学校课程建设效能,通过共享课程成果加速被帮扶学校课程建设能力的提升。一是汇集职教集团多方人才,加强优秀专业课程和教材的开发。职教集团以区域拥有优质课程资源的学校作为课程建设的支撑核心,规划整合零散、碎片化的课程资源,围绕立德树人,基于工作过程,构建产教融合特色鲜明的专业模块式的课程体系。利用各成员学校的区域差异、文化差异等,开发互补性强的特色课程。同时,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将产业优势转变为专业优势。根据集团内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开发相应的教材,如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 校企共同开发机电行业典型工作任务下的项目化活页式教材。这样的专业课程教材与时俱进,蕴含职业岗位新的技术知识、新的工艺要求,能够较好地提升精准扶贫的效度。二是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设计、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以就业为导向,深入精准扶贫”。通过联盟订单式培养,促进职业学校、行业企业与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的深度合作。依托集团化办学,校企深度合作,能够帮助被帮扶地区的职业学校设立基于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而帮助其将课程改革目标紧密对接企业经济目标,使人才培养有效对接市场就业。

4.整合优质职教资源,抱团创新教学模式。职教集团通过有效整合优势资源突破校企之间、工学之间的跨界障碍,为构建优化“做学教”合一的职业教育工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利条件,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突破了单兵作战,在教学模式的提炼创新推广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基于职教集团的精准扶贫,能够有效促进被帮扶地区职业学校教学模式的变革与提升。一是发挥集团多元主体优势,根据被帮扶地区及学校实际、职业教育课改理念,联合政校企多元主体加强实践教学。根据被帮扶区域经济与学生的特点、专业与课程特色等不同差异,因地制宜地推行多形式的教学模式,如仿真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二是利用集团办学优势,开展全程督学指导,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依托集团化办学,职业学校建立健全行业企业共同管理的课政融通的教学体系,按照行业企业用人的现实标准,对接被帮扶地区优势产业、基础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构建政、校、企、家多方共同参与的育人机制。三是引导被帮扶地区的职业学校建立以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为核心的立体多元评价模式,将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有机衔接,有效提升被帮扶地区人力资本的质量,为巩固深化扶贫成果提供技术人才支撑。

[注释]

①郑智勇.精准扶贫视野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研究[D/OL].重庆:西南大学,2017:12.[2021-12-06].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dbname=CMFD201801&filename=1017846122.nh&uniplatform=NZKPT&v=u54o7WjpXjVx0-Qxm2AkjUjQ7tEGHFwp1NUmh55B7zBT1DbKoPNbWcmSVuUbuUdw.

②张育松,李云飞.职教集团视角下职业教育助推精准扶贫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8(13):33.

[参考文献]

[1]吴光明.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机制建设探讨[J].职教论坛,2020(5):165-169.

[2]蓝洁.论产教融合视域下的脱贫攻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2):56-61.

[3]姜春云,徐涵.职教集团助力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现状与对策[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6):10-14.

[4]陆颖.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作用机理、实践效果与问题反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40-44.

[5]胡斌武,季孝琛,何晓颖.后脱贫时代职业教育防控返贫风险的实践效能与行动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1(1):6-10.

[6]蓝洁.后脱贫时代职业教育减贫的功能聚焦与接续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1(1):11-16.

猜你喜欢

职教集团产教融合
职业学校家具专业人才培养互联基地建设项目的探索与研究
职教集团的基本功能和内涵发展指标
浅谈基于资源整合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深度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