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策略探究
2022-03-01尚真真黄海深朱为菊
尚真真 黄海深 朱为菊
[摘 要] 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主力军,承载着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期望,对其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当务之急。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培养当代大学生基本素质的主要途径,是未来大学生与社会顺利接轨的重要保障。基于当前部分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不够重视、手段单一、时效性低等问题,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新时代的要求,总结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策略。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网络媒体;师德师风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6-0007-03
思想政治教育,顾名思义,即被教育者实施的基于思想、道德、政治方面的教化或者感化活动,其目的是让被教育者具备或者提升思想意识,并将这种思想品德由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活动[1]。与其他专业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不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就存在,而是随着国家的发展,在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后于20世纪80年代初确立的学科地位[2]。在这30多年的沉淀和积累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在国家经济进步和党的事业推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生命线[3]。1984年,全国高校开始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之后国内学者开始逐步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面进行关于价值理念、组织结构、教育元素等各方面的探究和报道[4]。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主力军,特别是正经历从青少年到青年过渡期的大一新生,更需要教师、学校和社会对其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新时代背景下,伴随着信息化、数据化、全球化的冲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此时,坚定的社会主义道德自觉和自信才能真正规范当代大学生的自身行为,才能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崇高的价值观,才能在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自觉和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的过程,仍然是问题重重,比如:个别高校的重视程度欠缺、教学手段不佳、教学内容无趣,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时效性很低[5]。本文将根据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特点,结合自身工作和教学经验,浅谈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策略。
一、教师主导作用不放松,学生主体作用不放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强调“我们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核心力量,思想活跃度高,乐于接受新的观念和事物,具有探知未来的胆量、冲劲和创新能力。所以,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因为当代大学生并没有真正步入社会,阅历不足导致其认知范围具有局限性,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和学科课堂教学是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在开展高校学生工作的过程中,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人,通过辅导员发挥主导作用,可以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在辅导员的组织和鼓励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自觉地组织社团、班级、年级、学校等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或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无形之中提高了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論的主要宣讲者。但是,学科教师课堂中的枯燥讲解,可能不能让绝大多数学生体会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提升自我思想政治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要努力通过教学模式的改进,让学生产生兴趣。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增加学生分组讨论的次数,让学生变成“课堂教师”,分享自己的观点,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兴趣。学生在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中,无形中培养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的意识,提高了综合能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了推进。最后是在其他专业课程的学科教学中,教师也需要适当地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
二、强化师德师风的作用
师德可以理解为教师个人的品德修养,反映的是教师内在的精神,是一种内在的体现;师风则反映的是教师在平时工作生活中的行为或习惯,是一种外在的行为体现[6,7]。教师除了在课堂中传授知识,其师德师风在大学生优秀思想品德的形成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实际上高尚的师德师风可以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获得更高的信任和尊重。这种信任和尊重不仅更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更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及时纠正个人的错误认知,约束个别学生的不良或偏离道德的行为,这对于当代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养的养成是不可或缺的。
辅导员作为学生与学校、家长及时沟通的“桥梁”,就更应该培养个人优良的师德师风。对辅导员而言,公平意识应该是其师德师风中比较重要的品质。作为学生工作的主要行使者,大学生从入校的助学金评定,学期末的奖学金评定,到日常各类活动的组织和预备党员的选拔等工作,辅导员都在参与。所以公平应该是辅导员展示给大学生最重要的品德之一,这一品德不仅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给学生树立榜样,更有利于大学生优秀思想品德的培养。其次,尊重意识应该是辅导员工作开展中另一重要的品德。生活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时代的当代大学生,因为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对于被尊重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在这种迫切需求下,在学生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旦不被尊重的情况发生,学生的不良情绪可能会被放大。因此,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教师师德师风养成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的意识。
三、发挥网络媒体和社会实践的作用
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和网络化已经成为社会快速发展的标志,网络媒体也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当代大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网络,熟悉各类网络技术,不仅会操作电脑,会使用智能手机,更精通信息和资源共享的方式。所以,网络媒体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非常重要。在使用网络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可以通过远程思想教育讲座、App资源共享学习、教师云课堂发布资源等方式进行开展。开展远程思想政治教育讲座时,可以聘请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家进行,通过与专家的沟通与交流,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又能拓展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在使用App资源进行共享学习时,教师可以选择优质的、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养成具有正向引导作用的App进行,利用正面的、积极的视频,逐步地引导学生行为贴近社会导向。目前,每个高校都已经开始开展云课堂教学,教师可选择优质的教学资源上传到云平台,一方面辅助教学,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课下自学。此外,目前各类网络平台都支持实时讨论功能,满足学习者通过文字、语音或视频方式进行便捷实时的沟通,这无疑极大地增强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學习的兴趣。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更拉近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8]。
除了教学手段的改进,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高校不能忽略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作用。目前各类高校在寒暑假期间会根据大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实际上,大多数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公益性的,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本身就是良好思想品德的一种体现。未来,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时,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该类实践活动的考核环节中;同时,可以适当开展一些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此外,为了增加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趣味性,可以应用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形式进行开展,让大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项目立项、项目开展和项目结题等由大学生独立完成。
四、不忽略校友文化的作用
校友文化指由校友和母校共同创造的母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的情感维系、价值认同、沟通交流、服务回馈等精神现象[9]。顾名思义,校友即为毕业于同一所院校,可能师从于同一个教师。校友文化是将校友、母校和教师汇聚在一起的纽带,它是一种团结精神的展示,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示范激励。校友因为曾经的学习、生活环境相同,接受的教育模式类似,曾经的奋斗方向相同,使他们在道德、荣誉和责任感方面更能产生共鸣。这种共鸣可以理解为相似的认同感,是激励当代大学生积极进步和奋斗的动力。因此,在大学生日常管理的过程中,适当地宣传优秀的校友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方式,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除了校内校友文化的宣传,校外校友文化的延续也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在校友会组建、校友文化推广方面更便捷了,很多建校比较久的高校也已经开始逐步成立各省市的校友会并尝试开展各类活动。在校外延续校友文化时,各高校要起到监督和引导作用,保证各类校友团体围绕母校的正能量开展活动,深入挖掘校友的榜样和模范效应,形成特色校友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起到积极的正指引作用。
五、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的重要性
无论是个人的认知还是行为,当代大学生都是走在时代最前沿的,知识的储备使他们自信独立、不认输,信息共享也使他们的思维过早地成熟。目前很多大学生可能从未遇到过挫折,也从未承受过较大的心理压力。进入大学后,由于需要开始集体宿舍生活,从一人一个卧室转变成四人甚至六人一个房间,各种与生活相关的人际关系也会随之而来,此时如何解决宿舍同学之间的关系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学习生涯中需要开展各类的实践或者实习活动,外出实践的过程中,可以理解为大学生接触社会的过程,这时可能会遇到各种从未接触过的困难,如何解决这类困难、释放大学生的压力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的部分。此外,大学生入校后的过度放松、沉迷网络行为,家庭困难学生的自我否定行为以及大学生所面临的日常安全教育问题等,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为了让初入高校的大学生快速融入大学生活,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顺利完成与社会的接轨,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融入的课题。
本文从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加强师德师风、开展网络媒体和社会实践教学、注重校友文化、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阐述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但是,无论哪种策略的应用,都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推进。家庭的恰当关切、学校的正确引导和社会的合适关怀才能锤炼出当代大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才能让当代大学生成为当代青年的中坚力量,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放飞青春梦想。
参考文献:
[1]陈红.“中国梦”全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5.
[2]董前程.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成就与问题[J].高教论坛,2021(3).
[3]冯刚.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科学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4):16-18.
[4]胡新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5]李霈霖.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5.
[6]史晓东.以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6):9.
[7]周杰.从文化视角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12(8):17-20.
[8]柏璐.人文关怀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北方文学旬刊,2017(3):190.
[9]袁国,贾丽彬.浅谈校友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0):62-64.
◎编辑 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