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浙东竹枝词看妈祖信俗的地域特色

2022-03-01杨晨曦

文学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竹枝词浙东

杨晨曦

内容摘要:历史上浙东滨海地区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海神信仰,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源于闽南的妈祖信仰,浙东当地许多文学作品都写到妈祖信仰,特别是作为展现世态风情和民俗习尚的竹枝词。从咏及妈祖信仰的浙东竹枝词中,我们可以发现浙东妈祖信俗两个鲜明的地域特色:一是与当地其他信俗紧密结合,二是与当地海事民俗相互交融。另外,这些竹枝词清晰地反映出了浙东人民对于神灵信仰的认知心理。

关键词:竹枝词 浙东 妈祖信俗

竹枝词作为唐朝初现的一种诗体,源自于巴渝一带的民歌,本是用作演唱伴舞之用,但到了唐朝中期,许多文人对竹枝词改编和再创作,由此竹枝词也逐渐成了各时代文人选用的诗体之一。竹枝词以咏叹风土为主体风格,在描摹世态群情中展现了当地的地域文明和乡土气息。浙江地区独具江南特色,古人有云:“天下藩镇,东南最宁”,浙江在唐代成为中央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自唐宋起,江南一带便成为中国最富庶的地区,这时浙江地区的竹枝词也开始萌发起来,元代南北一统的政治基础更是推动浙江一带竹枝词的创作走向繁荣,明代后浙江竹枝词从聚集于杭州逐渐发展成以杭州为中心,并辐射周边地区,特别是较近的浙东一带。

浙东区域包括宁波、台州、舟山等地,这一带的竹枝词,历史悠久,且作品颇丰,如清代李邺嗣的《鄮东竹枝词》、清代华瑞潢的《石浦竹枝词》、清代袁钧的《鄮北杂诗》、清代黄和銮的《灵江竹枝词》等,大都使用通俗语言甚至是方言来表現浙东地区的风俗民情,清初著名史学家万斯同曾写过“浙江东渡是宁波,人物由来此地多。欲识吾乡风俗好,请君细听竹枝歌。”所以通过研究竹枝词中蕴含的各种习俗和文化知识,能更清晰了解到浙东地区的地域文化,感受当时的民风。

浙东地域海岸线漫长,岛屿林立,靠海而生的传统使得这一地区成为源于福建的妈祖海神信仰向外传播最早的地区之一,妈祖信仰作为一种信仰民俗,体现在人民的寻常生活中。明末清初戏曲作家包燮曾在《江干竹枝词》中写到“天妃宫里鼓声多,时见游人逐队过。试问黄姑和谢女,春风秋月恨如何。”此诗反映宁波天妃春、秋祭祀庙会时天妃宫内鼓声轰鸣,吸引来许多游人排队加入,十分展现了浙东浓厚的妈祖信仰氛围。

浙东地区的许多竹枝词都咏及妈祖,也反映了当地关于妈祖的信仰氛围和祭礼供制。刘福铸在《论浙江竹枝词中的妈祖文化》中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浙江竹枝词和妈祖文明之间的关联,分别是妈祖庆典或庙会的盛状、渔人与商人信奉妈祖的风尚、与妈祖结合的信俗或典故。其中不乏浙东地区的竹枝词,但缺乏针对性的地域特色分析。本文以浙东地区竹枝词为考察对象,重点分析浙东地区竹枝词中体现出的妈祖信俗地域特色。

一.浙东竹枝词所见妈祖信仰与当地信俗的结合

江城幡鼓出迎春,太守簪花官帽新。

记得少年曾趁队,天妃宫外看芒神。

这首诗来自于李邺嗣创作的《鄮东竹枝词》。李邺嗣,字呆堂,明末清初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是浙东学派的文学主干,作品内容大多与明清之际发生的事情相关,其诗工力极深,与徐振奇等人被称为“南湖九子”。“鄮”为秦汉时期的宁波古县,位于今宁波鄞州宝幢-同岙一带。这首诗描述的便是当地习俗与妈祖信仰结合的情形。江城的幡鼓齐舞,太守带着新的簪花官帽,少男少女们都拥挤在队伍中,抢着去看天妃宫外的芒神祭祀典礼。芒神住在东方,传说主管花草树木和各种生命繁衍生息,大家会在迎春活动中来到东郊祭拜芒神,祈祷新的一年无灾无害、农业丰收。在宁波,每逢立春或春节,天妃宫外便会举行祭祀芒神的活动,当地民众也会争先前往祭拜,由此可见天妃宫不仅是祭拜妈祖的场所,一些在当地受到信奉的神灵的敬拜仪式也会在天妃宫附近举行。

中元时节兴无穷,锣鼓咚咚天后宫。

放出水灯千万盏,游人争看满江红。

这首诗出自于黄和銮的《灵江竹枝词》。黄和銮,浙江省宁海县人,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进士。中元节是农历七月十五日,相传是地官免罪日,与作为天官赐福日的元月十五的上元节和作为水官解厄日的十月十五的下元节相对应。中元当日,当地人有在河中放水灯的习俗,是为了缅怀逝者、普渡孤魂野鬼,当日的天后宫便成为了放流水灯的场所,千万水灯包含着人们的思念和祝愿随水流四散飘动,绘成了一幅“满江红”的盛世景象。借助江河的“放水灯”仪式与掌管湖海的天后妈祖在这一天通过“水”这一元素联系在一起,天后宫也变成了拥有新寓意的场所,由此可见妈祖信仰在传入浙东之后与当地信俗的结合和发生的改变。

海船齐到大鸣锣,上水黄鱼网得多。

先买肥牲供羊庙,弋阳子弟唱婆娑。

这首诗同样是来自于《鄮东竹枝词》。捕鱼丰收的渔船归来时,锣鼓轰鸣,“上水黄鱼”作者在文中自注指出是五月份收获到的黄鱼,满船黄鱼带给渔民丰收的喜悦,老百姓们都认为这是海洋的馈赠与海神的保佑,“羊庙”作者在文中自注指出是羊刺史庙,在当地十分流行,出海之人都会到这里进行祭拜,渔民在享受喜悦同时也不忘感谢神灵的庇佑,买来肥牲到羊侯庙供奉,弋阳子弟悠扬的唱调更是增添了祭典的氛围。这首诗虽与浙东妈祖信俗无直接关联,但可以窥探浙东人民对于神灵信仰的态度,在大多数民众的认知中,这些神灵没有清晰的区分,只要能消灾降福人们都愿意叩拜,这也形成了浙东一带独特的泛神信仰特征,各种神祇的专职交叉,妈祖、观音、关公、羊刺史等等都能成为渔民祈求保佑的对象,这便是妈祖信俗与浙东当地信俗能够结合的背景和条件。

三重碧殿两层阶,小拜天妃蹴锦鞋。

曾向海塘塘上坐,何人拾我雀头钗。

这首诗来自于沈季友的《乍浦竹枝词》。沈季友,浙江平湖石庄人,康熙二十六年副贡生,被清代著名诗人毛奇龄称为才子,其诗文集有《学古堂诗集》《槜李诗系》等。位于杭州湾北岸的乍浦,近山濒海,妈祖信仰氛围浓厚。位于乍浦海塘边的天妃宫规模宏阔、香火旺盛,有着三重院落、两层台阶,该地信徒在朝拜妈祖时有着独特的习俗“蹴锦鞋”,“蹴”即踢、踏之意。乍浦虽不归属于浙东,但与浙东接近,这一独特的朝拜习俗也从侧面反映出该地受浙东影响,也结合当地信仰习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妈祖信俗。

从这四首竹枝词中我们可以发现妈祖在浙东地区传入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与当地的其他信仰习俗结合在一起,这也是由于浙东独有的泛神信仰背景,各神之间没有间隔,互有交叉,由此也形成了独一份的妈祖信俗,对周边地区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竹枝词反映出的浙东妈祖信仰与地方海事民俗

风暖江乡紫楝开, 潮腥鱼熟海人回。

船头击鼓船艄唱, 明日刲羊赛庙来。

这首诗来自于沈明臣的《明州竹枝词》。沈明臣,字嘉则,明朝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作为一名诗人,与王叔承、王稚登同称为万历年代三大平民诗人,一生作诗有七千多首。宁波古称“明州”,明清之际明州仍被文人用来指代宁波。四月时季,紫楝花开,春风吹暖江河,丰收的渔民伴着潮腥的海风归来,给家乡人民带来收获的快乐,在船头击鼓奏乐,船尾唱歌助兴,并在庙前供奉牲畜、演剧还愿,“赛”字也体现了多家演出的繁华景象。这里描绘的便是独具特色的浙东海事习俗,在长久依靠海洋的劳作生活中,当地的妈祖信俗也会影响渔民的这些海事习俗。

百翦渔帆出内洋,上婆兀作一屏当。

占风若遇天妃暴,子细沈猫碇破塘。

这首诗来自于姚燮的《西沪棹歌》。姚燮,字梅伯,宁波府镇海崇邱乡姚家斗人,晚清文学家、画家,在诗词、戏曲、骈文等方面都有接触,是清代诗人中作诗数量第一人,现存仍有3400余首。西沪港坐落于宁波市象山县,作为象山港的支港,因地形封闭是船舶避风的天然良港。开渔时节,上百首渔船一同涌出内洋,渔民在出洋前还会查看天象来判断是否适合出行,“天妃暴”指的是妈祖诞辰三月廿三时节海上的风暴,“上婆、破塘”作者文中自注指出都是当地海壖的地名,即海边等处的田地或空地,当地渔民相信如遇天妃暴,只要仔细沉锚停船便不会有危险。这说明妈祖信仰早已与当地渔民的日常海洋生活紧密结合,日常海事民俗中也体现出对妈祖的敬奉。

东去琉球路几千,黑洋东望海连天。

估人迅若乘风鸟,妈祖宫前赛目连。

这首诗来自于苏春的《甬东竹枝词》。苏春,字伦五,清代时期上饶人,寄居甬东(今浙江舟山市),著有《饥凤集》,《甬东竹枝词》便来自于其卷八。“估人”指的是当时赴日经商的商人,“黑洋”即黑水洋,是中国古代对黄海海域的称谓,这首诗体现了妈祖在沿海人民心中的主要职责--救难护航,当时的人们跨海远赴日本、琉球经商,为了商机商船们航行的速度如乘风的鸟一样,但一望无际的黑水洋中也暗藏着不可预估的危险,一路平安成功返航之后,商人们都感恩于妈祖的护佑,来到妈祖宫前赛剧还愿,“目连”即目连戏,是以目连救母为题材的传统地方戏剧,这种习俗体现了海上商人同渔民一样十分信奉妈祖,浙东船商为了寻求妈祖的保佑和祈求一路的顺利,在出海之前,都会到妈祖庙烧香供奉,同时将带有福气的香灰带到船上,希望妈祖能带来平安和好运,出海归来后则演剧还愿。这也反映出浙东海商独特的妈祖信俗与航海祭仪。

天后宫前看晚鱼,从来海物不胜书。

山坡晒遍郎君鲞,春涨还生土地鱼。

这首诗来自于华瑞潢的《石浦竹枝词》。华瑞潢,字秋槎,清江苏无锡人,曾在临海、象山等地当官。石浦位于浙江靠海边的中部,象山半岛南端,得天独厚的环境给当地渔民带来不可胜数的海物收获,“郎君鲞”即当地特产黄鱼鲞,把黄鱼背开盐渍后经漂洗晒干而成。将鲜鱼制成“鲞”加以保存,制鲞、食鲞是浙东海民的一种生业方式。“土地鱼”指的是渔民将渔业比作农业,类似表达还有清代诗人徐荣的《玉环竹枝词》中“夫人庙里簇香花,求子人来两鬓影。佑汝生儿好身手,放船耕海陆耕霞”,将出海说成“耕海”。等到新一年春潮涨起时,鱼儿又会如農物一样从海洋中孕育而生。晚渔时刻人们来到天后宫前,希望妈祖保佑收成,同时也表达感恩大海的心情,这不仅说明当地人对妈祖信仰的重视程度,同时也体现了浙东妈祖信俗中的独特海事风格。

圣母英灵显海南,烧香扶老复携男。

春来预备桃花料,海上家家过廿三。

这首诗来自于高权的《黄姑竹枝词》。高权,字古香,清朝平湖人,《黄姑竹枝词》是由他与孤鸿熙、顾长清、全墀共同编写而成。黄姑镇位于宁波北部杭州湾的北岸,“黄姑”一名缘起于带领当地乡民开河筑塘的黄家兄妹。圣母妈祖在当地渔民之间十分流行,“廿三”指的即是三月廿三妈祖诞辰,这一天虔诚的信众们会带上家里老人、孩子前去妈祖庙中烧香礼拜,“桃花料”作者文中自注指出在三月廿三这一天,海上的人家就像过年节一样十分重视,当地渔民在天后寿诞这一天还会准备桃花料用来供奉妈祖和招待客人,海上人人庆祝的景象仿如春节一般。黄姑虽不属于浙东地区,但同样与浙东地区仅隔一湾,受浙东地区影响较大,从中也可以窥探出浙东妈祖信俗中的独特海事民俗对周边地区的浸染。

这几首竹枝词展现出,浙东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一方面推动了妈祖信仰的传播,另一方面也为妈祖信俗烙上了这一带的特色海事风格,与大海共生的渔人和商人,为寻求保佑,在信奉妈祖的过程中,也将其融入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由此形成了带有浙江海洋特色的特色妈祖信俗。

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馆长黄浙苏曾在书中写到:“妈祖信俗作为一种民间宗教现象,成为地域文化的信仰特色,在她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蕴含与孕育许多新的文化与民间习俗,包括新兴的城市文化的形成,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①妈祖信仰是当今中国唯一的世界级信俗类文化遗产,历史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价值是无穷无尽的,同时其作为一种植根在地域历史文化之中的民间信俗,探讨妈祖信俗的地域特色也十分具有意义,能帮助我们梳理城市文化的发展过程。竹枝词作为记录风土民情的艺术形式,浙东竹枝词中有大量描述当地妈祖信俗的篇目,其中体现着沿海地区浓厚的妈祖信仰氛围和与独具一格的妈祖信俗,也说明了浙东人民对于神灵的态度。同时,浙东竹枝词也清晰地反映出浙东妈祖文化的地域特色,其中蕴涵的浙东海洋信仰和海事习俗相关信息更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附录:

浙江东部沿海妈祖信俗相关竹枝词一览

《玉环竹枝词》

(清)徐荣

闽帆千里结渔朋,共祝回南大汛增。

黄坎门开娘妈喜,笙歌一月赛红灯。

《当湖百咏》

(清)张云锦

有约观潮买画船,年年游女到山前。

天妃宮畔青青草,时有闲人拾翠钿。

《鹦鹉湖棹歌》

(清)陆增

苦竹山前一度香,瞻崇天后胜慈航。

得逢三月廿三日,士女纷纷挈伴忙。

《乍浦竹枝词》

(清)林中麒

白日交龙尽烛烧,天妃宫里近元宵。

神灯灵异谁图起,妙手还须倩一樵。

《乍浦纪事诗》

(清)卢奕春

风响天妃殿角铃,年年海上著神灵。

夜深鸾驭巡洋返,千点红灯散若星。

《乍浦纪事诗》

(清)卢奕春

涛撼民居万马驱,神宫危峙倩风扶。

石狮入海影全没,商舶上塘人已无。

《乍浦纪事诗》

(清)卢奕春

女伴联行步步娇,波光月色可怜宵。

今朝本是潮生日,不拜天妃去拜潮。

《当湖百咏》

(清)张云锦

天妃闸口贾人多,娼女盘头青髻螺。

可是虾蟆陵下住,红绡一曲近如何?

《芦浦竹枝词》

(清)朱鼎镐

青墩墩上草齐腰,九节龙灯闹几宵。

我怪海天风雨恶,百花生日是明朝。

《芦浦竹枝词》

(清)白衣山人

暮春天气转晴和,士女如云此日多。

最是灵妃安泽国,海滨无处不讴歌。

《当湖竹枝词》

(清)陆栱斗

水出诸山泻乳溪,乍川故迹久成堤。

巍巍苦竹灵妃殿,跨鲤观涛溯旧题。

《黄姑竹枝词》

(清)全墀

小营盘上去烧香,也学云鬟巧样妆。

可笑村姑身尚短,权穿阿母嫁衣裳。

《黄姑竹枝词》

(清)顾鸿熙

杏黄衫子碧云鬟,家在溪南湾复湾。

三月廿三好时节,小营盘上赛神还。

《天妃宫》

(清)王锡亦

香断金炉碧殿间,珠幡宝盖冷空山。

门前松柏生风雨,知是灵妃海上还。

《盐溪渔唱》

(清)周光瑞

庙崇圣母在司城,大海波涛总不惊。

一片婆心安泽国,慈航稳渡万千程。

《乍浦竹枝词》

(清)邹璟

苦竹山头竹道人,多年修炼欲皈真。

却怜一点清魂化,不向仙关向俗尘。

《石浦竹枝词和潘爱亭夫子·天后宫》

(清)佘燮宜

大德沾恩颂再苏,为人父母岂虚诬。

先生妙手依然在,大笔淋漓永不糊。

注 释

①黄浙苏.《信守与包容:浙东妈祖信俗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01页.

参考文献

[1]李邺嗣著.杲堂诗文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2]刘福铸.论浙江竹枝词中的妈祖文化[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6(04):33-40.

[3]路偉,曹鑫编.姚燮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

[4]倪辉.江南竹枝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5]宁波诗社编.宁波竹枝词[M].宁波:宁波出版社,1999.

[6]潘超,丘良任,孙忠铨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4[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竹枝词浙东
清代浙东曲家补考
《〈新浙东报〉史料选编》编辑经过
清代宋庆常《石阡竹枝词》勘误补正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明末清初浙东东渡海洋文学的文本形塑
宋代浙东地区私盐制贩与国家治理模式的演变
书法《竹枝词》
以“民俗诗”的视角解读京津民俗
加强同题文学演变史的研究
东晋南朝时期西来高僧与浙东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