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引领:为青少年系好科研路上的“第一粒扣子”

2022-03-01辛兵任高郑浩然

中国科技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不端指南诚信

辛兵  任高 郑浩然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科技创新领域的人才竞争形势日趋严峻,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从根本上转变我国基础科学研究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长远发展大计。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面向未来,要推动全社会共同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涵养优良学风,坚守学术诚信,依法依规投身科技实践活动,夯实科技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

悉心培养青少年科技后备力量是国之大事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人才,国家间的竞争本质上也是人才的竞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接班人。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国之大事。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培养机制,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让更多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锤炼科学精神,树立高远的创新志向。

《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规范指南》提出的背景

科技实践活动是围绕某一主题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具有一定教育目的和科普意义的活动。青少年通过参与、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可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助于提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科技进步中的挑战和压力

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从“天和”巡天到“天问”探火,从“北斗”组网到5G引领,国家的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进系统的能力提升,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支撑。但随着创新发展引擎的高速运转,我国基础科学研究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等“卡脖子”问题逐渐凸显。

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近几年,各类学术不端事件频频发生,科学道德和科研诚信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面对空前激烈的科技竞争压力,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优化学术创新环境,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学风,已成为构建国家科技治理体系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科技和教育领域的投入也稳步提升。科学教育的发展实践表明,通过校内外科技教育的共同发力,我国青少年已普遍有条件在中小学阶段接受正规的科学教育,进行基础的科学研究探索,参与形式多样的科技实践活动,部分学生甚至有机会通过各类人才培养计划提前进入高校和科研院所接触专业科研项目。然而,与科技教育条件日趋改善、资源内容不断丰富不相适应的是,现阶段我国科学教育领域特别是各类在校外开展的教育活动普遍缺乏专业标准,缺乏适用青少年的实践活动学术规范遵循和标准指南,发生学术不端和失信行为缺少适宜的处理机制和惩戒措施。

规范与引领明显滞后

从2007年起,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部针对科研诚信和学术不端惩戒的规范性文件,从顶层规划科研诚信治理体系,逐步确立了学术规范的各项要求,明确科学研究领域学术不端和失信行为的相关责任主体,并出台相关监督管理措施。2021年12月1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把科技伦理要求贯穿到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全过程,覆盖到科技創新各领域,健全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治理体制机制,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和保障机制。

在加强科学道德和思想引领方面,2011年起,中国科协、教育部等部门共同成立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明确以研究生为起点开展科学道德教育,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至今已持续逾10年。2019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引导科技界坚守诚信底线,营造良好学术生态,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虽然我国在推进科研诚信和学风道德建设过程中已在工作机制、制度规范、教育引导、监督惩戒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作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力量,青少年的科研诚信规范尚未受到重点关注,还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违背科学道德和诚信要求的行为时有发生。特别是现行的诚信治理、监督等工作机制和对科学道德、学术规范的教育引导,均主要面向高校学生和专职从事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科学研究领域的学术规范和约束机制并不完全适用于对青少年的指导和管理,对青少年科学道德的培育、学术规范的引导还非常缺乏。

新发展阶段的新标准

新发展阶段,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工作重点不仅在于各类活动资源、设备设施等基础条件的支持和供给,更需要在思想层面加强对青少年科学精神的引领、诚信意识的培养和专业规范的指导。建立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的系统规范和新标准,可以引导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学术诚信意识,了解并遵从学术规范;为青少年铺好科学成长道路上的第一块基石,系好科学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的要求,涵养青少年优良学风,加强青少年学术诚信,鼓励青少年学术创新,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评价机制,解决青少年存在的学术规范缺乏标准和指导等问题,中国科协根据目前青少年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以弘扬科学精神、鼓励严谨求学、坚持科研诚信为基本原则,组织专家和一线科技教师共同编制了《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规范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并于2021年10月正式发布。

《指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为依据,制定了包括总则、基本学术道德规范、学术不端行为界定、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规范等4章21条内容。

《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规范指南》的核心要义

科学道德和诚信意识是关乎青少年为人为学的基本问题,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道德和规范意识,对其科学道路的指引和成长成才有重大影响。《指南》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青少年科技实践为目标,倡导青少年坚持科研诚信的基本原则,坚持忠于真理、探求真知的科学精神,反对一切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抄袭剽窃、粗制滥造等学术不端行为。

《指南》倡导涵养青少年优良学风,鼓励青少年学术创新,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评价机制。明确了要加强对青少年学术诚信的指导,帮助他们理解科学道德的内涵,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掌握适宜的科学探究方法,加强科学研究的规范认识,从小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诚信意识。

《指南》对规范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可操作性。明确了基本学术规范的范围,包括研究过程的规范、研究方式的规范、资源运用的规范、研究结果的规范和学术引文的规范;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详尽式列举,包括剽窃、伪造、不当署名、违背研究伦理和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指南》指出,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以自发性、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可行性为原则,细化和完善了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规范,总结归纳了8种选题方法,以及选题查新原则和查新工具等,并对自然科学类实践活动的研究过程和工程技术类实践活动的研究过程进行了区分化研究指导,还对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中常见问题以“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说明和指导。

《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规范指南》的重大意义

《指南》旨在建立健全基本学术道德规范的自律和他律机制,体现出我国在学术引导、学术规范和学术治理体系方面正在逐步走向成熟。《指南》的章节条款表述,既有相关法律法规依据,也有基于实践经验的归纳总结,其出台填补了国内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规范标准的空白,使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有规可循,有法可依,规范引领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的战略意义和实践意义非常重大。

一是促进青少年实践活动的规范开展。学术规范设置的初衷是为了促使科学研究活动规范有序开展,而不是束缚其发展。对于青少年,学术规范是研究、实践的规范,更是其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研究过程的指导。青少年学生不仅要做到不抄袭、不作假,还应主动践行忠于观察、规范引用、说明他人帮助贡献等基本学术守则,在学习实践中自觉养成良好的科学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二是帮助青少年建立和形成规则意识。在青少年学术诚信教育中,既要进行正面价值的引导,也要明确学术不端行为,建立不当行为的适当惩戒机制和措施,进行警示教育。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规则意识,明确不当行为和纪律约束范围,还能够预防和纠正学术不端等不合规行为的发生。

三是推动提升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的整体研究水平,帮助辅导教师和青少年掌握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的主要環节和步骤,明确相关研究程序和规范要求,建立青少年可践行的道德理念、可遵照的规范章程和可查找的活动指导,提高科技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

培养青少年科学道德和诚信意识的具体措施

加强和培养青少年的科学道德和诚信意识是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需要加强价值引领,提高认知,促进教育、科技、人力社保等相关部门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机制,共同搭建青少年科技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生态。

一是要将弘扬科学家精神作为加强青少年科学道德教育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要“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科学家精神作为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善于利用,将其融入课程教学和科技活动实践,以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身上展现出的追求真理、诚信守信、严谨治学等优良作风为切入点,引导青少年自觉遵守学术诚信的相关行为准则。

二是要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有效衔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创新氛围,重视人才的品性修养,培植好人才健康成长的沃土。德字当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将学术诚信和规范的培养融入对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在潜移默化中涵养科学道德。

三是推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资源互补,构建融会贯通的科学教育过程。基础教育阶段突出培养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建立基本科学道德和诚信规范;高等教育阶段加强科研规范培训,提升创新探索能力。

四是大力提升科技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学素养。要将科学精神和学术诚信要求作为开展科技教师专业培训和职称晋升的重要内容,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诚信意识和学术规范水平。

五是建立青少年科研诚信协同管理机制。与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校外教育场所共同建立学术不端行为数据库,坚守学术道德底线,加强协同育人和管理,厚植青少年创新人才成长沃土,营造风正气清、求真求实的诚信环境氛围。

猜你喜欢

不端指南诚信
端杯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指南数读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可撤销学位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
就医指南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