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产融合产业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以黑龙江省蓝靛果产业为例
2022-02-28樊禹行张文辉王嘉悦薛乐言陈智慧
□樊禹行,张文辉,王嘉悦,薛乐言,陈智慧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2020 年我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绝对贫困现象虽已解决,但相对贫困问题仍长期存在。我国是以农业立足的社会主义国家,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数的36.11%,农村的发展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领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尤为重要。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指导意见》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出高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拓展农民增收、丰富乡村经济业态的新途径。基于党和国家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和农村人口走上致富路的迫切需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巩固农村脱贫攻坚成果,对探索新时代农村发展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黑龙江省在甘南县建立了蓝靛果种植试验田,蓝靛果三号种种植均为集中式机械化种植,目前已成规模的果园种植地达266.67 hm2,年产量达1 900 t。试验田的种植情况较好,但仍存在收益不明显、深加工产品种类单一以及产业链不健全等问题,大大增加了脱贫之后再次贫困的可能性。发展蓝靛果三产融合式的产业链在甘南县地方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蓝靛果的三产融合产业链符合现代化农业要求,契合黑龙江省脱贫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大体方向,顺应农民取得可观收益和国家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需要。文章以黑龙江省蓝靛果产业为例,建立蓝靛果三产融合型产业链模型,分析三产融合模式,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
1 黑龙江省蓝靛果产业融合发展概况
1.1 黑龙江省蓝靛果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
1.1.1 程度指标
程度指标用于衡量地区的三产融合情况是否遵循产业融合的客观过程,可据此判断该地区的三产融合进度。大致可分为3 项:一是是否发生技术融合,技术融合可以为产业融合提供物质基础;二是政府是否对产业管制放松,管制放松有利于不同产业相互渗透,为产业融合提供制度保障;三是是否达到市场融合,市场融合是形成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总体表现。
1.1.2 方式指标
方式指标用于判断地区三产融合采取的具体方式,可据此判断融合方式的丰富度。大致可分为两个融合维度:一是纵向融合,即沿纵向一体化的产业相互渗透和融合;二是横向融合,即依照农业发展的多功能性进行产业相互渗透和融合[1]。
1.2 黑龙江省蓝靛果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1.2.1 开展情况
目前,甘南县蓝靛果产业处于深入发展第一产业、尝试发展第二产业的阶段。多数农民尝试种植蓝靛果并初见成效,政府支持建设的蓝靛果试验基地发展状态良好。但农民对蓝靛果的种植存在缺乏经验、成活率低、产量不达标等问题。
1.2.2 实践效果
当前三产融合处于初期阶段,甘南县富强村已从初期的小规模种植转变为现在的广泛种植,农民种植蓝靛果的意愿有所提升。目前,甘南县已有200 hm2蓝靛果种植示范基地,甘南县蓝靛果庭院种植面积近13.33 hm2,年增收约2 万元,第一产业发展状态良好。
1.2.3 融合方式
在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状态良好的基础上,尝试开发第三产业,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提升特色种植业,大量种植可食用的蓝靛果一号种,发展生态化农业和智慧型农业。扩大蓝靛果产业规模,种植花青素含量更高的蓝靛果三号果,将可食用的一号种深加工成果干、果汁、果酒等,将营养价值高的三号种深加工成药物、化妆品、保健品等,以此提高蓝靛果的经济利润和市场影响力。尝试发展蓝靛果配套服务业,发展养生型生态园、采摘园,发展特色旅游业,加大宣传力度,将一二三产业完美融合,形成产业融合的良性循环。
1.2.4 获得支持
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通过“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促进农民增收。在申报创建示范园时,明确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脱贫县,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全产业链发展水平[2]。
1.3 黑龙江省蓝靛果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1.3.1 对蓝靛果产业链三产融合认知不全面
当地农户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对一二三产业融合认知不足,存在小农经济思想,对三产融合持有怀疑态度。实地调查发现,多数农户不了解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执着于发展第一产业,对第二、第三产业一知半解,对三产融合产业模式知之甚少。
1.3.2 新型产业经营主体发展缓慢
目前,农村新型产业经营主体发展缓慢。农村地区经济落后,资源匮乏,基础设施不健全,人才不足。实地考察发现,当地基础设施仅能满足农户生存,水力、电力与大型设备供应不足。当地农户对三产融合持怀疑和观望态度。同时,农户多为中老年人,行事稳妥保守,多数农户不愿承担风险,习惯保持原状,不信任三产融合的产业模式。政府支持力度不足,资金和人才引进过少。当地农户技术和思想观念有待提高,没有适时引进商业投资。
1.3.3 利益联结体制不健全
利益联结体制从根本上决定了经营主体与农户的收益分配,当前部分地区存在经营主体独揽利润、农户既得利益被损害的现象。这种现象一旦扩大化,将面临农户不配合、经营主体利润减少、融合失败的情况。同时,经营主体的企业内部存在核心成员独揽利润、部分成员既得利益被损害的情况。
1.3.4 基础设施落后
基础设施建设决定了三产融合发展速度,甘南县初步实现脱贫,大部分地区基础设施不健全且先进设备匮乏,水力、电力不能满足蓝靛果三产融合的需要,交通不发达。实地调查发现,从甘南县到富强村没有公交、大巴等交通工具,只能自驾或乘坐出租车,阻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2 三产融合促进农民增收的理论依据
2.1 农村三产融合与农民增收的逻辑关系
我国虽已实现全面脱贫,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偏低,根本原因是总产值低、从业人口多。农村地方经济要想得到发展,产业是关键,必须走全产业链发展道路,实现生产、技术、加工、销售、服务等各环节高效协同。三产融合型产业链的形成可为当地农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增加补贴,形成当地产业链闭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使得农民的生活随之向好,打破传统小农耕作思维的局限性,让农民有信心通过三产融合型产业链改变生活现状,更好地投入到生产劳动中。
2.2 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优势
2.2.1 当地环境
蓝靛果5—6 月开花,8—9 月结果,高度抗寒,对热量要求不高,在开阔地带可获得高产。甘南县地处开阔地区,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征,四季冷暖分明。因季节气候问题,东北地区一年一收。
2.2.2 技术发展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传统生产、加工、服务等环节紧密融合,完善了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极大地提升了三产融合型产业链运行效率,使一二三产业不再独立,保证了产业链流通的有效进行,触发了新的经济增长类型,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2.2.3 政府支持
目前,当地政府对蓝靛果种植十分重视。政府采取下派干部的形式切身考察蓝靛果种植情况,积极研发种植技术,实时反映村民种植问题,希望依托蓝靛果示范果园起到积极示范作用,提高农民对蓝靛果种植的认可程度,扩大种植范围,提高经济效益。
2.2.4 需求量上升
三产融合型产业链使当地经济收入多元化,降低灾害对农民的影响。农产品、深加工产品、相关旅游业的收入会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带动经济发展。现代人生活节奏较快,生活压力较大,在旅游的同时了解文化,品尝美食,走进自然可调整心情。建立养生型生态园、采摘园,可在充分体现当地特色文化的同时,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蓝靛果多种多样的深加工产品可满足人们对健康品质生活的需求。
3 黑龙江省蓝靛果三产融合模型
3.1 模型的构建依据
3.1.1 三产融合产业链融合模式
随着三产纵向的渗透融合,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形式愈发多样,主要分为二元产业融合及三元产业融合。三元产业融合是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可通过延长产业链、完善利益链的形式,把一二三产业紧密融合在一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
3.1.2 三产融合产业链总体设计思路
三产融合的核心在于如何达到“融合”。蓝靛果产业链依托第一产业基础和第二产业规模补齐第三产业,从而延长产业链条。以农业为基础,建设有特色的蓝靛果旅游业,提高地区知名度,同时推出深加工产品,即三产推进二产融合;形成深加工品牌,通过网上售卖等形式,大力宣传蓝靛果品牌,吸引游客体验相关服务业,即二产推进三产融合。建立三产融合良性循环,推进地方经济发展。
3.2 黑龙江省三产融合型产业链运行模式
3.2.1 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发展智慧农业
甘南县土地肥沃、排水性优良,土地、湿度、气候条件均适宜蓝靛果生长。目前,实际种植为两类蓝靛果,均大规模种植于野地,没有占用基本用地和粮食农田。种植种类为用于直接食用的一号种与用于深加工的三号种。虽以试验田的形式大规模种植,但受培育技术限制,当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导致对当地经济发展影响甚微,高效性、独特性和价值有待提升。
基于绿色发展视角,该地发展智慧农业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培育蓝靛果提供技术支持。曹冰雪等(2021)[3]指出,智慧农业的本质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于农业全要素、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与互联化,形成以农业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和个性化服务为技术特征的现代农业产业形态。政府应制定完备的政策,鼓励引导当地农民积极配合,投入蓝靛果生产。
3.2.2 研发深加工产品,推广品牌
蓝靛果营养价值高,花青素含量为蓝莓的12 倍,含有VB、VB2、Vpp、VC 等上百种维生素。具有清热解毒、降低血压、保护视力等功效,可将其制成药物、化妆品、酒等深加工产品。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宣传、售卖,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劳作积极性,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游客,从而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3.2.3 基于当地特色文化,开展特色旅游业
甘南县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适合休闲度假。可根据蓝靛果生长规律,制订第三产业发展计划。蓝靛果花期以观赏为主、配套养生服务为辅,可构建养生型生态园。果实期以实践为主、售卖相关深加工产品为辅,可构建采摘园。结合当地钟灵毓秀的文化特点,以原有农业生产资源为基础,因地制宜,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推出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实现第三产业带动第二产业的良性循环[4]。
4 加快蓝靛果三产融合型产业发展的意义
4.1 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加快促进蓝靛果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可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利益分配机制方面,甘南县应构建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帮助农民参与更为合理的利益分配,使农民获得种植蓝靛果的收益。大力推动农村三产融合,真正做到农业与其他产业“利益共享、分险共担”,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4.2 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进入城乡一体化新阶段,深化发展三产融合型产业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问题,实现甘南县可持续发展。甘南县大力推行生态农业,建立蓝靛果特色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充分利用农业资源,采用“农村旅游+文化”的形式,推进黑龙江省农村农、文、旅结合,提高蓝靛果产业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促进黑龙江省农村地区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随着农村三产融合的深入发展,甘南县在农村大力发展生产、加工、销售融合一体化的农村经营模式,吸引外出青壮年返乡创业、就业,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三产融合提供新鲜“血液”,振兴黑龙江省农村经济。
4.3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加快蓝靛果三产融合型产业发展可提高蓝靛果加工率,增加蓝靛果附加值,延伸产业链。除蓝靛果种植以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运输、电商营销、乡村生态旅游等产业也能让农民受益。
发展蓝靛果产业融合的根本动力是让农民更好地分享增值收益。加快蓝靛果产业融合可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构建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帮助农民参与更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从而实现双赢,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增收途径[5]。
5 黑龙江省三产融合型产业发展的提升路径与政策建议
5.1 加强农业教育,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生产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当前,黑龙江省传统农民的生产经营素质难以胜任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产业融合的经营模式,应大力扶持和培育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一方面,加强农业教育,鼓励农民三产融合,组成农产品生产合作社,大力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在现有农业土地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加快农业产业经营的股份制改造速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业投资领域,逐步培育多种形式的农村产业经营主体。传统的农业经营者可凭借土地等生产资料参股,社会资本可为农业带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股份合作的规模资本,推动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可最大限度降低农业风险。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凭借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深化构造三产融合型产业链,发挥产业集群效益,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优化[6]。
5.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
在大竞合、大数据时代,甘南县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严重阻碍了蓝靛果三产融合型产业发展。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筑建交通、住房、物流、网络、医疗等农村配套基础设施,营造方便快捷的生活环境。政府应为农村三产融合营造优越的外部环境,推进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
5.3 以技术创新为动力、融合机制为纽带,培育乡村新型业态
通过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多环节的有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生产要素跨界配置,促进一二三产业紧密连接、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培育乡村新型业态。将农业与其他产业领域的资源进行跨界高效率配置,形成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休闲旅游及其他服务业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依托农业内部的产品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农业与科技产业的融合,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依托农业与下游加工产业的融合,建设现代农业加工园;依托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建设农业休闲观光园或农业采摘园;依托农业与养老、康复产业的融合,建设现代农业养生园。通过优化农业消费结构,发挥各园区的引领示范作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