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世敬教授运用培元通滞法治疗脑病心得体悟

2022-02-28赵泽华朱诗琴陈明琪史亚楠黄世敬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33期
关键词:黄教授脑络培元

赵泽华 朱诗琴 杨 芮 陈明琪 史亚楠 黄世敬

1.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药研发中心,北京 100053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脑的研究成为最富有挑战性的科学研究课题之一。脑病是神经系统、精神及身心系统疾病的统称。当前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11.6%[1]。抑郁症的全球发病率为4.4%,我国该病的终身患病率为6.9%[2]。脑白质病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80 岁以上人群中脑白质病的发病率可达95%以上[3]。面对如此沉重的疾病负担,西医治疗脑病的手段和效果有限,而中医药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综合治疗,副作用少,效果可靠的优势。黄世敬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老年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防治脑病的研究近三十年,黄教授认为“虚气留滞”是许多脑病的共性病机,由此建立了“培元通滞”的中医治则,此法运用于抑郁症、脑白质病、脑卒中等疾病,皆收效显明,本文将其经验进行采撷分享。

1 “虚气留滞”病机理论

“虚气留滞”是王永炎院士提出的中医脑病病机理论,黄教授师从王永炎院士,对此理论深有感悟[4]。黄教授认为,人以“一气”为本,气、血、水的运行和输布以元气充足为先决条件,元气虚衰则不能带动气血津液等流动物质运行,造成代谢产物瘀血、痰浊、水湿阻滞体内,则百病丛生。如《医论十三篇》云:“气不虚不阻,病中满者,皆因气虚致病。”《医林改错》所言:“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力,必停留而瘀。”《世补斋医书·释饮》云:“但有一毫阳气不到处,即为水之所伏留。”黄教授尤其重视肾脾阳气,命门(肾阳)为十二经之主,脾阳为后天之本,二者通过精气血生化转输与脑沟通,影响脑的枯荣和神机的运用。肾奉精于脑,驱使脑阳;脾供养气血,升清降浊。黄教授结合古人所言“脑为元神之府”“头为诸阳之会”“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清阳出上窍,浊阴归下窍”,认为脑为一身之首,元阳的机用及气、血、水的流畅转枢是大脑维持思维、情感、记忆、支配运动和感觉等功能的必要条件;患者脾肾气虚则元阳不达,脑络气血不荣,流转不利而容易造成痰浊、瘀血、水湿留滞脑络,致络脉受损,表现为思维、情感、记忆、运动感觉障碍。临床上发现,消极的人格特质、年老、营养障碍等因素确与血管损伤存在关联,使得患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增加,佐证了“虚气”易导致“留滞”[5]。

病理产物留滞脑络造成其功能或结构破坏的过程,称为病络[6]。黄教授总结病络有络郁、络滞、络损、络破等形式。病情较轻者如络郁、络滞,以气郁神伤为主要病理环节,患者常表现为神情抑郁、眩晕头痛、思维迟缓等;重者如络损、络破,以痰瘀络伤为关键病机,患者可表现为智能减退、半身不遂、言语不能[7]。病络的发生和发展对患者来说是耗伤气血的过程,会加重抑郁[8]、衰老[9]、痴呆[10]等倾向,使“虚”者更虚,“虚气”与“留滞”二者常互为因果,相互缠绕使病情呈螺旋式进展。

2 培元通滞法方药

脑病非一朝一夕而成,针对虚气留滞的病机,黄教授提出培元通滞的治疗原则,意在培补阴阳气血的同时,理气活血、化痰通络,逐步恢复脑络气血通和。针对脑病优势病种如抑郁症、脑白质病、脑卒中等,以培元通滞为纲领,总结出临证治法之变易与不易。

2.1 益气开郁,活血畅志

抑郁症患者往往表现出神情淡漠、呆懒、忧愁的特点,黄世敬教授认为,这与患者脾肾阳气不足、脑络虚郁有关。《灵枢·海论》言:“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血海不足,亦常想起身小……”抑郁症患者因脾肾阳虚气血生化抑遏,脑络气血不荣而常少气懒言,不愿与人交流,感到自卑甚至有轻生念头。《类证治裁·郁证论治》云:“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乃成劳。”患者因阳衰气化不利,过思气机郁结,久虑暗耗精血,而形成气血郁滞的病理产物,阻碍脑络发为头昏痛和不寐。抑郁症的病机总以“络虚”“络郁”为主,临床上黄教授兼顾“虚”“郁”两端,针对抑郁症提出益气开郁、活血畅志的治法[11]。开心解郁方为黄教授治疗抑郁症的经验方,方以人参、甘草为君,佐以巴戟天培补元阳、补益脾肾;以柴胡、枳壳、赤芍为臣,理气开郁、活血畅志;佐以远志、茯苓,安神、益智、化痰,全方共奏培元、开郁、畅志之效。前期临床试验表明,开心解郁方有效率分别为83.33%、88.57%,与西药盐酸氟西汀、氢溴酸西酞普兰疗效相当[12-13]。黄教授临床上还善用黄芪,讲求量效关系,对于抑郁症患者常用15~30 g,能补气、升阳、利水,具有保肝利尿的药理作用[14]。

2.2 培元通脑,化浊祛瘀

抑郁症长期发展可能导致脑白质结构性损伤,脑络因气血失养日久而出现膜络破损,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耳聋、健忘失眠、情绪烦躁或低落、步态不稳、二便失常等[15-16]。除情志刺激外,黄教授认为,脑白质病变好发于老年人和“三高”人群,多因肾脾亏虚、痰瘀阻络所致[17]。年老体衰,肾精不充,不能上奉,脾气不振,清阳不升,脑络失养;同时,嗜食肥甘之人,因脾胃运化失司,气虚内生痰浊,阻碍气机升降,气不行则血停滞,痰瘀互结留阻脑络,一“虚”一“滞”造成脑白质病变,局部为“络滞”和“络损”[18]。黄教授对此提出培元通脑的治则,具体治法为益肾填精、助脾健运、化浊祛瘀。临床上常用地黄饮子加减补肾中阴阳,助精气化,健脑益智,研究表明其可通过Norch 通路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从而加速参与神经再生和修复[19]。加入荷芪散(由黄芪、荷叶、何首乌组成)健脾利湿降浊[20],其中黄芪常用30~60 g,补气亦能活血[14],并常配伍葛根、丹参、山楂、三七、泽泻化瘀通络,研究表明,该配伍能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流动力学,从控制血管危害因素角度防止脑白质病的进一步发展,治卒中于未然[21-23]。

2.3 固本解毒,恢复阴阳

脑卒中为脑白质病变之渐,患者由于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而致突然昏倒、肢体偏枯、口舌歪斜、言语不遂,甚则神机息闭、不省人事[24]。黄教授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脑卒中患者脾肾本气亏虚,不能固摄真元,阳气不治,虚风内攻脑络,气血逆乱,风挟火、痰、瘀留阻脑络发为毒物,终致“络损”“络破”,甚至内闭外脱、阴阳离决。不管是卒中急性期、恢复期还是后遗症期,治疗原则都是固本解毒、恢复阴阳。黄教授推崇王清任发明的补阳还五汤,大剂量黄芪配伍小剂量活血药扶本固脱、行气化瘀,为“培元通滞”之典范,研究表明其对于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均有良好的作用[25-26]。黄教授临床应用时有以下体会:一是黄芪用量在80~180 g[27],充实脾元,振发阳气,调和营卫,有平稳降压之效[28];二是注重“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常加入石膏、知母、黄精等养阴药以防大量黄芪升散劫肾阴之弊;三是根据患者毒留标实的情况,择以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虎杖、水蛭活血解毒,以防风、羌活、威灵仙、全蝎、蜈蚣、地龙祛风透络解毒,以竹沥、姜汁、半夏、胆南星、天麻、瓜蒌化痰解毒,以钩藤、赭石、浙贝、人工牛黄、羚羊角或水牛角清热解毒,最终达到醒脑开窍、恢复神明、祛邪扶正、平衡阴阳的目的。

综上,黄教授临床善于揆度病络之“虚”“滞”程度,即络虚、络郁、络滞、络损、络破,结合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抓住患者的病机证候,从而施以“培元”“通滞”的具体治法及方药。此外,黄教授不忘全面考虑患者的症状,随证加减药味,因投药符合其病证状态,故症状多能缓解。如头晕头痛,加天麻、僵蚕、蔓荆子;失眠多梦,加酸枣仁、龙骨、牡蛎;烦躁不安,加栀子、百合、琥珀;耳鸣耳聋,加菖蒲、磁石、灵芝。病、证、症结合的辨治模式更有利于多方位发挥中医药的疗效优势。

3 病案举隅

患者,男,72 岁,因“言语不利伴右侧肢体无力3 月”于2021 年6 月21 日就诊于我院老年科门诊。患者3 个月前(2021 年3 月28 日)突发头晕,步态不稳,摔倒,随后出现言语不能,右侧肢体沉重,呕吐1 次,就诊于外院,查头部CT 示左侧基底节出血。对症治疗后语言功能逐渐恢复,右侧肢体无力改善。现患者血压不稳,右侧肢体力弱,命名性失语,理解力可,时间、地点定向力差,计算能力下降,日常生活能力一般。乏力,怕冷,汗多,胸闷,咳嗽痰多,纳少,眠可,夜尿3~4 次/晚,大便可。舌淡暗紫,胖大有齿痕,苔黄稍厚腻,舌下络脉瘀。脉弦滑。既往高血压、冠心病支架术、肾功不全、轻度贫血、下肢静脉血栓、左前臂粉碎性骨折3 个月。西医诊断:脑基底节出血。中医诊断:中风(络破),气虚血瘀证。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味。生黄芪120 g,当归6 g,川芎6 g,桃仁6 g,红花6 g,赤芍6 g,地龙6 g,三七粉3 g,菖蒲10 g,远志10 g,茯苓20 g,胆南星6 g,天麻20 g,人工牛黄粉0.5 g,珍珠母30 g,煅牡蛎30 g,酸枣仁30 g,柏子仁10 g,焦神曲10 g,焦山楂10 g,服14 剂。

2021 年7 月5 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血压平稳,130/70 mmHg(1 mmHg=0.133 kPa)左右,遂停用降压药。全身乏力稍好转,腰以下乏力明显,腰疼,晨为著。胸闷咳嗽好转,痰白,质黏难咳,打喷嚏,流清涕,纳眠可,二便可。舌淡苔白有齿痕,脉沉细。方药:前方加辛夷6 g,苍耳子6 g,防风10 g,服14 剂。

2021 年7 月19 日三诊:言语改善,汗多、胸闷改善,下肢无力、腰腿痛同前,痰多,无明显咳嗽,便溏。舌淡胖有裂纹,苔白滑,脉弦细。方药:上方去辛夷、苍耳子、防风,加浙贝母6 g,石菖蒲20 g,服14 剂。后连续复诊,坚持治疗,诸症均较前改善。

按语:患者是一例脑基底节出血的老年男性,就诊时处于恢复期(2 周到6 个月),中医药的及早介入有利于神经功能康复。辨患者之病证状态,卒中言语不利,右侧肢体无力,乏力多汗,畏寒,咳嗽痰多,舌胖淡紫苔黄稍腻,舌下络脉瘀,脉弦滑,辨病为中风(络破),辨证为气阳两虚、痰瘀内结。当以补气固阳、化痰祛瘀为法,予补阳还五汤加味,120 g 黄芪为君补气升阳,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地龙、三七为臣活血祛瘀生新,佐以菖蒲、远志、茯苓、南星、天麻、人工牛黄化痰开窍。患者汗多,汗为心之液,考虑此为心气虚的表现,以珍珠母、煅牡蛎、酸枣仁、柏子仁镇心养心、敛汗安神。患者纳少,以焦神曲、焦山楂健脾助运,也有助于药物消化吸收。二诊时患者全身乏力、胸闷咳嗽等主要症状均减轻,且血压平稳,可见补阳还五汤具有稳定降压、保护心脑的作用,效不更方,考虑患者鼻鼽为阳虚肺卫有寒,故加用辛夷、苍耳子、防风祛风散寒。三诊时大部分症状已明显改善,见腰腿无力、疼痛,痰多,便溏,考虑阳虚痰湿顽困,故仍守前法,加用浙贝母、石菖蒲以增强化痰祛湿力度。后连续服药以稳定病情。

4 结语

脑病消磨人体正气,使人身心俱危。临床上黄教授重视培元固本,所谓“治病必求于本”,“本”不仅指发病的根本,也指本气、正气。正气的多寡决定了脑病患者的预后转归。同时“通滞”亦是为了顾护正气,防止“滞”耗伤气血,使“虚”者更虚。黄教授擅长治疗抑郁症、脑白质病、脑卒中,在“培元通滞”法的麾领下,抑郁症应以益气开郁为治则,脑白质病应兼顾培元和通脑,脑卒中应固本与解毒同治。黄教授常言,只有详细揣度脑病患者的病证症状态,做到方证合一,方能效如桴鼓,值临床广大中医师学习借鉴。

猜你喜欢

黄教授脑络培元
从久病入络探讨慢性头痛的病因病机
幸福就是跟你走
大道至朴,“怪医”仁心仁术治“怪病”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脑络欣通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神经元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wave surge force on surf-riding/broaching vulnerability criteria check*
最后一课
益气脑络通汤治疗脑栓塞80例
“毒损脑络”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病机关系探讨
详解Plex